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 110周年。34年前,邓小平偕夫人卓琳、女儿邓楠、邓林及小孙子阖家登临峨眉山。邓小平同志为什么会在1980年7月携家人登临峨眉山?他在峨眉山停留的三天发生了哪些让人难忘的故事?今天,我们该怎样解读小平同志登临峨眉山这一事件,这件事的现实意义又是什么?为此,《中国西部》杂志采访了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全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张国新教授。
从无到有的旅游业
已过古稀之年的张教授精神矍铄,侃侃而谈:“邓小平同志1977年复出后成为了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1980年夏天,小平同志心情舒畅,偕家人畅游峨眉山,其间遇上一群在峨眉山实习的林学专业的学生,交谈中,邓小平同志对大学生们说:‘大自然是不同寻常的课堂,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没有把旅游当作经济产业,那时的旅游业呈五“无”状态:无概念、无市场、无规模、无目标、无政策。邓小平同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提出旅游业产业属性的第一人。他把轻工业、手工业、补偿贸易、旅游业并列,要求放到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来发展,并指出 “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旅游业赚钱多、来得快,没有还不起外债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大搞呢?” 邓小平同志两次提出了著名的百亿美元目标要求:“你们搞业务的人要仔细研究一下。同外国人做生意,要好好算算账。一个旅行者花费一千美元,一年接待一千万旅行者,就可以赚一百亿美元,就算接待一半,也可以赚五十亿美元。要力争本世纪末达到这个创汇目标。”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要求成为中国旅游业的第一个发展目标,它改变了旅游部门的机构性质,造就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1996年,中国旅游业提前完成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在本世纪实现100亿美元的创汇目标。旅游业普遍感念的一句话是,没有邓小平同志就没有中国旅游业。
高瞻远瞩看峨眉
张教授对1980年的时代背景略做回顾后接着对我说:“对于‘大自然是不同寻常的课堂,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可以从3个方面解读:
一是展现邓小平同志对峨眉山大自然的爱。峨眉山是四川标志性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心情愉快,一身轻松,畅游峨眉,发出‘大自然是不同寻常的课堂,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的感叹,由此透视出他对家乡的热爱。
二是鼓励青年努力学习,对年轻人寄予殷切希望。文革十年使教育荒废、人才断流,1977小平同志复出后的当年就拍板恢复高考,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小平同志看着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心生感慨、亲切勉励。
三是表达了邓小平同志对大自然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
首先是要认识大自然。自然发展无止境,人类认识大自然无止境。现在认识很不够。峨眉山是中国大自然的宝库、文化型的风景区,要继续认识,永远读好这本书。
然后是要利用大自然。要规划好、管理好峨眉山。开发峨眉山更多的旅游资源,让人民群众享受峨眉山的自然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常读到这本书。
其次是要保护大自然。峨眉山是个大自然的宝库、文化型的风景区,要保护森林植被、退耕还林、保护好峨眉山文化遗产。峨眉山,是著名大自然和文化名山,要传承、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保护好大自然,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不能犯过去的错误,决不能让后人读不到、读不好这本书。
最后是要改造大自然。峨眉山还有不少旅游资源有待挖掘,要根据自然规律来改造峨眉山,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峨眉山的自然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综合开发,加强建设。不能过度改造,乱改造,搞‘破四旧’那一套,破坏峨眉山的自然美和传统文化氛围。要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这本书更要好好读。”
纵横古今,畅想峨眉深度游
张教授的话鞭辟入里、由点及面,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邓小平同志说的“大自然是不同寻常的课堂,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以四川省为例,大熊猫的故乡为什么在四川,九寨沟的水为什么会五彩缤纷,峨眉山的佛光为什么会神奇出现,都江堰的六字诀为什么会至今有用,海螺沟的冰川旁为什么会有温泉,自贡的恐龙化石为什么会成百上千,等等。这一系列大自然之谜都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是不同寻常的课堂。峨眉山是一个文化型风景区,不仅风光奇特,佛教文化深厚,而且是生物资源的宝库。都江堰是两千多年来世界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润育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谓之天府”的成都平原。可以说,一个景点,就是一本教科书。
另外,作为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和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的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宗教文化,民族风情,奇山异水,天人合一。藏族歌舞、羌寨羌笛和彝族的火把节都闻名于世。纵观四川历史,巴蜀文化源远流长。三星堆文化、三国文化,以及李白、杜甫、苏东坡的千古绝唱,郭沫若、巴金、张大千的驰名佳作,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尤其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四川省经过约70个县,行程一万五千里左右,到处留下了红军的足迹,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四川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和开国元勋朱德、陈毅元帅的故乡。兴办“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将帅故里游,既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精品线路,也是生态文化旅游的点睛之笔。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的结合,不仅使游客欣赏到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也能领略到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正视不足,求得未来大发展
在谈到今后峨眉山旅游发展的方向时,张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峨眉山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基本上已经饱和,要想有新的增长点不要去搞人为的景点,而应该挖掘、恢复原有的、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区。记得年轻时曾骑车去过峨眉山,那时要经过一条长300多米的桥后才到达一个名字叫“飞来殿”的很大的寺庙,进而进入峨眉山,很多虔诚的信徒过桥都是一步一磕头,现在桥和寺庙都不见当年的规模了,有关部门应该挖掘、讨论、评估一下是否恢复相关类似的景点。
二是峨眉山市的城市风貌、峨眉山脚下城镇的建筑风格与峨眉山景区的融合度还有待提高。我们爬到山顶后向下一望,小方块状的平顶建筑比比皆是,完全破坏了“峨眉天下秀”的整体意境。相关部门应该拿点钱来对这些建筑做些简单的改造,比如做个仿古风格的屋顶和门窗。
三是要让游客一到峨眉山市就一定有去爬峨眉山的冲动,否则就是白来一趟。这和峨眉山景区的整体形象营销有关,应该让峨眉山的自然美景、文化民俗、宗教人文渗透到城市的每一角落,关于这一点,泰山脚下的泰安市就做得很好,应该学习借鉴一下。
张教授最后对我说:“应该说,峨眉山发展成全国优秀的旅游景区,正是遵循了邓小平同志‘大自然是不同寻常的课堂,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的谈话的丰硕成果。纪念邓小平通同志,不能忘记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对峨眉山旅游事业发展乃至全国旅游事业发展的指导作用。”
从无到有的旅游业
已过古稀之年的张教授精神矍铄,侃侃而谈:“邓小平同志1977年复出后成为了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1980年夏天,小平同志心情舒畅,偕家人畅游峨眉山,其间遇上一群在峨眉山实习的林学专业的学生,交谈中,邓小平同志对大学生们说:‘大自然是不同寻常的课堂,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没有把旅游当作经济产业,那时的旅游业呈五“无”状态:无概念、无市场、无规模、无目标、无政策。邓小平同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提出旅游业产业属性的第一人。他把轻工业、手工业、补偿贸易、旅游业并列,要求放到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来发展,并指出 “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旅游业赚钱多、来得快,没有还不起外债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大搞呢?” 邓小平同志两次提出了著名的百亿美元目标要求:“你们搞业务的人要仔细研究一下。同外国人做生意,要好好算算账。一个旅行者花费一千美元,一年接待一千万旅行者,就可以赚一百亿美元,就算接待一半,也可以赚五十亿美元。要力争本世纪末达到这个创汇目标。”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要求成为中国旅游业的第一个发展目标,它改变了旅游部门的机构性质,造就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1996年,中国旅游业提前完成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在本世纪实现100亿美元的创汇目标。旅游业普遍感念的一句话是,没有邓小平同志就没有中国旅游业。
高瞻远瞩看峨眉
张教授对1980年的时代背景略做回顾后接着对我说:“对于‘大自然是不同寻常的课堂,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可以从3个方面解读:
一是展现邓小平同志对峨眉山大自然的爱。峨眉山是四川标志性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心情愉快,一身轻松,畅游峨眉,发出‘大自然是不同寻常的课堂,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的感叹,由此透视出他对家乡的热爱。
二是鼓励青年努力学习,对年轻人寄予殷切希望。文革十年使教育荒废、人才断流,1977小平同志复出后的当年就拍板恢复高考,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小平同志看着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心生感慨、亲切勉励。
三是表达了邓小平同志对大自然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
首先是要认识大自然。自然发展无止境,人类认识大自然无止境。现在认识很不够。峨眉山是中国大自然的宝库、文化型的风景区,要继续认识,永远读好这本书。
然后是要利用大自然。要规划好、管理好峨眉山。开发峨眉山更多的旅游资源,让人民群众享受峨眉山的自然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常读到这本书。
其次是要保护大自然。峨眉山是个大自然的宝库、文化型的风景区,要保护森林植被、退耕还林、保护好峨眉山文化遗产。峨眉山,是著名大自然和文化名山,要传承、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保护好大自然,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不能犯过去的错误,决不能让后人读不到、读不好这本书。
最后是要改造大自然。峨眉山还有不少旅游资源有待挖掘,要根据自然规律来改造峨眉山,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峨眉山的自然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综合开发,加强建设。不能过度改造,乱改造,搞‘破四旧’那一套,破坏峨眉山的自然美和传统文化氛围。要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这本书更要好好读。”
纵横古今,畅想峨眉深度游
张教授的话鞭辟入里、由点及面,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邓小平同志说的“大自然是不同寻常的课堂,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以四川省为例,大熊猫的故乡为什么在四川,九寨沟的水为什么会五彩缤纷,峨眉山的佛光为什么会神奇出现,都江堰的六字诀为什么会至今有用,海螺沟的冰川旁为什么会有温泉,自贡的恐龙化石为什么会成百上千,等等。这一系列大自然之谜都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是不同寻常的课堂。峨眉山是一个文化型风景区,不仅风光奇特,佛教文化深厚,而且是生物资源的宝库。都江堰是两千多年来世界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润育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谓之天府”的成都平原。可以说,一个景点,就是一本教科书。
另外,作为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和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的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宗教文化,民族风情,奇山异水,天人合一。藏族歌舞、羌寨羌笛和彝族的火把节都闻名于世。纵观四川历史,巴蜀文化源远流长。三星堆文化、三国文化,以及李白、杜甫、苏东坡的千古绝唱,郭沫若、巴金、张大千的驰名佳作,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尤其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四川省经过约70个县,行程一万五千里左右,到处留下了红军的足迹,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四川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和开国元勋朱德、陈毅元帅的故乡。兴办“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将帅故里游,既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精品线路,也是生态文化旅游的点睛之笔。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的结合,不仅使游客欣赏到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也能领略到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正视不足,求得未来大发展
在谈到今后峨眉山旅游发展的方向时,张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峨眉山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基本上已经饱和,要想有新的增长点不要去搞人为的景点,而应该挖掘、恢复原有的、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区。记得年轻时曾骑车去过峨眉山,那时要经过一条长300多米的桥后才到达一个名字叫“飞来殿”的很大的寺庙,进而进入峨眉山,很多虔诚的信徒过桥都是一步一磕头,现在桥和寺庙都不见当年的规模了,有关部门应该挖掘、讨论、评估一下是否恢复相关类似的景点。
二是峨眉山市的城市风貌、峨眉山脚下城镇的建筑风格与峨眉山景区的融合度还有待提高。我们爬到山顶后向下一望,小方块状的平顶建筑比比皆是,完全破坏了“峨眉天下秀”的整体意境。相关部门应该拿点钱来对这些建筑做些简单的改造,比如做个仿古风格的屋顶和门窗。
三是要让游客一到峨眉山市就一定有去爬峨眉山的冲动,否则就是白来一趟。这和峨眉山景区的整体形象营销有关,应该让峨眉山的自然美景、文化民俗、宗教人文渗透到城市的每一角落,关于这一点,泰山脚下的泰安市就做得很好,应该学习借鉴一下。
张教授最后对我说:“应该说,峨眉山发展成全国优秀的旅游景区,正是遵循了邓小平同志‘大自然是不同寻常的课堂,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的谈话的丰硕成果。纪念邓小平通同志,不能忘记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对峨眉山旅游事业发展乃至全国旅游事业发展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