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3例BCS患者进行介入放射学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结果:Ⅰa型21例进行了介入治疗,成功率95.2%;Ⅰb型11例进行了介入治疗,成功率54.5%;Ⅱa型112例进行介入治疗,成功率96.4%;Ⅱb型14例进行了介入治疗,成功率92.9%;Ⅲa型9例进行介入治疗,成功率77.8%;Ⅲb型2例进行介入治疗,成功率100%;Ⅳa型25例进行介入治疗,成功率92%;Ⅳb型9例进行介入治疗,成功率88.9%。结论:介入放射学对BCS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取代外科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肝静脉阻塞 血管成形术(PTA) 内支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039
资料与方法
1998年9月~2006年11月收治BCS患者203例,男127例,女76例。年龄8~68岁,平均47岁。均经彩超及静脉造影确诊。
分型:Ⅰ型(单纯肝静脉阻塞)32例,其中Ⅰa型(局限性)21例、Ⅰb型(广泛性)11例;Ⅱ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126例,其中Ⅱa型(肝静脉通畅)112例、Ⅱb型(肝静脉闭塞)14例;Ⅲ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并远端腔内较大血栓形成)1例,其中Ⅲa型(肝静脉通畅)9例、Ⅲb型(肝静脉闭塞)2例;Ⅳ型(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34例,其中Ⅳa型(肝静脉通畅)25例、Ⅳb型(肝静脉闭塞)9例。
介入治疗方法:①肝静脉阻塞的介入开通方法:首先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直头侧孔导管行下腔静脉造影,根据造影表现探寻闭塞的肝静脉口。②下腔静脉阻塞的介入开通方法:经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插管,行下腔静脉单向或对端双向造影,明确病变部位、类型和程度,并测定跨狭窄阻塞段压差。
所有患者在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
结 果
Ⅰa型:17例采用单纯经颈静脉肝静脉开通术,3例结合经皮经肝静脉开通术开通成功,并成功施行了PTA治疗,1例术中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而停止治疗。
Ⅰb型:6例成功开通至少1条主要的肝静脉分支,5例开通失败;1例术中突然休克,治疗无效死亡;1例术后18小时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Ⅱa型:108例成功经颈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开通后行PTA治疗,4例开通失败。
Ⅲa型:7例经导管局部溶栓,下腔静脉开通后置入血管内支架。2例失败。
Ⅳa型:23例成功破膜经右颈内静脉途径行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2例失败。
不伴有肝静脉开放的各种BCS患者:Ⅱb、Ⅲb、Ⅳb型患者分别为14、2、9例。肝静脉开通分别为12、2、7例,开通后均行PTA治疗。对其中PTA治疗效果不佳的3例患者,在肝静脉内置入血管内支架。未开通的4例患者在肝功能允许情况下施行了TIPSS治疗,2例开通;1例术中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而停止治疗;1例发生肺动脉栓塞,于术后3小时死亡。
讨 论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由于肝静脉(HV)或肝段下腔静脉(IVC)阻塞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介入治疗的目的,不仅是开通阻塞的下腔静脉,更为重要的是开通阻塞的肝静脉[1]。
BCS的确诊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彩色超声是首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介入治疗是直接开通闭塞的肝静脉,恢复肝静脉血生理性回流,显著优于外科治疗。BCS合并肝静脉完全或部分闭塞并不少见,本组采用经腔静脉及经皮肝静脉穿刺两种方法开通闭塞的肝静脉,可以有效地重建第二肝门,将肝静脉自由压降至正常范围。由于BCS肝静脉间已形成广泛侧支循环,故只开通1条重要的肝静脉即可明显缓解症状。由于BCS的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比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并且介入治疗可直接解除血管梗阻,恢复血流通畅,是最符合生理的治疗方式,现已成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郭启勇.介入放射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肝静脉阻塞 血管成形术(PTA) 内支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039
资料与方法
1998年9月~2006年11月收治BCS患者203例,男127例,女76例。年龄8~68岁,平均47岁。均经彩超及静脉造影确诊。
分型:Ⅰ型(单纯肝静脉阻塞)32例,其中Ⅰa型(局限性)21例、Ⅰb型(广泛性)11例;Ⅱ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126例,其中Ⅱa型(肝静脉通畅)112例、Ⅱb型(肝静脉闭塞)14例;Ⅲ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并远端腔内较大血栓形成)1例,其中Ⅲa型(肝静脉通畅)9例、Ⅲb型(肝静脉闭塞)2例;Ⅳ型(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34例,其中Ⅳa型(肝静脉通畅)25例、Ⅳb型(肝静脉闭塞)9例。
介入治疗方法:①肝静脉阻塞的介入开通方法:首先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直头侧孔导管行下腔静脉造影,根据造影表现探寻闭塞的肝静脉口。②下腔静脉阻塞的介入开通方法:经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插管,行下腔静脉单向或对端双向造影,明确病变部位、类型和程度,并测定跨狭窄阻塞段压差。
所有患者在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
结 果
Ⅰa型:17例采用单纯经颈静脉肝静脉开通术,3例结合经皮经肝静脉开通术开通成功,并成功施行了PTA治疗,1例术中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而停止治疗。
Ⅰb型:6例成功开通至少1条主要的肝静脉分支,5例开通失败;1例术中突然休克,治疗无效死亡;1例术后18小时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Ⅱa型:108例成功经颈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开通后行PTA治疗,4例开通失败。
Ⅲa型:7例经导管局部溶栓,下腔静脉开通后置入血管内支架。2例失败。
Ⅳa型:23例成功破膜经右颈内静脉途径行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2例失败。
不伴有肝静脉开放的各种BCS患者:Ⅱb、Ⅲb、Ⅳb型患者分别为14、2、9例。肝静脉开通分别为12、2、7例,开通后均行PTA治疗。对其中PTA治疗效果不佳的3例患者,在肝静脉内置入血管内支架。未开通的4例患者在肝功能允许情况下施行了TIPSS治疗,2例开通;1例术中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而停止治疗;1例发生肺动脉栓塞,于术后3小时死亡。
讨 论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由于肝静脉(HV)或肝段下腔静脉(IVC)阻塞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介入治疗的目的,不仅是开通阻塞的下腔静脉,更为重要的是开通阻塞的肝静脉[1]。
BCS的确诊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彩色超声是首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介入治疗是直接开通闭塞的肝静脉,恢复肝静脉血生理性回流,显著优于外科治疗。BCS合并肝静脉完全或部分闭塞并不少见,本组采用经腔静脉及经皮肝静脉穿刺两种方法开通闭塞的肝静脉,可以有效地重建第二肝门,将肝静脉自由压降至正常范围。由于BCS肝静脉间已形成广泛侧支循环,故只开通1条重要的肝静脉即可明显缓解症状。由于BCS的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比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并且介入治疗可直接解除血管梗阻,恢复血流通畅,是最符合生理的治疗方式,现已成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郭启勇.介入放射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