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新旧道德观、价值观的碰撞和冲击十分激烈。中科院路甬祥院长分析了我国科技人员的现实情况,曾强调指出:“培养创新人才,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要重视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的,为了保证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加强科技界的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创新人才良好的素质和品格,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科学精神,是当前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重要任务。
1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应该具有的主要素质和品格
这里所说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素质和品格(“品德”与“人格”的总和),主要指人的性格、气质、智力、知识、才能、情感、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人的内在因素和与科技创新活动密切相关的思想、意识、道德、信念、意志等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道德与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品质。其中大多属于创新活动中人的非智力因素。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必须改造人类自身。科技创新工作是人们追求真理、认识自然规律、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实践活动,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风险性,它不仅需要创新者具有较高的智力因素,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发人的创新意识,促使创新思维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因此,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实践过程中必须加强思想品德的修养,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1980年在第22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将创造性人格特质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1)独立性强;(2)自信心强;(3)勇于冒风险;(4)具有好奇心;(5)有理想抱负;(6)不轻信他人意见;(7)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情所吸引;(8)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9)富有幽默感;(10)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我国也有相似的研究,如《中国当代名人成功素质报告》就曾对500多位名人的“创新人格特质”作了概括性的总结,主要是:(1)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好奇心;(2)具有敏锐的洞察力;(3)具有强烈的求知欲;(4)自信心强;(5)富有耐力;(6)具有丰富的想象力;(7)有足够的勇气和胆略。
那么,结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当今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应该具有哪些主要素质和品格呢?2006年6月5日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曾对这个问题做了重要论述,他说:"实践表明,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都具有成长成才、实现科技创新所必需的一些基本素质和特点。归纳起来,在当代中国,要成为一名创新型科技人才,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素质和品格。一是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技事业,努力做到德才兼备,坚持在为祖国、为人民勇攀科技高峰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具有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坚定意志,对新事物新知识特别敏锐,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为追求真理、实现创新而勇往直前。三是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善于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夯实理论功底,构建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结构,养成比较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四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方向,善于对解决重大科技问题提出关键性对策。五是具有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善于组织多学科的专家、调动多方面的知识,领导创新团队在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前沿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六是具有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坚韧不拔,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挫折失败,勇于在科技创新的实践中经历磨练,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这些素质和品格,不仅可以在世界许多成功的科学家身上看到,也可以在我们的院士和一些优秀科技工作者身上看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之在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胡锦涛同志的这段重要讲话,是对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有的主要素质和品格的高度概括,既全面又深刻而具体,应成为广大科技人员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每一个立志于创新的科技工作者,都应当对照这些内容,培养、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品格。
2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要“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 胡锦涛同志并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号召,他说:"我国科技界素有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做自主创新的先锋,做拼搏奉献的楷模,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胡锦涛同志这一重要讲话,是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动员令和进军号,同时也是对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巨大鼓舞。他所讲的“四种精神”,是我国科技创新人员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高尚道德情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的中心内容。下面,就围绕这“四种精神”,谈一些粗浅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2.1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传统。热爱祖国、为祖国服务,既是一种最基本的公民社会道德规范,又是科学道德的重要内容和激励科技工作者忘我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们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著名科学家毅然拋弃在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冒着多种危险,机智地避开了反动势力的跟踪和阻挠,纷纷回到祖国怀胞。例如: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寻找中国富强之路,三易其所学专业,先是东渡日本学造船,后又西赴英国学采矿,再后又改学地质。回国后,他刻苦研究,创立了地质力学,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推翻了“中国贫油论”,击败了国际敌对势力的“石油封锁”,为祖国地下宝藏的开发和利用,建立了丰功伟绩。当他看到地震灾害造成国家和人民的巨大损失时,晚年又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他始终以孙中山先生送给他的“努力何学,蔚为国用”为座右铭,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样,为了回国报效,华罗庚扔下了在美国的“终身教授”头衔和大量财物;吴仲华夫妇冒着危险绕道欧洲;钱学森坚持斗争了5年;……等等,他们都克服了重重困难才回到祖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鞠躬尽瘁地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新中国培养的一代科技人才,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同样表现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例如栾茀、蔣筑英、罗健夫等都是突出的典型。
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继承发扬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正在为振兴中华不断做出贡献。例如: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以报效祖国的决心1999年回国创业,5年后,这位留美博士把自己的“中国心”转化成“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并迅速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2005年11月15日,这个只有36岁的年轻人创建并率领中星微电子公司首次成功将“星光中国芯”全面打入国际市场,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片第一次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达到全球市场领先地位,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邓中翰先后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一切科技工作者都要把报效祖国作为神圣天职,立足岗位,心系祖国,把爱国主义精神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把爱国主义热情注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以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和创新魄力,树立雄心壮志,努力跻身世界先进科技行列,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2.2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2.1关于求真务实
科学技术活动是探求真理的实践活动,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说:“真理是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既是科技活动的重要特征,又是科技人才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实事求是是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它体现了科技创新中的一种求真务实精神,这是科技创新人员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顽强不息的实干作风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诚实品质构成了求真务实精神的重要内容。这是发现真理获得创新成功的精神力量和重要保证。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老一辈科学家和科技人员,在没有先进电子计算机的情况下,用机械计算机进行了上亿次的运算而不能有丝毫差错,他们就是依靠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计算,仅用了5年时间就取得了成功。
求真务实,要求科技工作者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科学技术工作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工作。如果草率从事或稍有马虎,就会失去发现真理的机会。因疏忽和不慎而与创新机遇失之交臂的情况,在科学史上是不乏其例的。例如:在弗莱明发明青霉素以前,斯科特等好几个人都看到过葡萄球菌被某种东西杀死的现象;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克鲁克斯等人都碰到过阴极射线管附近的胶片有感光现象;卡门发现了“卡门涡旋”,而他的导师却视而不见;瑞典的肖夫斯特姆发现了新元素“钒”,而在他之前德国的维勒也看到过这种元素,却轻率地认为是已知的“铬”。今天,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科学的严格性和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当今的计量已经精确至一千万分之一秒,百万分之一毫米。在科学研究中,一点点微小的差别都可能是两种根本不同事物的征兆;一粒微小的灰尘,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中都有可能导致失败;计算宇宙飞船的时间如果误差千分之一秒,着地将会偏离15公里。在科技工作中任何草率马虎,粗枝大叶,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例如,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只因助飞火箭燃料箱的密封圈出了问题,就造成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也是人为差错和反应堆设计欠缺造成的,这次激起全球舆论哗然的重大亊故,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些惨痛的教训,是不应当忘记的。
近年来在科技道德和学风建设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违反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行为有所抬头。例如,缺乏求真务实精神,心浮气躁,不甘心默默无闻、踏实认真地做好科学技术研究,因而造成科技成果的粗制滥造或低水平重复。闪烁其词、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欺骗社会大众,在科技界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后果。对此,原科技部徐冠华部长曾强调指出:“这些道德问题不仅与我国科技界的整体形象不协调,而且对推进国家科技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隐患,必须在科技界和全社会引起高度的重视。”
2.2.2关于创新精神
创新是科学技术的生命,是科技工作的灵魂。离开了创新,科学技术就不能发展,就会丧失其应有的价值。整个科学技术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而人的才能的载体和杠杆,则始终在于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精神。”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温伯格认为:“对自然的进攻性”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在科技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科学家无不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精神,是指富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人在创新活动中,勇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勇于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开拓,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革新进取精神。我们中华民族素有“开天辟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开拓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生生不息、古老而常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创新,首先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大胆的怀疑和大胆的推想。科学史证明:不怀疑不能发现真理。早在11世纪,我国沈括对磁针正指南北发生怀疑,从而第一次发现了磁偏角,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哥白尼不对“地心说”产生怀疑,就不会提出“太阳中心说”;哈维不对“心血潮流说”产生怀疑,就不会发现血液循环的规律;李四光不对“中国贫油论”产生怀疑,就不能为祖国找到一批大油田。假如对前人的理论不敢有半点怀疑,那就根本做不到探索未知,创造新知。另一方面,还必须敢于超越现实,大胆推想,建立新的科学假说。例如,在现代科学中,伽莫夫的“大爆炸宇宙学”和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等,无不具有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之意,没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是不可能提出来的。
科技创新的内容是广泛的,诸如新自然现象的发现、新科学规律的揭示、新科学假说的提出、新科学理论的创立、新科学方法的创造、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和应用等等。在这所有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创新者发扬大无畏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科技工作者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践中自觉培养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人员有所贡献、有所作为的基本前提。
2.3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
因此,科技创新者必须具有不畏艰难险阻、坚韧不拔、勇敢探索和拼搏奉献的精神。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历史上几乎所有科技创新者都是多难多磨的。比如:早在我国古代,李时珍研究医药,历尽艰险尝百草,用了27年的时间才修成《本草纲目》;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被权威们骂了祖宗,他经过5年千辛万苦的环球考察,接着又进行了15年的调查和资料整理才出版了巨著《物种起源》。英国人类学家古道尔,为了研究猩猩的行为,冒着隨时遭受猛兽袭击的危险,独自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生活了整整10年,才取得成果。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研究炸药,实验室曾被炸毁,弟弟和四个伙伴被炸死,父亲被炸伤,自己也曾被炸得遍体鳞伤,但他没有畏惧,始终没有丧失研制新炸药的决心和信心,一生获得了255项发明专利。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时,只能偷偷地研究相对论;伽罗华在群论上的创见,被法兰西科学院否定,认为完全不能理解,死后14年才被世界承认;米丘林进行植物杂交试验,神父们狂叫:"你竟敢把上帝的果园变成妓院……"。几乎所有取得成就的科学家都有一种为了追求真理而百折不回的大无畏精神,否则是肯定坚持不下来的。马克思曾指出:“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如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同样是“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的”。哥白尼因为坚持“日心说”而被活活烧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1966年10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当人们跳跃欢呼的时候,一群科学家却冒着生命危险冲进了烟雾迷弥漫的现场。他们看到,一群预先放置的试验动物,有的化为灰烬,有的四肢分家,有的躯体横断,此刻,光辐射和冲击波虽已过去,但肉眼看不见的核辐射还严重存在,每粒尘土都受到放射性污染,可他们为了测量现场灰尘的污染指数,却需要脚踢尘土跑步,使自己被笼罩在尘土之中,所受到的污染超过允许标准的几十倍。中国的防原子医学,就是靠这种献身精神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巨大突破,把两弹一星送上天,在这过程中我国科技工作者灌注了大量的心血。国防战线上许多科学家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西北戈壁进行科学研究,过着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生活,做出了巨大牺牲,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们的事迹,反映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反映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操和为人类做贡献的崇高道德境界。值得所有科技工作者效仿学习,发扬光大。
今年1月18日《光明日报》曾报道说,最近有关部门调查显示:46.43%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制约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开发的个人因素是“缺乏冒险精神”;29.93%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这一因素是“不愿意独立思考,过分相信权威”。因此,当前提出要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大力弘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精神,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2.4 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
2.4.1关于团结协作
(1) 团结协作,是由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和特点决定的必然要求
第一,当代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越来越呈现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
科学史表明,科学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现代交叉科学是综合性、跨学科的产物,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使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它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集分化与综合于一体,实现了科学的整体化。因此,现代科技创新越来越具有群体性,靠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完成科技项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已由“小科学”(即由个人投资的自由研究)阶段进入到“大科学”(即由国家组织和资助的、或国际合作的、规模巨大的科研项目)阶段。大科学的发展,则更要求把各门学科知识结合成一个创新综合体,并需要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才能完成。这样的发展趋势,就决定了团结协作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科学技术只有应用于社会才能成为巨大的力量。而科学技术从研究开发到实际应用,只有通过全社会各个方面的通力协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团结协作。
(2) 团结协作是科技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
团结协作要求科技工作者树立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工作上能够顾全大局,人际间能够相互尊重、取长补短;要求科技团队发扬民主、自由探索,团结合作,协同攻关。
所谓群体意识,就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它要求在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到从整体和全局的利益出发,发挥集体优势,团结合作,同心协力地攻克难关、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群体意识是创新中正确处理主角与配角、本单位与外单位、领导与群众之间关系的重要保证;群体意识使科技群体成员保持谦虚和尊重他人劳动的态度,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做到正确对待成果和荣誉。
有了群体意识,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就能更有效地发扬团队精神,做到同心协力、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克服困难,更好更快地完成创新任务;特别是它能有力地为科技创新营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这样做,就是用实际行动响应和落实中央提出的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号召。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都是社会的细胞,建立和谐社会就应当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首先把自己所在的单位、部门建成一个和谐的团体,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团结协作是我国科技界的优良传统,我国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如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的试制成功,针刺麻醉、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技术、基因工程和三峡工程等方面的成就,都是大规模科技群体团结协作的成果。
在科技史上有不少合作创新的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例如,超导微观理论的创立,就是由巴丁、库柏和施里弗3人合作完成的,他们在合作中都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巴丁年岁大、经验多,老马识途指方向;库柏年富力强,思维敏捷,精通数学和物理方法,对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施里弗年轻有为,思维敏捷活跃,敢于打破陈规旧习,善于寻找新途径。3人优势互补,从而获得了成功;又如,控制论就是由数学家维纳和神经生理学家罗森塔尔合作提出的;再如,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合作,将物理学方法应用到生物学上,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在科学史上,友谊促进发明创造的事例层出不穷,最被传为佳话的是恩格思与马克思的伟大友谊。再比如牛顿,牛顿的老师叫巴罗,当时是剑桥大学数学讲座的唯一教授,他发现学生的才能超过自己,就主动让位给25岁的牛顿继任。牛顿是站在开卜勒、伽利略、笛卡尔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科学新秀,而领着牛顿走到大师身边、并帮助他站上大师肩膀的人就是巴罗。
达尔文1855年认识了华莱士,1858年6月接到了华莱士寄给他的论文,观点与达尔文不谋而合,达尔文研究了20年的理论,华莱士都已写成了论文,品德高尚的达尔文毫无妒忌之心,更无压制之意,决定尽快发表华莱士的论文,把首创“自然选择论”的荣誉让给了华莱士。
我国两弹的奠基人邓稼先,品德高尚,克己奉公,善于团结人,带领和培养了一批卓越的科学家。在共同的事业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同志友谊。据说在文革中两派互不相让,但只要邓稼先说了话,两派都服气,认为是公正无私的。
王选院士生前曾在一次学术报告中说:“要学习日本人下围棋的精神——团队作战,要学习欧美人打桥牌的精神——联合作战,但是不要学中国人打麻将的做法——孤军作战,看着上家,防着下家,盯着对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实践表明,科技人员如果文人相轻、互不服气,互相拆台,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是不可能取得任何创新成果和推进事业兴旺发达的。
2.4.2关于淡泊名利
马克思说:“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凡是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爱因斯坦讲过,“在科学殿堂里有三种人:一种人为了谋取功利,另一种人为了满足兴趣,再一种人为了追求真理。天使要把前两种人赶走,只留下第三种人。”因此,科技工作者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名利观、荣誉观,才能在金钱、荣誉、地位面前经得住考验而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在科学技术工作上不断取得进展和成就。
荣誉,是社会和科学团体对科技工作者的劳动及其成果的社会价值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形式,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奖励。荣誉,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需要,能给人以精神力量,具有荣誉感应当是人们的优秀品质。但荣誉也有它的两面性,问题是如何正确地对待它。自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袁隆平、黄昆、金怡廉、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和李振声等几位科学技术专家,他们不仅在各自所从事的科技领域中取得重大突破,为祖国科技亊业做出卓越贡献,而且在对待荣誉和高额奖金方面,都表现出了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堪称值得所有科技工作者们学习的楷模。
世界科学史上许多著名科学家,大多都具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例如:法拉第得过94个奖章,但一直藏在箱底,直至完全遗忘。居里夫人一生曾获得各国科学奖的奖章16枚,获得25个国家的荣誉头衔107个,其荣誉之高是世界少有的。1903年她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的戴维金质奖章,这在当时是一种很高的荣誉。然而,她却把奖章交给六岁的女儿作玩具,当朋友问她时,居里夫人平静地答道:“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物,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这就是居里夫人对待荣誉的态度!美国妇女捐赠给居里夫人一克镭,用来进一步作科学研究,在捐赠仪式上居里夫人要求律师记下她的遗嘱,明确规定这一克镭献给科学事业而不能作为留给女儿的遗产。
大自然的奥秘层出不穷,迅猛发展的科技潮流永远奔腾向前,它不但能造就一些人,也会淘汰一些人。发现钠、钾、钙、镁的戴维,年轻时成就卓著,但后来沉醉于与上流社会的交往,生活放荡,晚年的成就便大为逊色。“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功成名就之后,专门整理自己的奖章、荣誉状、报刊文章和照片,躺在荣誉上不思进取,到1945年便退出了科学界。
2006年,曾被称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在他发表的两篇关于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的论文中弄虚作假、伪造数据,成为传遍全球的一大丑闻。不仅自己身败名裂,也给他的国家带来了耻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为了追逐名利而丧失了应有的科技道德。
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必须把科技事业视为第一生命,摆脱名利思想的束缚,淡泊名利、在道德修养上不断自我完善。只有具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保证科技工作有正确的目的和持久的动力,才能经得起任何考验和诱惑,从而在科技创新中不断取得成就。这是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总结。
本讲以上重点讨论的这“四种精神”,是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概括总结出来的“我国数代科技工作者崇高品质的结晶,也是科技事业繁荣的重要保证,要作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扬光大”。 同时,我国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还要以为人民服务为神圣职责,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率先垂范,大力发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宏大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胡锦涛同志代表党和国家对我国中青年科技人才寄予了殷切的厚望,希望多出一些科技创新型的将才、帅才。他说:“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科技领军人物,可以带出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可以创造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就,可以催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全新的产业。”“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抓紧培养造就这类人才,尤其要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领军人物。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大批各个层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在学术和技术梯队中形成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和符合科技创新需求的人才结构,以推动科技活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创新实践。”他并发出号召说:“我国科技事业正处在实现发展跨越的重要机遇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既对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有志气、有抱负的我国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美好的人生追求” 。
1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应该具有的主要素质和品格
这里所说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素质和品格(“品德”与“人格”的总和),主要指人的性格、气质、智力、知识、才能、情感、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人的内在因素和与科技创新活动密切相关的思想、意识、道德、信念、意志等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道德与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品质。其中大多属于创新活动中人的非智力因素。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必须改造人类自身。科技创新工作是人们追求真理、认识自然规律、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实践活动,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风险性,它不仅需要创新者具有较高的智力因素,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发人的创新意识,促使创新思维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因此,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实践过程中必须加强思想品德的修养,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1980年在第22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将创造性人格特质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1)独立性强;(2)自信心强;(3)勇于冒风险;(4)具有好奇心;(5)有理想抱负;(6)不轻信他人意见;(7)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情所吸引;(8)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9)富有幽默感;(10)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我国也有相似的研究,如《中国当代名人成功素质报告》就曾对500多位名人的“创新人格特质”作了概括性的总结,主要是:(1)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好奇心;(2)具有敏锐的洞察力;(3)具有强烈的求知欲;(4)自信心强;(5)富有耐力;(6)具有丰富的想象力;(7)有足够的勇气和胆略。
那么,结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当今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应该具有哪些主要素质和品格呢?2006年6月5日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曾对这个问题做了重要论述,他说:"实践表明,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都具有成长成才、实现科技创新所必需的一些基本素质和特点。归纳起来,在当代中国,要成为一名创新型科技人才,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素质和品格。一是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技事业,努力做到德才兼备,坚持在为祖国、为人民勇攀科技高峰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具有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坚定意志,对新事物新知识特别敏锐,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为追求真理、实现创新而勇往直前。三是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善于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夯实理论功底,构建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结构,养成比较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四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方向,善于对解决重大科技问题提出关键性对策。五是具有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善于组织多学科的专家、调动多方面的知识,领导创新团队在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前沿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六是具有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坚韧不拔,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挫折失败,勇于在科技创新的实践中经历磨练,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这些素质和品格,不仅可以在世界许多成功的科学家身上看到,也可以在我们的院士和一些优秀科技工作者身上看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之在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胡锦涛同志的这段重要讲话,是对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有的主要素质和品格的高度概括,既全面又深刻而具体,应成为广大科技人员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每一个立志于创新的科技工作者,都应当对照这些内容,培养、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品格。
2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要“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 胡锦涛同志并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号召,他说:"我国科技界素有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做自主创新的先锋,做拼搏奉献的楷模,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胡锦涛同志这一重要讲话,是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动员令和进军号,同时也是对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巨大鼓舞。他所讲的“四种精神”,是我国科技创新人员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高尚道德情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的中心内容。下面,就围绕这“四种精神”,谈一些粗浅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2.1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传统。热爱祖国、为祖国服务,既是一种最基本的公民社会道德规范,又是科学道德的重要内容和激励科技工作者忘我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们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著名科学家毅然拋弃在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冒着多种危险,机智地避开了反动势力的跟踪和阻挠,纷纷回到祖国怀胞。例如: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寻找中国富强之路,三易其所学专业,先是东渡日本学造船,后又西赴英国学采矿,再后又改学地质。回国后,他刻苦研究,创立了地质力学,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推翻了“中国贫油论”,击败了国际敌对势力的“石油封锁”,为祖国地下宝藏的开发和利用,建立了丰功伟绩。当他看到地震灾害造成国家和人民的巨大损失时,晚年又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他始终以孙中山先生送给他的“努力何学,蔚为国用”为座右铭,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样,为了回国报效,华罗庚扔下了在美国的“终身教授”头衔和大量财物;吴仲华夫妇冒着危险绕道欧洲;钱学森坚持斗争了5年;……等等,他们都克服了重重困难才回到祖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鞠躬尽瘁地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新中国培养的一代科技人才,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同样表现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例如栾茀、蔣筑英、罗健夫等都是突出的典型。
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继承发扬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正在为振兴中华不断做出贡献。例如: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以报效祖国的决心1999年回国创业,5年后,这位留美博士把自己的“中国心”转化成“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并迅速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2005年11月15日,这个只有36岁的年轻人创建并率领中星微电子公司首次成功将“星光中国芯”全面打入国际市场,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片第一次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达到全球市场领先地位,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邓中翰先后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一切科技工作者都要把报效祖国作为神圣天职,立足岗位,心系祖国,把爱国主义精神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把爱国主义热情注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以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和创新魄力,树立雄心壮志,努力跻身世界先进科技行列,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2.2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2.1关于求真务实
科学技术活动是探求真理的实践活动,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说:“真理是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既是科技活动的重要特征,又是科技人才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实事求是是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它体现了科技创新中的一种求真务实精神,这是科技创新人员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顽强不息的实干作风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诚实品质构成了求真务实精神的重要内容。这是发现真理获得创新成功的精神力量和重要保证。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老一辈科学家和科技人员,在没有先进电子计算机的情况下,用机械计算机进行了上亿次的运算而不能有丝毫差错,他们就是依靠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计算,仅用了5年时间就取得了成功。
求真务实,要求科技工作者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科学技术工作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工作。如果草率从事或稍有马虎,就会失去发现真理的机会。因疏忽和不慎而与创新机遇失之交臂的情况,在科学史上是不乏其例的。例如:在弗莱明发明青霉素以前,斯科特等好几个人都看到过葡萄球菌被某种东西杀死的现象;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克鲁克斯等人都碰到过阴极射线管附近的胶片有感光现象;卡门发现了“卡门涡旋”,而他的导师却视而不见;瑞典的肖夫斯特姆发现了新元素“钒”,而在他之前德国的维勒也看到过这种元素,却轻率地认为是已知的“铬”。今天,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科学的严格性和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当今的计量已经精确至一千万分之一秒,百万分之一毫米。在科学研究中,一点点微小的差别都可能是两种根本不同事物的征兆;一粒微小的灰尘,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中都有可能导致失败;计算宇宙飞船的时间如果误差千分之一秒,着地将会偏离15公里。在科技工作中任何草率马虎,粗枝大叶,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例如,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只因助飞火箭燃料箱的密封圈出了问题,就造成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也是人为差错和反应堆设计欠缺造成的,这次激起全球舆论哗然的重大亊故,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些惨痛的教训,是不应当忘记的。
近年来在科技道德和学风建设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违反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行为有所抬头。例如,缺乏求真务实精神,心浮气躁,不甘心默默无闻、踏实认真地做好科学技术研究,因而造成科技成果的粗制滥造或低水平重复。闪烁其词、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欺骗社会大众,在科技界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后果。对此,原科技部徐冠华部长曾强调指出:“这些道德问题不仅与我国科技界的整体形象不协调,而且对推进国家科技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隐患,必须在科技界和全社会引起高度的重视。”
2.2.2关于创新精神
创新是科学技术的生命,是科技工作的灵魂。离开了创新,科学技术就不能发展,就会丧失其应有的价值。整个科学技术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而人的才能的载体和杠杆,则始终在于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精神。”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温伯格认为:“对自然的进攻性”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在科技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科学家无不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精神,是指富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人在创新活动中,勇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勇于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开拓,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革新进取精神。我们中华民族素有“开天辟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开拓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生生不息、古老而常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创新,首先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大胆的怀疑和大胆的推想。科学史证明:不怀疑不能发现真理。早在11世纪,我国沈括对磁针正指南北发生怀疑,从而第一次发现了磁偏角,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哥白尼不对“地心说”产生怀疑,就不会提出“太阳中心说”;哈维不对“心血潮流说”产生怀疑,就不会发现血液循环的规律;李四光不对“中国贫油论”产生怀疑,就不能为祖国找到一批大油田。假如对前人的理论不敢有半点怀疑,那就根本做不到探索未知,创造新知。另一方面,还必须敢于超越现实,大胆推想,建立新的科学假说。例如,在现代科学中,伽莫夫的“大爆炸宇宙学”和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等,无不具有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之意,没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是不可能提出来的。
科技创新的内容是广泛的,诸如新自然现象的发现、新科学规律的揭示、新科学假说的提出、新科学理论的创立、新科学方法的创造、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和应用等等。在这所有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创新者发扬大无畏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科技工作者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践中自觉培养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人员有所贡献、有所作为的基本前提。
2.3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
因此,科技创新者必须具有不畏艰难险阻、坚韧不拔、勇敢探索和拼搏奉献的精神。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历史上几乎所有科技创新者都是多难多磨的。比如:早在我国古代,李时珍研究医药,历尽艰险尝百草,用了27年的时间才修成《本草纲目》;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被权威们骂了祖宗,他经过5年千辛万苦的环球考察,接着又进行了15年的调查和资料整理才出版了巨著《物种起源》。英国人类学家古道尔,为了研究猩猩的行为,冒着隨时遭受猛兽袭击的危险,独自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生活了整整10年,才取得成果。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研究炸药,实验室曾被炸毁,弟弟和四个伙伴被炸死,父亲被炸伤,自己也曾被炸得遍体鳞伤,但他没有畏惧,始终没有丧失研制新炸药的决心和信心,一生获得了255项发明专利。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时,只能偷偷地研究相对论;伽罗华在群论上的创见,被法兰西科学院否定,认为完全不能理解,死后14年才被世界承认;米丘林进行植物杂交试验,神父们狂叫:"你竟敢把上帝的果园变成妓院……"。几乎所有取得成就的科学家都有一种为了追求真理而百折不回的大无畏精神,否则是肯定坚持不下来的。马克思曾指出:“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如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同样是“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的”。哥白尼因为坚持“日心说”而被活活烧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1966年10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当人们跳跃欢呼的时候,一群科学家却冒着生命危险冲进了烟雾迷弥漫的现场。他们看到,一群预先放置的试验动物,有的化为灰烬,有的四肢分家,有的躯体横断,此刻,光辐射和冲击波虽已过去,但肉眼看不见的核辐射还严重存在,每粒尘土都受到放射性污染,可他们为了测量现场灰尘的污染指数,却需要脚踢尘土跑步,使自己被笼罩在尘土之中,所受到的污染超过允许标准的几十倍。中国的防原子医学,就是靠这种献身精神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巨大突破,把两弹一星送上天,在这过程中我国科技工作者灌注了大量的心血。国防战线上许多科学家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西北戈壁进行科学研究,过着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生活,做出了巨大牺牲,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们的事迹,反映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反映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操和为人类做贡献的崇高道德境界。值得所有科技工作者效仿学习,发扬光大。
今年1月18日《光明日报》曾报道说,最近有关部门调查显示:46.43%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制约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开发的个人因素是“缺乏冒险精神”;29.93%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这一因素是“不愿意独立思考,过分相信权威”。因此,当前提出要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大力弘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精神,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2.4 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
2.4.1关于团结协作
(1) 团结协作,是由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和特点决定的必然要求
第一,当代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越来越呈现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
科学史表明,科学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现代交叉科学是综合性、跨学科的产物,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使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它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集分化与综合于一体,实现了科学的整体化。因此,现代科技创新越来越具有群体性,靠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完成科技项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已由“小科学”(即由个人投资的自由研究)阶段进入到“大科学”(即由国家组织和资助的、或国际合作的、规模巨大的科研项目)阶段。大科学的发展,则更要求把各门学科知识结合成一个创新综合体,并需要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才能完成。这样的发展趋势,就决定了团结协作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科学技术只有应用于社会才能成为巨大的力量。而科学技术从研究开发到实际应用,只有通过全社会各个方面的通力协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团结协作。
(2) 团结协作是科技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
团结协作要求科技工作者树立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工作上能够顾全大局,人际间能够相互尊重、取长补短;要求科技团队发扬民主、自由探索,团结合作,协同攻关。
所谓群体意识,就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它要求在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到从整体和全局的利益出发,发挥集体优势,团结合作,同心协力地攻克难关、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群体意识是创新中正确处理主角与配角、本单位与外单位、领导与群众之间关系的重要保证;群体意识使科技群体成员保持谦虚和尊重他人劳动的态度,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做到正确对待成果和荣誉。
有了群体意识,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就能更有效地发扬团队精神,做到同心协力、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克服困难,更好更快地完成创新任务;特别是它能有力地为科技创新营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这样做,就是用实际行动响应和落实中央提出的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号召。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都是社会的细胞,建立和谐社会就应当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首先把自己所在的单位、部门建成一个和谐的团体,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团结协作是我国科技界的优良传统,我国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如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的试制成功,针刺麻醉、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技术、基因工程和三峡工程等方面的成就,都是大规模科技群体团结协作的成果。
在科技史上有不少合作创新的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例如,超导微观理论的创立,就是由巴丁、库柏和施里弗3人合作完成的,他们在合作中都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巴丁年岁大、经验多,老马识途指方向;库柏年富力强,思维敏捷,精通数学和物理方法,对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施里弗年轻有为,思维敏捷活跃,敢于打破陈规旧习,善于寻找新途径。3人优势互补,从而获得了成功;又如,控制论就是由数学家维纳和神经生理学家罗森塔尔合作提出的;再如,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合作,将物理学方法应用到生物学上,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在科学史上,友谊促进发明创造的事例层出不穷,最被传为佳话的是恩格思与马克思的伟大友谊。再比如牛顿,牛顿的老师叫巴罗,当时是剑桥大学数学讲座的唯一教授,他发现学生的才能超过自己,就主动让位给25岁的牛顿继任。牛顿是站在开卜勒、伽利略、笛卡尔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科学新秀,而领着牛顿走到大师身边、并帮助他站上大师肩膀的人就是巴罗。
达尔文1855年认识了华莱士,1858年6月接到了华莱士寄给他的论文,观点与达尔文不谋而合,达尔文研究了20年的理论,华莱士都已写成了论文,品德高尚的达尔文毫无妒忌之心,更无压制之意,决定尽快发表华莱士的论文,把首创“自然选择论”的荣誉让给了华莱士。
我国两弹的奠基人邓稼先,品德高尚,克己奉公,善于团结人,带领和培养了一批卓越的科学家。在共同的事业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同志友谊。据说在文革中两派互不相让,但只要邓稼先说了话,两派都服气,认为是公正无私的。
王选院士生前曾在一次学术报告中说:“要学习日本人下围棋的精神——团队作战,要学习欧美人打桥牌的精神——联合作战,但是不要学中国人打麻将的做法——孤军作战,看着上家,防着下家,盯着对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实践表明,科技人员如果文人相轻、互不服气,互相拆台,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是不可能取得任何创新成果和推进事业兴旺发达的。
2.4.2关于淡泊名利
马克思说:“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凡是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爱因斯坦讲过,“在科学殿堂里有三种人:一种人为了谋取功利,另一种人为了满足兴趣,再一种人为了追求真理。天使要把前两种人赶走,只留下第三种人。”因此,科技工作者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名利观、荣誉观,才能在金钱、荣誉、地位面前经得住考验而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在科学技术工作上不断取得进展和成就。
荣誉,是社会和科学团体对科技工作者的劳动及其成果的社会价值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形式,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奖励。荣誉,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需要,能给人以精神力量,具有荣誉感应当是人们的优秀品质。但荣誉也有它的两面性,问题是如何正确地对待它。自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袁隆平、黄昆、金怡廉、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和李振声等几位科学技术专家,他们不仅在各自所从事的科技领域中取得重大突破,为祖国科技亊业做出卓越贡献,而且在对待荣誉和高额奖金方面,都表现出了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堪称值得所有科技工作者们学习的楷模。
世界科学史上许多著名科学家,大多都具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例如:法拉第得过94个奖章,但一直藏在箱底,直至完全遗忘。居里夫人一生曾获得各国科学奖的奖章16枚,获得25个国家的荣誉头衔107个,其荣誉之高是世界少有的。1903年她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的戴维金质奖章,这在当时是一种很高的荣誉。然而,她却把奖章交给六岁的女儿作玩具,当朋友问她时,居里夫人平静地答道:“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物,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这就是居里夫人对待荣誉的态度!美国妇女捐赠给居里夫人一克镭,用来进一步作科学研究,在捐赠仪式上居里夫人要求律师记下她的遗嘱,明确规定这一克镭献给科学事业而不能作为留给女儿的遗产。
大自然的奥秘层出不穷,迅猛发展的科技潮流永远奔腾向前,它不但能造就一些人,也会淘汰一些人。发现钠、钾、钙、镁的戴维,年轻时成就卓著,但后来沉醉于与上流社会的交往,生活放荡,晚年的成就便大为逊色。“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功成名就之后,专门整理自己的奖章、荣誉状、报刊文章和照片,躺在荣誉上不思进取,到1945年便退出了科学界。
2006年,曾被称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在他发表的两篇关于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的论文中弄虚作假、伪造数据,成为传遍全球的一大丑闻。不仅自己身败名裂,也给他的国家带来了耻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为了追逐名利而丧失了应有的科技道德。
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必须把科技事业视为第一生命,摆脱名利思想的束缚,淡泊名利、在道德修养上不断自我完善。只有具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保证科技工作有正确的目的和持久的动力,才能经得起任何考验和诱惑,从而在科技创新中不断取得成就。这是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总结。
本讲以上重点讨论的这“四种精神”,是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概括总结出来的“我国数代科技工作者崇高品质的结晶,也是科技事业繁荣的重要保证,要作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扬光大”。 同时,我国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还要以为人民服务为神圣职责,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率先垂范,大力发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宏大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胡锦涛同志代表党和国家对我国中青年科技人才寄予了殷切的厚望,希望多出一些科技创新型的将才、帅才。他说:“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科技领军人物,可以带出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可以创造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就,可以催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全新的产业。”“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抓紧培养造就这类人才,尤其要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领军人物。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大批各个层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在学术和技术梯队中形成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和符合科技创新需求的人才结构,以推动科技活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创新实践。”他并发出号召说:“我国科技事业正处在实现发展跨越的重要机遇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既对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有志气、有抱负的我国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美好的人生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