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众创空间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初创项目孵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研了陕西高校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梳理了陕西高校众创空间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双创”人才培养、运营模式选择、优势资源发挥与重视媒体宣传等方面提出了陕西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策略,希望对国内高校众创空间的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陕西先后出台多项支持建设众创空间的利好政策,陕西各地掀起了建设众创空间的热潮。根据科技部、陕西省科技厅统计,截止2020年8月,陕西建设的国家级与省级众创空间分别达到92家与220家,其中高校自建或者校企共建的国家级与省级众创空间分别达到16家和38家。
陕西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规模
陕西高校资源比较集聚,这使得陕西高校在众创空间建设方面占据比较优势,也取得较好的成绩。根据科技部、陕西省科技厅以及陕西各高校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8月,陕西高校自建、校企共建的省级以上众创空间,以及加盟由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国家级众创空间粤嵌众创空间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陕西48所本科高校与39所高职院校中,14所本科高校建设了1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1所本科科高校建设了36家省级众创空间;2所高职院校各建了1家省级众创空间;14所本科高校建设了16家省级和国家级双料众创空间;11所本科高校加盟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建设了3家双料众创空间;作为对比,陕西39所专科院校中,只有2所各建1家省级众创空间。这表明,陕西高校省级以上众创空间主要由本科高校,特别是学科优势突出、科研实力雄厚与高级人才集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
陕西高校众创空间的区域分布
大多数陕西本科高校都建设了省级以上众创空间,但这些众创空间的区域分布高度不均,呈现与高校资源区域分布高度相关的特征。根据科技部、陕西省科技厅以及陕西各个高校公布的数据,由高校自建、校企共建,以及加盟的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的区域分布。根据表1,位于西安市的36所本科高校建设了43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7所本科高校加盟国家级众创空间,不管是自建、校企共建,还是加盟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的数量远远超越陕西其它城市。这表明,陕西高校建设的省级以上众创空间集中分布在西安、咸阳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与陕西高校资源的区域集聚特征基本一致。
得益于陕西,尤其是西安雄厚的高校资源优势,陕西绝大部分高校都相继自建、校企共建,或者加盟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然而这些高校众创空间仍处于发展初期,进一步发展面临还面临一系列挑战。
陕西高校众创空间缺乏运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
高校众创空间作为新型“双创”孵化平台,需要对接校外资源种类繁多,线条绵长,环环相扣,是一个“双创”服务生态系统,需要运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对接校外优质资源,需要基于“双创”团队的现实需求提供高质量的综合配套服务。然而,数量众多由高校主导的众创空间直接从校内其它部门抽调人员,兼职从事众创空间的运营,这与高校众创空间急需兼具专业技术背景、懂运营与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形成巨大反差。正是因此,不少高校众创空间的“双创”人才培养与初创项目孵化的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严重制约着高校众创空间的持续发展。
陕西高校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同质化”严重
高校的学科、科研与人才储备优势,品牌知名度以及投入力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应该基于这些现实条件,在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努力对接校外优势资源,最终探索出既切合高校实际情况,又很好发挥高校众创空间应有职能的运营模式。然而,不少高校为了加快众创空间的投入运营,有意或者无意压缩了适合高校的众创空间的探索过程,直接模仿个别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比如清华大学的i.Center和北京大学的北大创业训练营,导致这些高校众创空间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甚至技术路径“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导致众创空间不但不能聚集“双创”优质资源,反而稀释了“双创”优质资源。
陕西高校的独特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高校独特的学科、研发、人才储备优势,以及品牌知名度,理应在建设和运营符合高校资源优势,满足高校利益诉求,契合行业的发展趋势,具备产业支撑优势的特色众创空间方面有所突破。然而《中国特色空间白皮书2019》评选的全国100个特色众创空间,陕西竟然没有一家。调研发现,多数陕西高校仍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独特资源优势来建设和运营众创空间,这在需要广泛对接校外优质资源,满足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与初创项目孵化的利益诉求时容易陷入被动,更对高校众创空间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
陕西高校众创空间不够重视宣传
调研发现,陕西大多数高校没有建设专门用于展示重要资讯、开展交流互动、彰显运营活力等方面的专属网站;多数高校众创空间的活动资讯仅限于校内宣传,很少见诸媒体报道;如果以某某众创空间进行搜索,搜索结果最多是该众创空间获得国家或者省级备案的消息,其它相关资讯则很少。这说明,陕西高校不够重视众创空间的宣传工作,导致众创空间难以展示其资源优势,这对于需要广泛整合与双向对接校外优质资源的高校众创空间来说,无疑是个重大损失。
陕西高校要高度重视众创空间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努力寻求破解办法,以期促进高校“双创”人才的培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加强高校众创空间专业运营人才的培养
当前,陕西高校众创空间专业运营人才匮乏,这既有高校赋予的管理权限过小导致管理人员难以施展才能的问题,又涉及到高校人才引进的制度问题。为了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给专业人才成长营造可以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一方面,高校需要最大限度的下放管理权限,让专业人才能够根据众创空间赋予的权限,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运营活动;另一方面,高校急需创新专业人才引进制度,直接引进兼具专业技术背景、懂运营与会管理的专业人才负责高校众创空间的日常运营。只有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高校众创空间运营真正步入正轨,才能有力推动高校众创空间“双创”人才培养与初创项目孵化职能的更好发挥。
探索合适高校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
目前,陕西高校众创空间以高校主导型运营模式为绝对主体,这种模式可以较好发挥高校学科、科研以及人才储备优势,但缺点是服务质量不高,对校外优质资源对接能力不足,容易陷入“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陕西高校要加强与行业知名企业以及知名众创空间的深度合作,通過合作共建、加盟等方式,实现与校外优势资源的高效对接,逐步摸索出既能充分发挥高校独特资源优势,又能切实满足高校众创空间“双创”人才培养和初创项目孵化利益诉求的运营模式。
充分发挥高校独特的资源优势
高校独特的学科、科研、人才储备优势,以及品牌知名度是高校的独特优质资源,也是高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名片。陕西高校众创空间要深度挖掘和充分发挥这些独特优质资源,一方面,要以此为筹码对接校外优质资源,切实满足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与初创项目孵化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要广泛接受校外优质资源拥有方的有效对接,最终实现校内外优质资源的高效双向对接。
[本文系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9KRM1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
陕西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
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陕西先后出台多项支持建设众创空间的利好政策,陕西各地掀起了建设众创空间的热潮。根据科技部、陕西省科技厅统计,截止2020年8月,陕西建设的国家级与省级众创空间分别达到92家与220家,其中高校自建或者校企共建的国家级与省级众创空间分别达到16家和38家。
陕西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规模
陕西高校资源比较集聚,这使得陕西高校在众创空间建设方面占据比较优势,也取得较好的成绩。根据科技部、陕西省科技厅以及陕西各高校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8月,陕西高校自建、校企共建的省级以上众创空间,以及加盟由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国家级众创空间粤嵌众创空间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陕西48所本科高校与39所高职院校中,14所本科高校建设了1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1所本科科高校建设了36家省级众创空间;2所高职院校各建了1家省级众创空间;14所本科高校建设了16家省级和国家级双料众创空间;11所本科高校加盟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建设了3家双料众创空间;作为对比,陕西39所专科院校中,只有2所各建1家省级众创空间。这表明,陕西高校省级以上众创空间主要由本科高校,特别是学科优势突出、科研实力雄厚与高级人才集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
陕西高校众创空间的区域分布
大多数陕西本科高校都建设了省级以上众创空间,但这些众创空间的区域分布高度不均,呈现与高校资源区域分布高度相关的特征。根据科技部、陕西省科技厅以及陕西各个高校公布的数据,由高校自建、校企共建,以及加盟的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的区域分布。根据表1,位于西安市的36所本科高校建设了43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7所本科高校加盟国家级众创空间,不管是自建、校企共建,还是加盟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的数量远远超越陕西其它城市。这表明,陕西高校建设的省级以上众创空间集中分布在西安、咸阳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与陕西高校资源的区域集聚特征基本一致。
陕西高校众创空间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得益于陕西,尤其是西安雄厚的高校资源优势,陕西绝大部分高校都相继自建、校企共建,或者加盟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然而这些高校众创空间仍处于发展初期,进一步发展面临还面临一系列挑战。
陕西高校众创空间缺乏运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
高校众创空间作为新型“双创”孵化平台,需要对接校外资源种类繁多,线条绵长,环环相扣,是一个“双创”服务生态系统,需要运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对接校外优质资源,需要基于“双创”团队的现实需求提供高质量的综合配套服务。然而,数量众多由高校主导的众创空间直接从校内其它部门抽调人员,兼职从事众创空间的运营,这与高校众创空间急需兼具专业技术背景、懂运营与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形成巨大反差。正是因此,不少高校众创空间的“双创”人才培养与初创项目孵化的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严重制约着高校众创空间的持续发展。
陕西高校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同质化”严重
高校的学科、科研与人才储备优势,品牌知名度以及投入力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应该基于这些现实条件,在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努力对接校外优势资源,最终探索出既切合高校实际情况,又很好发挥高校众创空间应有职能的运营模式。然而,不少高校为了加快众创空间的投入运营,有意或者无意压缩了适合高校的众创空间的探索过程,直接模仿个别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比如清华大学的i.Center和北京大学的北大创业训练营,导致这些高校众创空间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甚至技术路径“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导致众创空间不但不能聚集“双创”优质资源,反而稀释了“双创”优质资源。
陕西高校的独特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高校独特的学科、研发、人才储备优势,以及品牌知名度,理应在建设和运营符合高校资源优势,满足高校利益诉求,契合行业的发展趋势,具备产业支撑优势的特色众创空间方面有所突破。然而《中国特色空间白皮书2019》评选的全国100个特色众创空间,陕西竟然没有一家。调研发现,多数陕西高校仍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独特资源优势来建设和运营众创空间,这在需要广泛对接校外优质资源,满足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与初创项目孵化的利益诉求时容易陷入被动,更对高校众创空间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
陕西高校众创空间不够重视宣传
调研发现,陕西大多数高校没有建设专门用于展示重要资讯、开展交流互动、彰显运营活力等方面的专属网站;多数高校众创空间的活动资讯仅限于校内宣传,很少见诸媒体报道;如果以某某众创空间进行搜索,搜索结果最多是该众创空间获得国家或者省级备案的消息,其它相关资讯则很少。这说明,陕西高校不够重视众创空间的宣传工作,导致众创空间难以展示其资源优势,这对于需要广泛整合与双向对接校外优质资源的高校众创空间来说,无疑是个重大损失。
陕西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策略
陕西高校要高度重视众创空间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努力寻求破解办法,以期促进高校“双创”人才的培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加强高校众创空间专业运营人才的培养
当前,陕西高校众创空间专业运营人才匮乏,这既有高校赋予的管理权限过小导致管理人员难以施展才能的问题,又涉及到高校人才引进的制度问题。为了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给专业人才成长营造可以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一方面,高校需要最大限度的下放管理权限,让专业人才能够根据众创空间赋予的权限,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运营活动;另一方面,高校急需创新专业人才引进制度,直接引进兼具专业技术背景、懂运营与会管理的专业人才负责高校众创空间的日常运营。只有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高校众创空间运营真正步入正轨,才能有力推动高校众创空间“双创”人才培养与初创项目孵化职能的更好发挥。
探索合适高校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
目前,陕西高校众创空间以高校主导型运营模式为绝对主体,这种模式可以较好发挥高校学科、科研以及人才储备优势,但缺点是服务质量不高,对校外优质资源对接能力不足,容易陷入“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陕西高校要加强与行业知名企业以及知名众创空间的深度合作,通過合作共建、加盟等方式,实现与校外优势资源的高效对接,逐步摸索出既能充分发挥高校独特资源优势,又能切实满足高校众创空间“双创”人才培养和初创项目孵化利益诉求的运营模式。
充分发挥高校独特的资源优势
高校独特的学科、科研、人才储备优势,以及品牌知名度是高校的独特优质资源,也是高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名片。陕西高校众创空间要深度挖掘和充分发挥这些独特优质资源,一方面,要以此为筹码对接校外优质资源,切实满足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与初创项目孵化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要广泛接受校外优质资源拥有方的有效对接,最终实现校内外优质资源的高效双向对接。
[本文系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9KRM1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