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感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情感教学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师,要本着“知识教人、情感育人”的基本原则,在不断探求教育途径、努力创新教育方式的同时,从培养音乐情感入手,善于利用教学情感和作品情感等因素,正确引导、合理施教,运用教化、启迪、感染和激励等功能,获取全面育人的教学效果,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情感性教育 理性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程具有强烈的情感性特征。而音乐教育就是以审美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审美知识和音乐文化修养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柏拉图曾说:“对身体用体育,对心灵用音乐。”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音乐作品和以情动人的方式,善于把理性内容转化为情感形式,从而使得音乐教学变成一种渗透着理性的情感教育。
一、培养音乐艺术情感,促进发挥想象能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而情感是音乐教学实践中“情感化”和“审美化”的主要标志。作为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情感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努力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并建立在音乐要素之间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自由想象空间。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例如,在教学“奥林匹克风”内容时,我并没有向学生过多地介绍奥运的知识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欣赏一些奥运会的主题曲,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结果,学生被那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陶醉,大多数竟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节奏舞动起来。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有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把课堂教学不知不觉地推向了高潮。
其实,教会学生唱会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能让歌词中所蕴含的美妙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心灵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受到滋润。因此,在教唱之前,教师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懂得怎样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和表现手段等。如歌曲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如何,应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首歌?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这样,教师才能通过生动有效的诱导,使学生在心灵情感上有所触发。
二、注重身心发展规律,深化音乐学习情感
与小学年龄段相比,初中学生对音乐认知水平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教学实践显示,初中生不仅初步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还相应具备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只是在对待和处理的技术技能上显得略微差些。对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当力求做到简单的技术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最大限度地简化技能,尽可能地注意美感。诚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艺术教育要从认知入手,应该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艺术之美又美在何处;逐渐使学生能够爱上艺术,乐在其中,形成审美兴趣。在审美兴趣的驱使下,一切难就不再称其为难,因为兴趣就是知难而上的动力。”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巧妙创设情境,合理激发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地爱上音乐,并积极主动地探索音乐。
当然,在教材的安排和使用上,学校和教师也应当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灵活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安排,在正确处理好艺术与技能之间关系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因素,譬如可以结合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对音乐教材适当进行增补和替换。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地方本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加强对家乡的热爱,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
三、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合理设置评估方案
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对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体制虽然逐步趋向完善,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其间还存在许多弊端和需要改进之处。我们应当本着促进和创新精神,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作品和人的情感因素,努力对教学评价体制作出合理的调整。特别是目前,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课业负担较重,他们往往由于心理因素不稳定而导致情绪波动较大,音乐平衡心理的功能就显得特别重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由于纯粹学唱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他们能够主动、持久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从而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以教学《茉莉花》为实例,先是向学生介绍民歌的特点及其产生、发展与生活的关系;给学生讲述意大利歌剧《图兰多》的故事,并播放女声合唱选段,有的学生惊喜地发现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就是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还有部分没有听过的学生也非常兴奋地感觉到旋律的美妙动听。我还告诉学生,在1997年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最后8分钟里,都曾播放过《茉莉花》这首优美婉转的旋律,从中洋溢也正是中国人民勤劳、善良、真诚的精神实质。所以说,民歌《茉莉花》不仅属于江苏属于中国,而且是全世界共有的文化财富,它已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听了介绍,学生们对江苏和祖国能够拥有《茉莉花》优秀民歌遗产感到骄傲自豪,表现出急于学唱此曲的强烈愿望。有了这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课堂氛围,我让学生们随播放器自行学唱《茉莉花》,他们很快学会了这首民歌。
在实践中我还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害羞和“五音不全”等原因,想学唱歌曲而不能完全放开,或者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音乐缺陷”,我认为,即使学生对复杂的知识技能暂时还没有完全掌握,但只要从音乐中传递感动、启发思索、开阔视野,就是成功的音乐教育。因为音乐教育并非专门培养的都是音乐家,正如数学教育不可能造就的都是数学家一样。只要教师用心灵诠释作品情感,只要学生拥有一双健全的耳朵和一颗感知的心,就可以走进音乐,至少能够学会并懂得欣赏。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情感性教育 理性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程具有强烈的情感性特征。而音乐教育就是以审美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审美知识和音乐文化修养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柏拉图曾说:“对身体用体育,对心灵用音乐。”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音乐作品和以情动人的方式,善于把理性内容转化为情感形式,从而使得音乐教学变成一种渗透着理性的情感教育。
一、培养音乐艺术情感,促进发挥想象能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而情感是音乐教学实践中“情感化”和“审美化”的主要标志。作为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情感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努力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并建立在音乐要素之间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自由想象空间。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例如,在教学“奥林匹克风”内容时,我并没有向学生过多地介绍奥运的知识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欣赏一些奥运会的主题曲,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结果,学生被那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陶醉,大多数竟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节奏舞动起来。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有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把课堂教学不知不觉地推向了高潮。
其实,教会学生唱会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能让歌词中所蕴含的美妙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心灵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受到滋润。因此,在教唱之前,教师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懂得怎样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和表现手段等。如歌曲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如何,应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首歌?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这样,教师才能通过生动有效的诱导,使学生在心灵情感上有所触发。
二、注重身心发展规律,深化音乐学习情感
与小学年龄段相比,初中学生对音乐认知水平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教学实践显示,初中生不仅初步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还相应具备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只是在对待和处理的技术技能上显得略微差些。对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当力求做到简单的技术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最大限度地简化技能,尽可能地注意美感。诚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艺术教育要从认知入手,应该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艺术之美又美在何处;逐渐使学生能够爱上艺术,乐在其中,形成审美兴趣。在审美兴趣的驱使下,一切难就不再称其为难,因为兴趣就是知难而上的动力。”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巧妙创设情境,合理激发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地爱上音乐,并积极主动地探索音乐。
当然,在教材的安排和使用上,学校和教师也应当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灵活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安排,在正确处理好艺术与技能之间关系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因素,譬如可以结合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对音乐教材适当进行增补和替换。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地方本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加强对家乡的热爱,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
三、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合理设置评估方案
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对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体制虽然逐步趋向完善,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其间还存在许多弊端和需要改进之处。我们应当本着促进和创新精神,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作品和人的情感因素,努力对教学评价体制作出合理的调整。特别是目前,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课业负担较重,他们往往由于心理因素不稳定而导致情绪波动较大,音乐平衡心理的功能就显得特别重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由于纯粹学唱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他们能够主动、持久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从而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以教学《茉莉花》为实例,先是向学生介绍民歌的特点及其产生、发展与生活的关系;给学生讲述意大利歌剧《图兰多》的故事,并播放女声合唱选段,有的学生惊喜地发现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就是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还有部分没有听过的学生也非常兴奋地感觉到旋律的美妙动听。我还告诉学生,在1997年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最后8分钟里,都曾播放过《茉莉花》这首优美婉转的旋律,从中洋溢也正是中国人民勤劳、善良、真诚的精神实质。所以说,民歌《茉莉花》不仅属于江苏属于中国,而且是全世界共有的文化财富,它已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听了介绍,学生们对江苏和祖国能够拥有《茉莉花》优秀民歌遗产感到骄傲自豪,表现出急于学唱此曲的强烈愿望。有了这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课堂氛围,我让学生们随播放器自行学唱《茉莉花》,他们很快学会了这首民歌。
在实践中我还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害羞和“五音不全”等原因,想学唱歌曲而不能完全放开,或者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音乐缺陷”,我认为,即使学生对复杂的知识技能暂时还没有完全掌握,但只要从音乐中传递感动、启发思索、开阔视野,就是成功的音乐教育。因为音乐教育并非专门培养的都是音乐家,正如数学教育不可能造就的都是数学家一样。只要教师用心灵诠释作品情感,只要学生拥有一双健全的耳朵和一颗感知的心,就可以走进音乐,至少能够学会并懂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