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本组脑梗死患者106例,依据病情分型兵进行分类化管理,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并加强各项护理工作。结果:本组106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与细心护理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认真贯彻各项护理工作、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措施能有效减少脑梗死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取得满意疗效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30-01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大脑缺血乏氧,进而引发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均有所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文献报道脑梗死致残率高达80%,大大加重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而在脑梗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细致周到的护理极为重要,是治疗过程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障。今年收治脑梗死患者106例,经过认真细致的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症状好转出院。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6例,男61例,女45例,男女之比1.41:1:年龄60~81岁,平均73.2岁:病程1~14年,平均3年:住院时间21~72天,平均32.1天: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晕、偏瘫及失语等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进过头CT检查最终确证为脑梗死,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
2 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主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机瞳孔变化,意识状态能够直接反映脑梗死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面积及脑组织水肿程度息息相关,一旦发现患者意识状态有恶化趋势,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出相应处理。瞳孔的变化也能提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均提示病情恶化,针尖样瞳孔提示脑干梗死。若双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则提示脑疝可能。
监测生命体征:1血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升高不作特殊处理,当血压超过220/120mmHg时降压需慎重,因食用对脑血管作用较小的降压药物,切记舌下含服钙离子拮抗剂:2 脉搏和呼吸:脉搏变缓提示颅内压有升高趋势,患者呼吸快而不规则、出现潮式呼吸及叹息时,体式呼吸中枢受累,情况紧急,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3体温:患者体温居高不下,排除感染因素应考虑中枢性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戴冰帽、冰敷大血管处、温水擦浴等措施。
其他:1防止褥疮:患者常伴有肢体偏瘫,长期卧床容易产生褥疮。可于褥垫上加用海绵垫,并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干燥,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按摩时可檫拭活血药物如红花酒精:2按时扣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及时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出现坠积性肺炎,注意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禁止扣背:3每天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脑梗患者特别是大面积梗死患者可有意识障碍甚至吞咽障碍,口腔分泌物残留过多会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4饮食护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暂时禁食,并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
3 康复指导:1感觉障碍康复:可嘱患者自制木钉盘,并用各种材料如砂纸、铁片、橡胶、仿制品等缠绕,刺激患者患处皮肤,从而促使感觉功能恢复。2运动障碍康复:按摩瘫痪肢体,2次/日,每次5~10分钟。对于痉挛患肢应注意手法轻柔,使痉挛肌肉得到充分放松:而对于迟缓性患者则应适量加重力度以刺激肢体肌肉的兴奋性。患者被动活动时应按照关节的生理特点进行活动,一般先大关节再小关节,幅度也是从小到大,痉挛性肢体活动缓慢,迟缓性肢体适当加快。肌力Ⅱ级以下患者自己活动,可知道其对患肢发出冲动,反复训练以早日恢复神经传导功能。为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可鼓励患者锻炼健肢以代替患肢完成日常活动。3转移训练:训练患者床上起坐,床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以加强患者日后自理能力:4失语训练:对于失语患者应加强语言训练,指导患者从单字一单词一短句一短语逐级训练。
4 结果
本组106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与认真细致的护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后顺利出院,整个治疗过程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其中基本治愈30例(39.0%),显效27例(35.1%),有效20例(25.9%)。
5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发病高峰年龄>60岁,起病较急,且患者多为老年人,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其他慢性疾病。对于这样的患者,护理难度较大,且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并发症。认真贯彻各项护理工作、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措施能有效减少脑梗死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30-01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大脑缺血乏氧,进而引发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均有所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文献报道脑梗死致残率高达80%,大大加重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而在脑梗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细致周到的护理极为重要,是治疗过程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障。今年收治脑梗死患者106例,经过认真细致的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症状好转出院。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6例,男61例,女45例,男女之比1.41:1:年龄60~81岁,平均73.2岁:病程1~14年,平均3年:住院时间21~72天,平均32.1天: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晕、偏瘫及失语等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进过头CT检查最终确证为脑梗死,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
2 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主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机瞳孔变化,意识状态能够直接反映脑梗死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面积及脑组织水肿程度息息相关,一旦发现患者意识状态有恶化趋势,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出相应处理。瞳孔的变化也能提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均提示病情恶化,针尖样瞳孔提示脑干梗死。若双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则提示脑疝可能。
监测生命体征:1血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升高不作特殊处理,当血压超过220/120mmHg时降压需慎重,因食用对脑血管作用较小的降压药物,切记舌下含服钙离子拮抗剂:2 脉搏和呼吸:脉搏变缓提示颅内压有升高趋势,患者呼吸快而不规则、出现潮式呼吸及叹息时,体式呼吸中枢受累,情况紧急,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3体温:患者体温居高不下,排除感染因素应考虑中枢性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戴冰帽、冰敷大血管处、温水擦浴等措施。
其他:1防止褥疮:患者常伴有肢体偏瘫,长期卧床容易产生褥疮。可于褥垫上加用海绵垫,并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干燥,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按摩时可檫拭活血药物如红花酒精:2按时扣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及时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出现坠积性肺炎,注意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禁止扣背:3每天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脑梗患者特别是大面积梗死患者可有意识障碍甚至吞咽障碍,口腔分泌物残留过多会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4饮食护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暂时禁食,并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
3 康复指导:1感觉障碍康复:可嘱患者自制木钉盘,并用各种材料如砂纸、铁片、橡胶、仿制品等缠绕,刺激患者患处皮肤,从而促使感觉功能恢复。2运动障碍康复:按摩瘫痪肢体,2次/日,每次5~10分钟。对于痉挛患肢应注意手法轻柔,使痉挛肌肉得到充分放松:而对于迟缓性患者则应适量加重力度以刺激肢体肌肉的兴奋性。患者被动活动时应按照关节的生理特点进行活动,一般先大关节再小关节,幅度也是从小到大,痉挛性肢体活动缓慢,迟缓性肢体适当加快。肌力Ⅱ级以下患者自己活动,可知道其对患肢发出冲动,反复训练以早日恢复神经传导功能。为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可鼓励患者锻炼健肢以代替患肢完成日常活动。3转移训练:训练患者床上起坐,床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以加强患者日后自理能力:4失语训练:对于失语患者应加强语言训练,指导患者从单字一单词一短句一短语逐级训练。
4 结果
本组106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与认真细致的护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后顺利出院,整个治疗过程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其中基本治愈30例(39.0%),显效27例(35.1%),有效20例(25.9%)。
5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发病高峰年龄>60岁,起病较急,且患者多为老年人,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其他慢性疾病。对于这样的患者,护理难度较大,且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并发症。认真贯彻各项护理工作、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措施能有效减少脑梗死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