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失灵、市场失衡到国家干预——经济法研究路径的再反思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n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兴的部门法———经济法在理论与实务层面面临诸多问题。其中,首要的是从两条传统路径对经济法正当性的求证,即矫治市场失灵与追求实质公平出发,证明国家干预经济及其法律表现形式的经济法具备正当性。对此,学术界基本形成共识。但在这两条论证路径中可能忽视的问题是,国家干预的目标在于恢复效率与实现实质公平,国家对市场的干预不能替代市场机制本身。这一方面意味着国家的干预机制应当对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应当结合市场失灵的相关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市场化的解决机制;另一方面,在实现实质公平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形成效率导向性的公平观。唯此,经济法才能更好地统携效率与公平,达致其论证理路的内在一致性。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持续深入,高校学生社区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其思政育人功能亦逐渐加强。通过对各高校大学生社区的思政育
中国加入WTO,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为傣族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又给傣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文化与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回应,是傣族的当务之急.傣族必须采取有效
我国的城市化滞后,不是与其它国家相比较而言的人口城市化滞后,而是市场化的城市化机制未能建立与有效发挥作用,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分布未达到均衡状态时,流动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