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前尿道瓣膜切除术后造成上尿路持续损害的尿动力学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1月26例前尿道瓣膜切除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4岁(5个月至14岁).瓣膜切除术后4个月至12.5年,平均5.5年.患儿术后均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手术前后均进行血生化(包括尿素氮、肌酐)检查、泌尿系统B超检查、静脉肾脏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m,VCUG).比较瓣膜切除前后肾和输尿管积水以及膀胱输尿管反流情况,分析造成前尿道瓣膜术后上尿路持续损害的危险因素. 结果 前尿道瓣膜切除手术前肾和输尿管积水患儿共15例24侧,占57.7% (15/26);膀胱输尿管反流8例11侧,占30.8% (8/26).瓣膜切除术后有5例7侧肾和输尿管积水消失,占19.2% (5/26);2例3侧膀胱输尿管反流消失.瓣膜切除术后肾和输尿管积水患儿共10例17侧,占38.5% (10/26);膀胱输尿管反流6例8侧,占23.1% (6/26).有7例11侧肾和输尿管积水较术前加重,占26.9% (7/26),其中4例6侧膀胱输尿管反流较术前加重.根据术后肾和输尿管积水以及膀胱输尿管反流恢复情况,分为上尿路损害加重组(7例)和上尿路损害减轻或消失组(19例).行瓣膜切除术后尿动力学检查发现,在上尿路损害加重组7例患儿中,压力流率图显示5例依然存在下尿路梗阻或可疑梗阻.上尿路损害减轻或消失组19例患儿压力流率图均显示无梗阻(P<0.05);两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值、膀胱顺应性、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上尿路损害加重组中5例动态VUCG显示排尿时膀胱颈全程开放不全,行膀胱尿道镜检查发现3例膀胱壁增厚,呈小梁样改变和膀胱假性憩室形成,尤其膀胱基底以及膀胱内口附近组织明显增厚. 结论 前尿道瓣膜是一种罕见的下尿路梗阻性疾病,瓣膜切除之后上尿路损害仍然会持续存在或加重,可能与患儿异常的膀胱功能有关.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升高、最大尿流率低、膀胱顺应性低以及压力流率图显示梗阻仍存在是导致膀胱功能异常的尿动力学危险因素,可能与前尿道瓣膜患儿同时存在膀胱颈部功能与结构的异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