岩茶热与名岩杂说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mantou_3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岩茶热,先看一看普洱茶、金骏眉、武夷正岩茶他们“疯狂”背后的不同之处。普洱茶,如果没有所谓“越陈越香”带来收藏升值的投资价值,他何以能疯狂?有些著名的普洱茶企完全把普洱茶当作金融衍生品来运作,茶叶都成类金融产品了,其过程与结果何以能不疯狂?因此,有些普洱茶涉及“炒作”在所难免!当然,普洱的生普茶,最美妙的口感体验要在十数年之后,甚至需要更长时间的猜想与等待,并且这个等待还具有不可捉摸的不确定性,能带着历史的回味与好古的文化感,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物……
  金骏眉作为一个单品,疯狂得很偶然,这种疯狂也是特殊时代的必然。他不曾被炒作,而是被某特殊的人喜欢,然后传开了,就有更多的人跟风喜欢,似乎就是这样。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红茶是当今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茶类,而武夷桐木村的红茶是世界红茶的鼻祖,自然有被更多人接受的道理。
  武夷正岩茶开始疯狂的时代,正是国家严控公款奢靡的年代,这不是很奇怪吗,7但同时,它的疯狂也是在提出“实现中国梦”之后的年代。随着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富足,社会精英、个人自我的品饮体验开始具有更多的创造力与追求,他何尝不也是反映着当代社会正开启着一个有品的时代吗?
  相较于普洱茶,武夷正岩茶更充分体现出了品饮的价值。武夷正岩成品茶,自次年起就进入了最美妙的口感体验期,两三年间其美妙的口感与丰富的变化,令人陶醉。同时,亦能长期存放陈化,同样可以体验历史的回味与好古的文化感。所以,相较于普洱茶,好茶何必须等上十年二十年呢?武夷茶,自宋元时期即为贡茶:从清朝至今,早已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制茶工艺;在近代,长期成为重要的出口创汇茶品:作为六大茶类乌龙茶的鼻祖,其影响至国际茶文化、影响至中国的茶艺茶道。如此的武夷正岩茶,在当下盛世的中国,何以会不“疯狂”呢?
  大家试想一下,相比较其他行业领域或其他茶产区,武夷正岩茶产区地域那么小、产量那么小、茶企规模那么小,具备了可以“疯狂”的先决条件。
  无论是普洱茶的大地震,还是金骏眉的风光不在,我们也都需要正确的看待一个行业和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武夷岩茶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行业中人自己做好品牌定位、产品定位,不断的进行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创新,行业自然就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当然岩茶热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厘清的东西,这些将有助于消费者正确认识和看待岩茶。市面上大卖的名岩字号茶除去价格因素以外,大抵上还有4种区别,即新老工艺之分,正货与仿货之别,便是仿货之中还有“正仿”与“歪仿”之较,还存在因经销商不同而产生的,在相同厂家、相同货号间产品质量的不同。工艺分之
  所谓“老工艺茶”首重茶味,而后重保存时间,再后才是香气,由老工艺制得的“牛肉”、“马肉”茶味极重、耐泡、水体清晰度强,味甘甜、软口润喉,存放短则3年,多者可存5年茶不变味,汤水愈久愈顺。而新工艺茶则与老工艺茶完全相反,新工艺制茶最重香气,盖香鲜锐、岩韵极显,但在汤水中表现出茶味不重、“座杯涩口”,易于反青、杂味愈胜的问题。笔者认为,所谓新老工艺并无优劣之分,旧时武夷茶运输耗时,久存之下香气易散,所以在传统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中,重视水感、耐泡度与保存期的精制标准极大地满足了当时经销商与消费者们的需求,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物流业的发展,茶叶的保存条件相较以往已经大为改观,重视茶叶的香气和韵味,这就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经销商与茶客们共同的追求。原料别之
  再谈“牛肉”、“马肉”的真货仿货,顾名思义所谓真货“牛肉”、“马肉”便是在传统地理范围之内所种植的肉桂品种青叶原料而制成的肉桂精茶,例如:福州某知名老茶庄内有一款唤作“扫地僧”的一号名岩茶,其号称便是由武夷山“慧苑坑”,石背之上、背光之处、野生之种、老枞之树的肉桂原料所精制而成的产品,据店老板娘说“此种原料的价格就要比同一场区内的其他原料价格高上一倍有佘。”所以即便是在真正的“牛肉、马肉”中还是会有价格与质量的区别,故此在武夷山内才会有“岩上还有岩上岩、岩上岩茶上青天”之笑谈。
  真伪较之
  如今市面上的“牛肉”、“马肉”纵横交织,无良商人以次充好胡乱攀附名岩名种,此类举措屡见不鲜,这种行为便叫“歪仿”,而“正仿”或是“高仿”相较与“歪仿”、“乱仿”则有意思的太多,一般来说要想精制出一款“高仿”的名岩茶产品对于大部分的武夷山制茶师傅来说,这可算是一件门槛颇高的技术活,要想有“含金量”地制假售假、大销大卖,拥有高超地正货品鉴水平便首当其冲,作为一名茶师他需得切实地了解“真家伙们”的一切信息,包括土壤、树龄、树种、小环境等,甚至还要知道所仿产品确切的制茶日期、当日天气、工艺风格等等这些要素,这些必要的信息经过茶师脑中精确的数学建模之后,还需广泛寻找适合使用的原材料,最终才能成功地制成一泡“正仿”名岩茶,有些时候这些“高仿”的山寨假货甚至比真货的原料与工艺都还要来的出类拔萃,每每遇见到这样的“高仿”名岩茶,笔者无不是以一种如逢至宝的心去情温柔对待、细细品尝,饮到切实之处,拍手叫绝,多有恨不识此茶师之心情,此种妙处远不足与外人分说。
  疑惑破之
  除了那些经于名匠之手的“正仿”名岩字号茶以外,最有意思的不过就是那些相同产厂家内、相同标号,而味道却又不尽相同的名岩茶,友人遇见尝以为怪,其实则不然。举一例说来明:现有甲乙两商余同地域共为丙厂名岩茶“牛肉”之经销商,两者茶庄内“牛肉”卖价均不相等,丙厂为作协调便使用与甲乙两商各自售价相符之“牛肉”原料,或以不同精制手法再行加工之后分供于甲乙两商,从此以后甲乙两商各卖各家,互不相扰,这便是市面上同厂之茶有不同滋味之缘故。
  我们都已知晓“牛肉”、“马肉”的好,但是又非那里风景独好,武夷大川之中名岩可不少,茶人客商你切勿自牢,若只是盯着一泡好茶你忘不了,岂不是误了那青春年少,无论是牛肉和马肉它有多少,这辈子喝过了一次就好。
其他文献
泡茶师的作品比制茶师的作品难懂,因泡茶师的作品并不只针对“可看见的”品茗空间。品茶空间、行茶法、经过浸泡而从茶叶深处释放出来的茶汤,以及喝完茶后的茶渣,谓之泡茶师的作品。  如何才能掌握住泡茶师的作品呢?不要把时间花在担心时间的流逝上,因为时间总会过的,不要为了“怕忘记”而顾着拍照留念,整个过程变得只庸庸碌碌忙着摄影。泡茶品茶的过程一定会随着时间逝去的,故举行茶汤会时要全神投入,把当时的一分一秒都
期刊
在加拿大,很遗憾的是我没有茶园只有树林,但是我发现不管在哪里,大自然的道理都一样。几年前在加拿大,我经常帮助一个萨满朋友(萨满教是印第安人的传统信仰),这位萨满朋友常用草药来治病,因为我跟他经常在一起所以陪他去寻找植物很正常,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月份有不同的草本药可以采摘。虽然路边上或离人近的地方都有他要的植物,但他却不要,因为不够干净。因此他每次寻找植物都是去偏僻的原生态的地方。加拿大人口非常小而
期刊
儒士,优雅之人;饮茶,优雅之事。  茶馆外,风吹竹叶萧萧响;茶馆里,调寄采茶声声慢。室雅喜入座,香清意轻松。微微墨香,淡淡书香,沁人芳气是茶香。看红袖沏茶,请乌龙作秀;沸水中旗枪翻腾,释放出一生精华;玉盏中茶汤平静,蕴含着昔日春光。品尝化作醇和甘润的丝丝苦涩,体会来自高山云雾的默默问候。此刻,神清气爽,心平气和。  文明人是儒士,爱茶者成君子。因茶性高洁高雅,知茶者知足知礼。或独据一角,与茶结缘,
期刊
茶道艺术家的概念是蔡荣章先生一直力倡并践行的。想想也是,当茶馆越来越多出现在城市里,其生态却步履维艰,很多茶馆的茶艺师和服务员一样,坐在低矮的凳子前被人吆喝使唤,茶文化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泡茶师应该和小提琴手、画家一样,可以演示或创作自己的作品,让人们欣赏,“茶道艺术家与茶汤作品”应该被重视。茶道艺术作品,就是用心呈现最好茶汤,接近于完美,让茶汤成为一件“赏心悦口”的作品。  这样做,一是让
期刊
中西方由于饮食习惯不同,所以喝茶的习惯也不一样,中国人珍重清饮喝法,而外国人看重调饮喝法,这是因为中国人与外国人对茶有不同的观点,中国人把茶视为一种渊博的文化,而美国人把茶视为轻浮的饮料,连咖啡都不如,当然,现在这已经开始渐渐地改变,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对茶感兴趣,可是对于文化方面来说还是没有跟上,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看不到可以叫做美式茶道或美式茶艺,这还不存在所以美国人只能复制中国茶艺来做表演,障碍
期刊
武夷岩茶历史上就有着很高的声望,追本溯源,它与千年前的北苑贡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了民国年间,一斤的大红袍就能换回几千斤大米,价格奢昂。当年中美建交,毛主席是将大红袍做为国礼送给尼克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经济刚刚兴起,20克的大红袍在香港就曾拍卖过十多万的天价。  在近代茶文化史中,武夷岩茶占据着足够厚的份量。  这两年,真正到了“茶必武夷”的时代。这种潮流,从福州,江浙乃至北方茶客的饮茶
期刊
“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一则并非为福州金山寺所记的诗文,却也道出了这江上古寺的风光。  孤独、神秘、苍凉,是金山寺植于脑海的印像。  浩瀚江水东流入海,金山寺从宋朝时便已立于江心小石阜上,迄今为止,依旧是福州市唯一的水上寺庙。“从潮高下,水涨而山不没。”水流汹涌,白浪滔滔,古寺若一叶孤舟,于江上漂泊千年。  一座寺的经年在香火里绵延,一个人的修炼在孤独里
期刊
我们喝什么茶,就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故品茶说茶道,不可将种茶、制茶、包装茶、买卖茶、存放茶、泡茶、奉茶、品茶与茶道分开说。对茶没有抱持一种立场,即便有道,这道也不可能属于茶的道。所有事情都有一个经过,茶从鲜叶变成茶叶变成茶汤最终成为茶渣的过程势必经过无数手段,人们使用不同方法去处理、实现各自的目的,这就是对茶的态度。茶一旦离开这些被完成的门路与技能,它是无道可养成的,因为思想、工作、生活作风是道
期刊
2015年的普洱茶市场,更加让人看不懂。  按常理,古树普洱茶引领着整个普洱茶的市场口碑与价格,从2008年开始直到2014年的这波涨势,都让人觉得古树普洱是最好的收藏升值品,特别经历了2014年春古树普洱风生水起、名山头炙手可热的过程,更加让人加强了这个思维惯性,而这个“信念”,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悄悄逆转,直到2015年的新茶季,就被轻轻打破了。  每一年我们都会深入到云南茶山,详实记录这个
期刊
“如果非要让我用一种美食来形容香港的文化或者精神,那么我觉得应该是‘奶茶’。它是一个中西文化、高档跟庶民、权力跟游散、繁忙与休闲的混种,可以赋予它很多种意义。” ——欧阳应霁(香港著名饮食专栏作家)香港奶茶的“前世今生”香港人对奶茶的喜爱,虽在港剧和书报中早已耳闻目睹,但真到了香港,仍惊觉奶茶在香港的地位远超了自己想象。以茶餐厅(售卖奶茶的主力)为例,在香港可谓遍地开花,尤其在最为繁华的港岛,几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