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肝素结合蛋白自1984年被Shafer首次分离以来,其杀菌功能及与肝素结合的特点引起全球广大学者的兴趣,尤其是近期肝素结合蛋白表现出来的炎症趋化作用被发现后,关于肝素结合蛋白在不同领域的用途尤其是感染前期的预测作用逐渐被接受。本文旨在总结肝素结合蛋白在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应用。
【机 构】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沙 410000;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528000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沙 410000湖南急救医学研究所,长沙 41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素结合蛋白自1984年被Shafer首次分离以来,其杀菌功能及与肝素结合的特点引起全球广大学者的兴趣,尤其是近期肝素结合蛋白表现出来的炎症趋化作用被发现后,关于肝素结合蛋白在不同领域的用途尤其是感染前期的预测作用逐渐被接受。本文旨在总结肝素结合蛋白在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应用。
其他文献
低氧血症是多种危重症的常见表现之一,氧疗是改善低氧血症最有效的治疗,若选择不合适的氧疗方式或延误升级氧疗的时机,可能造成细胞及组织持续缺氧、功能障碍甚至器官衰竭。当氧疗开始后,需要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指脉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多种指标,并充分利用近年来新兴的呼吸速率氧合指数、改良呼吸速率氧合指数、VOX指数、列线图模型及在线计算器等多种工具综合评定患者氧合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氧疗方式及参数,以改善患者预后。
应激相关的消化道黏膜病变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并发症,病变可进展为应激性溃疡,严重溃疡出血可导致死亡。目前对有应激性溃疡高危因素的危重儿童建议预防性抑酸治疗,最常用的抑酸剂是质子泵抑制剂和组胺2受体拮抗剂。然而过度的预防性抑酸治疗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非常普遍,可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和艰难梭菌感染的风险。本文就儿科重症监护病房预防性抑酸治疗的现状及利弊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规范使用抑酸剂。
目的回顾性分析5岁以内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评价该模型在5岁以内儿童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阑尾切除术的5岁以内患儿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阑尾组织是否存在坏疽及穿孔征象将患儿分成CA组和非CA组,比较两组患儿间临床特征和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明确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临床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140例患儿,其中CA组84例,非CA组56例。经单因素和二元L
目的分析近5年我院PICU病原菌组成及耐药性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PICU所有标本培养阳性结果,按标本来源、菌株类型及药敏结果进行分类,了解PICU病原学谱及细菌耐药性特点。结果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PICU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0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6株(59.50%),革兰阳性菌292株(36.50%),真菌32株(4.00%)。排名前9位的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4株(16.75%)、流感嗜血杆菌79株(9.
目的评价床旁超声和生物标志物对儿童脓毒症心肌抑制的诊断和对脓毒性休克患儿28d死亡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符合入选标准并诊断为脓毒性休克的患儿。记录第1、2、3、7、10天床旁超声结果,同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并记录28d预后。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心肌抑制组和非心肌抑制组,其中LVEF
目的调查2018至2021年山东省多中心PICU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特点、治疗情况以及预后的变化,为儿童严重脓毒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山东省19家医院的PICU参与了这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对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年龄>28d且≤18岁的严重脓毒症患儿进行筛选和评估,对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2018至2021年,PICU收治的住院患儿总数及严重脓毒症患儿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下降最显著;(2)这4年间,PICU住院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不同入院来源与患儿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PICU收治患儿的相关资料,按照不同入院来源分为急诊组、门诊组、病房转入组和外院转入组,分析不同入院来源对患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共413例患儿纳入研究,急诊组141例(34.14%)、门诊组14例(3.39%)、病房转入组115例(27.85%)和外院转入组143例(34.62%)。四组患儿在年龄、住院时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疾病种类、机械通气时间及患儿结局方面差异有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技术在儿童急危重症患儿救治中的应用范围、模式、抗凝方式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PICU采用血液净化技术进行治疗的102例患儿共377例次的治疗情况。结果102例采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的危重症患儿中,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占首位,共23例,依次还有重度病毒性脑炎(脑膜脑炎)共16例、脓毒性休克11例、急性中毒7例、重度过敏性紫癜5例、坏死性脑病5例,以及自身免疫性脑炎、溶血尿毒综合征等疾病。治愈51例(50.0%),好转29例(28.4%)
目的探讨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在PICU中昏迷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入住河南省儿童医院PICU的昏迷患儿127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儿分为轻度(13~15分)、中度(9~12分)、重度(3~8分)昏迷组。采用脑氧监测仪监测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第3、7、14天的rSO2;根据儿童出院前的脑功能分类评分(PCPC)评估患儿结局,分为痊愈组(1分)、残疾组(2~4分)和预后不良组(5~6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rSO2与PCPC
儿童排尿功能障碍临床多见,临床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延迟、尿失禁和遗尿症等。可仅有一种症状,也可多种临床表现同时存在,且与排便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如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除影响生活质量外,常引起肾脏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重视小儿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