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结节性黄色瘤并发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死亡一例报告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41466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孙某(住院号6438),女,24岁,已婚,因劳动后胸骨后疼痛、心慌气急四月余,胸疼加剧伴咳血一日,于1964年1月23日入院。

其他文献
患者(住院号3742)男,10岁。因十天来发冷、发热、咽痛、恶心,全身无力,食欲不振,近两天来自觉头晕、心悸、气促,并突然出现阵发性昏厥,全身抽搐,于1965年1月12日入院。既往无慢性扁桃体炎病史,无发热及关节疼痛史。
期刊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目前仍以磺胺嘧啶为首选药物,但近几年国内外时有脑膜炎双球菌耐磺胺药物的报道。本文综合两个医院耐磺胺嘧啶流行性脑膜炎的材料,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期刊
本文报告一例触电后淹溺淡水中处于濒死状态的患者,继而临床上发生了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经过抢救,完全恢复。据手头文献,此类病人幸存者仅有三例报告,且均为少年儿童,本文病例为成人。
期刊
布克氏产碱杆菌引起急性腹泻反复发作一例报告
期刊
心搏骤停这样久了,还能够抢救过来,并使之恢复健康。这是毛泽东思想在卫生战线上的又一次胜利。上海同济医院抢救组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突出政治,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勇于负责、敢于胜利,不放弃任何可能救治的机会的结果。这是平时练就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有抢救各种急症的充分准备和基本功过硬的结果。这是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结合,敢于打破框框和在抢救过程中采取了周密的措施的结果。他们的成功值得庆
期刊
我院自1957年1月至196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菌痢共388例,其中86例并发休克(占22.1%),13例死亡均与休克有关,无休克者均治愈。因此可认为,併发休克为成年人急性菌痢的主要死亡原因。为了总结经验及教训,我们将86例休克型急性菌痢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并谈谈我们对抢救的一些体会。
期刊
中毒型痢疾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较高。目前采用大剂量阿托品、人工冬眠及抗菌素等治疗中毒型痢疾,疗效虽较满意,但用药量大,费用较贵,抢救过程较复杂。我们在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从1965年7月~1966年3月,用针刺治疗急性菌痢235例和中毒型痢疾24例。急性病人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治愈率(包括细菌培养连续3~5次阴转的)达90%,中毒型病人的休克和中毒症状全部治愈。
期刊
我们以大剂量硫酸阿托品静脉注射为主,治疗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暴发型流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本病暴发型的病死率由以往的70%下降到21%左右。在此疗法比较完善后治疗17例暴发型流脑仅一例死亡。在抢救病人过程中,我们对暴发型流脑、中毒性痢疾和其它感染性休克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一些理论假设。今将我们的初步设想和治疗经验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和商讨。
期刊
我们病区主要接受慢性肝炎的治疗,大多数患者一般情况尚好,主要是肝功能长期不能恢复正常。以往我们总在治疗方法上,尤其是在某些药物的应用上打圈圈,尽管费劲不小,然而疗效却不显著。现在看来,主要的原因是在临床工作中突出政治不够,只注重了药物,忽略了人与药物的关系人的因素第一,未能深刻体会到药物要通过人才能起作用。
期刊
当前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治疗方法虽多,但共同的缺点是疗程长、症状消失不够快,有的耗用药物多,因此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和实际的需要。如何使治疗方法既简便、快速、疗效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三年来,我们在急性菌痢的住院病人治疗中作了一些探索,初步体会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