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他俗,有人说他狂,更有人说他另类、缺乏修养。但不管怎么说,或者怎么骂,在这个真正讲究个人奋斗的时代——尤其对于草根阶层,他无疑是成功的典范。他无需自谦,无需客套,甚至假惺惺地去感恩。相反,我们应该感谢他,感谢他用精彩的段子为我们心理按摩;我们应该敬重他,敬重他对事业的付出、坚守与执著。我们更应该学习他,因为他为青年人展现了一种不等不靠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唱响了个人奋斗的时代主旋律。
郭(郭德纲,下同):买二斤螃蟹。秋高气爽正是河蟹肥的时候。来二斤,拣那大个儿挑。拎着这50多个螃蟹回家。
于(于谦,下同):二斤螃蟹约50多个呀?多大个儿螃蟹呀?
郭:(比划)这么大吧。
于:您倒不怕当5分钱给花了?
郭:你见过团脐的5分?
于:亏了您还能看出团脐来啊!
郭:棋子儿蟹嘛。
于:哪儿有棋子儿蟹啊?
郭:围棋蟹嘛。
诙谐的语言,搞笑的表情,简单的几句对白逗得台下观众前仰后合,欲罢不能。喜欢郭德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这是他的经典段子之一。
就是这样一位“非著名相声演员”,他带给我们的是会心的欢笑。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在人们为生活疲于奔命的年代,听众在他诙谐幽默的语言中,暂时忘却了俗世的烦恼。
今天的他,是媒体与大众追捧的人物。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 会说600多段传统相声、会30左右个地方剧种,十几年如一日在小剧场坚持说相声的郭德纲,在大红大紫的同时,也经历着质疑和各种目光的考量——“郭德纲的相声比起前辈少了深度和一定的教育意义,是较为庸俗的东西,不能登大雅之堂”。与“主流声音”相反,听众观众却是好评如潮,郭德纲的粉丝——钢丝更是与日俱增。他的剧场演出票价从两块钱一路飙升到数百元,且一票难求,并创下8880元的天价记录。
庸俗?随俗?
郭德纲在给人们带来笑声的同时,也留给人们一个个的问号。
输送快乐
不负责高雅和品位
某著名相声演员、“相声领袖”曾公开影射郭德纲:“我觉得现在呢包括一些短信息啊,一些荤笑话啊,一些小剧场演出啊,一些插科打浑有很多低级庸俗的东西……包括戏说啊,恶搞啊,有一个灰色地带,希望社会各方面引起注意。”
于是相声界有了“反三俗”的倡议,于是郭德纲创作了恶搞“反三俗”的段子。
郭:我是这么认为的,相声就是教育人的。
于:是吗?
郭:你不是一个演员!你是一个、一个教师,你是一只教授。
于:我是一只教授?
郭:一直是教授嘛。你的工作就是教育人,你一定要注意节目的品位,你今天这个作品教育人们学会什么了?这是你的工作。你不要考虑他乐不乐。
于:啊?
郭:他活该,爱乐不乐。你的工作就是教育人,哪怕他不乐。
于:啊!
郭:损失十几亿的观众算什么?你的位置站得很稳牢。
于:我站在哪儿我都不知道了。
郭:一定要高雅……
相声艺术在它的初始阶段,本就不是一种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它的初衷就是逗人笑,这是相声最基本的功能。郭德纲坦言:“相声界分工明晰,有富于教育意义的有深度的作品,由一些品格高、阅历深的‘大家’们完成,而我不负责品位和高雅,我的目的就是逗人笑。”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俗人,我们都无法超脱于世俗之外。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已经把人们压得几乎喘不过来气,听相声本来就是要找寻放松和娱乐,在笑声中暂时忘却种种烦恼与不快,在这个过程中再谈什么深度、教育之类的,是应景儿还是“反人类”呢?
郭德纲的幽默、搞怪,充满着娱乐元素的段子,在不知不觉间成了许多人排压的“气阀”。他的相声给了这个时代的人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其实做到这一点已殊为不易!所以,没有低俗,不是庸俗,少扯恶俗,实乃“入乡随俗”——入了时代的“乡”,随了时代的“俗”。快乐就好,别要太多。
我要幸福
奋斗才是时代主旋律
郭:我是一个很有自尊的人呐。站起来,奔洗手间,站在大镜子这,拿水把脸喷湿了。咳!
于:落一落(Lào)
郭:郭德刚,你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我佩服你。凭着你奋发图强的精神,一定会打出一片春天的。
于:跟镜子说?
郭:郭德纲,你是个了不起的人,你是超人。你和超人唯一的区别就是你把裤衩穿里边了。
——《我要幸福》
如果说郭德纲的相声是这个时代的“排忧散”,那么他的那些辛酸苦楚的过往、坚持到底的韧劲,则体现了这个时代的人们所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不管是正在挣扎奋斗着的80后,还是已经或即将步入社会的90后,都应该去汲取,去效仿。
出生于1973年的郭德纲,自幼酷爱民间艺术。8岁那年,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之后跟随相声名家高宝丰学相声,后拜侯耀文为师。其间又潜心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姊妹剧种,尤其是练就了一手过硬的嘴上功夫。辗转于梨园,兼工文丑与铜锤行当的经历,成了郭德纲一生的财富,为其日后的相声表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年少气盛的郭德纲带着几千块钱,满怀着希望离开故土天津,去北京寻找一片新天地。
梦想经常是一碰就碎的气球,被现实衬托得那样苍白无力。
郭德纲和所有的北漂一样品尝过难以言状的艰难和辛酸。
孤身一人在北京闯荡,住在最便宜的出租房里,经常因交不起房租躲在房间里不敢见前来讨要租金的房东。没钱吃饭,他靠喝水充饥,用看书转移注意力。“大饼卷馒头卷米饭”不仅仅是一句搞笑的台词,是郭德纲自己更是众多北漂乃至时下“蚁族”生存的真实写照。没钱治病,他把呼机卖了10块钱买了药和俩馒头。老板克扣工资,没钱坐车回“家”,寒冷的冬夜他从天桥步行到天亮回大兴的住地。高架桥上,看万家灯火,泪潸然而下。
夜很冷,冷得心发硬。
很多事情很难想清,比如未来在哪里。
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郭德纲低下了头。为了谋生计,他开始唱戏。梦想似乎渐行渐远,但他一直坚持。
直到有一天,他路过一个茶馆,在门外听到几个小孩在说相声。他怔住了,听着里面的快板声,恍如隔世。这不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吗?他不停地问自己。茶馆老板看出他是一个相声爱好者,邀请他进去“票”一段。也就是这次的经历,改变了他的一生。从此,他开始了在茶馆的驻“说”生涯,事业,也自此起航。
观众最亲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1996年,他和几位同样热爱相声的朋友搭起班子,取名相声大会,在剧场里开始说相声。
然而,命运并没有垂青这位坚韧的年轻人。他们面临着一个严重的实际问题——观众不习惯进剧场听相声。“有时候,一场演出下来,赚的钱还不够买盒饭,还要往里面垫钱。”“最惨的时候,只卖出了一张票。”那时候,几个大老爷们儿经常站在剧场门口打着板请观众。
曾经,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演员却有10几位。10块钱一张门票,那情景堪称悲情“惨烈”。
经历是一段段心酸的过往,前行的脚步艰难但也坚定。为了让相声在剧场里生存下去,郭德纲做过一些他本不心甘情愿的工作,如做编剧、写电视剧、出书、刻录光盘,以副养主。
命运终于向这个不屈服于它的人露出了笑脸。
2003年,相声大会更名为德云社。2005年冬天,一个叫做“郭德纲”的名字一夜之间蹿红了大江南北,来得那么突然,好像又合情合理。“去听郭德纲的相声”,成了北京年轻一族中走俏的新时尚。《我要幸福》、《我是黑社会》、《我要奋斗》、《相声五十年之现状》,一个个经典段子,一句句经典台词,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小人物追求梦想、渴盼成功的或虚幻或顽强或无奈的心态,因而深入人心。
人们排队去剧场听他的相声,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他的相声迷自称为“钢丝”,而资深钢丝则自封为“不锈钢丝”。中国的大众媒体更是破天荒开始对这位从小剧场走出来的年轻相声演员进行了电视里有影、报纸上有字、广播里有声的集中报道———先是占据大小报纸的娱乐或社会新闻头条;接着是电视台开始不惜辟出大段时间专门谈论郭德纲和播出他的相声;网站也不甘寂寞,网络直播、郭德纲的个人博客、相声网站,同样赚取点击率无数。
如今的德云社,已经是一个拥有不少成员的大家庭。隨着演出任务不断增加,大家也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当然对于演员而言,有演出,有观众,自然是越多就越高兴了。每当想起这些追随他多年的同行和子弟,郭德纲感到很欣慰。
把相声说给百姓,把笑声带给观众,功成名就的郭德纲一直把观众放在心中。那些貌似调侃貌似猥琐的语言,所刻画的心态却与小人物高度契合,深深共鸣。而散场时每每唱起的那首太平歌词《大实话》,也总是带给观众感动。
“要说亲,观众们亲,观众演员心连着心。曾记得早年间有那么句古话,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郭(郭德纲,下同):买二斤螃蟹。秋高气爽正是河蟹肥的时候。来二斤,拣那大个儿挑。拎着这50多个螃蟹回家。
于(于谦,下同):二斤螃蟹约50多个呀?多大个儿螃蟹呀?
郭:(比划)这么大吧。
于:您倒不怕当5分钱给花了?
郭:你见过团脐的5分?
于:亏了您还能看出团脐来啊!
郭:棋子儿蟹嘛。
于:哪儿有棋子儿蟹啊?
郭:围棋蟹嘛。
诙谐的语言,搞笑的表情,简单的几句对白逗得台下观众前仰后合,欲罢不能。喜欢郭德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这是他的经典段子之一。
就是这样一位“非著名相声演员”,他带给我们的是会心的欢笑。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在人们为生活疲于奔命的年代,听众在他诙谐幽默的语言中,暂时忘却了俗世的烦恼。
今天的他,是媒体与大众追捧的人物。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 会说600多段传统相声、会30左右个地方剧种,十几年如一日在小剧场坚持说相声的郭德纲,在大红大紫的同时,也经历着质疑和各种目光的考量——“郭德纲的相声比起前辈少了深度和一定的教育意义,是较为庸俗的东西,不能登大雅之堂”。与“主流声音”相反,听众观众却是好评如潮,郭德纲的粉丝——钢丝更是与日俱增。他的剧场演出票价从两块钱一路飙升到数百元,且一票难求,并创下8880元的天价记录。
庸俗?随俗?
郭德纲在给人们带来笑声的同时,也留给人们一个个的问号。
输送快乐
不负责高雅和品位
某著名相声演员、“相声领袖”曾公开影射郭德纲:“我觉得现在呢包括一些短信息啊,一些荤笑话啊,一些小剧场演出啊,一些插科打浑有很多低级庸俗的东西……包括戏说啊,恶搞啊,有一个灰色地带,希望社会各方面引起注意。”
于是相声界有了“反三俗”的倡议,于是郭德纲创作了恶搞“反三俗”的段子。
郭:我是这么认为的,相声就是教育人的。
于:是吗?
郭:你不是一个演员!你是一个、一个教师,你是一只教授。
于:我是一只教授?
郭:一直是教授嘛。你的工作就是教育人,你一定要注意节目的品位,你今天这个作品教育人们学会什么了?这是你的工作。你不要考虑他乐不乐。
于:啊?
郭:他活该,爱乐不乐。你的工作就是教育人,哪怕他不乐。
于:啊!
郭:损失十几亿的观众算什么?你的位置站得很稳牢。
于:我站在哪儿我都不知道了。
郭:一定要高雅……
相声艺术在它的初始阶段,本就不是一种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它的初衷就是逗人笑,这是相声最基本的功能。郭德纲坦言:“相声界分工明晰,有富于教育意义的有深度的作品,由一些品格高、阅历深的‘大家’们完成,而我不负责品位和高雅,我的目的就是逗人笑。”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俗人,我们都无法超脱于世俗之外。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已经把人们压得几乎喘不过来气,听相声本来就是要找寻放松和娱乐,在笑声中暂时忘却种种烦恼与不快,在这个过程中再谈什么深度、教育之类的,是应景儿还是“反人类”呢?
郭德纲的幽默、搞怪,充满着娱乐元素的段子,在不知不觉间成了许多人排压的“气阀”。他的相声给了这个时代的人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其实做到这一点已殊为不易!所以,没有低俗,不是庸俗,少扯恶俗,实乃“入乡随俗”——入了时代的“乡”,随了时代的“俗”。快乐就好,别要太多。
我要幸福
奋斗才是时代主旋律
郭:我是一个很有自尊的人呐。站起来,奔洗手间,站在大镜子这,拿水把脸喷湿了。咳!
于:落一落(Lào)
郭:郭德刚,你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我佩服你。凭着你奋发图强的精神,一定会打出一片春天的。
于:跟镜子说?
郭:郭德纲,你是个了不起的人,你是超人。你和超人唯一的区别就是你把裤衩穿里边了。
——《我要幸福》
如果说郭德纲的相声是这个时代的“排忧散”,那么他的那些辛酸苦楚的过往、坚持到底的韧劲,则体现了这个时代的人们所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不管是正在挣扎奋斗着的80后,还是已经或即将步入社会的90后,都应该去汲取,去效仿。
出生于1973年的郭德纲,自幼酷爱民间艺术。8岁那年,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之后跟随相声名家高宝丰学相声,后拜侯耀文为师。其间又潜心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姊妹剧种,尤其是练就了一手过硬的嘴上功夫。辗转于梨园,兼工文丑与铜锤行当的经历,成了郭德纲一生的财富,为其日后的相声表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年少气盛的郭德纲带着几千块钱,满怀着希望离开故土天津,去北京寻找一片新天地。
梦想经常是一碰就碎的气球,被现实衬托得那样苍白无力。
郭德纲和所有的北漂一样品尝过难以言状的艰难和辛酸。
孤身一人在北京闯荡,住在最便宜的出租房里,经常因交不起房租躲在房间里不敢见前来讨要租金的房东。没钱吃饭,他靠喝水充饥,用看书转移注意力。“大饼卷馒头卷米饭”不仅仅是一句搞笑的台词,是郭德纲自己更是众多北漂乃至时下“蚁族”生存的真实写照。没钱治病,他把呼机卖了10块钱买了药和俩馒头。老板克扣工资,没钱坐车回“家”,寒冷的冬夜他从天桥步行到天亮回大兴的住地。高架桥上,看万家灯火,泪潸然而下。
夜很冷,冷得心发硬。
很多事情很难想清,比如未来在哪里。
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郭德纲低下了头。为了谋生计,他开始唱戏。梦想似乎渐行渐远,但他一直坚持。
直到有一天,他路过一个茶馆,在门外听到几个小孩在说相声。他怔住了,听着里面的快板声,恍如隔世。这不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吗?他不停地问自己。茶馆老板看出他是一个相声爱好者,邀请他进去“票”一段。也就是这次的经历,改变了他的一生。从此,他开始了在茶馆的驻“说”生涯,事业,也自此起航。
观众最亲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1996年,他和几位同样热爱相声的朋友搭起班子,取名相声大会,在剧场里开始说相声。
然而,命运并没有垂青这位坚韧的年轻人。他们面临着一个严重的实际问题——观众不习惯进剧场听相声。“有时候,一场演出下来,赚的钱还不够买盒饭,还要往里面垫钱。”“最惨的时候,只卖出了一张票。”那时候,几个大老爷们儿经常站在剧场门口打着板请观众。
曾经,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演员却有10几位。10块钱一张门票,那情景堪称悲情“惨烈”。
经历是一段段心酸的过往,前行的脚步艰难但也坚定。为了让相声在剧场里生存下去,郭德纲做过一些他本不心甘情愿的工作,如做编剧、写电视剧、出书、刻录光盘,以副养主。
命运终于向这个不屈服于它的人露出了笑脸。
2003年,相声大会更名为德云社。2005年冬天,一个叫做“郭德纲”的名字一夜之间蹿红了大江南北,来得那么突然,好像又合情合理。“去听郭德纲的相声”,成了北京年轻一族中走俏的新时尚。《我要幸福》、《我是黑社会》、《我要奋斗》、《相声五十年之现状》,一个个经典段子,一句句经典台词,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小人物追求梦想、渴盼成功的或虚幻或顽强或无奈的心态,因而深入人心。
人们排队去剧场听他的相声,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他的相声迷自称为“钢丝”,而资深钢丝则自封为“不锈钢丝”。中国的大众媒体更是破天荒开始对这位从小剧场走出来的年轻相声演员进行了电视里有影、报纸上有字、广播里有声的集中报道———先是占据大小报纸的娱乐或社会新闻头条;接着是电视台开始不惜辟出大段时间专门谈论郭德纲和播出他的相声;网站也不甘寂寞,网络直播、郭德纲的个人博客、相声网站,同样赚取点击率无数。
如今的德云社,已经是一个拥有不少成员的大家庭。隨着演出任务不断增加,大家也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当然对于演员而言,有演出,有观众,自然是越多就越高兴了。每当想起这些追随他多年的同行和子弟,郭德纲感到很欣慰。
把相声说给百姓,把笑声带给观众,功成名就的郭德纲一直把观众放在心中。那些貌似调侃貌似猥琐的语言,所刻画的心态却与小人物高度契合,深深共鸣。而散场时每每唱起的那首太平歌词《大实话》,也总是带给观众感动。
“要说亲,观众们亲,观众演员心连着心。曾记得早年间有那么句古话,没有君子不养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