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4)06-0066-02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教学中我发现数学阅读非常重要,数学文本的教学离不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是获取知 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前提。“阅读”,乍一看好像是语文课和外语课中的专用名词,但实际上,数学课更离 不开阅读能力培养这一环节。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注重讲解,学生也只是把数学教材当做习题集,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阅读教材只是老师的专利,学生只要听懂就 行了。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对数学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 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由此可见,加强数学阅读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 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
目前我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下面将结合实例谈自己的几点看法首先看一个例子。
例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以这条线段的右端点为圆心,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
我在学校两个平行班级进行了解题对比。第一班什么要求也没说,给了学生4分钟,完成后统计对错情况,结果43人中有15人正确,8人画错了圆心的位置,20人画成了半径是4厘米的圆。 第二班,首先让学生出声自由读题;再用铅笔画出其中的关键词;三同桌互相说说“线段”、“右端点”、“圆心”、“直径”的意义;四学生反复大声读题目,要求注意轻重缓急,读通读 懂读会,读出韵味;最后3分钟完成作图。结果43人中38人正确,5人把圆的直径画成了8厘米。
通过这一实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审题时,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读不出要点,缺少了独立深刻的阅读,而导致出错。
大多数老师肯定有这样的体会,好多学生课堂作业做错了,只要你在旁边帮着他读题,他就能很快列出算式、找到方法,马上能改回来。这很显然是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差。曾经我做过这样 的实验,就是让学生反复读题,直到读懂为止。解答文字题关键不是分析数量关系,而是理解题意,如果学生充分理解了题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 “心”阅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加深对数学的感悟,达成对数学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答文字题的正确率。我认为,数学阅读重在读通文理,读懂事理,读会算理。让我们再 来看一个题例。
题例2:⑴ 5.8与2.2的差除以0.6,商是多少?
⑵ 5.8减去2.2除以0.6的商,差是多少?
这是一组对比辨析题,我在教学时采取了下面的步骤:①轻声自由读,划出关键的词语;②通过停顿和重音,突出关键词,大声地自由读(5.8与2.2的差 除以 0.6 , 商是多少 ? 5.8 减 去2.2除以0.6的商 ,差是多少?);③指名读,其他学生仔细听,你能听出读题的同学会做这道题吗?这样提问既会提醒读题的同学,又对听的同学提出了要求,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就把计算 的顺序掌握在心,当然,两步计算式题的算理不言自明,水到渠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
对六年级两个班学生调查过这样的一道题:“甲车间生产了三天,每天生产15台电视,乙车间前两天各生产了16台,请问第三天至少要生产多少台才能超过甲车间?”在调查的86名学生中, 有68名学生能正确理解并作了解答,其余18名中就有13名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至少……才能超过”,有5名没有理解条件中的“前两天各生产16台,一天生产了……”。由此可 见,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教学中我格外重视数学阅读。下面我就来谈谈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吧!供大家参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学会认真看书、用心思考,养成讲讲议议、动手动 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的好习惯,真正学会读“数学书”。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
一、口到即“读”就是读题,初步感知题意。
二、手到即“划”就是在题目上面划符号,找出重点词句,理出脉络,使题目简单明了。
三、心到就是复述题意,使题目变得详细,题意清晰。
这三方面的操作我又是从点入手的。怎样从点入手呢?关键是重视词语教学。在我的数学课堂中常融合语文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字字出声读重点词,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好习惯。
1.问题中的名词术语
在文字题的叙述中,有些名词术语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法具有决定性作用。例如,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名词术语有:一共、共有、还剩、同样多、相差、几倍、平均、增加、增加到、缩小、 减少等;反映工农业生产方面的名词术语有:日产量、平均产量、增产、退额、原计划、实际生产、工作效率、等等。
对于影响解法的名词术语要着重讲解,初教时要写在黑板上,并举例分析,有时我还会指导学生用名词术语造句。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术语,可进行专门训练。例如,以下是“减 少和减少到”的训练题。
①原来是5吨500千克,减少1吨200千克,就是减少到吨千克。
②原来是5吨500千克,减少到1吨200千克,就是减少了吨千克。
③原来是,减少600千克,就是减少到5吨。
2.教学中的代词
正确理解代词所表示的含义,也属于理解题意之列。读题时,要求学生弄清楚每一个代词的含意。
例如,哥哥采集树种6千克,他的两个弟弟各采到4千克,他们一共采到树种多少千克?
这道题目中的“他”是指哥哥,“他们”是指哥哥和两个弟弟。另外,题中的“各”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词,表示分别的意思。弄清楚这些词的意思后,学生正确解答就不成问题了。
3.教学中的副词
在文字题中经常用副词,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这对理解题意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两个村挖水渠,先由第一村以每天160米的进度开挖,2天后,第二村也参加了工作,第二村每天挖190米,他们再挖7天就能完成了。求这条水渠的总长。
4.指示性词语在分数、百分数文字题中的作用
例1:短吻鳄身长4米,他的尾巴是身长的1/2,短吻鳄的尾巴长多少米?
例2:小强的年龄是小华年龄的2/3,小强今年9岁,小华今年多少岁?
例3:8比5多百分之几?
例4:56的50%是多少?
通过解读以上例题学生会发现是、比、相当于、的等词后面的名词或量是单位一。
目前我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下面将结合实例谈自己的几点看法首先看一个例子。
例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以这条线段的右端点为圆心,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
我在学校两个平行班级进行了解题对比。第一班什么要求也没说,给了学生4分钟,完成后统计对错情况,结果43人中有15人正确,8人画错了圆心的位置,20人画成了半径是4厘米的圆。 第二班,首先让学生出声自由读题;再用铅笔画出其中的关键词;三同桌互相说说“线段”、“右端点”、“圆心”、“直径”的意义;四学生反复大声读题目,要求注意轻重缓急,读通读 懂读会,读出韵味;最后3分钟完成作图。结果43人中38人正确,5人把圆的直径画成了8厘米。
通过这一实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审题时,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读不出要点,缺少了独立深刻的阅读,而导致出错。
大多数老师肯定有这样的体会,好多学生课堂作业做错了,只要你在旁边帮着他读题,他就能很快列出算式、找到方法,马上能改回来。这很显然是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差。曾经我做过这样 的实验,就是让学生反复读题,直到读懂为止。解答文字题关键不是分析数量关系,而是理解题意,如果学生充分理解了题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 “心”阅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加深对数学的感悟,达成对数学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答文字题的正确率。我认为,数学阅读重在读通文理,读懂事理,读会算理。让我们再 来看一个题例。
题例2:⑴ 5.8与2.2的差除以0.6,商是多少?
⑵ 5.8减去2.2除以0.6的商,差是多少?
这是一组对比辨析题,我在教学时采取了下面的步骤:①轻声自由读,划出关键的词语;②通过停顿和重音,突出关键词,大声地自由读(5.8与2.2的差 除以 0.6 , 商是多少 ? 5.8 减 去2.2除以0.6的商 ,差是多少?);③指名读,其他学生仔细听,你能听出读题的同学会做这道题吗?这样提问既会提醒读题的同学,又对听的同学提出了要求,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就把计算 的顺序掌握在心,当然,两步计算式题的算理不言自明,水到渠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
对六年级两个班学生调查过这样的一道题:“甲车间生产了三天,每天生产15台电视,乙车间前两天各生产了16台,请问第三天至少要生产多少台才能超过甲车间?”在调查的86名学生中, 有68名学生能正确理解并作了解答,其余18名中就有13名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至少……才能超过”,有5名没有理解条件中的“前两天各生产16台,一天生产了……”。由此可 见,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教学中我格外重视数学阅读。下面我就来谈谈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吧!供大家参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学会认真看书、用心思考,养成讲讲议议、动手动 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的好习惯,真正学会读“数学书”。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
一、口到即“读”就是读题,初步感知题意。
二、手到即“划”就是在题目上面划符号,找出重点词句,理出脉络,使题目简单明了。
三、心到就是复述题意,使题目变得详细,题意清晰。
这三方面的操作我又是从点入手的。怎样从点入手呢?关键是重视词语教学。在我的数学课堂中常融合语文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字字出声读重点词,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好习惯。
1.问题中的名词术语
在文字题的叙述中,有些名词术语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法具有决定性作用。例如,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名词术语有:一共、共有、还剩、同样多、相差、几倍、平均、增加、增加到、缩小、 减少等;反映工农业生产方面的名词术语有:日产量、平均产量、增产、退额、原计划、实际生产、工作效率、等等。
对于影响解法的名词术语要着重讲解,初教时要写在黑板上,并举例分析,有时我还会指导学生用名词术语造句。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术语,可进行专门训练。例如,以下是“减 少和减少到”的训练题。
①原来是5吨500千克,减少1吨200千克,就是减少到吨千克。
②原来是5吨500千克,减少到1吨200千克,就是减少了吨千克。
③原来是,减少600千克,就是减少到5吨。
2.教学中的代词
正确理解代词所表示的含义,也属于理解题意之列。读题时,要求学生弄清楚每一个代词的含意。
例如,哥哥采集树种6千克,他的两个弟弟各采到4千克,他们一共采到树种多少千克?
这道题目中的“他”是指哥哥,“他们”是指哥哥和两个弟弟。另外,题中的“各”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词,表示分别的意思。弄清楚这些词的意思后,学生正确解答就不成问题了。
3.教学中的副词
在文字题中经常用副词,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这对理解题意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两个村挖水渠,先由第一村以每天160米的进度开挖,2天后,第二村也参加了工作,第二村每天挖190米,他们再挖7天就能完成了。求这条水渠的总长。
4.指示性词语在分数、百分数文字题中的作用
例1:短吻鳄身长4米,他的尾巴是身长的1/2,短吻鳄的尾巴长多少米?
例2:小强的年龄是小华年龄的2/3,小强今年9岁,小华今年多少岁?
例3:8比5多百分之几?
例4:56的50%是多少?
通过解读以上例题学生会发现是、比、相当于、的等词后面的名词或量是单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