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我最大的改变,是由思考“我怎样教”转变为思考“学生怎样学”。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和互动。只有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彼此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课堂上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总结、去归纳。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把结论归纳出来,但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体验,这比单纯地获得知识有价值得多。
二、善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度与积极性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感受与兴趣。教师在用好教科书所提供的材料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挖掘身边的数学学习素材,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用数学眼光分析事物,使用数学;不断加强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并鼓励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以使他们养成勤思考、爱思考的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
学生的学习情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往的经验告诉我,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懂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久而久之,问题堆积下来难以解决。所以我采用“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的方法,经常帮助学生克服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每位学生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个性,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其健康成长,而不是简单地承认现状。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一位学生获得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机会。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再得到肯定、鼓励,他就会充满信心,勇往直前,直到最后的胜利。反之,一再受挫,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弱,什么都不想干,干了也干不好。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去促进自身的发展。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全力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 编树石)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和互动。只有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彼此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课堂上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总结、去归纳。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把结论归纳出来,但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体验,这比单纯地获得知识有价值得多。
二、善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度与积极性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感受与兴趣。教师在用好教科书所提供的材料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挖掘身边的数学学习素材,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用数学眼光分析事物,使用数学;不断加强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并鼓励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以使他们养成勤思考、爱思考的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
学生的学习情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往的经验告诉我,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懂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久而久之,问题堆积下来难以解决。所以我采用“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的方法,经常帮助学生克服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每位学生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个性,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其健康成长,而不是简单地承认现状。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一位学生获得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机会。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再得到肯定、鼓励,他就会充满信心,勇往直前,直到最后的胜利。反之,一再受挫,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弱,什么都不想干,干了也干不好。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去促进自身的发展。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全力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 编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