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师专科是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新型办学模式,是提高未来小学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高师专科的学制虽增加了,但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学生素质、生源、就业等方面均受到严峻的考验,新课程的实施,更对高师专科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就体育学科而言,鉴于高师专科办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学改革应借鉴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体现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发展观与考核观。考核作为检验教学的重要手段,应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因此,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体育成绩改革更具必要性。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
中师体育考核多年来沿袭着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依据的“选拔式”考核,以理论试卷来评判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以徒手操、口令、游戏创编等来衡量学生的技能。这种考核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由于考核的方式方法单一,内容缺失,考核人员、时间固定,客观上给学生造成突击学习,围绕考核内容进行准备,缺乏对体育学习的深层次理解。另外,考核中忽视师范院校男女比例不均、特殊群体的问题。男女生的考核内容除达标项略有区别外,基本功测试的内容完全一致。这种统一便于考核,而对考核对象却有失公平,造成学生为考核而考核,形成被动学习,缺少了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
这种“选拔式”考核决定了学习导向,学生协作的机会少,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个别院校在高年段缩减或停开体育课,剥夺了学生体育学习的权利,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树立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高师专科体育发展方向
五年制高师专科是中师基础上的发展,学生为初中毕业生,他们的年龄与高中生相仿,但在文化基础、能力、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却又迥异,高师专科生必须面对高中与大学的直接跨越与衔接,所以对学校、教师、学生、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小学综合课程开设对教师质量与数量的迫切需求,为高师专科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学生不仅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学习方法、教学技能,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涵盖了体育方面丰富的知识、技术、技能与观念的教育理念、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个性特长,以实现自身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丰富体育成绩考核内容,开启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1.给学生以考核内容选择的自由度。改革“选拔式”的《标准》测试为《体标》测试为基础,辅之以基本功测查内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的口令、徒手操、队列、游戏、韵律操测查基础上,增加内容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等项目,由学生选择其一或二,使内容更全面,更适宜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特长培养。
2.给学生创设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的,因此,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接触社会;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实践;到社区体育活动中去服务与体验,了解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增设教师教学助理、研究助理角色。
3.考核与评价内容可分为以下方面:基础理论(健身与保健知识、运动项目发展史、体育欣赏)、基本技术、技能(示范、讲解、指导、评价、网络学习)、身体素质、体质测查、社会实践(校内、外活动表现,如裁判、运动会组织)、出勤等。
四、改革考核的方式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制定周密的考核计划,增加考核评价的次数,变期末、分段与机动考核结合。口令、徒手操、韵律操等内容为随堂进行测查;理论考核、体质测试在学期初或期末进行;球类、田径、武术安排在固定时段。注意考核评价方式切合实际的新意。
2.改传统的教师测试为主为师生共同进行评价。根据考核与评价的内容,做到教师评、学生分组评、自评相结合,给各具特长的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学生以互相学习促进的机会。
3.倡导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考核与评价,更能体现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如以群组的形式进行集体创编游戏、徒手操、队列等,同时通过集体的演练,更能促进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养成探究习惯。
4.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准确地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改变评价过分注重等级、注重量化的做法。引导学生对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从中发现新的知识点,积累更为丰富的体验。
考核过程中,教师要信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指出学生的优势、进步与不足。根据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突出学生“讲解、评判、示范、指导”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从教发展的需要。
以正确的考核评价为载体,确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关注学生及其发展;关爱与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处境与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需求;实施新的教育评价理念与精神,加快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向综合化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考核改革,激励学生自我提高,主动探求体育学习方法的方法、传递教育知识技能、适合自身特点的健身方法;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愉悦的身心,提升健康理念、终身体育观,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知识得到充实,创造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升华,展示教习、传播健康生活方式之职能。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体育学院)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
中师体育考核多年来沿袭着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依据的“选拔式”考核,以理论试卷来评判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以徒手操、口令、游戏创编等来衡量学生的技能。这种考核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由于考核的方式方法单一,内容缺失,考核人员、时间固定,客观上给学生造成突击学习,围绕考核内容进行准备,缺乏对体育学习的深层次理解。另外,考核中忽视师范院校男女比例不均、特殊群体的问题。男女生的考核内容除达标项略有区别外,基本功测试的内容完全一致。这种统一便于考核,而对考核对象却有失公平,造成学生为考核而考核,形成被动学习,缺少了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
这种“选拔式”考核决定了学习导向,学生协作的机会少,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个别院校在高年段缩减或停开体育课,剥夺了学生体育学习的权利,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树立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高师专科体育发展方向
五年制高师专科是中师基础上的发展,学生为初中毕业生,他们的年龄与高中生相仿,但在文化基础、能力、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却又迥异,高师专科生必须面对高中与大学的直接跨越与衔接,所以对学校、教师、学生、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小学综合课程开设对教师质量与数量的迫切需求,为高师专科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学生不仅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学习方法、教学技能,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涵盖了体育方面丰富的知识、技术、技能与观念的教育理念、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个性特长,以实现自身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丰富体育成绩考核内容,开启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1.给学生以考核内容选择的自由度。改革“选拔式”的《标准》测试为《体标》测试为基础,辅之以基本功测查内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的口令、徒手操、队列、游戏、韵律操测查基础上,增加内容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等项目,由学生选择其一或二,使内容更全面,更适宜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特长培养。
2.给学生创设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的,因此,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接触社会;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实践;到社区体育活动中去服务与体验,了解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增设教师教学助理、研究助理角色。
3.考核与评价内容可分为以下方面:基础理论(健身与保健知识、运动项目发展史、体育欣赏)、基本技术、技能(示范、讲解、指导、评价、网络学习)、身体素质、体质测查、社会实践(校内、外活动表现,如裁判、运动会组织)、出勤等。
四、改革考核的方式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制定周密的考核计划,增加考核评价的次数,变期末、分段与机动考核结合。口令、徒手操、韵律操等内容为随堂进行测查;理论考核、体质测试在学期初或期末进行;球类、田径、武术安排在固定时段。注意考核评价方式切合实际的新意。
2.改传统的教师测试为主为师生共同进行评价。根据考核与评价的内容,做到教师评、学生分组评、自评相结合,给各具特长的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学生以互相学习促进的机会。
3.倡导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考核与评价,更能体现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如以群组的形式进行集体创编游戏、徒手操、队列等,同时通过集体的演练,更能促进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养成探究习惯。
4.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准确地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改变评价过分注重等级、注重量化的做法。引导学生对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从中发现新的知识点,积累更为丰富的体验。
考核过程中,教师要信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指出学生的优势、进步与不足。根据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突出学生“讲解、评判、示范、指导”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从教发展的需要。
以正确的考核评价为载体,确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关注学生及其发展;关爱与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处境与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需求;实施新的教育评价理念与精神,加快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向综合化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考核改革,激励学生自我提高,主动探求体育学习方法的方法、传递教育知识技能、适合自身特点的健身方法;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愉悦的身心,提升健康理念、终身体育观,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知识得到充实,创造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升华,展示教习、传播健康生活方式之职能。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