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从全国生产力布局需求出发,将山西确定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符合地域分工和比较经济优势,是从全国经济发展大局和山西实际情况出发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建设,山西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现在大同、阳泉、西山、汾西、潞安、晋城、霍州、平朔等十大重点煤炭生产基地及各类煤矿4000多个,总生产能力达到4亿多吨,煤炭洗选率为56%。近几年来,山西煤炭产量占全国的30%左右,在国内市场和全国煤炭出口中占据首位。
从全国情况看,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缺油、少气、富煤,在常规能源中,煤炭储量占90%以上。加上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煤炭是主要能源。未来20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煤炭需求稳步增长,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
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现实意义。山西煤炭的资源赋存是不可替代的。山西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分布广、埋藏浅、储量丰富、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地质构造简单、开采条件优越等特点。山西煤炭已探明储量占全国30%。山西煤炭的供给能力是国内领先的。山西煤炭年生产能力5亿吨,煤炭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0%,煤炭外调量占全国省际外调量的75%。建国五十多年来,山西累计生产煤炭65.5亿吨,累计外调出省40.7亿吨,在我国经济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山西煤炭企业资产总值735亿元,煤炭从业人员95万人,围绕煤炭生产,山西已经拥有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目前山西煤炭外运已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路网体系。
山西能源基地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整体功能。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常规能源,即原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而且需要多种能源产品,如电力、焦炭等二次能源产品以及钢铁、电解铝、化肥、建材等高载能产品。山西能源基地不仅为全国供应大量的煤炭能源,而且逐步建立起以煤炭工业为基础,带动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的经济结构,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山西经济的重要现实基础,也为全国提供着多种能源产品,发挥了山西能源基地多种能源综合输出的整体性功能。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之一,山西电力工业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山西省丰富的炼焦用煤资源使山西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山西具有丰富的铁铝矿产资源,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钢铁和铝的重要基地。煤化工业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中最富有成长性的重要产业。山西煤化工形成了以化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山西成功地进行了20年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基地建设的经验。由于煤炭生产中的深层矛盾尚未解决,煤炭能源同全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处理得不够好,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第一,煤炭工业组织结构仍不合理,企业规模小而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第二,煤炭产品结构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的比重大,附加值低。第三,多数矿井建设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第四,国有企业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第五,煤矿安全投入欠帐多,安全生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第六,煤矿企业长期以来人员多、包袱重、效率低的状况并未得到改变。第七,除了煤炭工业本身的问题外,更为突出的是长期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与环境破坏严重。
加强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山西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需要遵循的指导方针是: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全面实施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环境生态损失,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积极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煤炭经济的体制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建成山西新型能源基地,带动山西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必须着重处理和解决好的重要关系是: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和调整山西经济结构的关系、挖煤和运煤的关系、挖煤和耗水的关系、挖煤和发电的关系、开采煤炭和保护煤炭资源的关系、发展能源产业和保护环境生态的关系、加强基地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系。
加强新型能源基地建设的几项战略工程:
(一)提升山西煤炭工业的“传统产业新型化”工程。按照山西省政府“十五”计划和“十一五”目标规划,2005年将生产原煤5亿吨,2010年6.5亿吨。如果山西煤炭继续保持目前在全国煤炭工业中的相同比例,2015年将生产7.3亿吨,2020年8亿吨。
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产业集中度,是提高山西煤炭工业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今后几年要加快组建3个1亿吨规模的大型煤炭基地:即依托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整合地方煤矿资源,组建晋北动力煤基地;依托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整合地方煤矿资源,组建晋中焦煤基地;整合阳泉煤业、潞安矿业、晋城煤业3大集团以及地方煤矿资源,组建晋东无烟煤基地,逐步形成大型跨国煤炭企业。
按照“扶持、改造、整顿、联合、提高”的方针,发展中小煤炭企业。建设一大批生产能力在30万吨以上的乡镇煤矿;原煤洗选比重力争达到75%以上,其中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力争达到100%,地方煤矿力争达到50%。继续关闭小煤窑,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山西省政府制订了关闭小煤窑的规划,争取2006年完成9万吨以下矿井的关闭工作,2010年关闭所有15万吨以下矿井,2020年关闭所有30万吨以下矿井。
(二)发展山西电力的“输煤输电并举” 工程。根据山西省“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2005年装机容量将达到2260万千瓦,2010年达到4250万千瓦,2015年达到5600万千瓦,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山西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之一,电力的产能相当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火力发电的总量,也将成为外输电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三)发展高载能工业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大力发展和延伸煤——电——铝(高耗能产品)、煤——焦——化工两条产业链,促进煤炭的加工转化和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山西发展包括冶金、化工、建材工业在内的高载能产业。2005年山西钢产量将达到1093万吨,2010年1964万吨,2015年钢产量为2514万吨,2020年3220万吨。2005年山西电解铝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吨,氧化铝的生产能力将达到 210万吨,预计2015年电解铝150万吨、氧化铝300万吨,并将保持这一水平。到2010年,使全省煤化工主要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山西煤化工实现销售收入将超过500亿元,实现建设煤化工基地的初步目标。2010年至2020年在此基础上继续稳定发展,保持10%-15%的增长幅度。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煤气化多联产工程”。能源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在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效率的同时,显著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主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型煤炭能源化工,即以洁净煤炼焦技术和焦炉气利用为基础的焦、化、含氧燃料多联产,以煤气化为基础的热、电、化多联产。煤气化多联产工程根据煤的结构和性质,采用洁净煤和转化技术实现能源和化工产品联产,达到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利用、生态环境最大程度保护、经济效益最佳。
(五)积极开发和扶持“煤基替代燃料工程”。山西省大型煤炭企业在国家支持下,准备引进间接液化技术的成熟工艺和生产设备,投入批量生产。煤制甲醇是清洁燃料。山西具备甲醇生产能力30万吨, 2005年甲醇生产能力可达200万吨,如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山西完全有能力在2015年使甲醇产量达到3000万吨,可以代替2500万吨汽油,为我国石油安全作出贡献。
(六)广泛推广洁净煤技术的“清洁能源工程”。制订洁净煤技术的规划,逐步做到全部煤炭能源经过洗选后再进入消费领域。水煤浆整体技术已趋成熟,山西已经设立制浆厂和相关企业,推广和扩大水煤浆产品的应用。
(七)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绿色山西工程”。一是建设一批能源环境重点控制区,加强环境的监测和治理。二是推动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三是继续抓好重点城市、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重点公路干线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四是建立完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市供水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市场化改革。要力争使全省大气污染物总量下降20%,工业企业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
(八)补充山西水资源的引黄工程和“节水山西工程”。为解决山西省北部煤炭基地缺水问题,建议万家寨引黄北干线工程尽快上马。在“节水山西”建设上,力争社会总耗水量的增加不超过20%。
(作者系山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从全国情况看,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缺油、少气、富煤,在常规能源中,煤炭储量占90%以上。加上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煤炭是主要能源。未来20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煤炭需求稳步增长,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
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现实意义。山西煤炭的资源赋存是不可替代的。山西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分布广、埋藏浅、储量丰富、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地质构造简单、开采条件优越等特点。山西煤炭已探明储量占全国30%。山西煤炭的供给能力是国内领先的。山西煤炭年生产能力5亿吨,煤炭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0%,煤炭外调量占全国省际外调量的75%。建国五十多年来,山西累计生产煤炭65.5亿吨,累计外调出省40.7亿吨,在我国经济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山西煤炭企业资产总值735亿元,煤炭从业人员95万人,围绕煤炭生产,山西已经拥有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目前山西煤炭外运已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路网体系。
山西能源基地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整体功能。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常规能源,即原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而且需要多种能源产品,如电力、焦炭等二次能源产品以及钢铁、电解铝、化肥、建材等高载能产品。山西能源基地不仅为全国供应大量的煤炭能源,而且逐步建立起以煤炭工业为基础,带动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的经济结构,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山西经济的重要现实基础,也为全国提供着多种能源产品,发挥了山西能源基地多种能源综合输出的整体性功能。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之一,山西电力工业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山西省丰富的炼焦用煤资源使山西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山西具有丰富的铁铝矿产资源,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钢铁和铝的重要基地。煤化工业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中最富有成长性的重要产业。山西煤化工形成了以化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山西成功地进行了20年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基地建设的经验。由于煤炭生产中的深层矛盾尚未解决,煤炭能源同全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处理得不够好,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第一,煤炭工业组织结构仍不合理,企业规模小而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第二,煤炭产品结构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的比重大,附加值低。第三,多数矿井建设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第四,国有企业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第五,煤矿安全投入欠帐多,安全生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第六,煤矿企业长期以来人员多、包袱重、效率低的状况并未得到改变。第七,除了煤炭工业本身的问题外,更为突出的是长期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与环境破坏严重。
加强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山西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需要遵循的指导方针是: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全面实施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环境生态损失,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积极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煤炭经济的体制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建成山西新型能源基地,带动山西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必须着重处理和解决好的重要关系是: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和调整山西经济结构的关系、挖煤和运煤的关系、挖煤和耗水的关系、挖煤和发电的关系、开采煤炭和保护煤炭资源的关系、发展能源产业和保护环境生态的关系、加强基地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系。
加强新型能源基地建设的几项战略工程:
(一)提升山西煤炭工业的“传统产业新型化”工程。按照山西省政府“十五”计划和“十一五”目标规划,2005年将生产原煤5亿吨,2010年6.5亿吨。如果山西煤炭继续保持目前在全国煤炭工业中的相同比例,2015年将生产7.3亿吨,2020年8亿吨。
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产业集中度,是提高山西煤炭工业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今后几年要加快组建3个1亿吨规模的大型煤炭基地:即依托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整合地方煤矿资源,组建晋北动力煤基地;依托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整合地方煤矿资源,组建晋中焦煤基地;整合阳泉煤业、潞安矿业、晋城煤业3大集团以及地方煤矿资源,组建晋东无烟煤基地,逐步形成大型跨国煤炭企业。
按照“扶持、改造、整顿、联合、提高”的方针,发展中小煤炭企业。建设一大批生产能力在30万吨以上的乡镇煤矿;原煤洗选比重力争达到75%以上,其中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力争达到100%,地方煤矿力争达到50%。继续关闭小煤窑,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山西省政府制订了关闭小煤窑的规划,争取2006年完成9万吨以下矿井的关闭工作,2010年关闭所有15万吨以下矿井,2020年关闭所有30万吨以下矿井。
(二)发展山西电力的“输煤输电并举” 工程。根据山西省“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2005年装机容量将达到2260万千瓦,2010年达到4250万千瓦,2015年达到5600万千瓦,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山西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之一,电力的产能相当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火力发电的总量,也将成为外输电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三)发展高载能工业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大力发展和延伸煤——电——铝(高耗能产品)、煤——焦——化工两条产业链,促进煤炭的加工转化和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山西发展包括冶金、化工、建材工业在内的高载能产业。2005年山西钢产量将达到1093万吨,2010年1964万吨,2015年钢产量为2514万吨,2020年3220万吨。2005年山西电解铝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吨,氧化铝的生产能力将达到 210万吨,预计2015年电解铝150万吨、氧化铝300万吨,并将保持这一水平。到2010年,使全省煤化工主要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山西煤化工实现销售收入将超过500亿元,实现建设煤化工基地的初步目标。2010年至2020年在此基础上继续稳定发展,保持10%-15%的增长幅度。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煤气化多联产工程”。能源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在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效率的同时,显著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主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型煤炭能源化工,即以洁净煤炼焦技术和焦炉气利用为基础的焦、化、含氧燃料多联产,以煤气化为基础的热、电、化多联产。煤气化多联产工程根据煤的结构和性质,采用洁净煤和转化技术实现能源和化工产品联产,达到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利用、生态环境最大程度保护、经济效益最佳。
(五)积极开发和扶持“煤基替代燃料工程”。山西省大型煤炭企业在国家支持下,准备引进间接液化技术的成熟工艺和生产设备,投入批量生产。煤制甲醇是清洁燃料。山西具备甲醇生产能力30万吨, 2005年甲醇生产能力可达200万吨,如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山西完全有能力在2015年使甲醇产量达到3000万吨,可以代替2500万吨汽油,为我国石油安全作出贡献。
(六)广泛推广洁净煤技术的“清洁能源工程”。制订洁净煤技术的规划,逐步做到全部煤炭能源经过洗选后再进入消费领域。水煤浆整体技术已趋成熟,山西已经设立制浆厂和相关企业,推广和扩大水煤浆产品的应用。
(七)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绿色山西工程”。一是建设一批能源环境重点控制区,加强环境的监测和治理。二是推动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三是继续抓好重点城市、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重点公路干线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四是建立完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市供水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市场化改革。要力争使全省大气污染物总量下降20%,工业企业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
(八)补充山西水资源的引黄工程和“节水山西工程”。为解决山西省北部煤炭基地缺水问题,建议万家寨引黄北干线工程尽快上马。在“节水山西”建设上,力争社会总耗水量的增加不超过20%。
(作者系山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