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轻

来源 :星火·中短篇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son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颜,1980年出生,鲁迅文学院第29届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散文》《青年文学》等刊。获《民族文学》年度散文奖、《人民文学》杂志社全国征文奖等多种奖项,作品多次被《散文选刊》选载,入选多种选本。出版有散文集《天空下的麦菜岭》。
  眼望岁月与流水汇成的长河
  回想时间是另一条河,
  要知道我们就像河流一去不复返
  一张张脸孔水一样掠过。
  ——博尔赫斯
  一
  第三次走近这座新坟,已是清明。所有人都在静默,忧伤弥漫在空气里。原是春和景明的日子,天空却似乎越降越低。我的婆母,她一向活得很认真。可是谁知道呢,活着活着,她就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住在水晶岭上的“中华显妣”。
  我們跪在坟前,为她烧一个装满“巨款”的箱笼。火势渐旺,先生的舅母提醒道:“喊啊,快喊你妈妈出来接啊。”先生嗫嚅了嘴唇,却终是没能喊出口,倒把眼泪给逼了出来,在鼻腔里隐忍地抽着。风越刮越大,漫卷起一团一团的灰烬,在我们头顶上旋舞着,像一群怎么也散不去的黑蝴蝶。我望着跪在我左边的兄弟俩,蓦地想到,他们都是没有妈妈的孩子了,突然间满是凄凉。
  我承认,她活着的时候我并不见得有多么喜欢她,可是她死亡,我却的的确确抽心抽肺地痛过。在与她成为家人的十二年间,我们龃龉不断。天知道中年守寡的她有多么爱她的儿子,而且爱得毫无技巧。作为一个夺爱者,入侵者,我竟然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处险境。用瑞金人惯用的笑谈说,就是“初次结婚,没经验”。于是,还未交手,碰个头破血流便已成定局。
  那时候,她多么健壮,多么具有把控力。整个家庭,完全运行在她多年建立的秩序之中。每一个齿轮的咬合都显得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松懈。从农村进入城市,我像一个闯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平生第一次将一个人的意见看得如此之重:剪掉长头发,是因为她担心堵塞下水道;说话轻声细语,是因为她多次说过我吹喇叭放广播;甚至散步快到家时,我必须立即将先生拉着我的手甩掉,因为她郑重地与我谈过,那样会丢她的脸……
  真的,我曾经以为她可以活一百岁。学过几年中医的她极其讲究养生,每日清淡规律的饮食,早睡早起,还坚持锻炼,出门永远步行。在我印象中,她连感冒都很少患。记得一年去叶坪红军广场参加红博会开幕式,我们都去了。我是和单位同事一起去当观众,婆母则是老年腰鼓队成员,在大太阳底下打了几个小时的腰鼓。最后,我和办公室的好几个年轻人都中暑了,她却金刚不坏。
  我们家中极少来客,但每个人用的碗筷杯子仍严格区分,各用各的,各洗各的,不得逾越雷池半步。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渐渐适应过来,从此乖乖地遵循。心想这是有多么科学多么卫生啊,这才是真正的文明人,而我从前所过的生活,都显得那样粗鄙不堪。我自惭形秽,甚至不太敢把父母和亲戚带进家中,生怕破坏了她的规矩。我还怕父母那麦菜岭人招牌式的高声说笑被她诟病,又来上一句“山旮旯里人”。我受不得这样的鄙夷,我要尽量努力地把自己炼成一枚正宗合格的城里人。
  和先生建立恋爱关系之后,他很认真地和我说,要带我去体检。“你看你老是感冒,去检查一下吧,正常人每年都要体检的。”我知道,我丝毫没有怀疑过他对我的好。“妈妈带你去,找她熟悉的医生。”他又说。
  那时已是秋凉时节,她握着我的手臂,拉着我往检查室走。她热乎乎的手心触在我的皮肤上,与我的冰凉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很容易便被那种热乎感动得一塌糊涂,暗自思忖,未来能有这样一个好婆母,真够幸运的。几乎不经任何思考,我便伸出手去,任医生在我手臂上抽了满满一试管的血。至于查什么,怎么查,我却一概不知。直到最后,检查的结果,我依然一无所知。只记得从医院出来,先生悄悄从怀里掏出一枝被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玫瑰花,叮嘱我别让他妈妈看见了。
  经年以后,我渐谙世事,有一次突然想起这事,方才悟出其中玄机:亏得我当年身体健康,单纯如一张白纸。否则,踏进那个家门,叫她婆母的人还会是我吗?我忍不住追问先生,他一言不发。
  二
  那些张牙舞爪的细胞是怎样潜伏在她的体内,渐渐肆虐的呢?谁也不知道。
  她那么爱干净,皮肤白嫩,肌肉紧实,声音清亮甜润,曾数次被打电话到我家的朋友误以为是个少女,令我这个被职业损害了嗓子的年轻人羡慕至极。吵架的时候,她还能发出比我高八度的吼声。她生气用手指着我的时候,常常令我望而生畏,脑海里总要浮现出“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样的词句。
  可是后来,她开始喊疼,说话细若蚊音,比任何时候都要温柔,都要和蔼可亲。从来没想过会有一天,她开始需要并接受我的伺候,但这一天还是来了。我蹲在卫生间里,安顿她坐在一张结实的椅子上,为她擦洗身体。水是用艾梗煮沸过的,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弥散着一股迎接新生婴儿般的气息。在她的内心里,做完一次大手术后回到家中,无异于一场新生。只有我们知道,接她回来,是已经明白住院没有多大意义了。
  我洗得很小心,敷完一条手臂,再敷另一边。一遍,又一遍。然后是腿,还有脚。我搓着它们,比任何一次对任何人都要仔细,都要耐心。我期盼着那些流水可以带走一些痛,那些香气可以让她暂时忘了体内的暗疾。我听她絮叨着:“我说了不要做骨掃描的,他们非说要排除一下才放心。那东西放射性真强,做完就开始疼了。你看,扫描结果不是正常吗,白花钱买罪受。”她轻轻地叹气,责怪着子女们的太过周全。我能说些什么呢?我能告诉她看到的那张结果图与她无关,而真正的遍布阴影的扫描图被封存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喉腔以下吗?
  热热的水汽润湿了我的眼眶,安慰的话语从我的唇边出来,却是轻描淡写:“是啊,现代的仪器,很多都有副作用呢。恢复总有个过程,慢慢就好了。”我知道,她心里一定也是这么想的。就在上午,她还唠叨着要看好院子里的那几畦菜地,别让人给占去了。她说这地方好,可是寸土必争呢。先生生气了:“你给我好好养病,别老操心着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我们不差那点买菜的钱。”她据理力争着:“我总有好的时候,我还要自己种呢。自己种的菜多好,没有农药化肥,环保着呢,坨坨(我女儿小名)就最爱吃我种的小白菜。”   我知道,内心里有个念想,其实是件好事。可是先生却急火攻心,眼睛里只看得见那魔鬼般摧毁一切的病。那可是癌细胞啊,它们像一条毒蛇,盘踞在骨头缝里咝咝地吐着信子和冷气,一点一点地吞食着人的肉体和生命。只要一想到有千军万马的敌兵正在亲人的身体里步步推进,寒意和绝望就从脚底一直上升到头顶。每一时,每一刻,邪恶之花都在隐秘的地方开得疯狂,而你无力铲除,无计可施。
  起初只是血尿,时好时坏地纠缠着。她知道,有一个肾脏年轻时动过手术,她一直小心翼翼地哄着它,对它好,不让它受半点委屈。可它还是背叛了她,不再老老实实地坚守岗位,鼓捣出那么多令人不舒服的状况来。各种常规性的检查都做过,没有发现个中原因。或许,还是老毛病罢。于是找了熟悉的医生输液,吃下许多的消炎药片。她谨遵医嘱,温顺地配合一切。那边厢,她养的几只母鸡都下蛋了,她种的草莓也在结果了。一切都欣欣然生长着希望的样子,她怎么能想到会有更猛烈的潮水正在以覆盖一切之势朝她涌来呢?
  终于有医生提出做癌细胞的检查了。她犹豫了很久,她是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种东西会与她沾上关系的。而且从肾部抽取细胞,亦是一个损伤性不小的手术。先生与弟妹们反复地商量和论证,然后是轮番的劝说,直到她点头同意。
  我们期待的那一场虚惊没有到来,血尿的背后原本是潜隐着一只凶猛的老虎啊。她只好丢下她所操持的一切,住进一个更远更大的医院。在那座城市里,她成了一个处处需要别人照顾的病人。从此,她园子里的菜再也没有得到过她的照顾,兀自凋零。
  三
  冬天了,我还在乡下驻村,做着貌似无比重要的工作,却疏离了真正需要我的亲人。我内心愧疚,又无可奈何。
  那天晚上,山风呼呼地掠过耳际,像一场席卷一切的忧伤,令人无处躲藏。先生從那座城市打来电话:“妈妈要动大手术了,风险很大,你必须请假过来,带上女儿。”尽量压低的声音里,夹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我猜,他一定是躲在病房外面打的电话。几分钟后,他必将又一次整理好脸上的笑容,重新轻松地出现在她的面前。
  在确认了肾部周边的器官没有被癌细胞侵入之后,医生认为摘除那个肾是最佳的方案了。把病根拔除,只要后期保养得当,癌细胞不再扩散,完全可以再活很多年。婆母一向相信医生,相信科学。她是知道的,我们家对面那栋楼里住着的杨老头,多年前就没有了膀胱,腰间挂着一个尿袋子,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所以,这次的劝说几乎没费多大的劲。
  我带着女儿匆匆地赶赴那座城市,彼时婆母人已消瘦,但仍行动自如。先生带着我们去饭店吃饭。她和她的小儿子并排走在前面,高与矮,胖和瘦,年轻跟衰老像黑白两面旗帜那样鲜明触目。她的头就靠在他的肩膀上,那个用宽大的臂膀揽着她往前走的人,曾经是她像护鸡雏那样守护着长大的小孩。北风翻动她花白的头发,满目的苍凉。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的弱,那是一种怎样令人心疼的弱,我感觉到自己眼睛里泛起一股热热的东西,刹那间就把多年郁积下的前嫌给尽释了。
  先生拿着照相机,叫我们轮流与她合影。每一个人都心照不宣地笑着,默契地配合着。我们坐在饭店里,多么像其乐融融的一家子。风平浪静的下面深藏着多少波涛汹涌,沟壑暗礁,有谁知道呢?她翻动着菜谱,每挑一个,都是儿子的最爱。当然,她还会用心地计算着价格,不动声色地达到俭省的目的。这对于一个做了半辈子优秀会计的人来说,并非难事。她吃得很少,嘴里吞吐的全是唠叨:“广,你胃不好,少吃点辣椒。文,这块鱼是大骨头的,你吃。”这些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向我示范一种爱的方式,对象是她的儿子。而我笨拙、任性、不管不顾地向先生索取宠爱,让她失望至极。我就坐在她的对面,我知道她不会关心我喜欢吃什么,吃了多少。但我再也无心计较。多少年过去,习惯都可以成为自然。
  就要上手术台了,我挥着手和她告别:“妈,顺哦。”“嗯。”她表情安详自然,眼睛里含着即将上战场奋力杀敌的那种英勇。女儿走过去,怯怯地叫了一声奶奶。她说:“坨坨啊,等奶奶好了,还帮你提琴,送你去弹琴的地方。那么重,上次我们都走了好久才到哦。”我知道,那是唯一的一次,因此她记得那么牢。因为我的下乡驻村,孩子与她发生了相对更多的关联。如果这样的理由可以成为一个鼓胀的风帆,扬起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我真愿意它多些,再多些。
  而希望是一回事,生命的暗流朝向哪一方奔跑又是另一回事。那一台手术像一场没有退路的赌局,我们是疯狂的赌徒,为之押上了所有,只为等一个明朗的结局。
  再过几天,就要立春了。一切似乎都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行,手术成功了,她如期地苏醒了,她顺利地放屁了,她开始说话了,她能够进食了。一个万木复苏的春天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甚至欢喜地预计着,再过一段时间,等伤口恢复好,就接她回家。儿女们还谋划着物色一幢带个小花园的房子,好搬过去住,让她自由自在地种菜养鸡,不再为了方寸之地与别人争执怄气。
  她亦满心欢喜,对每一个前来探望的老姐妹诉说病情,抱怨住院的日子多么憋闷。她多么想早日好起来,可以继续去跳广场舞,去打腰鼓,去种一大堆自己喜欢的菜。
  那时候,谁会想到,器官之外,还有骨头。那邪恶的触手无孔不入,早已伸向更加致命的地方。直到骨掃描确认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骨头上,她仍然相信自己正在一天天地好转。可不是么,伤口一日日地在愈合,她也开始渐渐能坐能站能走动。未来还有一大片的日子在等着她去过,她怎么能怀疑死亡的脚步正在一步一步朝她逼近呢?
  四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目击一个人的离去。
  她躺在专用的护理床上,薄得像一页纸。彼时她的身上已经没有肉了,唯有那双脚板顽强地向上昂着,显得特别大。一天一夜的发烧和昏迷,已经让我们预知了某种结局正在无可避免地到来。请来的医生还在作最后的努力,扎针、输液,试图缓解病人的痛苦。先生的舅母流着泪,用湿毛巾一遍遍地敷着她的额头、腋下、腹股沟,一遍遍地叫着:“姐姐哎,现在给你打退烧针了哦。姐姐哎,你要挺住哦,你好不容易把孩子们都拉扯大了,该是你享福的时候了。”   一滴泪从她的眼角滑落。
  大家围在床边乱乱地喊着:“妈妈,姐姐,奶奶,嫂子……”可是她再也不会回答了,连点个头也不能够。她开始剧烈地喘息,然后是一口痰吊在喉腔呼噜呼噜地响,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像一支即将崩断的弩……泪水一下子从所有人的眼里奔涌而出。
  谁知道她有多么的不甘,有多少的不舍?就在过完年不久,我去街上买宁都肉丸给她换换口味。她尝过后,还问我多少钱一碗,然后捞起来一个一个地数,最后很是不满地说:“就这么小一粒,差不多平均两毛钱一个,这也太贵了。”是的,我买的东西很少有称她心的。从嫁过去那天起,她就开始了对我的培训:“瘦肉要去华塘路买,那个卖猪肉的女人蛮善良的。青菜要一大早去农贸市场,很多乡下的菜农挑担来卖的,新鲜,便宜。买了鱼最好到满叔的摊位上过下秤,那些鱼贩子,都奸猾着呢。还有,油炸糕必须是绵塘市场的才好吃,买米不能上超市,应该去機米的店里。”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好吧,我都记住了,直到今天还记在心里,可是我有多少次真正执行过呢?我知道她不放心我,她从来不认为她的儿子和我生活在一起会非常幸福。
  可是后来,她所重视的所有规律和秩序都在土崩瓦解。她用了大半辈子的破沙发、旧电视柜,还有简陋的防盗门,都被儿女们强行换了新的。她坚守了一生的厨房重地,也被他人占领。她只能躺在床上,等着别人将寡淡的稀饭、素面,或者清汤喂进她的嘴里。她看着自己的阵地在一点一点地沦陷,身体在一点一点地萎缩。她常常由儿女们抱在怀里,翻身、便溺,越来越轻。在逐漸捕获真相以后,她终于不再为了担心依赖而拒用止痛药。其实她已经吃了很久,只是一直被告知是消炎药。子女在背叛她,身体在背叛她,整个世界都在与她背道而驰。
  那天我给她喂食,几口之后,她摇摇头就停下了。我反复地劝着:“你要吃下去,肠胃才能蠕动,才不会便秘呀。”“大肉都落了,反正是捱时间了。”她轻轻地说。我退出房间,一股悲凉涌上心头。总有一个暗夜等在生命的那一端,可是我们都未能学会从容淡定地接受。
  四月,正是连枯草都不得不萌芽的春天。可是我的婆母,却被殡仪馆的人从床上抬下来,像一片被风刮落的树叶,轻飘飘的。一个黄色的大袋子将她套住,拉链刷地合上。从此,好与不好,都不会再见。我只是想,一直在想:一个人,怎么就变成了一件物体呢?大街上,化妆品店传出劲爆的流行音乐,一辆急救车鸣着尖锐的笛音呼啸而过,许多的小摊小贩高声地叫卖……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人欢笑,有人啼哭。除了死亡,没有什么可以让人停下奔忙的脚步。
  我们在殡仪馆等了很久。她出来的时候,已经把整个身子都蜷进了一个雕花的骨灰盒里。一块红布遮盖了她一生的秘密,一生的重量,以及一生的爱与恨,幸福和痛苦。先生抱着她,庄重地走着,走上一辆车,然后,轻轻地将她放在膝盖上。风掀动路边的树叶,和任何时候都没有两样。只是对于我们,世界从此不一样了。因为有一个至亲的人,从我们的生活中退场了。
  她将自己退到一座山上,越来越轻,最后化为一抔土,与大地融为一体。来年春天,会有一群黑蝴蝶,没心没肺地覆盖一座旧坟。
其他文献
从出租车司机到党的十九大代表,从“峡江活雷锋”到“农民工的好书记”——王华君的身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些年来,他将在宜昌的流动党员从“满天星”聚成了“一團火”。  有事儿,大家都找王华君  1995年,17岁的王华君带着10块钱来到宜昌闯荡,干过搬运工,当过售票员。之后考取驾照,开起了出租车。  患小儿麻痹症的杨丽华因为身体不便,多次遭到出租车司机拒载。  2000年的一天,杨丽华在路边艰难打车的
“一滴水从多高的地方落下来能砸死人?”这个问题其实显而易见,下雨时雨滴算是从最高的地方——云层砸下来了,但也没听说谁被雨水给砸死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水滴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并非成线性一直增长,而是受空气阻力作用,重力和阻力实现平衡,很快会达到“终末速度”——10米/秒。之后無论下落距离还剩多少,速度都始终保持10米/秒不变,直到落地。所以无论水滴从多高的位置下落,都相当于雨点砸在人的脸
经过本刊读者Email、传真及电话、信函投票,“纪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1937,延安對话》荣获2021年第四站“《当代》最佳”称号。
哈佛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选刊六篇   导语:王德威主编的哈佛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160多篇文章、编年体顺序,呈现中国现代文学的诸多历史时刻、人物事件与思想命题,由此衍伸和串联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面貌。王德威提出《文学史》的核心关切是“如何将中国传统中‘文’和‘史’——或狭义的‘诗史’——的对话关系重新呈现”,借用海德格尔的“世界中”概念,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等语汇进行考掘,从时空
杨某某,省某高校党委副书记。2009年6月至2014年9月,杨某某任D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期间,其丈夫谭某某在D县一私人建筑公司拥有20%股份,但该公司因经营不善,效益一直不佳。2010年10月,谭某某所在公司欲参加该县一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杨某某按其丈夫谭某某的授意,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打招呼的方式帮助该公司顺利中标。2013年底工程顺利完工,谭某某所在公司盈利颇丰,其本人也按照所持股份获
它的生命已经被红锈圈养起来我带它在水泥路上奔跑想让它的生命再度亮起来却找不到儿时田埂上奔跑的快感我丢失在坑洼里的童年已被混凝土镇压了如今的我被生活打磨成了另一只铁环被时代的钩子推着在高速路上,在铁轨上滾来滚去只要不让我停下来我就不会成为另一只铁环暮色里回村远远地,我看见了那棵大皂角树把暮色高高举过头顶漏下来的影子遮掩了它的本色它就站立在那里,一日又一日等我。像招魂的旗幡村道上没有行人一方荷塘幽幽地
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湖北新的目标,标志着荆楚儿女踏上了新的征程。6月29日,在新一届省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蒋超良就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五个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也是对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  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五个方面要求的内涵,始终牢记省委的重托、人民的期待,以勇往直前、敢于担当的雄心壮志,以务实重行、开拓进取的坚定步伐,励精图治,顽强拼搏,向着未来乘风
武汉市青山区通过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和创新内容“三创新”,深化“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和推动全区31810名党员,全面掀起“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热潮。  創新形式,多段落实自选动作。推送微课堂。送党课进组团、进楼栋、进家庭开展现场教育,组织庭院座谈。创办微园地。指导30家党工委创建红色学习园地,促进党员的学习。举行微展览。建立“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党史系列展览在各街道、委办局巡回展出。编辑微故事。组
天空的衣兜再次为大地敞开所有的偏执只消让季节慢慢诉说那个不是很晴朗的下午和那处不是很崎岖的山坡容纳了我席地而坐极目而终有两三片时光从白云深处遗漏有两三声鸟鸣在树冠之上鼓起又平复有两三块乱石沉默不语百十里外,大江酣然击水咫尺之内,银杏叶在后来的某个时间点上遮住了我的眼睛这一地的金黄最终让我感觉整个人的重量都浮在秋天之上听雪落的声音三朵梅花次第在宣纸上打开西风落在院中央,那棵数百年的老梅寂静无声三更天
你是否知道,一只鸟进入黑夜的姿势你是否知道,一只鸟在清晨如何向世界请安一对翅膀要经历怎样的磨难才能像泉水一样,清澈,完美当一只鸟,把脑袋伸向天空一道彩虹与它相对脚下,开满了紫金花一只鸟的翅膀包裹了天空从远处传来的歌乐像人类的脚步声像一棵白杨树向着太阳走去你是否知道,最后,一只鳥将走向何方它身上的羽毛,被太阳照过也被雨水淋过在你心里,你是否也想象过有一天迷失了方向,四野苍茫无人以对最终,你将知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