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稻谷价格伴隨着粮食政策变化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本文以湖南稻谷生产经营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的2017年1073个稻谷生产类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数据为依据,系统分析稻谷生产经营的劳动用工、物资费用和其他成本,综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稻谷目标价格测算模型,为大数据背景下的稻谷目标价格测算提供依据。
[关键词]稻谷;目标价格;精准测算;模型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1203
粮食安全既是基本民生,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粮食价格政策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基本手段。我国粮食价格经历了自由购销价格、国家牌价、统购统销价、超购加价、合同定购价、国家定购价、市场限价、议购议销价、批发价、最低保护价、顺销价以及期货价等多种价格政策[1]。2004年,我国开始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国内外市场条件的变化,近年我国出现粮食进入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圈[2],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亟待深入改革。
1 目标价格构成要素研究背景
目标价格是指由政府制定的农产品价格指标,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政府补贴消费者;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则补贴生产者。这种目标价格的实行不同于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其既发挥了政府的调控作用,又遵循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规律。伍世安等[3]认为粮食目标价格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政策日标而依据某些因素制定的政策性价格。目标价格政策不同于“托市”价格政策,是一种游离于市场体系之外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避免了对市场价格的直接影响,有利于稳定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农产品价格政策包括目标价格、干预价格和门槛价格等,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实际采用不同的价格政策。美国1973年开始实行农产品日标价格补贴政策,目前已经成为全美最重要的农业支持政策,对保护农场主的种植积极性、促进美国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CAP)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建立,2002年之后的农业政策是以收入支持为主、价格支持为辅,大幅降低干预价格,根据种植面积对农业生产给予补贴。日本由于资源短缺,高度重视农业保护,一方面采取了高关税进口策略,另一方面采取了差价补贴制度和稳定基金制度等农业支持政策发展本国农业,维护粮食安全。其中差价补贴政策是政府确定目标价格,农产品随行就市,当市价低于目标价格时,由政府支付生产者差价;稳定基金制度则是对指定农产品实行目标价格支持,当这些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政府规定的价格时,价格差额由政府、农协和生产者三者共同出资建立的基金支付,集资比例因产品种类不同而变化。
我国于2014年启动的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激发了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生猪、蔬菜、水果等方面的目标价格改革研究和实践。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农产品目标价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农产品目标价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农产品目标价格测算模型构建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形成了目标价格测算模型的四大构成要素:活劳动消耗、物化劳动消耗和生产占用、平均生产经营利润、平均收益上涨率。
2 目标价格精准测算模型
美国最早提出目标价格,其计算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但都遵循“生产成本+基本收益”的基本原则[4],同时综合考虑国内外比价关系、控制物价总水平等因素。欧盟的日标价格政策根据不同农产品在欧共体的最高价格每年定一次,具有价格上限的功能,农产品不能高于此价格在欧共体出售。由于储运费因地区不同而异,成员国可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以比目标价格稍低的价格出售农产品给欧共体内的其他国家[5]。
我国也有学者致力于目标价格测算模型的研究。在潘世江[6]的研究中,作物产品的价格可以由耕种的生产面积、综合成本价格、生产价格和灾害损失率等因素计算得出,而这些因素要以某一区域从事测算作物生产的一般用工需求量为基础,具体计算公式:
P==y+w/r(c+d+tg/365)/(1-b)uw/r (1)
式中y为相对人群非农就业的年均收入,单位为元;r表示该种作物生产的一般性用工天数;w为全年劳动日,一般按每年250天计算;6为该种农作物本区域一定历史时期的灾害损失率%;u为该种作物在测算区域的平均单产水平;c为必要的物化成本;d为必要的服务成本;t为一般性年度土地机会成本;g为该种农作物大田生产占用天数。
遵循生成成本+基本收益的一般原则,卢凌宵等[7]提出经过改进的目标价格测算模型:
目标价格=(物质成本+雇工费用)+保障系数×(净利润+自己的人工成本) (2)
式中,基本收益采用保障系数与净利润与自己的人工成本之和的乘积来计算,其中保障系统的取值范围为0~1,如果政策目标主要是保生产增加供给,则越接近1。净利润一般采用一定年限内的平均利润来进行测算。
詹琳等[8]在对棉花目标价格研究中提出实行“一省一价”,并提出参考公式: PT=(C+R)xαxpxs (3)
式中,C为本区域完全生产成本,包括基本农资、水电费、燃料费等可变成本以及农机折旧费、人工成本、土地流转费用;R为合理利润;a、p、s分别为农村居民收入调整系数、区域间成本与流通费用调整系数、季节间调整系数。
综合研究成果,考虑粮食安全同时属于基本民生和国家安全两大范畴,本文认为粮食目标价格测算模型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目标价格=人工成本+物化成本+服务费用+耕地占用+净利润 (4)
(1)人工成本。按单位面积生产某种农产品的实际活劳动消耗(天)与当地雇工平均日工资(元/天)计算。例如,水稻生产劳动用工为32.25天/公顷,2017年湖南本地雇工平均日工资为136元/天,则人工成本为4386元/公顷。 (2)物化成本。按单位面积生产某种农产品的实际物质费用计算,包括种子种苗费、农家肥费、化肥费、农药费(含除草剂)、消耗性材料用具费、畜力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费、其他费用(不能纳入上述项目的其他实际开支)。
(3)服务费用。包括技术承包、咨洵服务、技术转让等方面的费用。
(4)耕地占用。按当地平均土地流转费和该种作物平均占用天数计算。例如,湖南省内水田的土地流转费平均为每年5250元/公顷,一季稻的平均生产时间为150天,则土地占用为5250×150÷365≈2157.5元。
(5)净利润。可以按当地同等面积的耕地生产各类农产品的平均值来测算。
3 稻谷目标价格构成要素分析
3.1 物化劳动消耗对稻谷价格的影响研究
物化劳动消耗作为农产品价格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日标价格的重要因素。表1为湖南省早稻、巾稻、再生稻和晚稻的费用使用情况。在物化劳动消耗巾,主要成本源于种苗费用、化肥农药费用和机械作业费用,其中机械作业费用占比最大,这也是由湖南省的农业现状决定的,在从事农业人口数量降低的同时,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稻谷目标价格计算应根据土地流转赞、农药化肥使用费、种苗费、机械作业费、折旧费等不同占比情况综合测量,只有降低物化成本,才能提高經济效益[9]。要想降低成本,就应从这些物化劳动消耗的主要组成成分着手,探究哪些费用可以适当降低,如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改施用农家肥。此外,在考虑中间成本消耗的同时,还应考虑固定资本折旧的劳动消耗[10],因此表1中的折旧费用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3.2 活劳动消耗对稻谷价格的影响研究
关于农产品成本估价问题,以是否考虑活劳动成本问题形成两种观点,有些人认为农产品成本仅由物化劳动消耗(c)构成,也有另一种观点表明,农产品价格应由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v)构成[11]。而在劳动力资本日益增长的今天,活劳动力消耗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活劳动消耗具体以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是农产品成本一个重要因素,更是计算目标价格的重要因素。
曲国庆[12]提出按劳动力再生产的必须生活费为标准计算工值:
标准劳动工值=调查户全年生活费支出合计
+当地实际出勤天数
×调查户标准劳力数
(5)
表2为湖南省早稻、中稻、再生稻、晚稻劳务用工情况,其中播种育苗移栽用工时长最长,费用消耗最多,其中早稻在播种育苗移栽过程中劳动用工高达0.52天,即在播种育苗移栽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因此提高播种育苗移栽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是降低活劳动消耗成本的一项有效措施。
3.3 物流消耗情况分析
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流通成本偏高是我国农产品价格高于发达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物流消耗的计算在目标价格中不可忽视。在国内的研究中,农产品物流价格计算多采用作业成本法。
徐思宁[13]提出在运输成本之下,应再分别设置包括采购、仓储、生产、损耗这四项,进一步细化各个方面所产生的费用。横向对比,参考国外几种农产品物流成本:美国的物流成本核算包括运输成本、保管成本W及存货持有成本三个方面;欧洲农产品物流成本由农产品的运输、仓储、包装等费用构成;日本的核算方法是参照日本每年公布的就业数据和库存数据来推测总的物流成本,即将物流成本分为了H块,这H块分别是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
农产品流通成本分为直接流通成本和间接流通成本。直接流通成本指农产品流通产生的运输成本、保管成本、管理成本等;间接流通成本指在流通过程中,农产品因自身质量和数量损耗而增加的成本”[14]。由于农产品具有其特殊性,目标价格的汁算应构建合理有效的物流费用消耗分析模型。
4 结论
粮食价格政策关系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稻谷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立一个合理的水稻价格体系,对于保护粮农的利益、提高粮农的积极性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粮食目标价格测算模型至少应考虑人工成本、物化成本、服务费用、耕地占用、净利润等因素。我国自推出目标价格以来,首先在非主粮上进行试点,经试点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取得一定成果,目标价格在推广过程中还是出现诸多问题,其主要在于目标价格的计算存在一定问题,目标价格能够获得准确的计算,对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出现问题如计算偏差,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通过对目标价格政策的分析,主要研究活劳动消耗、物化劳动消耗、物流成本消耗在农产品成本中的费用,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以湖南省早稻、中稻、再生稻、晚稻为例,分析各项费用消耗,从而构建一个精准的目标价格模型。
参考文献
[1]聂永红,中国粮食之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陈锡文.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J].中国乡村发现,2015(3):1-8.
[3]伍世安,刘萍,付兴.论中国粮食目标价格的目标及测算:以玉米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 (1):18-27.
[4]王文涛,张秋龙.美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 (1):70-72.
[5]刘武兵,刘艺卓.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欧盟的经验教训[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 (5):90-93.
[6]番世江粮食目标价格测算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7(16):256-257+259.
[7]卢凌宵,刘慧,秦富,等.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 (7):46-51+111.
[8]詹琳,蒋和平.粮食目标价格制度改革的圉局与突破[J]农业经济问题,2015 (2):14-20+110.
[9]李恩民.降低物化劳动消耗,努力提高经济效益[J]河北化工,1984(4):36-38.
[10]叶安宁.考虑物化资本劳动消耗的生产率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 (14):32-34.
[11]袁世明.关于农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货币估价问题的不同观点[J].中国农村经济,1985 (6):64.
[12]曲国庆.也谈农产品成本核算中活劳动消耗计价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1990 (5):48.
[13]徐思宁.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农产品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
[14]王冲,陈旭,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与流通改革的思路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2 (4):11-17.
[关键词]稻谷;目标价格;精准测算;模型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1203
粮食安全既是基本民生,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粮食价格政策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基本手段。我国粮食价格经历了自由购销价格、国家牌价、统购统销价、超购加价、合同定购价、国家定购价、市场限价、议购议销价、批发价、最低保护价、顺销价以及期货价等多种价格政策[1]。2004年,我国开始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国内外市场条件的变化,近年我国出现粮食进入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圈[2],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亟待深入改革。
1 目标价格构成要素研究背景
目标价格是指由政府制定的农产品价格指标,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政府补贴消费者;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则补贴生产者。这种目标价格的实行不同于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其既发挥了政府的调控作用,又遵循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规律。伍世安等[3]认为粮食目标价格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政策日标而依据某些因素制定的政策性价格。目标价格政策不同于“托市”价格政策,是一种游离于市场体系之外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避免了对市场价格的直接影响,有利于稳定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农产品价格政策包括目标价格、干预价格和门槛价格等,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实际采用不同的价格政策。美国1973年开始实行农产品日标价格补贴政策,目前已经成为全美最重要的农业支持政策,对保护农场主的种植积极性、促进美国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CAP)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建立,2002年之后的农业政策是以收入支持为主、价格支持为辅,大幅降低干预价格,根据种植面积对农业生产给予补贴。日本由于资源短缺,高度重视农业保护,一方面采取了高关税进口策略,另一方面采取了差价补贴制度和稳定基金制度等农业支持政策发展本国农业,维护粮食安全。其中差价补贴政策是政府确定目标价格,农产品随行就市,当市价低于目标价格时,由政府支付生产者差价;稳定基金制度则是对指定农产品实行目标价格支持,当这些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政府规定的价格时,价格差额由政府、农协和生产者三者共同出资建立的基金支付,集资比例因产品种类不同而变化。
我国于2014年启动的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激发了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生猪、蔬菜、水果等方面的目标价格改革研究和实践。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农产品目标价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农产品目标价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农产品目标价格测算模型构建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形成了目标价格测算模型的四大构成要素:活劳动消耗、物化劳动消耗和生产占用、平均生产经营利润、平均收益上涨率。
2 目标价格精准测算模型
美国最早提出目标价格,其计算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但都遵循“生产成本+基本收益”的基本原则[4],同时综合考虑国内外比价关系、控制物价总水平等因素。欧盟的日标价格政策根据不同农产品在欧共体的最高价格每年定一次,具有价格上限的功能,农产品不能高于此价格在欧共体出售。由于储运费因地区不同而异,成员国可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以比目标价格稍低的价格出售农产品给欧共体内的其他国家[5]。
我国也有学者致力于目标价格测算模型的研究。在潘世江[6]的研究中,作物产品的价格可以由耕种的生产面积、综合成本价格、生产价格和灾害损失率等因素计算得出,而这些因素要以某一区域从事测算作物生产的一般用工需求量为基础,具体计算公式:
P==y+w/r(c+d+tg/365)/(1-b)uw/r (1)
式中y为相对人群非农就业的年均收入,单位为元;r表示该种作物生产的一般性用工天数;w为全年劳动日,一般按每年250天计算;6为该种农作物本区域一定历史时期的灾害损失率%;u为该种作物在测算区域的平均单产水平;c为必要的物化成本;d为必要的服务成本;t为一般性年度土地机会成本;g为该种农作物大田生产占用天数。
遵循生成成本+基本收益的一般原则,卢凌宵等[7]提出经过改进的目标价格测算模型:
目标价格=(物质成本+雇工费用)+保障系数×(净利润+自己的人工成本) (2)
式中,基本收益采用保障系数与净利润与自己的人工成本之和的乘积来计算,其中保障系统的取值范围为0~1,如果政策目标主要是保生产增加供给,则越接近1。净利润一般采用一定年限内的平均利润来进行测算。
詹琳等[8]在对棉花目标价格研究中提出实行“一省一价”,并提出参考公式: PT=(C+R)xαxpxs (3)
式中,C为本区域完全生产成本,包括基本农资、水电费、燃料费等可变成本以及农机折旧费、人工成本、土地流转费用;R为合理利润;a、p、s分别为农村居民收入调整系数、区域间成本与流通费用调整系数、季节间调整系数。
综合研究成果,考虑粮食安全同时属于基本民生和国家安全两大范畴,本文认为粮食目标价格测算模型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目标价格=人工成本+物化成本+服务费用+耕地占用+净利润 (4)
(1)人工成本。按单位面积生产某种农产品的实际活劳动消耗(天)与当地雇工平均日工资(元/天)计算。例如,水稻生产劳动用工为32.25天/公顷,2017年湖南本地雇工平均日工资为136元/天,则人工成本为4386元/公顷。 (2)物化成本。按单位面积生产某种农产品的实际物质费用计算,包括种子种苗费、农家肥费、化肥费、农药费(含除草剂)、消耗性材料用具费、畜力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费、其他费用(不能纳入上述项目的其他实际开支)。
(3)服务费用。包括技术承包、咨洵服务、技术转让等方面的费用。
(4)耕地占用。按当地平均土地流转费和该种作物平均占用天数计算。例如,湖南省内水田的土地流转费平均为每年5250元/公顷,一季稻的平均生产时间为150天,则土地占用为5250×150÷365≈2157.5元。
(5)净利润。可以按当地同等面积的耕地生产各类农产品的平均值来测算。
3 稻谷目标价格构成要素分析
3.1 物化劳动消耗对稻谷价格的影响研究
物化劳动消耗作为农产品价格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日标价格的重要因素。表1为湖南省早稻、巾稻、再生稻和晚稻的费用使用情况。在物化劳动消耗巾,主要成本源于种苗费用、化肥农药费用和机械作业费用,其中机械作业费用占比最大,这也是由湖南省的农业现状决定的,在从事农业人口数量降低的同时,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稻谷目标价格计算应根据土地流转赞、农药化肥使用费、种苗费、机械作业费、折旧费等不同占比情况综合测量,只有降低物化成本,才能提高經济效益[9]。要想降低成本,就应从这些物化劳动消耗的主要组成成分着手,探究哪些费用可以适当降低,如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改施用农家肥。此外,在考虑中间成本消耗的同时,还应考虑固定资本折旧的劳动消耗[10],因此表1中的折旧费用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3.2 活劳动消耗对稻谷价格的影响研究
关于农产品成本估价问题,以是否考虑活劳动成本问题形成两种观点,有些人认为农产品成本仅由物化劳动消耗(c)构成,也有另一种观点表明,农产品价格应由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v)构成[11]。而在劳动力资本日益增长的今天,活劳动力消耗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活劳动消耗具体以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是农产品成本一个重要因素,更是计算目标价格的重要因素。
曲国庆[12]提出按劳动力再生产的必须生活费为标准计算工值:
标准劳动工值=调查户全年生活费支出合计
+当地实际出勤天数
×调查户标准劳力数
(5)
表2为湖南省早稻、中稻、再生稻、晚稻劳务用工情况,其中播种育苗移栽用工时长最长,费用消耗最多,其中早稻在播种育苗移栽过程中劳动用工高达0.52天,即在播种育苗移栽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因此提高播种育苗移栽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是降低活劳动消耗成本的一项有效措施。
3.3 物流消耗情况分析
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流通成本偏高是我国农产品价格高于发达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物流消耗的计算在目标价格中不可忽视。在国内的研究中,农产品物流价格计算多采用作业成本法。
徐思宁[13]提出在运输成本之下,应再分别设置包括采购、仓储、生产、损耗这四项,进一步细化各个方面所产生的费用。横向对比,参考国外几种农产品物流成本:美国的物流成本核算包括运输成本、保管成本W及存货持有成本三个方面;欧洲农产品物流成本由农产品的运输、仓储、包装等费用构成;日本的核算方法是参照日本每年公布的就业数据和库存数据来推测总的物流成本,即将物流成本分为了H块,这H块分别是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
农产品流通成本分为直接流通成本和间接流通成本。直接流通成本指农产品流通产生的运输成本、保管成本、管理成本等;间接流通成本指在流通过程中,农产品因自身质量和数量损耗而增加的成本”[14]。由于农产品具有其特殊性,目标价格的汁算应构建合理有效的物流费用消耗分析模型。
4 结论
粮食价格政策关系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稻谷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立一个合理的水稻价格体系,对于保护粮农的利益、提高粮农的积极性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粮食目标价格测算模型至少应考虑人工成本、物化成本、服务费用、耕地占用、净利润等因素。我国自推出目标价格以来,首先在非主粮上进行试点,经试点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取得一定成果,目标价格在推广过程中还是出现诸多问题,其主要在于目标价格的计算存在一定问题,目标价格能够获得准确的计算,对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出现问题如计算偏差,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通过对目标价格政策的分析,主要研究活劳动消耗、物化劳动消耗、物流成本消耗在农产品成本中的费用,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以湖南省早稻、中稻、再生稻、晚稻为例,分析各项费用消耗,从而构建一个精准的目标价格模型。
参考文献
[1]聂永红,中国粮食之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陈锡文.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J].中国乡村发现,2015(3):1-8.
[3]伍世安,刘萍,付兴.论中国粮食目标价格的目标及测算:以玉米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 (1):18-27.
[4]王文涛,张秋龙.美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 (1):70-72.
[5]刘武兵,刘艺卓.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欧盟的经验教训[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 (5):90-93.
[6]番世江粮食目标价格测算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7(16):256-257+259.
[7]卢凌宵,刘慧,秦富,等.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 (7):46-51+111.
[8]詹琳,蒋和平.粮食目标价格制度改革的圉局与突破[J]农业经济问题,2015 (2):14-20+110.
[9]李恩民.降低物化劳动消耗,努力提高经济效益[J]河北化工,1984(4):36-38.
[10]叶安宁.考虑物化资本劳动消耗的生产率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 (14):32-34.
[11]袁世明.关于农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货币估价问题的不同观点[J].中国农村经济,1985 (6):64.
[12]曲国庆.也谈农产品成本核算中活劳动消耗计价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1990 (5):48.
[13]徐思宁.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农产品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
[14]王冲,陈旭,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与流通改革的思路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2 (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