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置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问题设置的精彩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也愿意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从而将学生的潜力激发出来,问题设置死板,学生在学习时,不但很难产生兴趣,长此以往思维也会死板,不但会对学生的成绩造成很大影响,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问题设置。
一、问题设置的要求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设置。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来,从而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有趣味的东西或者问题往往兴趣会比较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课堂氛围自然也会更加的良好。比如说,老师在进行抛物线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篮球投篮加入进去,并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会兴趣盎然,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2.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其启发性,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便会有一定的疑惑,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为了一个问题进行争论,这样学生的交流也会增多,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得到开发,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便会愿意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和探究性思维。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设置一些灵活性比较强的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灵活,很容易学会一类题的解法。
3.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度性。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数学科目的特点进行,保证课堂问题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度性。适度性指的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仔细的分析教材,这样设置出来的问题不但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和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还能够确保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难度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太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容易被激发出来。其针对性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和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有关系,这样学生便能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好的突破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4.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评价比较积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很容易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对待学生回答的答案,并进行合理的评价,绝对不能在学生回答完之后不进行任何评价便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启发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的全面,若是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该马上批评,而是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鼓励其学习和改正。
二、避免提问的误区
1.忽略学生思维过程
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好坏,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提问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一个提问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那么这样的提问不管怎么热闹,它都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提问。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方面,对于问题的设置要注意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活动时间,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使其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以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并注意及时的鼓励与提示,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友好和睦的思维环境;同时,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追问你这样回答的理由是什么?你用什么来支持你的答案?如发现不足,就可问如何修正?这样通过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修正、归纳、总结,就会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逻辑是否清楚、依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正确。只要能长期坚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就一定会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师理答未能深化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应该是对学生应答的评价、补允、修正、拓展、提示本质等。但有部分教师在理答时,往往只是简单的对学生做一个很简短的评价如“你回答的很好”或是只简单的关心结果的正确与不正确如“同学们,你看他回答的对不对?”“对,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样做”,“不对,那正确的是什么?”。以上这些言语,表面上看,这个教师理答的非常好,但实际上,作为教师的理答,理应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不仅要指出学生的对与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阐述,通过对问题的拓展、延深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得到升华与深化,使学生知道知识的迁移以及融会贯通,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提问对象考虑不周
有的老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往往会潜意识的喜欢提相对优秀的学生,这样似乎可以让课堂教学显得更“流畅”,但有时候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让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去答有可能会导致他觉得没有意思——他没有从内心深处获得思维得到提升的快感。另外,有一些老师可能是为了促进基础不怎么样的学生认真思考而让他回答一个对他来说似乎过难的问题,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并且这种做法还可能会挫伤他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的提问显然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所提的问题相对某个同学来说不是位于他的最近发展区。为此,对于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与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提不同的学生。比如误区二中所列出的三个问题,问题1可提知识水平一般的同学来回答,问题2可提知识水平较好的同学回答,问题3应该请相对优秀的同学来回答。这样,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了思考的快乐、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对这个问题充满兴趣,这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必然会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另外,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从教学公平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平等的回答机会,以促使所有学生均能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还有,教师最好也不要老是提知识水平一般的同学回答相对所有人(包括他们)都认为比较简单的问题,因为这样长期下来,可能会使他们形成教师已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对他们不信任的心里暗示,这种暗示会进一步引发他们的自我否定以及潜意识里的对数学学习的抵制,从而更加不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
总之, 高中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提高其问题的质量。保证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创造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一、问题设置的要求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设置。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来,从而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有趣味的东西或者问题往往兴趣会比较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课堂氛围自然也会更加的良好。比如说,老师在进行抛物线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篮球投篮加入进去,并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会兴趣盎然,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2.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其启发性,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便会有一定的疑惑,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为了一个问题进行争论,这样学生的交流也会增多,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得到开发,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便会愿意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和探究性思维。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设置一些灵活性比较强的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灵活,很容易学会一类题的解法。
3.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度性。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数学科目的特点进行,保证课堂问题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度性。适度性指的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仔细的分析教材,这样设置出来的问题不但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和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还能够确保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难度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太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容易被激发出来。其针对性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和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有关系,这样学生便能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好的突破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4.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评价比较积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很容易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对待学生回答的答案,并进行合理的评价,绝对不能在学生回答完之后不进行任何评价便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启发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的全面,若是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该马上批评,而是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鼓励其学习和改正。
二、避免提问的误区
1.忽略学生思维过程
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好坏,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提问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一个提问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那么这样的提问不管怎么热闹,它都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提问。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方面,对于问题的设置要注意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活动时间,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使其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以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并注意及时的鼓励与提示,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友好和睦的思维环境;同时,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追问你这样回答的理由是什么?你用什么来支持你的答案?如发现不足,就可问如何修正?这样通过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修正、归纳、总结,就会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逻辑是否清楚、依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正确。只要能长期坚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就一定会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师理答未能深化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应该是对学生应答的评价、补允、修正、拓展、提示本质等。但有部分教师在理答时,往往只是简单的对学生做一个很简短的评价如“你回答的很好”或是只简单的关心结果的正确与不正确如“同学们,你看他回答的对不对?”“对,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样做”,“不对,那正确的是什么?”。以上这些言语,表面上看,这个教师理答的非常好,但实际上,作为教师的理答,理应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不仅要指出学生的对与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阐述,通过对问题的拓展、延深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得到升华与深化,使学生知道知识的迁移以及融会贯通,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提问对象考虑不周
有的老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往往会潜意识的喜欢提相对优秀的学生,这样似乎可以让课堂教学显得更“流畅”,但有时候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让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去答有可能会导致他觉得没有意思——他没有从内心深处获得思维得到提升的快感。另外,有一些老师可能是为了促进基础不怎么样的学生认真思考而让他回答一个对他来说似乎过难的问题,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并且这种做法还可能会挫伤他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的提问显然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所提的问题相对某个同学来说不是位于他的最近发展区。为此,对于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与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提不同的学生。比如误区二中所列出的三个问题,问题1可提知识水平一般的同学来回答,问题2可提知识水平较好的同学回答,问题3应该请相对优秀的同学来回答。这样,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了思考的快乐、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对这个问题充满兴趣,这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必然会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另外,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从教学公平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平等的回答机会,以促使所有学生均能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还有,教师最好也不要老是提知识水平一般的同学回答相对所有人(包括他们)都认为比较简单的问题,因为这样长期下来,可能会使他们形成教师已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对他们不信任的心里暗示,这种暗示会进一步引发他们的自我否定以及潜意识里的对数学学习的抵制,从而更加不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
总之, 高中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提高其问题的质量。保证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创造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