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实际操作中进行了一次次大胆的探究,师生之间彼此受益匪浅。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者转换成为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则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换成为个性张扬的主导者。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以伙伴式的身份出现,与学生容易沟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背景 实施途径
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者转换成为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则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换成为个性张扬的主导者。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以伙伴式的身份出现,与学生容易沟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背景
1.1 开展综合性学习是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挑战。现代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量剧增,信息时效性,信息传递速度快捷,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等特点。要求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具备较高的捕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一个人在信息社会能否立足和发展的关键。语文教学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变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源,拓展视野,获得选择,判断信息的技能。综合性学习以便于学生掌握探究为主、交互式学习方法,真实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综合性学习,将成为信息化社会的新的教育模式。
1.2 开展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语文学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导致原有的语文课程不能反映客观世界本身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忽视了儿童认识周围世界为一种整体图式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孤立的、封闭的,教师还在用传统的教教材的方法固定的一成不变地执行现有的教科书,只会在单一学科中考虑问题,解释现象。语文虽然占的课时最多,但收效不大。
1.3 开展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传统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的现状普遍存在。明显的几“多”几“少”:讲解多活动少、接受多发表少、习题多实践少、教科书多课外书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我们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改变陈旧落后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感悟,提高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2.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
从内容上看,综合性学习不囿于语文学科特定的知识体系,不囿于语文能力的某个方面,而是着眼于语文学科的整体,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同时,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多来源于社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各种类型的生活之中。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多地表现出语文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
2.1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还包括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图书馆等等,课外学习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
2.2 是以语文为主的各科学习的综合。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的学习方法,并不是狭意上的“唯语文”的教育模式,而是语文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2.3 教师要充分挖掘、整合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本是核心教材,同时,语文教材也不只是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图书资料,而是涵盖一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文本和社会的语文材料。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程。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耳,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感悟、多交流、多合作、多活动,把没有生命的语言符号还原成为现实生活中一幅幅生动的场景。
教材处理上,教师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适宜的活动形式,设计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大胆创新,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通过“唱、画、演、写、做、辩”等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氣氛中学习语文,训练智能;把语文学习和其它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学习了《狐狸与乌鸦》,让学生续写《狐狸与乌鸦》的故事,编绘连环画;学习了《小稻秧脱险记》,让学生排练课本剧;学习了《九寨沟》,让学生开展:①收集资料,补充课文;②画一幅九寨沟的风景画;③写一篇“我心中的九寨沟”作文;④唱一首赞美九寨沟的歌曲;⑤设计九寨沟的旅游路线图,并配上讲解词,当一次小导游等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课前搜集、课中训练,课后延伸拓展,不仅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综合发展,也打破了学科界限,体现了学科间渗透,丰富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2.4 教师参与活动时角色的转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而是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2.4.1 教师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我利用教材的优势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努力尝试了一种从识字教学到综合性学习的做法。《寻找春天的脚步》中“识字1”是一组描写春天的词串“春天 春风 春雨/柳树 小草 嫩芽/布谷 燕子 蜜蜂/梨花 杏花 桃花”。以上12个词中,后面11个都是围绕着“春天”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编制的能够指称具体事物的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能够将自己的认知经验激活,使已有的图像和将要认识的生词挂起钩来。但书本毕竟是静止的画面,而且在教学这一课时,虽然是时令的春季,可孩子们仍然穿着厚厚的毛衣,春天的色彩并不浓烈。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对于春天的认识仍然是模糊的,或者说仅仅是一张凝固的图画。于是,我让孩子们每天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点变化,寻找春天的脚步。一段时间后,我又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到田野中去找春天,回到教室,我们一起交流各自找到的景物。结果,孩子们从解冻的河水、发芽的小草、初放的小野花、摇摆的柳条、呢喃的燕子、暖暖的阳光、小朋友们轻快的脚步等方方面面找到了春天。有了亲眼所见,孩子们说起话来也流利多了,集体交流时争先恐后。看到孩子们热情高涨的样子,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尝试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一两句都可以。没想到,竟然有许多孩子写成了一段文字,使我尝到了综合性学习给师生带来共同的轻松与快乐。
2.4.2 开放性的教师角色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自行学习,而教师就“作壁上观”。学生的活动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使综合性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降低了综合性学习的质量,学生难以从活动中得到预期的锻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在教师的教学启发诱导下会得到深化和升华。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也需要教师提供咨询和导向,以确保学生学习优势和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自始至终贯穿教师的引导。一方面学生能在引导中更加明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伙伴式的引导,更能发挥语文的人文性教学。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教育名言,揭示了语文和生活的深层联系。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大语文教学环境,找准课内外知识的联系点,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通过参观、调查、访问、操作培养了学生观察、表达、写作、动手能力,学会了收集、整理、加工资料的方法,在活动中用语文,在活动中学语文,大大提高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践的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实际操作中进行了一次次大胆的探究,师生之间彼此受益匪浅。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学习者都具有挑战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总结,形成更成型的综合性学习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背景 实施途径
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者转换成为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则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换成为个性张扬的主导者。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以伙伴式的身份出现,与学生容易沟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背景
1.1 开展综合性学习是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挑战。现代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量剧增,信息时效性,信息传递速度快捷,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等特点。要求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具备较高的捕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一个人在信息社会能否立足和发展的关键。语文教学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变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源,拓展视野,获得选择,判断信息的技能。综合性学习以便于学生掌握探究为主、交互式学习方法,真实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综合性学习,将成为信息化社会的新的教育模式。
1.2 开展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语文学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导致原有的语文课程不能反映客观世界本身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忽视了儿童认识周围世界为一种整体图式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孤立的、封闭的,教师还在用传统的教教材的方法固定的一成不变地执行现有的教科书,只会在单一学科中考虑问题,解释现象。语文虽然占的课时最多,但收效不大。
1.3 开展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传统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的现状普遍存在。明显的几“多”几“少”:讲解多活动少、接受多发表少、习题多实践少、教科书多课外书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我们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改变陈旧落后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感悟,提高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2.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
从内容上看,综合性学习不囿于语文学科特定的知识体系,不囿于语文能力的某个方面,而是着眼于语文学科的整体,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同时,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多来源于社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各种类型的生活之中。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多地表现出语文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
2.1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还包括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图书馆等等,课外学习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
2.2 是以语文为主的各科学习的综合。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的学习方法,并不是狭意上的“唯语文”的教育模式,而是语文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2.3 教师要充分挖掘、整合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本是核心教材,同时,语文教材也不只是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图书资料,而是涵盖一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文本和社会的语文材料。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程。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耳,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感悟、多交流、多合作、多活动,把没有生命的语言符号还原成为现实生活中一幅幅生动的场景。
教材处理上,教师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适宜的活动形式,设计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大胆创新,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通过“唱、画、演、写、做、辩”等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氣氛中学习语文,训练智能;把语文学习和其它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学习了《狐狸与乌鸦》,让学生续写《狐狸与乌鸦》的故事,编绘连环画;学习了《小稻秧脱险记》,让学生排练课本剧;学习了《九寨沟》,让学生开展:①收集资料,补充课文;②画一幅九寨沟的风景画;③写一篇“我心中的九寨沟”作文;④唱一首赞美九寨沟的歌曲;⑤设计九寨沟的旅游路线图,并配上讲解词,当一次小导游等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课前搜集、课中训练,课后延伸拓展,不仅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综合发展,也打破了学科界限,体现了学科间渗透,丰富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2.4 教师参与活动时角色的转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而是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2.4.1 教师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我利用教材的优势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努力尝试了一种从识字教学到综合性学习的做法。《寻找春天的脚步》中“识字1”是一组描写春天的词串“春天 春风 春雨/柳树 小草 嫩芽/布谷 燕子 蜜蜂/梨花 杏花 桃花”。以上12个词中,后面11个都是围绕着“春天”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编制的能够指称具体事物的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能够将自己的认知经验激活,使已有的图像和将要认识的生词挂起钩来。但书本毕竟是静止的画面,而且在教学这一课时,虽然是时令的春季,可孩子们仍然穿着厚厚的毛衣,春天的色彩并不浓烈。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对于春天的认识仍然是模糊的,或者说仅仅是一张凝固的图画。于是,我让孩子们每天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点变化,寻找春天的脚步。一段时间后,我又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到田野中去找春天,回到教室,我们一起交流各自找到的景物。结果,孩子们从解冻的河水、发芽的小草、初放的小野花、摇摆的柳条、呢喃的燕子、暖暖的阳光、小朋友们轻快的脚步等方方面面找到了春天。有了亲眼所见,孩子们说起话来也流利多了,集体交流时争先恐后。看到孩子们热情高涨的样子,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尝试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一两句都可以。没想到,竟然有许多孩子写成了一段文字,使我尝到了综合性学习给师生带来共同的轻松与快乐。
2.4.2 开放性的教师角色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自行学习,而教师就“作壁上观”。学生的活动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使综合性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降低了综合性学习的质量,学生难以从活动中得到预期的锻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在教师的教学启发诱导下会得到深化和升华。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也需要教师提供咨询和导向,以确保学生学习优势和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自始至终贯穿教师的引导。一方面学生能在引导中更加明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伙伴式的引导,更能发挥语文的人文性教学。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教育名言,揭示了语文和生活的深层联系。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大语文教学环境,找准课内外知识的联系点,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通过参观、调查、访问、操作培养了学生观察、表达、写作、动手能力,学会了收集、整理、加工资料的方法,在活动中用语文,在活动中学语文,大大提高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践的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实际操作中进行了一次次大胆的探究,师生之间彼此受益匪浅。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学习者都具有挑战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总结,形成更成型的综合性学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