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椅上的梦》——“我要站起来!”
方丹是一个残疾的女孩,她所能用肉眼看见的世界,大多时候只有“四角的天空”。但是,她的心灵世界从未局限于有限的世界。
少女时期的方丹和父母、妹妹一起搬到一个红房子里,在那里遇到了人生的转折点。罗维嘉的“误入”打破了方丹原本宁静但顾影自怜的生活,他为方丹带来了很多朋友:罗维娜、谭静、许和平、马燕宁、黎江,还有书与音乐。他们的青春岁月,因为彼此的存在而有所不同。他们带着方丹到谭静家里弹钢琴、唱歌;许和平为方丹跳舞,意外发觉自己曾见过那双明亮的眼睛;燕宁把方丹吸收进“少先队”;黎江为了给方丹借书,被关入禁闭室,失去了哥哥黎明;朦胧的月夜,女孩们共同畅想青春、梦想,以及爱情——那真是流光溢彩的岁月。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马燕宁为了“思想追求”,背叛了昔日的好友;许和平患血液绝症,最终“天鹅之死”;维嘉被迫离开书海,辗转成为煤矿工人;谭静追随军队的步伐,远行不返;黎江与方丹互相扶持后,陷入漫长的分离;方丹,失去了幸福的家庭,失去了朋友,却仍在追寻窗外的世界。
造化弄人,时代的浪潮平息后,方丹来到陶庄,过上了教书行医的生活。在陶庄,她与维嘉和远在边疆的黎江通信,诉说生活的变化。她遇见了曾在火车上见过的青年音乐家杜翰明,遇见了一群纯真的人们,而这一切给予她的是新的成长与哀伤。在这里,她与谭静再见、分离。她在给黎江的信中写道:“我变了,变得不再是那个整天坐在窗前、脸色苍白、期待自由的小姑娘了。我的心仿佛生出了翅膀,它飞起来了。我想说,天空属于我。”
作者张海迪以自己的经历,创造方丹的故事;又以方丹的口吻,书写他人的人生。这是一部赞颂青春的小说,激扬的青春色彩因一个残疾女孩的描绘而闪闪发光。这是一部成长的小说,当张海迪回忆自己残缺的肉体与丰盈的灵魂时,停不下来的笔,在自由地书写着不知是悲剧还是喜剧的角色。
《人生七年》——无悔的选择
这是一部书写人生的纪录片。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基于“抨击英国的阶级固化”的初衷,选择了14个不同阶级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自第一部以来,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人生的轮回从这14个7岁孩子的真实生活开始,从7岁,到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一直到63岁,几十年间,导演从青年到老年;这群人,从儿童步入老年。
在这群孩子里,有的保持原有的阶级优势,有的冲破了固化的阶级,有的从顶端滑落。布鲁斯,家境优渥,从牛津大学毕业,却不走从精英到精英的寻常路。生于精英家庭的苏西,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因父母离异而叛逆、辍学,最终成为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尼古拉斯就读于乡村小学,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天赋,考入牛津大学物理系,在28岁时成为一名大學教授,一路高歌。
“阶级固化”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对于想要冲破阶级束缚和保持阶级优势的人而言,努力是不变的信条。来自精英家庭的安德鲁抱怨,人们只看见他们的家庭出身,却没有看见他们废寝忘食、遨游书海的样子。对于尼古拉斯一类冲破阶级束缚的孩子而言,因原生家庭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源匮乏,只有以更多倍的努力与痛苦,才能换得美好的人生。但是,不论是处在何种阶级,梦想始终是人生的航向,只有心怀梦想,人们才能拥有多样的人生。
摄像机可以记录一朵花绽放的过程,也可以记录一座城市的兴衰。一个人的努力,能够改变家庭的命运;而一代人的努力,改变的是几代人的命运。
时间是匆匆的过客,人生是不系之舟。
方丹是一个残疾的女孩,她所能用肉眼看见的世界,大多时候只有“四角的天空”。但是,她的心灵世界从未局限于有限的世界。
少女时期的方丹和父母、妹妹一起搬到一个红房子里,在那里遇到了人生的转折点。罗维嘉的“误入”打破了方丹原本宁静但顾影自怜的生活,他为方丹带来了很多朋友:罗维娜、谭静、许和平、马燕宁、黎江,还有书与音乐。他们的青春岁月,因为彼此的存在而有所不同。他们带着方丹到谭静家里弹钢琴、唱歌;许和平为方丹跳舞,意外发觉自己曾见过那双明亮的眼睛;燕宁把方丹吸收进“少先队”;黎江为了给方丹借书,被关入禁闭室,失去了哥哥黎明;朦胧的月夜,女孩们共同畅想青春、梦想,以及爱情——那真是流光溢彩的岁月。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马燕宁为了“思想追求”,背叛了昔日的好友;许和平患血液绝症,最终“天鹅之死”;维嘉被迫离开书海,辗转成为煤矿工人;谭静追随军队的步伐,远行不返;黎江与方丹互相扶持后,陷入漫长的分离;方丹,失去了幸福的家庭,失去了朋友,却仍在追寻窗外的世界。
造化弄人,时代的浪潮平息后,方丹来到陶庄,过上了教书行医的生活。在陶庄,她与维嘉和远在边疆的黎江通信,诉说生活的变化。她遇见了曾在火车上见过的青年音乐家杜翰明,遇见了一群纯真的人们,而这一切给予她的是新的成长与哀伤。在这里,她与谭静再见、分离。她在给黎江的信中写道:“我变了,变得不再是那个整天坐在窗前、脸色苍白、期待自由的小姑娘了。我的心仿佛生出了翅膀,它飞起来了。我想说,天空属于我。”
作者张海迪以自己的经历,创造方丹的故事;又以方丹的口吻,书写他人的人生。这是一部赞颂青春的小说,激扬的青春色彩因一个残疾女孩的描绘而闪闪发光。这是一部成长的小说,当张海迪回忆自己残缺的肉体与丰盈的灵魂时,停不下来的笔,在自由地书写着不知是悲剧还是喜剧的角色。
《人生七年》——无悔的选择
这是一部书写人生的纪录片。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基于“抨击英国的阶级固化”的初衷,选择了14个不同阶级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自第一部以来,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人生的轮回从这14个7岁孩子的真实生活开始,从7岁,到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一直到63岁,几十年间,导演从青年到老年;这群人,从儿童步入老年。
在这群孩子里,有的保持原有的阶级优势,有的冲破了固化的阶级,有的从顶端滑落。布鲁斯,家境优渥,从牛津大学毕业,却不走从精英到精英的寻常路。生于精英家庭的苏西,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因父母离异而叛逆、辍学,最终成为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尼古拉斯就读于乡村小学,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天赋,考入牛津大学物理系,在28岁时成为一名大學教授,一路高歌。
“阶级固化”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对于想要冲破阶级束缚和保持阶级优势的人而言,努力是不变的信条。来自精英家庭的安德鲁抱怨,人们只看见他们的家庭出身,却没有看见他们废寝忘食、遨游书海的样子。对于尼古拉斯一类冲破阶级束缚的孩子而言,因原生家庭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源匮乏,只有以更多倍的努力与痛苦,才能换得美好的人生。但是,不论是处在何种阶级,梦想始终是人生的航向,只有心怀梦想,人们才能拥有多样的人生。
摄像机可以记录一朵花绽放的过程,也可以记录一座城市的兴衰。一个人的努力,能够改变家庭的命运;而一代人的努力,改变的是几代人的命运。
时间是匆匆的过客,人生是不系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