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和解是建立在个人隐私权不被保护的基础上,那么,我们也就回到了冲突的原点。
在政府的干预下,QQ与360之间纠纷最终得以平息。近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在这件事上两家企业为了各自利益,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在竞争中有不规范的地方,为了经济利益损害了网民利益和公司形象。
这起中国互联网第一闹剧,似乎要收场了。QQ和360在行政命令下强制兼容,这似乎是一个各方皆可以接受的结局。然而,事件就这样完结了吗?QQ的霸权行为固然受到了舆论和官方的谴责,但是,冲突爆发的核心问题QQ和360是否侵犯了用户的隐私,却仍然被悬置,仍然无解。
而这正是亿万用户所关心的问题。如果和解是建立在个人隐私权不被尊重与保护的基础上,那么,我们也就回到了冲突的原点。这也是QQ和360之争之所以能够产生的法治环境和现实土壤。
2010年9月27日,360推出隐私保护器,称QQ偷窥用户隐私,随后又推出扣扣保镖,可屏蔽QQ弹窗和广告等功能。360与腾讯之间由此展开一场软件纷争。这其中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QQ扫描用户硬盘的行为,算不算侵犯个人隐私的违法行为。而360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又是否有权主动保护用户的隐私。
遗憾的是,中国法律法规对此均没有清晰界定。
中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然而,QQ扫描用户硬盘的行为到底算不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显然难以从这一条款中找到答案。而在互联网以及其他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中,亦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有关部门亦无法对QQ扫描用户硬盘的行为做出明确的判断和评价。同样的道理其实也适用于360。
不过,法律上未明确的问题,并不能代替用户隐私被侵犯的感受。首先,这是用户不知情的情况进行的行为,而且,这种扫描存在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巨大风险。用户凭什么相信一个商业公司的行为?
在360的问题上,其实也面临一个悖论,用户一方面选择了杀毒软件,实际上就等于把自己的硬盘和隐私放心地交给了360来看护。但是,360如此为用户利益着想,并夹带私货的行为,却是用户所不能接受的。这也是为什么大战一开,而用户对两边均不买账的根本原因。
在美国,有关隐私保护的法规尽管仍然未必跟得上技术发展,相关法规却是非常明确的。如《电子通讯隐私法》不仅禁止政府部门未经授权的窃听,而且禁止所有个人和企业对通讯内容的窃听,同时,还禁止对存贮于电脑系统中的通讯信息未经授权的访问及对传输中的信息未经授权的拦截。
不过,美国司法实践中也并不认为,所有扫描用户硬盘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比如,微软也会扫描用户的CPU和硬盘,但美国法院并不认为其侵犯用户隐私。但是,如果因为微软的案例,就认为QQ的行为正当、合理,显然也是非常不合适的。毕竟QQ只是一款聊天工具,而不是操作系统。
因此,在这场大战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法律问题是,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权如何保护?什么样的扫描用户硬盘行为是合法的?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边界,没有严厉的惩罚机制,那么,谁都可以到你的硬盘上来看一眼,这岂不是非常恐怖的事情。网民的安全感又在哪里?
这次事件发生乃是因为用户利益和隐私缺乏真正的保护,而事件走向平息之后,这一点仍然没有得到改变。一场互联网大战,能够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吗?大家或许还需要继续淡定,继续等待。
在政府的干预下,QQ与360之间纠纷最终得以平息。近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在这件事上两家企业为了各自利益,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在竞争中有不规范的地方,为了经济利益损害了网民利益和公司形象。
这起中国互联网第一闹剧,似乎要收场了。QQ和360在行政命令下强制兼容,这似乎是一个各方皆可以接受的结局。然而,事件就这样完结了吗?QQ的霸权行为固然受到了舆论和官方的谴责,但是,冲突爆发的核心问题QQ和360是否侵犯了用户的隐私,却仍然被悬置,仍然无解。
而这正是亿万用户所关心的问题。如果和解是建立在个人隐私权不被尊重与保护的基础上,那么,我们也就回到了冲突的原点。这也是QQ和360之争之所以能够产生的法治环境和现实土壤。
2010年9月27日,360推出隐私保护器,称QQ偷窥用户隐私,随后又推出扣扣保镖,可屏蔽QQ弹窗和广告等功能。360与腾讯之间由此展开一场软件纷争。这其中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QQ扫描用户硬盘的行为,算不算侵犯个人隐私的违法行为。而360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又是否有权主动保护用户的隐私。
遗憾的是,中国法律法规对此均没有清晰界定。
中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然而,QQ扫描用户硬盘的行为到底算不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显然难以从这一条款中找到答案。而在互联网以及其他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中,亦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有关部门亦无法对QQ扫描用户硬盘的行为做出明确的判断和评价。同样的道理其实也适用于360。
不过,法律上未明确的问题,并不能代替用户隐私被侵犯的感受。首先,这是用户不知情的情况进行的行为,而且,这种扫描存在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巨大风险。用户凭什么相信一个商业公司的行为?
在360的问题上,其实也面临一个悖论,用户一方面选择了杀毒软件,实际上就等于把自己的硬盘和隐私放心地交给了360来看护。但是,360如此为用户利益着想,并夹带私货的行为,却是用户所不能接受的。这也是为什么大战一开,而用户对两边均不买账的根本原因。
在美国,有关隐私保护的法规尽管仍然未必跟得上技术发展,相关法规却是非常明确的。如《电子通讯隐私法》不仅禁止政府部门未经授权的窃听,而且禁止所有个人和企业对通讯内容的窃听,同时,还禁止对存贮于电脑系统中的通讯信息未经授权的访问及对传输中的信息未经授权的拦截。
不过,美国司法实践中也并不认为,所有扫描用户硬盘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比如,微软也会扫描用户的CPU和硬盘,但美国法院并不认为其侵犯用户隐私。但是,如果因为微软的案例,就认为QQ的行为正当、合理,显然也是非常不合适的。毕竟QQ只是一款聊天工具,而不是操作系统。
因此,在这场大战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法律问题是,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权如何保护?什么样的扫描用户硬盘行为是合法的?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边界,没有严厉的惩罚机制,那么,谁都可以到你的硬盘上来看一眼,这岂不是非常恐怖的事情。网民的安全感又在哪里?
这次事件发生乃是因为用户利益和隐私缺乏真正的保护,而事件走向平息之后,这一点仍然没有得到改变。一场互联网大战,能够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吗?大家或许还需要继续淡定,继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