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络酮治疗颅脑损伤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ense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洛酮是人工合成的体内阿片受体的竞争性拈抗剂,广泛用于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及各种休克等[1-2].纳洛酮不仅可有效逆转颅脑损伤后的低血压症状,改善脑电图、血气指标及脑灌注压等指标,还可有效阻断急性脑损伤后内源性阿片肽含量异常升高所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3].临床逐渐用于治疗颅脑损伤.笔者采用纳络酮治疗颅脑损伤患者8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和突触素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4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TBI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亚低温组和TBI组经左侧头部液压打击制作TBI模型,亚低温组于TBI后给予亚低温干
创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指颅脑损伤后引起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产生的局灶性或广泛性不可逆性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1].TCI是颅脑损伤患者不常见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但加重患者的病情,而且增加致死率、致残率,其发病率可达5.5%[2].原发性颅脑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往往容易掩盖TCI的症状和体征,在临床治疗中容
期刊
外伤性椎动脉损伤较为罕见,其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常为其他合并伤所掩盖,当其出现继发的病理生理改变时已造成脑梗死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笔者近两年收治2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外伤性椎动脉损伤患者.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1 男,32岁,因"6 m高处坠落致头颈部伴意识不清2h"入院.体检:体温36.6℃,心率6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60 mm Hg(1 m
期刊
目的 探讨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采用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重建钢板固定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6例,其中挤压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参照谭国庆等分型:单纯型4例,粉碎型2例.采用髂股入路先行髋臼顶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后复位、重建钢板固定髂骨翼及髂嵴.结果 6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 ~ 18周
钝挫伤致主气管断裂发病急、病情危重,诊断过程和手术治疗均有较大风险,处置延时或失当都会危及患者生命.其救治过程,常因患者的伤情和就诊医院的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我科于2002年3月一2006年7月收治2例钝挫伤致主气管断裂患者,救治过程中均先在局部麻醉下行颈部手术探查,继而行主气管吻合术,2例患者成功获救.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研究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联合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对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作UHS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2(17.5 ml/kg)、1/4(8.75 ml/kg)失血量乳酸林格液(LR)组及无LR输注组.每组又
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疾病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但创伤却有增无减,并被称为“现代文明疾病”[1-2].多发伤是指由同一种致伤因子引起2处或2处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且至少有1处是危及生命的[3].由于此类损伤均具有突发性、创伤范围广、病情复杂的特点,在诊断上也容易误诊或漏诊,因此能否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进行有效救治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预后,也是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3].笔者分析57例严重多发
期刊
外伤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局部胸壁塌陷、软化,形成浮动胸壁,出现反常呼吸,亦称连枷胸.连枷胸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易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ARDS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笔者2005年5月-2011年12月采用克氏针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经皮内固定治疗32例连枷胸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由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异常而引起脑室、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的积聚,使其部分或全部异常扩大者称为脑积水.根据病因,脑积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继发于颅脑创伤的脑积水称为外伤性脑积水或颅脑创伤后脑积水.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这一疾病的发生率为0.7% ~51.4%[1,2].目前比较公认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三点:(1)脑积水发生于颅脑创伤后12个月以内;(2)头颅CT提示脑室增大(排除脑萎缩);(3)临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对Ⅰ型胶原分子二级结构的影响,确定合适的胶原变性温度,研究热变性后胶原纤维排列及三维凝胶性质的改变,比较胶原变性后不同培养环境成纤维细胞形态差异,以建立变性胶原-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方法 Ⅰ型胶原蛋白溶液在不同温度作用后通过蛋白质圆二色光谱仪分析胶原分子二级结构改变.扫描探针显微镜观察胶原变性后纤维结构的改变.制备不同种类三维胶原凝胶并通过气相压力仪检测胶原凝胶断裂模量.将变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