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启明上学

来源 :新校园·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t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十岁,自以为是大人了。其实,我實足年龄是八岁半。那是一九二〇年的二月间。我大姐姐打算等到春季开学,带我三姐到上海启明去上学。大姐姐也愿意带我。那时候我家在无锡,爸爸重病刚脱险,还在病中。
  我爸爸向来认为启明教学好,管束严,能为学生打好中文、外文基础,所以我的二姑妈、堂姐、大姐、二姐都是爸爸送往启明上学的。一九二〇年二月间,还在寒假期内,我大姐早已毕业,在教书了。我大姐大我十二岁,三姐大我五岁。(大我八岁的二姐是三年前在启明上学时期得病去世的。)妈妈心上放不下我,我却又不肯再回大王庙小学,所以妈妈让我自己做主。
  妈妈特地为我找出一只小箱子。晚饭后,妈妈说:“阿季,你的箱子有了。来拿。”无锡人家那个年代还没有电灯,都点洋油灯。妈妈叫我去领箱子的房间里,连洋油灯也没有,只有旁边屋间透过来的一星光亮。
  妈妈再次问我:“你打定主意了?”
  我说:“打定了。”
  “你是愿意去?”
  “嗯,我愿意去。”我嘴里说,眼泪簌簌地直流,流得满面是泪。幸好在那间昏暗的屋里,我没让妈妈看见。我以前从不悄悄流泪,只会哇哇地哭。这回到上海去上学,就得离开妈妈了。而且这一去,要到暑假才能回家。
  我自己整理了小箱子。临走,妈妈给我一枚崭新的银元。我从未有过属于我个人的钱,平时只问妈妈要几个铜板买东西。这枚银元是临走妈妈给的,带着妈妈的心意呢。我把银元藏在贴身衬衣的左边口袋里。大姐给我一块细麻纱手绢儿,上面有一圈红花,很美。我舍不得用,叠成一小方,和银元藏在一起做伴儿。这个左口袋是我的宝库,右口袋随便使用。每次换衬衣,我总留心把这两件宝贝带在贴身。直到天气转暖穿单衣的时候,才把那枚银元交大姐收藏,已被我捂得又暖又亮了。花手绢曾应急擦过眼泪,成了家常用品。
  启明女校原先称“女塾”,是有名的洋学堂。我一到启明,觉得这学校好神气呀,心里不断地向大王庙小学里的女伴们卖弄:“我们的一间‘英文课堂’(习外语学生的自修室)比整个大王庙小学还大!我们教室前的长走廊好长啊,从东头到西头要经过十几间教室呢!长廊是花瓷砖铺成的。长廊下面是个大花园。教室后面有好大一片空地,有大树,有草地,环抱着这片空地,还有一条很宽的长走廊,直通到‘雨中操场’(也称‘大操场’,因为很大)。空地上还有秋千架,还有跷跷板……我们白天在楼下上课,晚上在楼上睡觉,二层楼上还有三层……”可是不久我便融入我的新世界,把大王庙抛在九霄云外了。
  我的新世界什么都新奇,用的语言更是奇怪。刚开学,老学生回校了,只听得一片声的“望望姆姆”。这就等于说:“姆姆,您好!”(修女称“姆姆”)管教我们的都是修女。学校每月放假一天,住在本地的学生可由家人接回家去。这个假日称为“月头礼拜”。其余的每个星期日,我们穿上校服,戴上校徽,排成一队一队,各由姆姆带领,到郊野或私家花园游玩。这叫做“跑路”。学绘画得另交学费,学的是油画、炭画、水彩画,由受过专门教育的姆姆教。而绘画叫做“描花”。弹钢琴也土里土气地叫做“掐琴”。每次吃完早饭、午饭、点心、晚饭之后,学生不准留在课堂里,都得在教室楼前或楼后各处游玩散步,这叫“散心”。吃饭不准说话;如逢节日,吃饭时准许说话,叫做“散心吃饭”。孩子不乖叫做“没志气”,淘气的小孩称“小鬼”或“小魔鬼”。自修时要上厕所,先得“问准许”。自修室的教台上有姆姆监守。“问准许”就是向监守的姆姆说一声“小间去”或“去一去”,姆姆点头,我们才许出去。但监守的姆姆往往是外国姆姆,她自己在看书呢,往往眼睛也不抬就点头了。我有时“问准许”小声说“我出去玩玩”,姆姆也点头。那“小间去”或“去一去”,往往是溜出去玩的借口。只要避免几个人同时“问准许”,互相错开些,几个小魔鬼就可以在后面大院里偷玩……
  (节选自《杂忆与杂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
其他文献
庆春直到九岁还不识一个字。一是家贫,交不起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二是体弱,母亲怕他受人家的欺侮。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地来了。刘大叔名叫刘寿绵,身体肥胖,脸手白嫩,衣着华丽。他是一个很富有的亲戚,并不常来。他一进门,看见了庆春,大声地问母亲:“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没等母亲回答完,马上又说:“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和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刘大叔贵族味十足,对事儿漫不经心,说话大大咧咧,母亲
期刊
《节气家书》是博雅小学堂与春日山房创始人沈家智先生合作的节气音频节目,致力于通过节令让孩子们感知自然变化与美好。本文选自《节气家书》第21集——大雪。  桐桐:  见字如面!  西溪一别,又半月去了。我总想起那里的芦雪蓼花,飞鸟眠虫,也想起你。今天早晨收到你妈妈发给我的照片,又狠狠地怀念了一回,冬天窝在屋子里,总适合念起旧事。  发完照片,你妈妈加了一句话,她说:“西溪太美了,孩子们都像在画里走了
期刊
饮墨的学校有一个给初二学生举办14岁成长礼的传统,在这个庆典上每个学生的家长都要给孩子写一封信。我们家的信是由我起草,由她的爸爸誊抄完成的,在此记录,是为留念。  亲爱的饮墨:  真高兴,你就要14岁了,你刚出生时的样子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眨眼的工夫,那个小婴儿就长成170厘米的大姑娘,妈妈的心里充满了骄傲。  没错,自从出生以来,你就是妈妈的骄傲,一直到今天,依然是,未来,肯定也是。 
期刊
01  谁能不说话,除了哑子?  有人这个时候说,那个时候不说;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有人跟这些人说,不跟那些人说;有人多说,有人少说;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  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那咿咿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  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正是物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
期刊
知名主持人乐嘉带年仅4岁半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想借此培养女儿的独立与坚持。这本是一件不争的好事,值得家长们学习借鉴,但在活动中,年幼的女儿突发疾病,休息也得不到保障,即使如此,她还是坚持完成。在钦佩小姑娘的同时,我认为,锻炼是件好事,但也需适可而止。  不能否认,乐嘉的出发点是为了女儿的未来。乐嘉的思想很值得学习,他懂得让孩子养成不抛弃不放弃的性格,这也是很多人并不能替孩子早早考虑到的。但是否
期刊
茫茫灰雾笼罩着。雾就在眼目之下。从高处探望下去,眼下就是茫茫的密不透隙的灰色的雾。谁也无法料知这雾什么时候会扯开散去。人愈是疑虑,那雾似乎愈是浓厚,似乎根本没有散去的希望。人就不由得焦虑,甚至抱怨自己选择了一个倒霉的日子:痴心向往的长白山天池,已经站在她的裙边,却看不见她的面目。  这雾确也像一张面纱——世界上那些严守宗教禁忌的妇女遮掩在面庞上的那一张,严密封盖着的是怎样一副含羞带娇的玉容呢?  
期刊
一  现在全国正弥漫着学外语的风气,学习的主要是英语,而这个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英语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世界语。学会了英语,几乎可以走遍天下,碰不到语言不通的困难。水平差的,有时要辅之以一点手势。那也无伤大雅,语言的作用就在于沟通思想。在一般生活中,思想决不会太复杂的。懂一点外语,即使有点洋泾浜,也无大碍,只要“老内”和“老外”的思想能够沟通,也就行了。  学外语难不难呢?有什么捷径呢?俗话说:“
期刊
夜色尚未褪去,窗外白雾蒙蒙,天边还有星月相伴。我们早已整装待发,看看时间,嗯,凌晨5点30分。今天,我们将要去本次暑期研学的重要一站——酒泉,参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名东风航天城。  虽然车程长达5小时之久,但我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因为这一路上,我趴在车窗边饱览了绮丽的西部风光。  当早晨第一抹阳光在天空中铺开一片绚丽的朝霞,茫茫戈壁一览无遗,戈壁滩上除了骆驼刺,只有一排排整齐的白杨树。此情此景让我
期刊
对大部分人而言,一生的工作也许是命中注定的,正如有些人一辈子要在土地里劳作,有些人一辈子要在讲台上授业,有些人一辈子要在道路上奔波,而有些人,注定一生要与文字为伴,笔耕不辍,用写出的每一个字丈量人生的价值尺度。熊培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字工作者。  不论其文字价值几何,也不论其思想是否深刻,熊培云首先是一个勤奋的写作者。这勤奋,既体现在他过往积累的几百万的文字,也映射在他作品中对读书、求知、思索的
期刊
在西安的时候,我带着一位澳大利亚的朋友去吃羊肉泡馍,进得店,坐下,几个白生生的馍就端上来。说时迟那时快,老外已经捉住一馍,咬将下去,赶紧叫道,吃不得呢哥哥,是生的,只好停下来。无论在路上如何心急火燎地紧赶慢赶,从高速公路来,坐喷汽式飞机来,但进了羊肉泡馍店,你就必须按照古老的时间,慢下来,而且越慢呢,你那碗羊肉泡馍才越吃得到位。  先是要去把手洗干净,然后坐下来,品口茶,再细细地把馍掰碎,约莫一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