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反思习惯;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46—01
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学生需要成为反思型学生。下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一、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但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在课堂外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如果教师能不断总结经验并付诸实践,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1.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反思。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反思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小组汇报的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创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一般采用同桌或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营造反思的氛围。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数学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进步状况。
2.在数学日记中学会反思。学生自己想到了,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感受等等,都可以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它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桥梁。教师不仅应提倡并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还要定期检查,做的好的表扬,做的不足的给予指导帮助,以便提高数学日记的质量。
3.建立课堂反思记录本。学生给自己建立课堂反思记录本,是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途径之一。学生可以回顾反思本节课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等,并将这些记录下来进行研究。比如,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需要他人的督促才能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太过自信,思想上不够重视,他人的好方法不愿接受或一听而过,没有思考等,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以记录在课堂反思记录本上,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以及一些想法等。
二、指导学生进行反思
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常规活动的内容及程序,我在教学中分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1.学习新知识前反思。学习新知识前反思,是对准备学习的新知识进行的反思,它是建立在对前一阶段学习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对学习结果的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回忆、总结,以便将这种思维方法迁移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上来。
2.学习新知识中反思。学习新知识中反思,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比如,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课,我安排了三个探索活动。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反思:从刚才的探究活动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种思考方法对自己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发?实践证明,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学生更加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学习新知识后反思。学习新知识后反思,是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进行的反思,包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进行评估,对学习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分析。如,学习“商的变化规律”后,教师可让学生反思: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了商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系统反思,促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反思能力。
“思之则明,思明则新,思新则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把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积极地对其实施监视、控制和调剂,并逐步使这种反思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从中体验和认识有关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46—01
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学生需要成为反思型学生。下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一、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但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在课堂外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如果教师能不断总结经验并付诸实践,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1.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反思。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反思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小组汇报的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创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一般采用同桌或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营造反思的氛围。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数学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进步状况。
2.在数学日记中学会反思。学生自己想到了,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感受等等,都可以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它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桥梁。教师不仅应提倡并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还要定期检查,做的好的表扬,做的不足的给予指导帮助,以便提高数学日记的质量。
3.建立课堂反思记录本。学生给自己建立课堂反思记录本,是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途径之一。学生可以回顾反思本节课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等,并将这些记录下来进行研究。比如,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需要他人的督促才能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太过自信,思想上不够重视,他人的好方法不愿接受或一听而过,没有思考等,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以记录在课堂反思记录本上,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以及一些想法等。
二、指导学生进行反思
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常规活动的内容及程序,我在教学中分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1.学习新知识前反思。学习新知识前反思,是对准备学习的新知识进行的反思,它是建立在对前一阶段学习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对学习结果的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回忆、总结,以便将这种思维方法迁移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上来。
2.学习新知识中反思。学习新知识中反思,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比如,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课,我安排了三个探索活动。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反思:从刚才的探究活动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种思考方法对自己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发?实践证明,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学生更加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学习新知识后反思。学习新知识后反思,是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进行的反思,包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进行评估,对学习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分析。如,学习“商的变化规律”后,教师可让学生反思: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了商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系统反思,促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反思能力。
“思之则明,思明则新,思新则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把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积极地对其实施监视、控制和调剂,并逐步使这种反思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从中体验和认识有关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