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块10块,来看看啊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520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爸已经在这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干了快20年了,每个假期,我都会过来帮忙。
  为什么突然想要写写这事儿呢?因为我爸打算不干了。在互联网冲击下,实体买卖成衣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这两年下来,除了够维持生活,没有赚到什么钱。
  小时候懵懂又单纯,可以很坦然地和同学、朋友说“我爸爸在XX市场卖衣服”,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怎么想;但是到了大学之后,我就不会再主动说了。我知道这是长大了的退步。
  每到年底,整个市场就会大甩卖,不论是卖成衣、布料的,还是卖五金或者是卖玩具、文具的。毕竟有些东西过时了不好卖,有些东西放着也是占仓库,便宜卖了还能回点儿本钱。而且临近过年,来批发市场的散客会比平时多很多,都是来淘东西过年的。
  今天,我的任务就是甩卖我们家的女装,主要是10块钱一件的打底针织衫、5块钱一件的薄套头上衣和防晒衫,还有一部分二三十块钱的卫衣,全部是均码的。至于目标客户的年龄段,那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只要她肯买,几岁都能穿。
  我就坐在门口,有劲儿的时候喊一下:“5块10块,来看看啊!5块10块,平过青菜!”诸如此类,方言和普通话交错着来。一有人来,就得看人说话:如果是一个年纪大点儿的阿姨埋头挑挑拣拣,就要在旁边碎碎念我家衣服多便宜、多划算;如果是几个较年轻的妇女边挑边讨论,就可以说“哎呀,这件衣服你穿再合适不过了,针织的有弹性、显身材,白色的衬你,红色的喜庆”之类的;如果是学生来,我就会说“我也拿了一件穿,很舒服,不起球,好搭配”什么的。总之,不论胡说八道些什么,目的就是把衣服卖出去。
  我妈在的话会让我少说点儿,担心我累;但我爸通常会随我,估计他很喜欢让周边的同行们看到女儿和自己一样能扯。
  我们旁边一家是卖男装的,也在大甩卖,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小孩在给老公挑衣服。清仓的时候各家的客流量总是忽多忽少,往往有一个人来挑选,就会吸引更多人过来,人们喜欢凑热闹的心理在这里得以体现,就算是全场大甩卖,大家也会感觉人多的地方东西更划算,“有便宜不占是傻蛋”,赶紧冲过去抢一抢才是正经事儿。
  因此,我也是一会儿闲下来无所事事,一会儿忙得晕头转向。为什么?因为人多的时候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诱惑每一条想上钩的“鱼”,还要注意有没有人趁乱偷衣服—在这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偷东西的事情屡见不鲜。
  和商户们一起趁年底甩卖的还有流动小摊,卖糖水的、卖快餐的、卖水果的、卖小吃的……
  我最喜欢那个卖糖水的阿姨,她总是用一个有录音功能的喇叭自动循环叫卖:“绿豆、芋头、西米糖水!”从我爸开始干这行,我就听这个叫卖,这么多年过去了,小贩来来去去,这个声音一直都在。糖水阿姨还有一个神奇之处,她总能捕捉到任何望向她推车的目光,然后朝那目光不断靠近,上前问一句:“来一碗吗?”
  小时候是很高兴听到糖水阿姨由远及近的叫卖声的,如果我爸心情好,或者那天生意不错,恰好她路过的时候我们又不忙,我就能喝上一碗绿豆糖水。我也见证了绿豆糖水从5毛钱一碗到现在两块钱一碗的历史进程。
  到了下午,客人越來越少,我点了两杯小城连锁奶茶店的奶茶外卖,只花了8块钱,还挺好喝。我躲在后面喝,面前就是陈列衣物的架子,一个上午,衣服已经被翻得不成样了。
  卖东西肯定会遇上形形色色的客人,大甩卖的时候更是这样。有的人对着几块钱的衣服挑来拣去;有的人像占了大便宜,一次买一打;有的人还是要讨价还价;有的人看了好久一件也不要;有的人和同伴一边挑一边吐槽我家衣服不好,然后离开;有的人离开后又回来……有人让我觉得做生意挺开心,有人会让我感到无奈、愤怒,但是对于每一个摊主来说,保持平静,多看好处,才是做买卖的秘诀。
  在这个小商品批发市场,我几乎没有见过斩钉截铁、底气十足地说“我要”的孩子。被爸妈(大多数是妈妈)领着来买衣服的孩子,总是不敢主动说“我想要哪件衣服”。大部分情况是妈妈问小孩“这个好不好看”,小孩点头,妈妈就开始和店主砍价。如果没砍成,有的妈妈就一把拉着孩子离开。但也有妈妈会问孩子:“你想要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孩子低头不作声,有的会很懂事地说“算了”,也有的会说“也不是很想要”。
  但不论孩子说什么,砍价失败后的结果往往都是离开。我见过太多被妈妈拉走的孩子,转头回望自己刚刚心仪的衣服,那种眼神,我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穷人家孩子的那种懂事,我感同身受。
  因为我也和他们一样。就像我从来不会主动和我爸说“我想喝一碗绿豆糖水”。
其他文献
一  夜里9点,窗外的上海已经下了一整天的雨,汽车经过,可以听见车轮碾过地面积水的声音。我趴在窗户前面,屋子里灰暗,隐约可以看见玻璃映出我的轮廓,和亮起的手机屏幕。  同一秒,L那边却是晴空万里。视频里,他从悬崖上纵身一跃,接着,像一只灵活的鱼儿钻入水里。淡蓝色的水波淹没他的身体,只能看见一些水花被拍起,像是透明的烟火在空气里飞舞。  我不知道这是L的第几站,只知道他永远在路上。他去热带岛屿,去寒
期刊
吴曼:我与他相恋于2006年,在一起14年了。他记不起恋爱纪念日、结婚纪念日,甚至偶尔会忘记我的生日。他心里牵挂的是如果升职了就全家一起吃个大餐庆祝一下;他不再觉得我漂亮,只是感恩我对家庭的付出。我之于他,是人生的伙伴,而我终生都在追求爱人的陪伴。我想念那个在大学宿舍楼下等我一个小时也不生气的憨小伙儿,我想念那个因为我生理痛而急得团团转的傻小伙儿,我想念那个在我生完孩子第一时间亲吻我、感谢我生下女
期刊
一  这是广东中山某鞋厂宿舍。十多年前,我在这个地方混得不堪回首、一言难尽。  这个宿舍住着8个人,大部分是我的同乡。我被一位沾亲带故的老乡带到这里,他在这个镇上以补鞋为生。  我是一只手拖着一个大包、另一边肩膀上扛着一个大包进来的。此时,宿舍里所有人都抬起头看我。她们显然愣了一下,然后互相对视,掩嘴而笑。  一个女孩子指着我身上的某处,问我:“这是什么?”  我低头一看,立即尴尬得想去死—不知道
期刊
辽阔的5月里的每一天,都和桐花有关。香可嚼,醉可调。  一大早,我便去朝阳道上拍泡桐花。虽说故意起了个早,避开了人流车流的高峰期,可是总有那起得更早的鸟儿已经在觅食的路上。那条街道两边栽种着高大的泡桐树,开着淡紫间白的层层花朵,远远看去,路的尽头花树相交,像沁了淡紫色的云雾,连附近那些盖起并不太久的楼都一同有了历史感。  女儿读初中时,这条路我来回走了三年,度过了三年的“紫”春。  泡桐应该是顶中
期刊
在我的观念中,还是觉得比起昆虫来,植物缺乏丰富性,也缺少动态美。实在没有昆虫可拍,我才仔细观察起那些陌生的植物来。  忽然发现一串“小鸟儿”,似乎眼前一亮,一下子激动起来。它们从上至下,由小到大,从雏鸟到幼鸟,从翩然欲飞到展翅翱翔,阶梯状排列。翅膀和鸟身颜色不同,展翅后姿态各异。它们一律将嘴巴插进竖直的嫩茎之中,似乎在吸吮里面的蜜汁。大部分两两相对,像正在举行一个祭祀的仪式。  放眼望去,这种花儿
期刊
李思侬:大概真的懂了毛姆那句“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一开始选择阅读是为了逃避,逃避每日疫情报告中不断增长的数字、日益空下去的冰箱,还有父母不停的絮叨。随之而来的情绪也是极其丰富的:惶恐、悲痛、感动……一定要找点儿事情来做了,我反复告诫(更准确的形容是逼迫)自己,最终在阅读时得到的感悟和思索中寻求到一份内心的平静。  倩:如果问我在这个特殊的假期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会回答说:“负罪感。”这种感
期刊
一  大四的一天,我们决定去爬九华山。说去就去,一个小时后,我们已站在长江边等船—我们是四个室友。  有如此行动力,概因领头的陈同学家就在青阳。她打包票,九华山景好,人好,一切免费,“一定能给你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陈同学联系了她的好友孙,孙在九华山山腰的一家单位工作。恰逢周末,有间宿舍没人,“你们来住!”电话中,孙的声音很活泼。孙真人更活泼,活泼的她和我们仨打了招呼,就带着陈同学去跳舞了。 
期刊
一  我打小就住平房,我们村只有一个厕所,你要问半夜上厕所怎么办?确实挺麻烦,我一般吃完晚饭就不喝水了。  我爸妈特别节约。我爸每天早起第一件事是看水表,水表走字儿走多了,他就在那儿骂骂咧咧。我妈喜欢去早市捡漏儿,她发现早市关门前总会放出一些特价菜,比如商家就剩两斤油菜,那就可能让你5毛钱全拿走,所以别人早上6点就去买菜,我妈11点才出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鸡蛋特价,她囤了20斤,天天炒鸡蛋
期刊
看清代人的《笑笑录》说,有个人只有八文铜钱,而他的几位诗友正在来的路上,怎么招待?急得不得了。佣人说:“这点儿钱满够啦。”于是,佣人出门用六文买了两个鸡蛋,一文买了些韭菜,一文买了些豆腐渣。佣人端出第一盘菜,是韭菜上面铺两颗蛋黄,他说:“这叫作‘两个黄鹂鸣翠柳’。”又端出第二盘菜,韭菜上是一圈蛋白,说:“这叫‘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盘菜是炒豆腐渣,叫作“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道菜是清汤上浮动着两
期刊
一  一切要从Tinka离开说起。  我和Tinka在一个月之前订了3月底去马赛的机票,打算在普罗旺斯和尼斯转一圈再回来。而3月12号这天的上学路上,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去了。  上课中途,Tinka出去打了一通电话,回来悄悄跟我说,捷克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了,13号凌晨就封锁国境,所以她要联系一下家人。我愣了一下,还是没有太在意。毕竟之前意大利封国后意大利人还是可以入境的,总不至于回不了家。  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