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心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呼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就有必要对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许多心理阴影进行剖析,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情感障碍,培养良好的健康的学习心理,以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关键词: 英语学习 心理阴影 消除策略
由于英语学习基础不等、方法不当、环境各异,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大量的精力投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想学又怕学,很努力但学不好,因此导致自卑、无奈、愤懑、畏难、应付等消极心理。这种消极心理属于问题行为的一种。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辅导矫正,势必对教学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教师通常更多的是关注外向性的攻击型问题行为。例如:争吵打闹、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服从老师教导等,这类行为直接扰乱了课堂秩序,阻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而另一种内向性的退缩型的问题行为如:沉默寡言、胆怯退缩、自卑畏难等却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本文旨在唤醒教师对这类问题行为的学生投入更多的爱和关注,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阴影,培养其健康的学习心理。
一、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潜在的心理阴影分析
(一)胆怯心理。
由于英语是一门外国语,不同于汉语,平日生活中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实践经验表明,外语教学的成败与学习外语的环境或课外学习的条件有密切关系。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没有在课外进行练习或实践,学习成绩就难以巩固,更不易提高,而且极易产生遗忘。这就需要教师课外多创造语言环境,多给学生提供接触和使用外语的机会。因为环境能够为他们提供检验和锻炼所学习的语言的机会。学生没有环境的依赖,丢失了环境安全感,由此产生了胆怯心理。想说不敢说,说了又怕错,久而久之就闭口不说。
(二)自卑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效果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情感过滤假说中说强调: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受到许多感情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心理因素,往往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青少年特别注意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比较强。他们在屡受挫折后,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缺乏信心。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在这种消极心理的支配下,这些学生在上课时就不敢表达,而英语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如此形成循环,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愈觉得英语难学,其自卑感也日益严重。
(三)应付心理。
许多学生觉得中国人没必要学好英语,甚至会以自己的父母为例,他们不会英语照样能赚大钱。而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是诱发学习动机的驱动力。因此,学习动机不明确,英语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对于英语课完全是一种消极的应付心理,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并不积极主动参与。
(四)畏难心理。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实践性较强,学生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才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而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又因是独生子女而备受家庭的娇宠,养成了“骄、娇”之气,怕吃苦,不愿在英语学习上多花时间和精力。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深入,他们越来越觉得英语高不可攀,从而产生畏难心理。
二、消除学生心理阴影的策略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个人的问题行为往往起因于外界因素对自我实现的阻挠,以及个人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要消除学生的消极的学习心理,培养其健康的学习心理还必须从外界因素和学生自己两个方面入手。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扫除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协调的同伴关系。
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正面影响。具有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相反,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使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但目前的学校状况是班级的人数过多,教师往往顾此失彼。再加上教师更多的是关注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老师,也往往喜欢听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真正地喜欢自己,爱上自己的英语课,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赏识的话语或是一个赞许的表情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起他们的勇气,使得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
此外,良好的同伴关系也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提高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协调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制止一些伤害行为诸如讥讽、挖苦和嘲笑等现象的产生。这样,学生就敢于在课堂甚至课外用英语表达,从而形成语言氛围,为自己锻炼所学语言创设良好的环境,而不是去关注是否有人嘲笑他们的行为。
(二)树立自信心,强化参与意识。
教育学家大卫·史华兹曾说过,“信心的功效在于:‘我一定能’的信念使你产生克服万难的力量、技巧与精力。一旦你相信‘我一定能’,如何做也就应运而生”。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错误是学习语言中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路碑。从学习心理的角度说,学生总是保持有一定程度的成功期望。教师不断地给学生订正错误,不仅中断学生的思维的连续性,而且长久下去会使学生形成一种畏惧感。在学生给出的答案欠妥时,教师应首先给予他们一定的肯定和鼓励,然后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做出更好的表现。教师积极的语言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例如:Excellent./ 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Well done./ Wonderful诸如此类的激励性语言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积极情绪,由于它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会伴随一种愉快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强化其参与意识和动力。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观察、引导和帮助,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小的成功或有点滴的进步时,应适时提出真切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三)培养明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也就是要帮助他们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建立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这是帮助学生走出阴影心理的重要拐杖。比如采用Free talk或者Duty report的形式,让学生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来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国际国内、校园内外的新闻,书刊上的一篇文章或一则笑话等。学完课文中的对话之后,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者让学生表演一些小话剧。对于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谈话内容,比如economy, pollution,population等,就组织学生以小组交流、采访、座谈、辩论等的形式进行锻炼。久而久之,就产生成功—喜悦—努力—再成功的良性循环。
(四)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英语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记忆是一件辛苦的事,教师不仅要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学生增强记忆,同时还要利用书本中的成功事例来激励学生。这些高贵的品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使其持之以恒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在学习中做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能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鼓励和赏识他们,为他们驱除不良的心理暗示,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对他们的语言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克服情感上的障碍,就能使他们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77.
[2]大卫·史华兹.成为人生的赢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文秋芳,王立非.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
[5]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 英语学习 心理阴影 消除策略
由于英语学习基础不等、方法不当、环境各异,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大量的精力投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想学又怕学,很努力但学不好,因此导致自卑、无奈、愤懑、畏难、应付等消极心理。这种消极心理属于问题行为的一种。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辅导矫正,势必对教学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教师通常更多的是关注外向性的攻击型问题行为。例如:争吵打闹、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服从老师教导等,这类行为直接扰乱了课堂秩序,阻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而另一种内向性的退缩型的问题行为如:沉默寡言、胆怯退缩、自卑畏难等却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本文旨在唤醒教师对这类问题行为的学生投入更多的爱和关注,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阴影,培养其健康的学习心理。
一、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潜在的心理阴影分析
(一)胆怯心理。
由于英语是一门外国语,不同于汉语,平日生活中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实践经验表明,外语教学的成败与学习外语的环境或课外学习的条件有密切关系。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没有在课外进行练习或实践,学习成绩就难以巩固,更不易提高,而且极易产生遗忘。这就需要教师课外多创造语言环境,多给学生提供接触和使用外语的机会。因为环境能够为他们提供检验和锻炼所学习的语言的机会。学生没有环境的依赖,丢失了环境安全感,由此产生了胆怯心理。想说不敢说,说了又怕错,久而久之就闭口不说。
(二)自卑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效果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情感过滤假说中说强调: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受到许多感情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心理因素,往往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青少年特别注意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比较强。他们在屡受挫折后,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缺乏信心。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在这种消极心理的支配下,这些学生在上课时就不敢表达,而英语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如此形成循环,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愈觉得英语难学,其自卑感也日益严重。
(三)应付心理。
许多学生觉得中国人没必要学好英语,甚至会以自己的父母为例,他们不会英语照样能赚大钱。而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是诱发学习动机的驱动力。因此,学习动机不明确,英语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对于英语课完全是一种消极的应付心理,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并不积极主动参与。
(四)畏难心理。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实践性较强,学生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才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而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又因是独生子女而备受家庭的娇宠,养成了“骄、娇”之气,怕吃苦,不愿在英语学习上多花时间和精力。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深入,他们越来越觉得英语高不可攀,从而产生畏难心理。
二、消除学生心理阴影的策略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个人的问题行为往往起因于外界因素对自我实现的阻挠,以及个人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要消除学生的消极的学习心理,培养其健康的学习心理还必须从外界因素和学生自己两个方面入手。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扫除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协调的同伴关系。
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正面影响。具有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相反,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使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但目前的学校状况是班级的人数过多,教师往往顾此失彼。再加上教师更多的是关注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老师,也往往喜欢听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真正地喜欢自己,爱上自己的英语课,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赏识的话语或是一个赞许的表情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起他们的勇气,使得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
此外,良好的同伴关系也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提高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协调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制止一些伤害行为诸如讥讽、挖苦和嘲笑等现象的产生。这样,学生就敢于在课堂甚至课外用英语表达,从而形成语言氛围,为自己锻炼所学语言创设良好的环境,而不是去关注是否有人嘲笑他们的行为。
(二)树立自信心,强化参与意识。
教育学家大卫·史华兹曾说过,“信心的功效在于:‘我一定能’的信念使你产生克服万难的力量、技巧与精力。一旦你相信‘我一定能’,如何做也就应运而生”。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错误是学习语言中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路碑。从学习心理的角度说,学生总是保持有一定程度的成功期望。教师不断地给学生订正错误,不仅中断学生的思维的连续性,而且长久下去会使学生形成一种畏惧感。在学生给出的答案欠妥时,教师应首先给予他们一定的肯定和鼓励,然后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做出更好的表现。教师积极的语言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例如:Excellent./ 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Well done./ Wonderful诸如此类的激励性语言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积极情绪,由于它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会伴随一种愉快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强化其参与意识和动力。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观察、引导和帮助,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小的成功或有点滴的进步时,应适时提出真切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三)培养明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也就是要帮助他们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建立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这是帮助学生走出阴影心理的重要拐杖。比如采用Free talk或者Duty report的形式,让学生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来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国际国内、校园内外的新闻,书刊上的一篇文章或一则笑话等。学完课文中的对话之后,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者让学生表演一些小话剧。对于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谈话内容,比如economy, pollution,population等,就组织学生以小组交流、采访、座谈、辩论等的形式进行锻炼。久而久之,就产生成功—喜悦—努力—再成功的良性循环。
(四)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英语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记忆是一件辛苦的事,教师不仅要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学生增强记忆,同时还要利用书本中的成功事例来激励学生。这些高贵的品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使其持之以恒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在学习中做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能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鼓励和赏识他们,为他们驱除不良的心理暗示,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对他们的语言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克服情感上的障碍,就能使他们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77.
[2]大卫·史华兹.成为人生的赢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文秋芳,王立非.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
[5]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