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立新,1964年9月生,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现任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科研所所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任多项国产装备的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
王瑾(以下简称王):吴总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刊的采访。火炮的种类多种多样,口径也很繁多,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30毫米系列武器呢? 吴总设计师(以下简称吴):现在我国确实存在多种口径的自动炮,就自动炮来说与30毫米口径相近就有23毫米、25毫米、35毫米、37毫米等多种,这些口径大多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虽然这些火炮各有优势,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却给部队的后勤弹药保障带来了一些麻烦。二战的时候就出现过由于口径相近而配给弹药出错的情况。
因此我们发展30毫米火炮有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从装备需求方面考虑的。其次是对比这些相近的火炮的性能特点来取舍的,相对来说,30毫米火炮有以下显著的优点。一是弹种配置齐全,现在成熟的30毫米弹种就有穿甲弹、穿甲燃烧弹、榴弹等多种,可以用于对不同目标进行打击,这还不包括在研的新弹种。二是相对比其口径略大的火炮,威力相差不多,但重量更轻、携弹量更大。三是相对比其口径略小的火炮,射程、精度、威力等均要高许多。
王:30毫米炮塔武器系统发展到现在已逐渐形成为一个系列,在第一台30毫米武器系统研发的时候我们就考虑要走系列化产品的道路?
吴:那时没考虑那么多,还是一个“点”的概念,只是为了推出适应当时需求的产品。至于后来多个“点”的成功开发,最后“连点成线”,形成系列产品,这也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我们还期待更多口径系列的产品开发出来,形成多个线,最后再连线成面,到那时,我国的系列化兵器装备就真正成形了。
王:您能给简单介绍一下这一系列产品吗?
吴:这一系列产品目前已初步形成由高端到低端、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装备,我简单介绍两个典型例子。高端的代表产品是30毫米顶置武器站,炮塔内部无人,因此其外形尺寸及重量就大大减小,乘员在底盘通过视屏观瞄,并对武器站进行操控,配HJ-73C导弹,并可升级为HJ-8导弹,火力没得说,在国外同类型装备中也属于佼佼者。低端的代表产品是30毫米单人炮塔武器系统。说它是低端产品,是指其配置更加基础,没有一点冗余的或附加的功能,并不意味着其性能差。这款武器系统用的所有重要部组件都是其它定型产品经过定型试验考核过的成熟产品,再经过合理的总体布置而成。它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能够灵活多样地进行功能扩充,比如加装导弹发射器、榴弹发射器等,因此灵活性也更好。除了这两款产品以外,我们还开发了包括双人炮塔等多个炮塔武器系统。每一款都有各自的特点。
另外,30毫米自动炮系列炮塔从开始研制到设计定型,分别针对不同的底盘平台(如轮式底盘、履带式底盘等)进行了匹配性设计,并都经过了大量试验考核,均能够满足设计输入要求。因此,该系列炮塔武器系统实际属于通用武器平台,可以适装于不同的承载平台,完成不同的任务,达到一种武器多种平台的通用武器的目的。
王:您能具体说明一下高端和低端的主要区别吗?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互换关系?价格差多少?什么样情况适合高。什么适合低?
吴:高端和低端主要区别在配置上。低端只是指其功能更加基础,如果给30毫米单人炮塔武器系统换装上数字化观、瞄、测、制导一体的火控,再配上Ⅲ-8导弹,它也可以称为高端产品,并且它也有这个能力来进行这类扩充。要说这两者的区别有什么就看你配置什么了。现在所说的高端与低端只是起点不同而已。
目前我说的这两款产品由于设计理念不同,不能实现完全互换,但有部分关键的部组件是通用的,可以完全互换,比如30毫米自动炮、并列机枪、方向机、高低机等。还有就是整系统更换也可以,接口都是通用的。价格这两款对比,大约差了几十万元吧。具体什么情况适合什么装备,要依据用户的需求。无论什么产品都是从性价比来考虑的,军品也不例外,我自己觉得像30毫米单人炮塔武器系统这样的简单配置性价比更高吧,但要追求高性能就要选配置更高一点的了。
王:这一系列共有多少个产品?
吴:系列化产品的发展有一定的延续性。今天两个,明天可能就因为有需求,通过改型就变成了三个。我只能说目前已经有不少于五个产品面世了。具体还要开发出多少,什么时候停止这一系列产品的开发,还很难说。
王:后续发展的重点在什么地方?
吴:目前我国的军品装备研发已经不是以前的“计划”时代了,“等、靠、要”已经行不通了,武器研制单位要想生存下来必须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取。况且30毫米炮塔系统的应用前景还是很好的,在现在及未来一段时期内还是有一席之地的,我们没有理由停下来。后续发展的重点我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注重装备的实用性,以市场需求为第一目标:二是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立足高端武器系统的研发。为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创造条件。
王:您能否再说说在设计开发时都遇到过哪些技术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吴:要说设计开发中遇到的问题,那可是多了,我讲个典型的吧。不知你注意到没有,HJ-8/30弹炮一体武器系统与30毫米单人炮塔武器系统在火炮前支撑是不同的,一个是全支撑,一个是半支撑,火炮身管外形也不同。
其实在设计初期,30炮是没有设计前支撑的,但在高射速连发时精度总是不合格,后来经过很多次试验测试才发现是由于高射速连发时身管抖动引起的。我们就在身管口部加了一个辅助支撑,连发精度明显好转,但重量却增加得过多。后来又经过多次优化,最后采用异形截面身管加半支撑方式,且支撑采用铝合金材料,才很好了解决了重量和精度问题。
王:您刚才提到的这些炮塔武器系统,有的是单乘员,有的是双乘员,甚至还有无人炮塔,请问在炮塔中乘员数量选择上您是怎么考虑的?
吴:乘员的数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战斗任务的需求,一是装备的需要,战斗任务对人员的需求占主要作用。比如装甲运兵车,主要任务是运送士兵,其配置的武器系统是作为防御及打遭遇战的反击而设置的,冲锋陷阵不是其主要任务,因此武器系统就不需要配多名乘员。最好是一名乘员或不配乘员,一名乘员的武器系统,乘员可以起到警戒或战斗作用。如果不配乘员,那么战斗系统的操控就由车长在底盘中来完成,也就是顶置无人武器站,这样更节省车内空间。再比如步兵战车,其主要目的就是突击作战,因此其战斗系统是整个装备的核心,必须具备有效的火力打击及指挥功能。因此就需要专职的车、炮长共同参与战斗,最好是配备两名乘员,便于任务分工。
王:现在“顶置无人炮塔”这个概念很时髦,我们的30炮塔也有顶置无人的,您如何评价顶置无人炮塔?
吴:顶置无人炮塔有几点好处:一是由于乘员不在炮塔内,炮塔的体积缩小了,被弹面减小了,被击中的概率降低了,且中弹后也不会直接威胁人员的生命;二是由于没有乘员。结构更 加紧凑,系统重量也减轻了:三是不占用或占用很少底盘内部空间,对底盘的适应性增强了。但顶置无人炮塔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其操控由乘员面对着显示屏来完成,战场直观性不好:其次是其控制技术复杂,实现起来技术难度较大,且造价较高;还有就是对视频传输、图像处理能力要求较高。这些都不是很好解决的,因此要使用顶置无人武器站,应该采取辩证的思路,不能“一窝蜂”。
王:我们知道,国外也有很多类似的武器系统,像德国“美洲狮”步兵战车配装的武器系统、瑞典CV9035 MKⅢ履带式装甲战车配装的武器系统等。您能拿我们的装备与这些明星装备做一下比较吗?
吴:如果拿我们的这一系列中目前最高端配置的武器系统出来,在同类型武器系统中,恐怕在世界上也很难找到对手。30毫米自动炮的优势我前面已经说到了,其对有生力量、轻装甲目标、低空防御等方面的作用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如果配上HJ-8导弹的大威力穿甲火力。加上其高速机动能力,再配装一套新型指控系统,恐怕主战坦克见了都要退避。不过我还是从几个方面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德国“美洲狮”步兵战车配装的武器系统我想好多朋友都了解。采用遥控型炮塔,配备的主要武器是采用双路供弹方式的“毛瑟”30毫米口径MK30-2型火炮,射速为每分钟700发,要比我们的30炮射速高。不过高射速武器一般都是为了防空的,从实战效果来看,该口径火炮对付空中的目标只是低空武装直升机,700发射速从弹药消耗及打击效果综合考虑,效果有多好有待商榷。该火炮发射的弹种还是比较多的,大大拓展了该火炮的火力打击能力,这点值得我们学习。该系统储放200发30毫米弹药和500发机枪弹药,对于步兵战车来说,其火力持续打击能力只能说不高不低。该系统吸引人的还有可根据需要换装的三种级别的防护结构设计,可通过安装大型的附加模块装甲来提高防护能力,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瑞典CV9035 MKⅢ履带式装甲战车配装“大毒蛇”Ⅲ35毫米机关炮,可发射战场杀伤力极大的云爆弹和次口径碎甲弹,其火力要强于我们的30毫米自动炮。但它在同等重量下携弹量也降低了,如果我们再加上导弹对火力的补充,还是能与之一较高下的。该系统的另一亮点就是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火控系统和第三代车辆控制与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战场自动化水平。我们也装备了与之功能相似的数字化火控、指控系统,但具体到战场上谁优谁劣就不是简单指标所能体现的了。
王:我们的采访也接近尾声了,最后您能再给我国这一类型武器系统的发展一个评价吗?
吴:我国的装备系列化发展思路开始的比较晚,其实装备的系列化发展对原有好的技术的继承、对高科技新技术的探索都是有好处的,并且系列化装备也为部队装备的后勤保障、更新换代提供了便利。目前我国已经逐渐开始了系列化发展之路,这是好事。我们期待更多更好的装备面世,像我一开始所说的,“以点带线,最终成面”,那才是我们这些军品研发人员所期望看到的,也是我们的国防事业所需的。
王瑾(以下简称王):吴总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刊的采访。火炮的种类多种多样,口径也很繁多,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30毫米系列武器呢? 吴总设计师(以下简称吴):现在我国确实存在多种口径的自动炮,就自动炮来说与30毫米口径相近就有23毫米、25毫米、35毫米、37毫米等多种,这些口径大多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虽然这些火炮各有优势,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却给部队的后勤弹药保障带来了一些麻烦。二战的时候就出现过由于口径相近而配给弹药出错的情况。
因此我们发展30毫米火炮有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从装备需求方面考虑的。其次是对比这些相近的火炮的性能特点来取舍的,相对来说,30毫米火炮有以下显著的优点。一是弹种配置齐全,现在成熟的30毫米弹种就有穿甲弹、穿甲燃烧弹、榴弹等多种,可以用于对不同目标进行打击,这还不包括在研的新弹种。二是相对比其口径略大的火炮,威力相差不多,但重量更轻、携弹量更大。三是相对比其口径略小的火炮,射程、精度、威力等均要高许多。
王:30毫米炮塔武器系统发展到现在已逐渐形成为一个系列,在第一台30毫米武器系统研发的时候我们就考虑要走系列化产品的道路?
吴:那时没考虑那么多,还是一个“点”的概念,只是为了推出适应当时需求的产品。至于后来多个“点”的成功开发,最后“连点成线”,形成系列产品,这也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我们还期待更多口径系列的产品开发出来,形成多个线,最后再连线成面,到那时,我国的系列化兵器装备就真正成形了。
王:您能给简单介绍一下这一系列产品吗?
吴:这一系列产品目前已初步形成由高端到低端、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装备,我简单介绍两个典型例子。高端的代表产品是30毫米顶置武器站,炮塔内部无人,因此其外形尺寸及重量就大大减小,乘员在底盘通过视屏观瞄,并对武器站进行操控,配HJ-73C导弹,并可升级为HJ-8导弹,火力没得说,在国外同类型装备中也属于佼佼者。低端的代表产品是30毫米单人炮塔武器系统。说它是低端产品,是指其配置更加基础,没有一点冗余的或附加的功能,并不意味着其性能差。这款武器系统用的所有重要部组件都是其它定型产品经过定型试验考核过的成熟产品,再经过合理的总体布置而成。它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能够灵活多样地进行功能扩充,比如加装导弹发射器、榴弹发射器等,因此灵活性也更好。除了这两款产品以外,我们还开发了包括双人炮塔等多个炮塔武器系统。每一款都有各自的特点。
另外,30毫米自动炮系列炮塔从开始研制到设计定型,分别针对不同的底盘平台(如轮式底盘、履带式底盘等)进行了匹配性设计,并都经过了大量试验考核,均能够满足设计输入要求。因此,该系列炮塔武器系统实际属于通用武器平台,可以适装于不同的承载平台,完成不同的任务,达到一种武器多种平台的通用武器的目的。
王:您能具体说明一下高端和低端的主要区别吗?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互换关系?价格差多少?什么样情况适合高。什么适合低?
吴:高端和低端主要区别在配置上。低端只是指其功能更加基础,如果给30毫米单人炮塔武器系统换装上数字化观、瞄、测、制导一体的火控,再配上Ⅲ-8导弹,它也可以称为高端产品,并且它也有这个能力来进行这类扩充。要说这两者的区别有什么就看你配置什么了。现在所说的高端与低端只是起点不同而已。
目前我说的这两款产品由于设计理念不同,不能实现完全互换,但有部分关键的部组件是通用的,可以完全互换,比如30毫米自动炮、并列机枪、方向机、高低机等。还有就是整系统更换也可以,接口都是通用的。价格这两款对比,大约差了几十万元吧。具体什么情况适合什么装备,要依据用户的需求。无论什么产品都是从性价比来考虑的,军品也不例外,我自己觉得像30毫米单人炮塔武器系统这样的简单配置性价比更高吧,但要追求高性能就要选配置更高一点的了。
王:这一系列共有多少个产品?
吴:系列化产品的发展有一定的延续性。今天两个,明天可能就因为有需求,通过改型就变成了三个。我只能说目前已经有不少于五个产品面世了。具体还要开发出多少,什么时候停止这一系列产品的开发,还很难说。
王:后续发展的重点在什么地方?
吴:目前我国的军品装备研发已经不是以前的“计划”时代了,“等、靠、要”已经行不通了,武器研制单位要想生存下来必须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取。况且30毫米炮塔系统的应用前景还是很好的,在现在及未来一段时期内还是有一席之地的,我们没有理由停下来。后续发展的重点我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注重装备的实用性,以市场需求为第一目标:二是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立足高端武器系统的研发。为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创造条件。
王:您能否再说说在设计开发时都遇到过哪些技术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吴:要说设计开发中遇到的问题,那可是多了,我讲个典型的吧。不知你注意到没有,HJ-8/30弹炮一体武器系统与30毫米单人炮塔武器系统在火炮前支撑是不同的,一个是全支撑,一个是半支撑,火炮身管外形也不同。
其实在设计初期,30炮是没有设计前支撑的,但在高射速连发时精度总是不合格,后来经过很多次试验测试才发现是由于高射速连发时身管抖动引起的。我们就在身管口部加了一个辅助支撑,连发精度明显好转,但重量却增加得过多。后来又经过多次优化,最后采用异形截面身管加半支撑方式,且支撑采用铝合金材料,才很好了解决了重量和精度问题。
王:您刚才提到的这些炮塔武器系统,有的是单乘员,有的是双乘员,甚至还有无人炮塔,请问在炮塔中乘员数量选择上您是怎么考虑的?
吴:乘员的数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战斗任务的需求,一是装备的需要,战斗任务对人员的需求占主要作用。比如装甲运兵车,主要任务是运送士兵,其配置的武器系统是作为防御及打遭遇战的反击而设置的,冲锋陷阵不是其主要任务,因此武器系统就不需要配多名乘员。最好是一名乘员或不配乘员,一名乘员的武器系统,乘员可以起到警戒或战斗作用。如果不配乘员,那么战斗系统的操控就由车长在底盘中来完成,也就是顶置无人武器站,这样更节省车内空间。再比如步兵战车,其主要目的就是突击作战,因此其战斗系统是整个装备的核心,必须具备有效的火力打击及指挥功能。因此就需要专职的车、炮长共同参与战斗,最好是配备两名乘员,便于任务分工。
王:现在“顶置无人炮塔”这个概念很时髦,我们的30炮塔也有顶置无人的,您如何评价顶置无人炮塔?
吴:顶置无人炮塔有几点好处:一是由于乘员不在炮塔内,炮塔的体积缩小了,被弹面减小了,被击中的概率降低了,且中弹后也不会直接威胁人员的生命;二是由于没有乘员。结构更 加紧凑,系统重量也减轻了:三是不占用或占用很少底盘内部空间,对底盘的适应性增强了。但顶置无人炮塔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其操控由乘员面对着显示屏来完成,战场直观性不好:其次是其控制技术复杂,实现起来技术难度较大,且造价较高;还有就是对视频传输、图像处理能力要求较高。这些都不是很好解决的,因此要使用顶置无人武器站,应该采取辩证的思路,不能“一窝蜂”。
王:我们知道,国外也有很多类似的武器系统,像德国“美洲狮”步兵战车配装的武器系统、瑞典CV9035 MKⅢ履带式装甲战车配装的武器系统等。您能拿我们的装备与这些明星装备做一下比较吗?
吴:如果拿我们的这一系列中目前最高端配置的武器系统出来,在同类型武器系统中,恐怕在世界上也很难找到对手。30毫米自动炮的优势我前面已经说到了,其对有生力量、轻装甲目标、低空防御等方面的作用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如果配上HJ-8导弹的大威力穿甲火力。加上其高速机动能力,再配装一套新型指控系统,恐怕主战坦克见了都要退避。不过我还是从几个方面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德国“美洲狮”步兵战车配装的武器系统我想好多朋友都了解。采用遥控型炮塔,配备的主要武器是采用双路供弹方式的“毛瑟”30毫米口径MK30-2型火炮,射速为每分钟700发,要比我们的30炮射速高。不过高射速武器一般都是为了防空的,从实战效果来看,该口径火炮对付空中的目标只是低空武装直升机,700发射速从弹药消耗及打击效果综合考虑,效果有多好有待商榷。该火炮发射的弹种还是比较多的,大大拓展了该火炮的火力打击能力,这点值得我们学习。该系统储放200发30毫米弹药和500发机枪弹药,对于步兵战车来说,其火力持续打击能力只能说不高不低。该系统吸引人的还有可根据需要换装的三种级别的防护结构设计,可通过安装大型的附加模块装甲来提高防护能力,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瑞典CV9035 MKⅢ履带式装甲战车配装“大毒蛇”Ⅲ35毫米机关炮,可发射战场杀伤力极大的云爆弹和次口径碎甲弹,其火力要强于我们的30毫米自动炮。但它在同等重量下携弹量也降低了,如果我们再加上导弹对火力的补充,还是能与之一较高下的。该系统的另一亮点就是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火控系统和第三代车辆控制与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战场自动化水平。我们也装备了与之功能相似的数字化火控、指控系统,但具体到战场上谁优谁劣就不是简单指标所能体现的了。
王:我们的采访也接近尾声了,最后您能再给我国这一类型武器系统的发展一个评价吗?
吴:我国的装备系列化发展思路开始的比较晚,其实装备的系列化发展对原有好的技术的继承、对高科技新技术的探索都是有好处的,并且系列化装备也为部队装备的后勤保障、更新换代提供了便利。目前我国已经逐渐开始了系列化发展之路,这是好事。我们期待更多更好的装备面世,像我一开始所说的,“以点带线,最终成面”,那才是我们这些军品研发人员所期望看到的,也是我们的国防事业所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