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数学计算的复杂性与枯燥性的特点导致了学生对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始终处于抵触的心理状态,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要求数学教师转变原有的数学计算教学方式,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入到数学计算知识学习中,关注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数学;生活化
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贯穿到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善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捕捉数学计算知识,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数学计算知识,并利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有效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数学计算难题,从而保证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 选择合适的生活案例,深入探究数学计算知识
数学教师站在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视角出发,首先利用数学教材中的计算习题进行转化,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学计算过程的认知。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主动进行计算,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案例可以构建多种数学计算习题,比如设置案例,小明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在电影院中儿童票是4元,成人票是8元,那么请问小明看电影一共花费了多少钱?通过这样有效的生活化案例,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结合自己所学习的混合运算公式,获得算式为:8×2+4=20元,得到结果一共花费了20元,教师还可以继续从这个案例出发,反其道而行,小明一共带了50元,和自己的两个同学一起去看电影,那么售票员应找给小明多少钱?学生同样结合自己看电影的经历,进行自主性计算,50-4×3=38元。教师借助引入生活案例,让学生自行进行数学计算,并对自己所获得的数学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获得最终的数学答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2 創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完成计算应用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升学生整体的数学计算水平,应当善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投入程度,可以借助生活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在数学计算中,通过自己的实际探究,不断强化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在具体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每个小组的学生完成特定的生活情境,并在特定的情境中设置具体的数学计算习题,最终通过情境扮演了解到数学计算的具体过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获得正确的数学计算答案,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逛超市的情景,让学生们首先进行分组,扮演售货员与消费者,之后教师为学生们发放超市中不同水果的图片,每个水果都是排列组成的,在发放完图片之后,让学生们进行演绎,学生们走到苹果货柜,想了解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一个一个地去数太浪费时间,旁边的学生则选择数两排,然后运用乘法进行计算:15×4=60个。
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具体的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逛超市中获得正确的答案,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能力。
3 运用生活化有效工具,增强计算探究能力
要想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让学生有效对数学计算习题进行合理的理解与掌握,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充分地利用自己身边的工具进行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强化学生数学计算训练能力,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计算探究能力。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或者自己举办生日聚会,在生日聚会上,就会有蛋糕,有的学生喜欢长方形的蛋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蛋糕模型,让学生利用尺子丈量蛋糕的长与宽,初步获得蛋糕的面积大小,增强学生的数学计算探究能力。又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准备这折纸工具,首先让学生将长方形的折纸对叠,展开之后,其中的一半占整个纸张的几分之一,然后再次进行对叠,其中的一份是整个纸张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分数知识,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分数知识进行数学计算探究,全方位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应当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创设生活情境,运用有效的生活化工具,组织学生对数学计算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保证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应平.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5).
[2] 赵小英.试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歌山实验小学)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数学;生活化
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贯穿到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善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捕捉数学计算知识,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数学计算知识,并利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有效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数学计算难题,从而保证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 选择合适的生活案例,深入探究数学计算知识
数学教师站在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视角出发,首先利用数学教材中的计算习题进行转化,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学计算过程的认知。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主动进行计算,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案例可以构建多种数学计算习题,比如设置案例,小明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在电影院中儿童票是4元,成人票是8元,那么请问小明看电影一共花费了多少钱?通过这样有效的生活化案例,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结合自己所学习的混合运算公式,获得算式为:8×2+4=20元,得到结果一共花费了20元,教师还可以继续从这个案例出发,反其道而行,小明一共带了50元,和自己的两个同学一起去看电影,那么售票员应找给小明多少钱?学生同样结合自己看电影的经历,进行自主性计算,50-4×3=38元。教师借助引入生活案例,让学生自行进行数学计算,并对自己所获得的数学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获得最终的数学答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2 創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完成计算应用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升学生整体的数学计算水平,应当善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投入程度,可以借助生活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在数学计算中,通过自己的实际探究,不断强化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在具体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每个小组的学生完成特定的生活情境,并在特定的情境中设置具体的数学计算习题,最终通过情境扮演了解到数学计算的具体过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获得正确的数学计算答案,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逛超市的情景,让学生们首先进行分组,扮演售货员与消费者,之后教师为学生们发放超市中不同水果的图片,每个水果都是排列组成的,在发放完图片之后,让学生们进行演绎,学生们走到苹果货柜,想了解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一个一个地去数太浪费时间,旁边的学生则选择数两排,然后运用乘法进行计算:15×4=60个。
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具体的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逛超市中获得正确的答案,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能力。
3 运用生活化有效工具,增强计算探究能力
要想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让学生有效对数学计算习题进行合理的理解与掌握,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充分地利用自己身边的工具进行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强化学生数学计算训练能力,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计算探究能力。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或者自己举办生日聚会,在生日聚会上,就会有蛋糕,有的学生喜欢长方形的蛋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蛋糕模型,让学生利用尺子丈量蛋糕的长与宽,初步获得蛋糕的面积大小,增强学生的数学计算探究能力。又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准备这折纸工具,首先让学生将长方形的折纸对叠,展开之后,其中的一半占整个纸张的几分之一,然后再次进行对叠,其中的一份是整个纸张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分数知识,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分数知识进行数学计算探究,全方位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应当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创设生活情境,运用有效的生活化工具,组织学生对数学计算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保证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应平.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5).
[2] 赵小英.试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歌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