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以及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学生在文明礼仪缺失的行为不断增加,说明了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要求各学校能够结合国学经典,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本文就国学经典在文明教育中的意义及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进行具体的探析。
【关键词】国学经典 文明礼仪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46-02
引言
我国一直被称之为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学习的内容,文明礼仪教育也是学生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德育以及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将学生培养成为礼仪规范的文明人 [1]。国学经典中包含着诸多与文明礼仪相关的知识,其对于加强文明礼仪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本文就国学经典和文明礼仪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探讨。
1.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分析
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国学经典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关文明礼仪的知识和内涵,让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教师通过让学生诵读我国的国学经典《弟子规》,让学生了解人伦纲常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要做一个孝顺父母、敬爱长幼的文明人,从认知上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2];其次,国学经典诵读能够让学生分辨是非和好坏。国学经典也经常以各种故事的形式展开,这些故事不仅为学生讲述了一个个历史故事和名人名事,还会提供学生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准则,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是非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看待事物;最后,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帮助规范学生的言行。言行以认知为前提和基础,当教师利用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学生先在认知上加强对文明用语、文明行为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教学知识将结合,即可达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将学生培养成为文明礼仪规范学生。
2.利用国学经典诵读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
2.1 榜样教学
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要重视采用榜样教学法进行教学。所谓榜样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以自己为榜样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所学的国学经典知识和现实生活及行为相联系,可以达到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相对要多于父母,加上学生对教师抱有敬爱和崇拜的心理,因此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的行为养成具有潜在的影响作用[3]。因此,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时,也要配合自己的行为规范,要以身作则,帮助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2.2矫正训练
矫正训练指的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或者不当行为进行矫正的方法,其对于养成学生规范的文明礼仪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由于家长的不重视,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很有可能会养成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对长辈不够尊敬,随手乱扔衣物等。这些行为是学生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的不当行为,继续让学生这样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文明礼仪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矫正训练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例如,在“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以及“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中,教师就需要结合矫正训练法,適时对学生进行矫正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指的是将国学经典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要求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能够加强对学生实践行为指导的重视,并且要合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文明礼仪。例如,在母亲节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国学经典的相关知识,先让学生背诵国学经典中有关母亲的相关礼仪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每人回家为母亲做一件或者多件小事,将文明礼仪知识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规范,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国学经典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国学经典诵读中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文明礼仪的知识,并采用实践教学法、矫正训练法以及榜样教学法等深化教学内涵,促进学生行为和认知的统一,养成规范的文明礼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兰波.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7):9-10.
[2]高晓瑜.绽放文明礼仪之花 涂亮幸福人生底色[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249-250.
[3]张连华,陈鹏,代巍,周超.和谐校园环境视角下的大学生文明礼仪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09):152-153.
【关键词】国学经典 文明礼仪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46-02
引言
我国一直被称之为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学习的内容,文明礼仪教育也是学生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德育以及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将学生培养成为礼仪规范的文明人 [1]。国学经典中包含着诸多与文明礼仪相关的知识,其对于加强文明礼仪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本文就国学经典和文明礼仪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探讨。
1.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分析
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国学经典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关文明礼仪的知识和内涵,让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教师通过让学生诵读我国的国学经典《弟子规》,让学生了解人伦纲常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要做一个孝顺父母、敬爱长幼的文明人,从认知上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2];其次,国学经典诵读能够让学生分辨是非和好坏。国学经典也经常以各种故事的形式展开,这些故事不仅为学生讲述了一个个历史故事和名人名事,还会提供学生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准则,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是非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看待事物;最后,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帮助规范学生的言行。言行以认知为前提和基础,当教师利用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学生先在认知上加强对文明用语、文明行为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教学知识将结合,即可达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将学生培养成为文明礼仪规范学生。
2.利用国学经典诵读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
2.1 榜样教学
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要重视采用榜样教学法进行教学。所谓榜样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以自己为榜样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所学的国学经典知识和现实生活及行为相联系,可以达到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相对要多于父母,加上学生对教师抱有敬爱和崇拜的心理,因此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的行为养成具有潜在的影响作用[3]。因此,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时,也要配合自己的行为规范,要以身作则,帮助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2.2矫正训练
矫正训练指的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或者不当行为进行矫正的方法,其对于养成学生规范的文明礼仪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由于家长的不重视,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很有可能会养成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对长辈不够尊敬,随手乱扔衣物等。这些行为是学生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的不当行为,继续让学生这样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文明礼仪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矫正训练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例如,在“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以及“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中,教师就需要结合矫正训练法,適时对学生进行矫正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指的是将国学经典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要求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能够加强对学生实践行为指导的重视,并且要合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文明礼仪。例如,在母亲节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国学经典的相关知识,先让学生背诵国学经典中有关母亲的相关礼仪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每人回家为母亲做一件或者多件小事,将文明礼仪知识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规范,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国学经典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国学经典诵读中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文明礼仪的知识,并采用实践教学法、矫正训练法以及榜样教学法等深化教学内涵,促进学生行为和认知的统一,养成规范的文明礼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兰波.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7):9-10.
[2]高晓瑜.绽放文明礼仪之花 涂亮幸福人生底色[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249-250.
[3]张连华,陈鹏,代巍,周超.和谐校园环境视角下的大学生文明礼仪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09):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