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试就优秀文章的创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归纳。
【关键词】作文教学真实化生活化艺术化哲理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74-01
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与帮助,以便逐渐提升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际写作水平。以下,笔者仅结合主动化、生活化、艺术化以及哲理化这“四化”新型理念试就优秀文章的创作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归纳。
一、“真实化”——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
学生在作文创作中必须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力求使自己的文章体现“真实化”的特征,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要千方百计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之外,还要给予学生的写作实践以肯定与鼓励,以便使学生在感知到“写作如同说话一样,完全是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这一基础之上,积极诱发自身积极表达自我真情实感的兴趣及积极性,进而为创作出质量与情感兼具的真实文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生活化”——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教师的写作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唯有如此,学生的思想才能与现实生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而在文章写作过程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抒发出自身对于生活的真挚情感。
1.从所学的文章中寻找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品、经典流传的佳作,从已学的文章中寻找写作素材,不失为学生升华情感认知、快速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的主要意思为:在晋侯和秦伯合兵围困郑国的危机关头,烛之武孤身前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一人之力退秦万军,在破除了秦国与晋国的联盟之后,使郑国得以化危为安。试想,以口舌之辩退敌万军,倘若没有超人的胆量、丰富的学识、卓越的口才与辩论能力,烛之武是否能保得郑国社稷江山的安危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此,我们在以“胆识”、“辩论艺术”、“综合素质”等为主题的写作中不妨将这一素材运用其中。
课文中此类例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都是我们写作中的绝佳素材,为何我们不好好加以利用呢?
2.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有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是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都表明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从自身日常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与素材。
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写作教学只有深深立足于生活中,才能真正散发出积极、向上且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反之,远離生活的写作教学必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维持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写作教学应必须同生活形成紧密的联系,这就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基础,更是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写作质量的重要条件。
三、“艺术化”——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应只对生活进行简单的记录,更要进一步润色、升华,这就是文章“艺术化”的内涵所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文章细节的“艺术化”:
俗话说“文章贵在细节”,细节之于一篇文章质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艺术水平”,引导学生实现文章细节的“艺术化”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例如,一位学生在《春天的风》里写到:春风像棉絮一样轻软、温柔,带着湿润的芳香气息,轻轻地拂过我的脸颊。让人在漫长的冬季之后,首次感受到了些许融融的暖意。又如:不似冬日的寒风凛冽,春风会缓缓地在你身边打转,带动着周边的新生事物,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非常新颖、极富诗情画意,将春风的特点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出来。
2.文章结构的“艺术化”:
文章写作不但要求作者有良好的的文采,还要懂得谋篇布局之道。因为,一篇文章的结构往往是作者创作思路最为真实的体现。文章结构简单、明了,表明作者的创作思路也清晰、明确,这样优秀的文章自然就不难获得;反之,文章结构混乱、毫无条理,还能指望这篇文章是一篇优秀而卓越的佳作呢?
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作品结构的“艺术化”,即拿到作文题目之后,考虑要写什么?要如何谋篇画局?如何写?
⑴写作前构思文章内容。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写作前关于文章内容的构思就如同农夫砍柴先磨刀的目的一样,在于事先充分做好准备,以便提高写作效率及质量。
整体构思通常包括:开头与结尾形成照应;开门见山,统领全文主旨;结尾自然收束,深化文章情感等等……
⑵构思如何灵活运用写作手法。
例如,要表现妈妈宽容的这一特征,学生可以利用“犯了错误之后,妈妈总是能原谅自己”这一正面策略凸显妈妈的宽容之心;也可以以“跟妈妈发生冲突之后,自己斤斤计较、而妈妈早就将冲突抛之脑后,仍然待自己像之前一样好”这一侧面描写来烘托妈妈心胸宽容的形象;再如,通常说“情景交融”,在描写人物时,还可以以景衬人,以此烘托人物的内心情感。如,描写人高兴时,可以写“天特别蓝,连阳光都带着喜悦的味道”、可以写“呼吸着带有青草味的空气,感受深入肺腑的清新,一种深深的喜悦占满心房。”……描写人伤心、难过之时,则可以写“夕阳西下,带走了阳光与希望,还想昭示着某种哀伤的故事结局”等等。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将人物的鲜明心情进行了描述。
四、“哲理化”——形散神聚,提升文章主旨。
1.以小见大。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或问题着手,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充分而深入的挖掘、升华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表明自己的立场与看法,把小问题、小认识上升到大问题、大思考。
2.一文多感。选一篇文章,激发学生摒弃以往固有的看法或者写作思路,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如:引导学生思考《滴水穿石》故事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我们通过点拨引导,多角度的思考,学生确立了以下的主题:水滴的力量虽然非常微弱,可是它始终坚持不懈,因此才有可能把石块滴穿;拥有坚定的目标而不轻易改变努力的方向,才有可能达到自己最终的期望;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能扬长避短,以柔克刚。
以上,仅为我个人结合真实化、生活化、艺术化以及哲理化这“四化”新型理念试就优秀文章的创作进行的初步探讨与归纳,还希望大方之家能不吝赐教,给予我更多的建议与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2012版
[2]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版
[3]周远喜《力避两个误区 巧绘“四化”美景》、《写作》,2013-06-15
【关键词】作文教学真实化生活化艺术化哲理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74-01
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与帮助,以便逐渐提升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际写作水平。以下,笔者仅结合主动化、生活化、艺术化以及哲理化这“四化”新型理念试就优秀文章的创作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归纳。
一、“真实化”——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
学生在作文创作中必须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力求使自己的文章体现“真实化”的特征,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要千方百计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之外,还要给予学生的写作实践以肯定与鼓励,以便使学生在感知到“写作如同说话一样,完全是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这一基础之上,积极诱发自身积极表达自我真情实感的兴趣及积极性,进而为创作出质量与情感兼具的真实文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生活化”——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教师的写作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唯有如此,学生的思想才能与现实生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而在文章写作过程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抒发出自身对于生活的真挚情感。
1.从所学的文章中寻找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品、经典流传的佳作,从已学的文章中寻找写作素材,不失为学生升华情感认知、快速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的主要意思为:在晋侯和秦伯合兵围困郑国的危机关头,烛之武孤身前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一人之力退秦万军,在破除了秦国与晋国的联盟之后,使郑国得以化危为安。试想,以口舌之辩退敌万军,倘若没有超人的胆量、丰富的学识、卓越的口才与辩论能力,烛之武是否能保得郑国社稷江山的安危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此,我们在以“胆识”、“辩论艺术”、“综合素质”等为主题的写作中不妨将这一素材运用其中。
课文中此类例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都是我们写作中的绝佳素材,为何我们不好好加以利用呢?
2.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有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是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都表明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从自身日常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与素材。
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写作教学只有深深立足于生活中,才能真正散发出积极、向上且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反之,远離生活的写作教学必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维持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写作教学应必须同生活形成紧密的联系,这就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基础,更是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写作质量的重要条件。
三、“艺术化”——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应只对生活进行简单的记录,更要进一步润色、升华,这就是文章“艺术化”的内涵所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文章细节的“艺术化”:
俗话说“文章贵在细节”,细节之于一篇文章质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艺术水平”,引导学生实现文章细节的“艺术化”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例如,一位学生在《春天的风》里写到:春风像棉絮一样轻软、温柔,带着湿润的芳香气息,轻轻地拂过我的脸颊。让人在漫长的冬季之后,首次感受到了些许融融的暖意。又如:不似冬日的寒风凛冽,春风会缓缓地在你身边打转,带动着周边的新生事物,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非常新颖、极富诗情画意,将春风的特点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出来。
2.文章结构的“艺术化”:
文章写作不但要求作者有良好的的文采,还要懂得谋篇布局之道。因为,一篇文章的结构往往是作者创作思路最为真实的体现。文章结构简单、明了,表明作者的创作思路也清晰、明确,这样优秀的文章自然就不难获得;反之,文章结构混乱、毫无条理,还能指望这篇文章是一篇优秀而卓越的佳作呢?
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作品结构的“艺术化”,即拿到作文题目之后,考虑要写什么?要如何谋篇画局?如何写?
⑴写作前构思文章内容。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写作前关于文章内容的构思就如同农夫砍柴先磨刀的目的一样,在于事先充分做好准备,以便提高写作效率及质量。
整体构思通常包括:开头与结尾形成照应;开门见山,统领全文主旨;结尾自然收束,深化文章情感等等……
⑵构思如何灵活运用写作手法。
例如,要表现妈妈宽容的这一特征,学生可以利用“犯了错误之后,妈妈总是能原谅自己”这一正面策略凸显妈妈的宽容之心;也可以以“跟妈妈发生冲突之后,自己斤斤计较、而妈妈早就将冲突抛之脑后,仍然待自己像之前一样好”这一侧面描写来烘托妈妈心胸宽容的形象;再如,通常说“情景交融”,在描写人物时,还可以以景衬人,以此烘托人物的内心情感。如,描写人高兴时,可以写“天特别蓝,连阳光都带着喜悦的味道”、可以写“呼吸着带有青草味的空气,感受深入肺腑的清新,一种深深的喜悦占满心房。”……描写人伤心、难过之时,则可以写“夕阳西下,带走了阳光与希望,还想昭示着某种哀伤的故事结局”等等。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将人物的鲜明心情进行了描述。
四、“哲理化”——形散神聚,提升文章主旨。
1.以小见大。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或问题着手,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充分而深入的挖掘、升华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表明自己的立场与看法,把小问题、小认识上升到大问题、大思考。
2.一文多感。选一篇文章,激发学生摒弃以往固有的看法或者写作思路,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如:引导学生思考《滴水穿石》故事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我们通过点拨引导,多角度的思考,学生确立了以下的主题:水滴的力量虽然非常微弱,可是它始终坚持不懈,因此才有可能把石块滴穿;拥有坚定的目标而不轻易改变努力的方向,才有可能达到自己最终的期望;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能扬长避短,以柔克刚。
以上,仅为我个人结合真实化、生活化、艺术化以及哲理化这“四化”新型理念试就优秀文章的创作进行的初步探讨与归纳,还希望大方之家能不吝赐教,给予我更多的建议与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2012版
[2]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版
[3]周远喜《力避两个误区 巧绘“四化”美景》、《写作》,201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