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俗文化外宣策略探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101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广西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做好外宣工作,实现文化外宣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广西民俗文化外宣的优势与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外宣策略。
  【关键词】广西民俗文化;外宣策略
  引言
  民俗文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方式传承的一种文化模式,是社会所创造的基础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民俗文化的外宣具有特殊的意义。王钟锐(2012)以河北民俗文化为例对民俗文化外宣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注重文化定位;翻译策略多元化;挖掘深层内涵。袁彩荣(2015)从对外交流意识、产品、机制、双语语境及旅游等方面探讨了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交流的路径。有关广西民俗文化外宣的研究,则以翻译实践和翻译策略探讨的居多。如麦红宇等(2012)对广西民俗文化词进行了英译案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崔凯(2013)对《文化南宁之民间记忆》进行了全面翻译并进行个案分析;银香桂(2014)对《广西少数民族故事选》中仫佬族、仡佬族、苗族的部分故事进行了翻译。综上,从宏观着眼探讨广西民俗文化外宣策略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空白。针对广西民俗文化外宣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整体上把握,提出文化品牌、外宣形式、外宣环境和外宣翻译四个方面的外宣策略,弥补这一空白。
  一、广西民俗文化概述
  广西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现有12个世居民族(汉、壮、苗、瑶、侗、仫佬、毛南、回、彝族、京、水、仡佬),其中仫佬族、毛南族、京族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各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共同构成了广西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包括丰富的节庆文化,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盘王节和达努节、苗族的踩花山、侗族的花炮节、仫佬族的走坡节、等;精巧的工艺品,如壮锦、刺绣、绣球、铜鼓、陶瓷、竹编和芒编等;独特的民族建筑如壮族的干栏式建筑、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风雨桥、鼓楼等;文化艺术如僚歌、山歌、壮剧、师公戏,壮族民间文学《布洛陀诗经》、瑶族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等。此外还有各类特色小吃,如老友粉、桂林米粉、螺丝粉,龟苓膏、米糕、粽子、糍粑、油茶、酸野、酸豆角、米酒等。瑶族和苗族的民族医药也享有盛誉。由于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差异,广西各地还形成了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如百色地区的“布洛陀文化”,来宾的“盘古文化”,崇左的“花山文化”,梧州的“龙母文化”以及贺州的“客家文化”等。 二、广西民俗文化外宣的优势与问题
  在民俗文化外宣方面,广西享有多重优势。首先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先天条件优厚。其次,旅游资源优势明显,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兼具。以桂林、北海为代表的著名旅游城市,每年吸引众多国外游客,入境旅游的蓬勃发展必然带动民俗文化的外宣。再者,区位优势明显。曾因“老、少、边、山、穷”等地理劣势,经济发展一度受阻,文化影响力未得到充分发挥的广西如今已化劣势为优势,成为了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我国西南出海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为文化的输出创造了便捷的交通环境。此外,广西享受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包括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沿海沿边沿江开放、革命老区振兴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落户南宁,中国-东盟自贸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以及广西“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广西的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的地区之一。这些优势成就了广西文化的新形象,为民俗文化的对外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广西文化的影响力,已开始从僻远的西南地区影响到全国并走向世界舞台。
  广西民俗文化的外宣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首先,民俗文化的外宣资料分布零散,主要镶嵌于旅游宣传册、商用宣传资料或门户网站的简单介绍中,未形成完整体系。其次,文化外宣意识薄弱,普通大众对于民俗文化外宣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对其重要性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外宣主要是政府行为,而非广泛性的群众活动。再者,本土外宣翻译人才队伍紧缺,外宣材料翻译质量层次不齐。此外,外宣语境单一,无论是报纸、网络或旅游宣传册大多是汉语宣传模式,对于那些缺乏汉语知识的外国人,根本无从了解这些特色的民俗文化,外语语境的缺乏成了阻碍文化外宣的重要因素。
  三、广西民俗文化外宣策略
  民俗文化外宣不是单纯的文化行为,它关乎民族的形象,关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外宣过程中决策者应着眼于文化全球化战略,在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多渠道推动民俗文化的外宣。
  (一)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徐黎(2011)指出,把握好“文化资源全球化,传统文化现代化,民族文化世界化,区域文化品牌化”这四点,才能打造有特色有品质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突出品牌的特色是维持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关键。广西民俗文化的外宣应立足于本地优势,选择特色文化要素作为重点外宣对象,进行进一步的创作和开发。广西文化品牌开发潜力巨大,革命老区经典的红色文化,少数民族地区浓郁的民族文化,边境地区中外交融的边境文化,临海地区的海洋文化,边山穷地区独特自然的山地文化和保留完好的原生态文化,利用这些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能够为广西民俗文化外宣打开新局面。广西素有“歌海”的美誉,壮族三月三歌圩、京族京哈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芦笙节等各大少数民俗节庆都是以歌声相伴,利用这一特点,广西着力打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如今已成为广西对外开放的重要文化品牌。印象刘三姐、阳朔西街、巴马寿乡等特色民俗文化品牌也享誉海内外。此外,舞台精品剧如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民族音画《八桂大歌》、民族歌舞诗《漓江诗情》、新版歌舞剧《刘三姐》等,以及特色物质民俗文化如壮锦、绣球、铜鼓、雕花、陶瓷等也应成为文化外宣的重点对象。广西边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尤其是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地区,可以打造“神秘边关”、“民族风情”、“长寿养生”等国际旅游品牌。此外,还可以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与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打造广西文化旅游生态品牌。   (二)创新外宣形式
  民俗文化的外宣形式应朝创新性、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延续和完善传统的文化外宣方式如举办文化旅游节、美食节、文艺汇演等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外宣途径。
  首先,将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出口产品设计或者城市形象设计、旅游景点设计中,丰富艺术表达形式,让厚重的民族“土风”与时尚的现代潮流相互交融。国际市场中,民族特色元素的服装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设计师们不断从民俗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壮锦是壮族人民多姿多彩民俗风情的文化实物代表,可以将其融入服饰设计中,并利用B2C,C2C等互联网电商平台向海外销售,开辟民族手工艺品适销海外的新途径。绣球在外销时还可以结合不同国家受众的喜好进行专门定制,既有中国民族文化韵味,又适合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市场前景广阔。其次,将民俗文化元素融入摄影、音乐、电视、电影、金融等多行业中,发挥整体效应。例如举办民族风情摄影展;拍摄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将民俗乐曲与现代歌曲相融合;把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制作成双语动画等。利用网络等新媒体,通过声音、图像直观的手段向外传播。再者,将文化外宣与经贸发展相结合。民俗文化因素渗透于经济生活的各项领域中,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吸引国外游客入境旅游,促进旅游业发展,让世界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将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文化的感染力有助于打破意识形态的壁垒,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经贸合作铺平道路,吸引客商前来投资。例如,在开展大型文化活动时可以同期举办项目推介会、经济发展论坛等活动;同时,依托对外经贸活动,开展民间文化交流,进行文化展演、文物展览、民俗工艺品展销,从文化宣传、艺术交流、商务合作等层面,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广西泛北部湾经济论坛、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等重大活动,汇集了大批高层领导、企业家、专家、客商以及国内外媒体,这为广西的经贸合作和民俗文化的外宣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构建良好外宣环境
  外宣环境主要包括几个要素:外宣氛围、外宣意识、外宣平台、媒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是做好民俗文化外宣的重要基础。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各方财力物力,群策群力,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外宣提供强有力的的支持,形成一股文化外宣凝聚力。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例如让群众参与旅游资源、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经营,在宣传资料编辑、拍摄、翻译、外宣视频制作等方面协同合作,如此既能够强化群众的文化认同感,抑制传统民俗弱化趋势,也能够调动其积极性,增强文化外宣意识,提升民俗文化外宣实效。其次,搭建民俗文化走出去的平台。例如建立文化外宣信息服务站,创建广西民俗文化博览园。将民族手工艺、文化加工制造业等优势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大文化“走出去”项目,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结合其他相关文化进行挖掘、整合、包装和升华。对外宣传是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传播,民俗文化的外宣必须借助传播媒体的力量,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和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等手段,向海外进行宣传。一方面,广西应继续推进对外广播电台、电视节目的建设,融入民族文化特色,开拓地方媒体对外宣传的有效途径。同时借助国家对外传播媒体,如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CTV-9),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中国国际广播台,《中国日报》英文版,以及各类英语网站、杂志等,努力向外推介优秀民俗文化品牌。例如广西西林县的“句町文化”、梧州的龟苓膏就曾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节目中亮相,宾阳县的炮龙节也出现在《远方的家》栏目中,向全球播放。另一方面,与东盟和世界各国电视媒体进行合作和交流,在重大文化节庆活动期间邀请海外媒体进行报道。借用传媒对民俗文化进行“多语言、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展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
  (四)提高外宣翻译质量
  外宣资料是对民俗文化外宣的主导媒介,其翻译质量关乎国外受众对我国文化的理解,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主要涉及旅游宣传资料、导游词、相关书籍、文艺作品、对外宣传网站等的翻译。据了解广西区外事办已于2009年印编《公共场所汉英标识英文译法》,从官方的角度对各类公示语进行了规范。类似,可收集整理广西各类民俗文化资料,组织翻译人员进行系统地翻译并建立广西民俗文化语料库和术语库,同时出版发行相应的文化宣传资料,例如中英对照的书籍、宣传册、宣传片以及动漫等。这不仅有利于规范民俗文化翻译,让外国友人正确、充分了解广西民俗文化,提高外宣实效,也有助于民俗文化本身的传承与弘扬。进行外宣翻译时应该吸纳更多的学术界、文化界研究人员参与其中,形成“专业翻译人才+文化学者+文化传承人”的翻译团队(马春兰,2015)。例如,翻译刘三姐山歌时应求教于山歌传唱者和音乐专业人士;翻译民间文学《百鸟衣》时应寻找相关壮学者调查取证。为了解决文化翻译人才短缺的问题,广西有关高校应承担起培养优秀翻译人才的责任,重视民俗文化的翻译,培养本土外宣翻译队伍,为广西文化外宣做贡献。
  结语
  做好民俗文化外宣有助于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为广西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民俗文化的外宣应立足本地优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形式,创设良好的外宣环境,同时提高外宣翻译质量,帮助国外受众正确认识广西特色民俗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崔凯.文化视角下《文化南宁》之《民间记忆》翻译报告[D].广西师范大学, 2013.
  [2]马春兰.外向型经济视域下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90.
  [3]麦红宇,关熔珍.广西民俗文化词英译案例评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4]王钟锐.民俗文化外宣策略研究——以河北民俗文化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2).
  [5]徐黎.文化交流四要素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
  [6]袁彩荣.跨文化视角下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交流路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3).
其他文献
【摘 要】科技创新进步给人类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方便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没有科技的发展,也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这一历史性转变。随着科技带给人们书写上的便利,除了书法家和少数专家学者书写和研究中国书法外,好像中国书法这一传统艺术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中国书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书法文化的传播,书法与科技相融合,在包装设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师中发生的一些突出的涉德事件,如尹健庭解雇事件,“范跑跑”事件等,社会各界对教师道德素质的批评和职责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教师道德的内涵讨论,对当前教师道德出现的“两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师道德,道德“两难”  一、教师道德的内涵  道德,据《哲学大辞典》解释,含义为“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互相关
期刊
【摘 要】喜剧小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行为常以精彩的对话在剧中人物之间、剧中人和观众之间产生积极互动形成幽默效果。以此,本文拟从言语交际着手,欲借助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对喜剧小品的幽默效果进行语用分析。  【关键词】喜剧小品;合作原则;幽默效果分析  一、合作原则简介  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双方都应该遵守某种原则,他称
期刊
【摘 要】在新时期需要重新审视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聚焦社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现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群众文化社会功能定位于:纽带、交流、学习等三个环节。优化措施包括:重新审视现有的活动素材、功能导向下完成素材优化、突出老年人参与的主体性、增强活动开展效果的反馈。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老年人;社会功能;优化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当下,群众文化活
期刊
【摘 要】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以精美的塑像和壁画闻名天下。敦煌石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正式统计敦煌洞窟有492个(不含北区和西千佛洞、榆林窟),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15尊,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圣地,而出土于敦煌壁画的“敦煌舞”,依托原本壁画原型的同时,也存在着佛教文化对壁画本身的影响,所以“敦煌舞”是怎么也不能脱离佛教文化对它的影响的,
期刊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对于儿童的健康教育是决定儿童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学前的家庭教育便是家长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学前的家庭教育,父母肩负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家长应该在学前的家庭教育时努力的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素养,让孩子在学前的家庭教育后就应该懂得基本的文明礼貌素养与待人接物良好的习惯,从而使得孩子在进行初步幼儿教学时能够健康快乐的与其他孩子相处,本文分析
期刊
【摘 要】纳雍山歌是在纳雍境内许多地方流行和传唱的一种民间歌谣,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切入,探讨纳雍山歌中熟语的结构组成、修辞特点、语体特征,并深入讨论纳雍山歌熟语所包含的独特的人文情怀与民俗文化。  【关键词】山歌;熟语;文化;纳雍  在纳雍山歌中有大量的熟语,这些熟语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气息,反映了纯朴的乡土文化,我们拟以这些熟语作为对象,来讨论研究其所负载的民俗与文化。  纳雍山歌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特殊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备受关注。音乐早在古代,人们就知道它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治疗某种疾病。将音乐教育实施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当中,能够帮助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弱智儿童,本文就以智障儿周舟为例来阐述音乐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音乐教育;特殊儿童;智障儿;周舟  一、音乐教育的含义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
期刊
【摘 要】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经济的繁荣,人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精神文明和艺术文化修养的重要性。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掌握一技之长,甚至多种技能来提升孩子的艺术气质和文化涵养。而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以其优雅高贵的气质更是博得了更多家长和孩子的青睐,成为了孩子业余爱好培养的首选。但是在这股“钢琴热”流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奥尔夫教学法是结合语言、声势、动作、舞蹈进行教学。奥尔夫教学法走进课堂已成为当下教育中不可阻挡的趋势,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前教育阶段、中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能还对学生的肢体协调、身心健康、性格发展和创造力等有重要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音乐教育;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对孩子的身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