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陶部落
奥陶纪中的“奥陶”是1879年由来自英国的地质学家提出的,代表了在英国北威尔士露出的岩层。岩层发现地曾经居住着古老、神秘的奥陶部族,故名奥陶纪。奥陶人是曾经居住在英国的凯尔特人,在被罗马人入侵前,他们养着羊群,耕种着土地,享受着大自然所给予的恩赐。尽管他们建造了坚固的据点和山区堡垒,并且不畏死亡地保卫着家园,但最终免不了被罗马人占领国家的悲惨命运。
脊椎动物的崛起
被称为“三叶虫时代”的寒武纪是海洋无脊椎动物逐渐趋向繁荣发展的时期。这些突然出现的生物不仅有怪异的长相,还给人类留下了至今无法解释清楚的大爆发“悬案”。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所以让我们一直向前走,共同欣赏奥陶纪所带给我们的奇妙体验吧!
奥陶纪的早期和中期延续了寒武纪时期的气候,温暖而湿润,因而推动了海生无脊椎动物的进一步大发展。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奥陶纪期间,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甲胄鱼也出现了,成为动物史上的轰动事件,宣告脊椎动物从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就像今天的世界,并不是地球上所有地方的气温都是相同的。因此,在奥陶纪晚期的南大陆西部,出现了大规模的大陆冰盖和冰水沉积,显示着寒冷的极地气候开始出现在地球上。
热闹的海底世界
奥陶纪时期的地球仍然被海洋牢牢地占据着,看似风平浪静,了无生机,但其实你看到的这一切都是假象,海下的世界可是非常的热闹哦!
由于温和的气温和大范围的浅海覆盖,海生无脊椎动物在这一时期可谓空前繁盛,种类更加多样化,绝对是统治地球的最优势力。首先,入眼即是海面上漂浮的笔石和如叶虾类一样的小动物。而在浅海区域则住着三叶虫、海百合等常见动物。它们的邻居则是像苔藓虫、珊瑚和海林檎等外形类似植物的动物家族。这些生物有的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地生活繁衍着,有的则是如仇人一般过着你追我赶的生死速递。
下面,让我们有请盛装出席的奥陶纪明星吧。大家鼓掌!
美丽珊瑚
珊瑚虫是一种身体为筒状的动物,一般有8个或以上的触手,过着群居依附的生活。它们的骨骼就是珊瑚,颜色艳丽,外表像树枝,所以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珊瑚是一种植物。此外,珊瑚不仅能够装点大海,使大海变得神奇绚丽,还可以作为装饰品点缀人类的生活。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类就已经将珊瑚加工成饰品,中世纪的欧洲更将珊瑚运用到宗教仪式中。尤其是红珊瑚甚至拥有自己的文化,在中国和印度等国的传统文化中都可寻觅到它们的踪迹。有信仰的人会把红珊瑚当做护身符,给红珊瑚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甲胄鱼
一种已灭绝的鱼形脊椎动物,曾经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大部分甲胄鱼的身体前端都有硬硬的骨质甲胄,就像现今的鱼类头部。可是甲胄鱼没有成对的鳍,因而灵活性很差,不易活动。此外,它们还没有上下颌,导致几乎没有主动捕食的能力。因此,甲胄鱼能吃的食物不多,不能壮大它们的家族。
奥陶纪的时间轴
奥陶纪是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二个纪,距今约4.9亿年前至4.38亿年前。如果细分奥陶纪的话,它还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段时期。
大陆冰盖
大陆冰盖又叫做大陆冰川,是指长期覆盖在陆地上,面积大于5万平方千米的冰体。地球上如今共存有两块大陆冰盖,分别是南极冰盖和隶属丹麦的格陵兰冰盖,共约占全球冰川总面积的97%,总冰量的99%。我们都知道现在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威胁,若整个南极冰盖都融化掉,将使整个地球的海平面上升约61米。
冰海沉积
冰海沉积是冰水沉积三种中的一种,另外两种分别是冰河沉积和冰湖沉积。冰水沉积又叫做冰水停积,是由冰川融化成水、包含砂砾的沉积物。顾名思义,冰海沉积就是冰川海洋的沉积,多分布于海底。如今在南极就有一个大范围的冰海沉积带。
古老的竹石林
石林是由锥柱状、锥状或塔状石灰岩体构成的奇异景观。位于长宁的竹石林,是我国喀斯特地貌中极其稀有的竹林典范。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构成竹石林的石灰岩距今约4.53亿年前至4.78亿年前,隶属奥陶纪。可以说,这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奥陶纪喀斯特景观,当然也是最古老的喀斯特景观之一。
海中的“百合”
说到海百合我们都会以为它是一种植物,这是不正确的。海百合其实是一种生活在海里的棘皮动物,只是身体长得像一朵花,所以经常被人误以为是植物。它们长有纤长的合腕足,可以像大树一样分成多个枝节。枝节上又有许多小小的羽枝,上面布满毛茸茸的纤毛。海百合有着很特别的觅食方式,它们会利用布满黏液的管足滤取海水里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就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了。现在我们仍能在大海中发现海百合的身影。
苹果还是海林檎?
海林檎同海百合一样,是一种棘皮动物,但是已经灭绝了。它是棘皮动物中年龄最大、骨骼组织最简单的一个种类。但是这样一个神奇的生物最终消失在历史上,留给人们无数的遗憾。
那么你可知道海林檎究竟为什么叫这么拗口怪异的名字呢?其实这是因为海林檎的外观像一颗苹果,苹果在我国的古代就叫做“林檎”。苹果的味道甜美,故能招来很多飞禽栖落于林中,所以叫林檎。于是生活在海中的“林檎”当然就叫“海林檎”了。此外,苹果还有“来檎”“超凡子”“天然子”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名字。可见科学家们并不是一群死板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同样具有超凡的创造力和令人匪夷所思的想象力,给人类的社会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呢!
“板老大”
板足鲎又名广翅鲎或海蝎,是一种已灭绝的节肢动物,喜食肉。板足鲎首次现身于奥陶纪并在志留纪时期大量繁衍生息,在地球上大约待了2.5亿年的时间。它们大部分只会长到20厘米,有的却可长达2米甚至3米,可谓当时最大的生物之一。板足鲎的整个身体都覆盖着厚不可摧的“铠甲”,有的头部则会长出巨大的钳子(如图)。试想,巨大的体形和防身利“钳”,再加上群居的习性,板足鲎想要横行海底、称王称霸,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啊!
喜欢吃肉的巨型鹦鹉螺
鹦鹉螺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因在古生代就已经出现并存活至今,被赋予“活化石”的称号。它们的外形绚丽华美且很像鹦鹉嘴,故被称做“鹦鹉螺”。你知道吗?鹦鹉螺是典型的“夜猫子”,通常会在夜晚寻找食物,如蟹、虾等生物的幼体经常是它们的口中餐。巨型鹦鹉螺就是鹦鹉螺中的一种,很喜欢吃肉。因为在奥陶纪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天敌,所以身体可长到11米那么长,足有3层楼那么高!
奥陶纪中的“奥陶”是1879年由来自英国的地质学家提出的,代表了在英国北威尔士露出的岩层。岩层发现地曾经居住着古老、神秘的奥陶部族,故名奥陶纪。奥陶人是曾经居住在英国的凯尔特人,在被罗马人入侵前,他们养着羊群,耕种着土地,享受着大自然所给予的恩赐。尽管他们建造了坚固的据点和山区堡垒,并且不畏死亡地保卫着家园,但最终免不了被罗马人占领国家的悲惨命运。
脊椎动物的崛起
被称为“三叶虫时代”的寒武纪是海洋无脊椎动物逐渐趋向繁荣发展的时期。这些突然出现的生物不仅有怪异的长相,还给人类留下了至今无法解释清楚的大爆发“悬案”。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所以让我们一直向前走,共同欣赏奥陶纪所带给我们的奇妙体验吧!
奥陶纪的早期和中期延续了寒武纪时期的气候,温暖而湿润,因而推动了海生无脊椎动物的进一步大发展。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奥陶纪期间,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甲胄鱼也出现了,成为动物史上的轰动事件,宣告脊椎动物从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就像今天的世界,并不是地球上所有地方的气温都是相同的。因此,在奥陶纪晚期的南大陆西部,出现了大规模的大陆冰盖和冰水沉积,显示着寒冷的极地气候开始出现在地球上。
热闹的海底世界
奥陶纪时期的地球仍然被海洋牢牢地占据着,看似风平浪静,了无生机,但其实你看到的这一切都是假象,海下的世界可是非常的热闹哦!
由于温和的气温和大范围的浅海覆盖,海生无脊椎动物在这一时期可谓空前繁盛,种类更加多样化,绝对是统治地球的最优势力。首先,入眼即是海面上漂浮的笔石和如叶虾类一样的小动物。而在浅海区域则住着三叶虫、海百合等常见动物。它们的邻居则是像苔藓虫、珊瑚和海林檎等外形类似植物的动物家族。这些生物有的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地生活繁衍着,有的则是如仇人一般过着你追我赶的生死速递。
下面,让我们有请盛装出席的奥陶纪明星吧。大家鼓掌!
美丽珊瑚
珊瑚虫是一种身体为筒状的动物,一般有8个或以上的触手,过着群居依附的生活。它们的骨骼就是珊瑚,颜色艳丽,外表像树枝,所以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珊瑚是一种植物。此外,珊瑚不仅能够装点大海,使大海变得神奇绚丽,还可以作为装饰品点缀人类的生活。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类就已经将珊瑚加工成饰品,中世纪的欧洲更将珊瑚运用到宗教仪式中。尤其是红珊瑚甚至拥有自己的文化,在中国和印度等国的传统文化中都可寻觅到它们的踪迹。有信仰的人会把红珊瑚当做护身符,给红珊瑚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甲胄鱼
一种已灭绝的鱼形脊椎动物,曾经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大部分甲胄鱼的身体前端都有硬硬的骨质甲胄,就像现今的鱼类头部。可是甲胄鱼没有成对的鳍,因而灵活性很差,不易活动。此外,它们还没有上下颌,导致几乎没有主动捕食的能力。因此,甲胄鱼能吃的食物不多,不能壮大它们的家族。
奥陶纪的时间轴
奥陶纪是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二个纪,距今约4.9亿年前至4.38亿年前。如果细分奥陶纪的话,它还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段时期。
大陆冰盖
大陆冰盖又叫做大陆冰川,是指长期覆盖在陆地上,面积大于5万平方千米的冰体。地球上如今共存有两块大陆冰盖,分别是南极冰盖和隶属丹麦的格陵兰冰盖,共约占全球冰川总面积的97%,总冰量的99%。我们都知道现在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威胁,若整个南极冰盖都融化掉,将使整个地球的海平面上升约61米。
冰海沉积
冰海沉积是冰水沉积三种中的一种,另外两种分别是冰河沉积和冰湖沉积。冰水沉积又叫做冰水停积,是由冰川融化成水、包含砂砾的沉积物。顾名思义,冰海沉积就是冰川海洋的沉积,多分布于海底。如今在南极就有一个大范围的冰海沉积带。
古老的竹石林
石林是由锥柱状、锥状或塔状石灰岩体构成的奇异景观。位于长宁的竹石林,是我国喀斯特地貌中极其稀有的竹林典范。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构成竹石林的石灰岩距今约4.53亿年前至4.78亿年前,隶属奥陶纪。可以说,这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奥陶纪喀斯特景观,当然也是最古老的喀斯特景观之一。
海中的“百合”
说到海百合我们都会以为它是一种植物,这是不正确的。海百合其实是一种生活在海里的棘皮动物,只是身体长得像一朵花,所以经常被人误以为是植物。它们长有纤长的合腕足,可以像大树一样分成多个枝节。枝节上又有许多小小的羽枝,上面布满毛茸茸的纤毛。海百合有着很特别的觅食方式,它们会利用布满黏液的管足滤取海水里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就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了。现在我们仍能在大海中发现海百合的身影。
苹果还是海林檎?
海林檎同海百合一样,是一种棘皮动物,但是已经灭绝了。它是棘皮动物中年龄最大、骨骼组织最简单的一个种类。但是这样一个神奇的生物最终消失在历史上,留给人们无数的遗憾。
那么你可知道海林檎究竟为什么叫这么拗口怪异的名字呢?其实这是因为海林檎的外观像一颗苹果,苹果在我国的古代就叫做“林檎”。苹果的味道甜美,故能招来很多飞禽栖落于林中,所以叫林檎。于是生活在海中的“林檎”当然就叫“海林檎”了。此外,苹果还有“来檎”“超凡子”“天然子”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名字。可见科学家们并不是一群死板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同样具有超凡的创造力和令人匪夷所思的想象力,给人类的社会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呢!
“板老大”
板足鲎又名广翅鲎或海蝎,是一种已灭绝的节肢动物,喜食肉。板足鲎首次现身于奥陶纪并在志留纪时期大量繁衍生息,在地球上大约待了2.5亿年的时间。它们大部分只会长到20厘米,有的却可长达2米甚至3米,可谓当时最大的生物之一。板足鲎的整个身体都覆盖着厚不可摧的“铠甲”,有的头部则会长出巨大的钳子(如图)。试想,巨大的体形和防身利“钳”,再加上群居的习性,板足鲎想要横行海底、称王称霸,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啊!
喜欢吃肉的巨型鹦鹉螺
鹦鹉螺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因在古生代就已经出现并存活至今,被赋予“活化石”的称号。它们的外形绚丽华美且很像鹦鹉嘴,故被称做“鹦鹉螺”。你知道吗?鹦鹉螺是典型的“夜猫子”,通常会在夜晚寻找食物,如蟹、虾等生物的幼体经常是它们的口中餐。巨型鹦鹉螺就是鹦鹉螺中的一种,很喜欢吃肉。因为在奥陶纪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天敌,所以身体可长到11米那么长,足有3层楼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