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生物为学生揭示了很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种种思考,是帮助学生获取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各种理论和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学科。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教学一直难以摆脱在黑板上“做”、在多媒体课件中“做”的尴尬境地,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限制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初中生物课程如果脱离了实验教学,生物教学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究竟该如何优化生物课堂实验教学,充分发挥生物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精选实验材料,保证实验现象明显
不同于物理、化学学科的课堂实验,生物实验所选用的实验材料大都需要教师自己采集和培养,实验材料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了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能否获得成功。初中生物实验较多,需要的实验材料较为繁琐,需要教师统筹兼顾,特别是一些不易获得或者成本较高的实验材料,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选择合适的替代材料。
例如在学习“开花和结果”这一章节内容时,教材中介绍花的结构和果实形成时使用了阳春三月开放的桃花作为配图,但是从教材结构来看,该章节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的学习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应在夏末秋初的时候学习到这一章节,错过了桃花开放的季节。于是教师从实际生活中取材,采集了大量的西红柿花、茄子花、矮牵牛花等应季花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图示,找出手中花朵的花药、花丝、柱头、花柱、子房等主要结构,加深学生对花的基本结构的认识。
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材料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恐惧感,提高实验效果。教师采集花朵让学生观察,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就在生活当中,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对比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实现知识迁移。
二、创新实验形式,提高实验教学实效
初中生物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两大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教材要求,一成不变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实验安排,要学会创新课堂实验形式,将一些演示实验和验证性的分组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增强实验开放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教师不妨调整实验思路,将这个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绿叶在光下制造什么?”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各小组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做出的假设五花八门,有的小组假设光合作用产生的是淀粉;有的小组假设光合作用产物为蛋白质;有的小组假设光合作用产生的是氨基酸……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各小组漂白叶片后对假设产物一一验证,最终得到了绿叶在光合作用下最主要的产物为淀粉的实验结论。
初中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发展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从学生学习能力出发,优化生物实验形式,提高学生实验参与度。实验的原理较为简单,学生实际操作的难度不大,會为将该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提供了条件。学生探究积极性都很高涨,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验组织,注重课堂巡视指导
生物实验对初中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虽然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但面对各种新奇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往往还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时,要注重实验安全教育,做好规范操作指导,加强在课堂中的巡视和指导,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例如在进行“测定某种食物的能量”实验时,需要使用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解剖针等实验器材,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先进行演示,强调实验过程中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及时盖灭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小心使用解剖针穿种子等操作,并为学生讲解操作错误时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让学生认识到安全实验的重要性,形成规范操作的意识,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随着初中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教师要不断做好课堂实验指导,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实验操作进行重点讲解,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操作,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生物学的知识理论只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得到。教师只要从精选实验内容、创新实验形式、加强实验组织三方面做好生物课堂实验的设计和指导,初中生物课堂实验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大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J].才智,2011(05).
[2]暴丽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教学一直难以摆脱在黑板上“做”、在多媒体课件中“做”的尴尬境地,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限制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初中生物课程如果脱离了实验教学,生物教学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究竟该如何优化生物课堂实验教学,充分发挥生物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精选实验材料,保证实验现象明显
不同于物理、化学学科的课堂实验,生物实验所选用的实验材料大都需要教师自己采集和培养,实验材料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了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能否获得成功。初中生物实验较多,需要的实验材料较为繁琐,需要教师统筹兼顾,特别是一些不易获得或者成本较高的实验材料,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选择合适的替代材料。
例如在学习“开花和结果”这一章节内容时,教材中介绍花的结构和果实形成时使用了阳春三月开放的桃花作为配图,但是从教材结构来看,该章节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的学习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应在夏末秋初的时候学习到这一章节,错过了桃花开放的季节。于是教师从实际生活中取材,采集了大量的西红柿花、茄子花、矮牵牛花等应季花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图示,找出手中花朵的花药、花丝、柱头、花柱、子房等主要结构,加深学生对花的基本结构的认识。
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材料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恐惧感,提高实验效果。教师采集花朵让学生观察,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就在生活当中,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对比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实现知识迁移。
二、创新实验形式,提高实验教学实效
初中生物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两大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教材要求,一成不变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实验安排,要学会创新课堂实验形式,将一些演示实验和验证性的分组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增强实验开放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教师不妨调整实验思路,将这个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绿叶在光下制造什么?”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各小组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做出的假设五花八门,有的小组假设光合作用产生的是淀粉;有的小组假设光合作用产物为蛋白质;有的小组假设光合作用产生的是氨基酸……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各小组漂白叶片后对假设产物一一验证,最终得到了绿叶在光合作用下最主要的产物为淀粉的实验结论。
初中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发展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从学生学习能力出发,优化生物实验形式,提高学生实验参与度。实验的原理较为简单,学生实际操作的难度不大,會为将该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提供了条件。学生探究积极性都很高涨,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验组织,注重课堂巡视指导
生物实验对初中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虽然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但面对各种新奇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往往还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时,要注重实验安全教育,做好规范操作指导,加强在课堂中的巡视和指导,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例如在进行“测定某种食物的能量”实验时,需要使用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解剖针等实验器材,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先进行演示,强调实验过程中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及时盖灭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小心使用解剖针穿种子等操作,并为学生讲解操作错误时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让学生认识到安全实验的重要性,形成规范操作的意识,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随着初中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教师要不断做好课堂实验指导,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实验操作进行重点讲解,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操作,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生物学的知识理论只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得到。教师只要从精选实验内容、创新实验形式、加强实验组织三方面做好生物课堂实验的设计和指导,初中生物课堂实验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大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J].才智,2011(05).
[2]暴丽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