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多边合作契机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yili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国家能源局官员曾透露,总量控制目标将分解落实到各地政府,并将受到严格控制和考核。
  不过,在中国能源行业越来越市场化的背景下,推行总量控制这类计划经济年代的调控手段会否无果而终,在“十一五”期间并非没有前车之鉴。如2007年公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2010年全国年产规模为26亿吨,而实际高达32.4亿吨。
   中国如果要推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必须考虑在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中,发达国家阵营为何迟迟在MRV(measureable可衡量、reportable可报告、verifiable可核查)透明度问题上不愿让中国过关。
   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对私营经济抽样调查的覆盖面不足,比如乡镇小煤窑的统计;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缺失、统计口径与国际惯例不接轨,比如交通用能的统计;政府垄断与民营经济的博弈,比如在夹缝中求生存并以重油为原料的山东地方炼油厂;保密制度覆盖面过于宽泛等原因导致了国内煤炭、炼油、交通用能、进出口等领域长期存在统计失真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中国政府花了很大的精力整治国民经济统计中的数字泡沫问题,但在全国范围内强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很可能让国内最近在统计系统取得的成绩功亏一篑。
   因此,为了缓解煤炭、石油等过度开采与利用给国内带来的巨大的社会、环境压力,中国如能大力推动洁净煤技术研发,并和主要贸易伙伴国就技术转让问题达成谅解,不但可以有效减缓国内能源消耗过快的增长,也有利于中国在全球温室气体实质性减排议题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政府一方面应该在国内尽快启动诸如碳税及碳排放贸易试点等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另一方面还应转换思路,从国际煤炭贸易的角度来推动国内能源行业的全面治理以及全球范围的温室气体减排。
  而如能主动建立起有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及消费经济体参与的一个理想的小多边机制,更对中国大有裨益。
  
  发展洁净煤技术
   近些年来,中国的煤炭国际合作主要集中在洁净煤技术及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各种双边及多边合作项目。
   更加洁净的煤炭技术(Cleaner Coal Technology,简称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采、运输和利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与提高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技术。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洁净煤技术的应用必须围绕着整个煤炭产业链,并且需要技术和非技术领域的并行发展,以保证煤炭依然是一种可接受的能源。
   历史上,欧美发达国家在洁净煤技术上曾长期领先全球,所以过去提起该领域的国际合作,主要是指中国如何引进西方国家的技术。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日趋严格的环保条例、对气候变化立法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本国市场的逐步萎缩,欧美各国在洁净煤技术领域的研发基本上已经停滞不前。
  与此对比,从完全自动化长壁开采设备和现代洗煤厂,到拥有100万千瓦机组的超超临界电厂以及工业煤气化设施,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和最先进的洁净煤设施。
   缺乏关键部件的生产能力,这经常成为中国洁净煤技术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但许多主要设备供应商都进驻中国,因此,从商业上讲是可以购买到进口部件甚至引进相关制造技术的。
  另外,考虑到中国有着接近世界消费量一半的巨大国内市场,未来全球对洁净煤技术投入最大的公司、设备制造商和科研机构最有可能来自中国。
   在洁净煤技术领域,中国政府需要转变观念的是,积极鼓励本国洁净煤技术研发短期内全方位走到世界前列。同时,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及机构走出国门,以自己的先进技术为世界范围内煤炭产业链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加大国际煤炭贸易
   2009年以来,中国煤炭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煤电顶牛”使其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10年中国煤炭进口量高达1.65亿吨,不过这只相当于当年国内煤炭产量5%的水平。考虑到国内煤炭资源储量巨大,中国在未来如果将国内新增煤炭消费量中的一部分通过煤炭进口的方式来满足,不但对国家能源安全没有大的影响,还将带来国内、国外节能减排巨大的效益。
   将国内煤炭进口与全国新增煤炭消费量绑定的做法,首先可以立竿见影地抑制国内煤炭开采的过快增长,这对于缓解煤炭规模空前的开采所带来的煤矿废弃物、地面沉降、水资源短缺、煤炭安全、交通基础设施瓶颈效应等环境与社会问题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煤炭供需矛盾的缓解,各级政府部门完全可以腾出手来依法加大对国内小煤窑的关停整治力度。
   中国煤炭进口量未来如大幅增加,必然进一步推高国际市场的煤炭价格,这种涨价相当于给国际煤炭贸易征收了一道碳税,会抑制全球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煤炭消费。这完全可以理解为中国对世界温室气体实质性减排的贡献。具体到国内的情况,国际煤炭市场贸易的升温预计会对国内煤炭价格提供进一步的支撑,而且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效果会远远好过迟迟难以到位的国内煤炭资源税改革。
   2010年,中国从美国创纪录地进口了477万吨煤。不过美国对华煤炭出口的进一步增加,受限于现有铁路及港口容量不足,以及美国环保界对新建煤炭出口基础设施的强烈反对。其实,如果考虑到美国煤炭开采的环境及安全标准大大超出中国的平均水平,加上美国出口的煤炭将有利用于中国淘汰落后小煤窑。那么从全球环境治理的角度来看,美国对华煤炭出口的增加其实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另外,美国对华煤炭出口的大幅增加有利于减少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对降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也有一定的帮助。而且,美国煤炭对华出口的大幅增长能够降低相关产煤州对抑制美国国内煤炭行业发展的政策在政治层面的反弹,换句话说,美国煤炭对华出口将利好美国政府和环保界在本国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议程。
  
  建立煤炭合作多边机制
   中国现已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并在世界煤炭贸易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还没有充分展开。
   煤炭领域双边合作包括中日碳固存技术和煤制油技术合作项目、中澳洁净煤技术联合协调组织、中英洁净煤技术转让计划(现称碳减排技术计划)、中德环境合作、中国-南非煤液化合作,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及印度等国的双边气候变化合作项目。
  中国也在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计划、碳固存领导人论坛、甲烷市场化伙伴计划、亚太经济合作、未来发电动议、绿色煤电动议、全球变化研究亚太地区网络、“东盟 +3”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等平台开展过煤炭领域的多边合作。
   虽然以上机制可以增强中国在煤炭国际合作领域的合作力度,但这些机制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合作范围过窄、项目周期有限、项目经费不足、中国不发挥主导作用、不以煤炭对话为主。因此,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进一步推动国内煤炭产业链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强中国参与国际煤炭贸易的力度,中国政府应该率先发起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及消费经济体论坛(Major Coal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Economies Forum)。
   世界煤炭生产及消费高度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国家。2010年,中国一个国家的煤炭生产及消费就达到了全球市场45%及48%的水平。
  另外,中国、美国、印度、欧盟、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七大煤炭生产国占了88%的全球产量,而中国、美国、印度、欧盟、日本、俄罗斯、南非等七大煤炭消费经济体则消耗了全球87%的煤炭。
   因此,中国如果能够主动发起有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南非及日本等国参与的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及消费经济体论坛,该论坛可以成为中国与其他会员国之间讨论洁净煤技术、煤炭国际贸易、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环境治理等重要议题的一个理想的小多边机制。
   在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及消费经济体论坛的以上成员中,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所代表的拯救国集团(The Group of CURE Economies)应该是该小多边机制的核心成员经济体。
  当前国际秩序正由冷战结束初期时以美国为主导的一极世界向以拯救国集团为主导的多极世界发生着影响深远的转变,中国政府应该认真考虑在本世纪中叶前在拯救国集团的框架下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阵营会前在各自应该享受的权利与需要承担的义务问题上僵持不下,今年将于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预计难以取得大的突破,而2012年必将成为国际气候谈判紧张而关键的一年。
   中国将在2012年下半年进行领导层权力交接,但是中国政府应该妥善利用本国政策延续性方面的优势,尽快在南非德班气候大会谈判后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以洁净煤技术、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国际对话、国际煤炭贸易以及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及消费经济体论坛为切入点,一方面大力推动国内的节能减排工作,另一方面推行更加积极的国际化的气候战略。
   作者为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中国能源与气候项目主任、高级研究员
其他文献
把握2012年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含义,既要从总量上分析,也要从结构上考量;既要从整个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也要从银行业自身的运行规律着眼,这样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信贷总量合理增长:7.9万亿元  2011年实施的是稳健货币政策,但年末M2增速为13.6%,创近十年来最低水平,因此去年实施的其实是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   去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表示
期刊
2012年以来的两大热点均由微博而起,先是以韩寒是否代笔为主题的方韩之战,持续两月如同反复咀嚼过的口香糖,已索然无味;随之强势覆盖并成垄断之势的王立军事件,最大限度地摄取了大众视线与公共资源。   就连韩寒也感叹“重庆美剧”一出,“自己这样的民间闹剧就相形见绌。”显然,这主要得益于新媒体的崛起与扩张,重新建构了传统的阅读方式与传播可能。  这一举世瞩目的公共事件的第一季,可以分解为如下步骤:人际
期刊
当前,在外部经济环境不利、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也有所缓解之际,自2010年开始的宏观调控政策面临新的考验,2012年货币政策取向尤其引人注目。   有人主张降低利率,放松货币政策,以避免中国经济硬着陆。我们认为,在中国经济结构面临调整之际,货币政策应该保持偏紧状态。若从中国市场经济长远健康发展考虑,要改善失衡的资金供需状态,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适时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   自2001年底加入
期刊
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Douglas Paal)是著名的中国和亚洲问题专家,他曾任里根、老布什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助理兼亚洲事务主任,后又担任小布什政府美国在台协会最高长官,他熟知美国亚洲战略和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来龙去脉。   他认为,冷战后美国坚守化敌为友,构建掌控亚洲之均势。里根执政是美国亚太重心的全盛时期,老布什始终关注亚洲,克林顿错失布局亚洲契机,小布什专注反恐,奥巴马
期刊
我曾两次与夹边沟失之交臂。1986年由京骑车去新疆路过酒泉,因好诗的陈新民热情,让我与伙伴蹭住在酒泉地区招待所,大堂里的一巨幅毛泽东画像,就是在夹边沟劳改过的高尔泰“文革”时所绘。我当时只在意酒泉一带的古代遗址,对当代的夹边沟全然不知。   两年后,因赵世民介绍高尔泰来我西单的甲八斋,我又去高尔泰的建国门住所,才略知夹边沟及高在那的劳改经历,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要不是会画画也肯定饿死了。”1
期刊
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从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现状来看,金融服务实体将成为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     金融与经济转型应良性互动  金融业根植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相协调,通过转变金融业发展理念,促进金融业自身快速发展,可以实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金融既
期刊
李侃如,最早师从于布热津斯基,后又成为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鲍大可的弟子,他广泛研究中国和亚洲事务。作为著名的政治学专家,他坦诚地告知财经记者,“美国从来不善于避免重大失误和危机,但总能随机应变,善于调整,其制度的活力在于纠错机制有效,能够从危机中恢复元气,并最终变得更为强大。这是美国制度的巨大优势所在。”    美国选举:高度政治化  《财经》:2012年,对中美两国来说都具有特殊含义,两国都面临着最
期刊
PIMCO与其他经济学家所谓的“新常态”(New Normal)描述的是包括西方世界成长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相对有序的去杠杆化世界。现在的情势却似乎逐渐演变成一个趋向两端肥尾风险(fatter tails)的双峰世界。   旧常态始于20世纪初部分国家的银行货币储备制度,在1971年趋于成熟,当时美国与全世界舍弃金本位,改以债务为基础的信用体制。然而,不同于黄金的稀有性与硬货币特性,无论是
期刊
经济规律冷峻地告诉我们:既要冻结车票价格,又要有效地分配车票,是不可能的任务。《财经》本期的报道表明,从过去十多年起延续至今,春运火车票分配过程的种种乱象,都是价格管制部门企图逾越经济规律、不顾供求的剧烈变动、冻结火车票价格和代理服务收费标准,以及废止铁路系统分管部门的激励机制造成的。   春运期间乘客数量激增,导致车票不够。为了赢得车票,乘客间就必须展开更激烈的竞争。非要冻结票面价格,实质上就
期刊
预期之中的挑战终成现实,“稳增长”在2012年初变成不可回避的宏观难题。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全国宏观经济数据。初步测算全年GDP为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而全年GDP呈逐季回落的态势,其中四季度8.9%的GDP增速创近两年来新低点。   好消息是,9.2%的年度经济增速略高于市场预期。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此前公布的2011年CPI同比涨5.4%,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