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学 梦醒迷城

来源 :精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辞去公职下海做“猪倌”,干过IT也曾梦想引领潮流,命运顺势将他推上了时代之巅。这位昔日的“资本狂人”,曾醉心打造医药帝国,痛苦过后却更加自知自信。“世界五百强与我何干?”如今一梦回头,向死而生的他,一心一意要做好广誉远的品牌传承。造化弄人,更醒人。他走了一个轮回,也参悟了人生。舍去了资本帝国梦,郭家学现在一身轻,他要做智慧之士,修正术,持正见,行正道。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俾斯麦
  在成功与失败的定义上,郭家学可能是最合适的诠释者。一年来,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在各种论坛、公益场所频频亮相:高大的身影,粗厚的嗓门,特别是圆脸上那颗粗大的黑痣,给人印象深刻。似乎,我们不能轻易以成败去评判这位企业家的是与非、功与过、成与败,正如新东方俞敏洪一语道破,没有一位企业家能成为成功企业家,因为企业是永续的,生命也无止境。生活如此忙碌,生命亦是匆匆,与10 年前相比,郭家学已判若两人,他的身上,少了一些商场征战的豪气,多了几分圆润与成熟。10 年前,他还做着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帝国梦。那时,他不到40 岁,“杰出青年企业家”、“资本狂人”等称号如雨袭来,面对四面赞歌和美好愿景,血气方刚的他,醉了。
  ---------------------------------------------
  曾几何时,郭家学的内心与普通人一样,追大求强,这是时代的烙印,也是个人的悲剧。云南白药、东盛科技、潜江制药一度是他引以为豪的上市杰作,他曾梦想打造中国医药帝国,跻身世界五百强。亦梦?亦幻?
  ---------------------------------------------
  与众多出身贫寒的企业家一样,郭家学的创业也是始于内心的冲动与个性的坚忍。1987 年,那是改革开放的火热年头,在陕西安康师范学校工作两年之后,他选择下海创业。和其他出身农村的企业家一样,他的创业并没有多大优势,也找不准行业。他的第一次创业,就是扔下铁饭碗,回到农村,做复合饲料养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问题出现了。由于交通不便,村里还没通公路,他只能背着猪去市场卖掉。“现在好多人感觉难以相信,当年我们养猪完全是靠劳动力。当然,也有点小技术。“在农村养猪,郭家学过着农民一样的一日两餐的生活—早上和晚上才吃饭。不过,与其他人养猪不一样的,是郭家学毕竟是文化人,从养猪开始那一刻,他便想搞科学饲养。”每天六次饲料,四个小时一次,从凌晨4点到晚上12点,最后一次投完料再睡觉。养猪的专注和耐心,让郭家学在村上名声大振,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个老农民骂自己的儿子:“你这个孽子,对你老子比郭家学对猪都不如。”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些猪们的身上寄托着我的梦想和希望,所以再苦再累都不觉苦不觉得累,因为心中有梦想。”不过,搞科学养殖、规模养殖,因为没有公路,再好的猪都运不出去,万般无奈,郭家学主动终结了“猪倌”生涯,转而承包了中草药种植。1988 年,郭家学去西安考察项目,出发之前,他溜进澡堂泡了一个晚上。想把自己身上的味道泡掉,免得西安的朋友数落自己“一个知识分子怎么搞成这样”。如今反观这段经历,对自己严格要求,为他人多多着想,是郭家学做人经商一直以来未曾改变的信条。
  在西安,朋友们劝他不要再回农村,建议他留下,在大城市创业机会更多。郭家学犹豫了,很快,他转变观念,决定听从朋友的劝告,先进一家企业,等待机会自己创业。1990 年,郭家学看好了一个行业,那时中国的信息产业刚刚起步,他瞄上了这块处女地,不失时机地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结合医药,干起了IT 创业。“除柳传志,我也是最早做IT 行业的,我到深圳买电脑组件,回来开发一些医疗软件,进行嫁接,基于电脑硬件开发医疗设备。后来干脆做医疗器械,1994 年,我的企业已经成为陕西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
  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之前,医药行业还被划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范围内,民营企业很难进入。郭家学了解到当时陕西正好有一家成立只有3年多的国有企业,因为经营状况不好,寻求市场合作,马上前去考察。郭家学认为这家企业很不错,有核心产品,而郭家学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全国销售网络。于是两家一拍即合,郭家学把这家国有企业改造成了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后来全国驰名的东盛集团。到了1998 年,药厂收入超过一个亿,比两年前增加了几百倍。这时郭家学觉察商机,开始筹划上市。“上市指标总是稀缺,当时能够上市的,主要是国企,虽然每个省都有上市指标,但省里没有将名额给我,再等下去,那又是几年后的事了。”年轻气盛的郭家学急不可耐,他选择走捷径—重组,借壳,搞大资本运作。“在当时的情况下,我选择了几家公司进行重组,最后选定青海的同仁铝业,把我们医药业务植入进去,从此开始我们快20年的征程。”郭家学的资本扩张的帝国梦,伴随着他的扩张野心,一发不可收。
  如同上天眷顾的幸运,看似青云直上的发展,如果说是那个时代企业家成功的模式,不如说是这一代企业家们都有着勤奋努力的特质。以郭家学来说,他永远保持着自强不息、不断学习的心境,从最初注册互联网公司,到现今注重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始终闪耀的是天道酬勤的人生信条,是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
  从养猪开始,到收草药,郭家学一步步完成了艰苦的原始积累。1996 年,他收购了陕西卫东制药厂,后来改制为陕西东盛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这次收购在当时的陕西开了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的先河。紧接着,1998 年,他收购同仁铝业,2000 年更名为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3 岁的郭家学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从1997年开始到2006年,在长达十年时间里面,我从无到有,打造了一个年收入过百亿的巨型的医药集团。到2005 年,公司旗下46 家药厂,全国26个省有药厂。”怀想过去的辉煌,郭家学没有怅然若失,没有得意张狂,就更显得从容而淡定,而那份历经沧桑的平和心境,却是他人在尊敬尊重之余,难以理解的。   实际上,从1987 年到2005 年,郭家学做的一切,只为了一个梦想,或者说是为了做一个实验:一个五百强公司的实验。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手中缔造出一个企业帝国。“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当企业有了一定规模之后,谁都想把企业做大。”郭家学资本扩张之旅,正逢中国国企改制、政府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的黄金时期。只是,那个时候能跻身入世界500 强的中国企业,都是通过拉郎配和市场垄断的结果,所谓打造企业航母,也都是小拼大,零凑整。看到这一切,郭家学心动了,他的目标与众不同,他要做市场化的医药龙头老大。
  他要追上时代的浪潮,他走在了前头,内心却难免焦虑,他总是梦见搭不上要乘的班机。在郭家学眼中,从1987年到2005 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改革最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人人都有赶飞机、赶火车、赶汽车、赶机遇的冲动和焦虑。为了世界500 强之梦,他付出了太多:“通过市场化手段,通过战略合作,通过优势互补的途径,最后缔造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这就是郭家学的资本战略。只是,一场灾难袭来,让他梦碎500强。“如果不是为国企还债,郭家学早已是千亿身家。”郭家学的好友,陕西商会会长陈宏说。对陈宏的惋惜,郭家学点点头,不无感慨地说:“那是,至少2000亿以上。国药集团去年年底都两千多亿了。”然而看似来自命运的玩笑与捉弄,或许让世界上少了一位500强企业家,却让中国多了一位文化传承者。
  ---------------------------------------------
  一场突来的变故让郭家学从巅峰跌落到谷底。债务缠身,痛不欲生,从梦到醒,代价沉重。杭州灵隐寺里有一副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经历了生与死的选择,他彻底看开,他的内心流淌的不再是财富的洪流,而是文化的血液。
  ---------------------------------------------
  2005 年,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走向终点,反过热成为政府和学界讨论最多的话题,郭家学的帝国之梦,也就此终结。那一年,灾难降临到中国医药市场,当时,郭家学正为两家国有企业做了担保,不幸的是,这两家企业陆续破产,破产规模只有四五亿。这对营收一百多亿的东盛集团来说,本不算什么致命威胁。只是中国当时破产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更谈不上有专业的财务公司来承担和组织债务清算,集团下属企业的资金未能及时交到总部,一场恐慌袭来,东盛一夜间遭遇大规模挤兑。为了稳定资金链度过危机,郭家学选择了一条更加陷阱密布的路,他再一次轻率地把希望寄托在国企身上,找到两家合肥的国企关联担保。结果不到一年,这两家企业也相继破产。此时的郭家学,犹如掉入了沼泽泥泞,本想找人拉上一把,未想到对方也陷进去,还死拽着自己不放手。救命稻草骤然变成绞索,等着郭家学往里钻。
  从销售额过100亿到负债32亿,东盛走了一个轮回,郭家学从巅峰跌落到谷底。他不甘心,为了处理危机,他连续召开三次紧急会议,拒绝破产。“我是民营企业,我破产了往哪里走,能和国企比吗,国企破产了老板还可以回政府当官,民企破产了信誉就彻底没了,在市场上也站不起来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和危机,郭家学没有认命,他想到的,是责任和担当,是企业家的契约精神。“我不破产,为员工、为亲人、为股东,也为社会,我不能逃避,我要自己还债,重新站起来。”
  一个决定,代表着8年的付出与忍耐,代表着千百位东盛人的执着与坚定。伴着苦与泪的艰难,这段8年的还债之路,艰辛非常。面对来自银行的借机挤兑,这位昔日的资本狂人,眼中却闪耀着对命运不服输、对人生不妥协的信念。现如今回想当初,郭家学说:“这可能就是一种局吧。人生本来就是局,有辉煌,也有落魄。”一句话简单非常,其中却有着说不尽的感慨,有着旁人难以理解的超然。
  “当时我担保的主债权是32亿,我担保以及互保的16亿,加起来48亿。从2005年到2012 年长达8 年的时间里,我们说是八年抗战。”在这8年时间里,郭家学没干别的,就是想方设法还债,从39岁到47岁这一人生最宝贵的时间里,他每天都在沉重的债务重压下生活。“我必须研究它,处理它。真是很苦的。”虽然承受着重压,他还是不断地调整自己,“急也是一天,慢也是一天,反正要一天天过。”随着资产状况的一天天变好,他的心态也调整得越来越好。到2012 年底,他通过资产处置将32亿主债以及担保、互保的8 亿债务处理完后,心终于放下来了。
  在业界专业人士看来,东盛遇到的债务危机算得上是改革开放以来罕见,能够全面承担企业责任的,郭家学算是第一人。“换到现在,我相信遇到这样的危机老总们几乎都会选择跑路。跑路就是逃避。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企对国企担保,最后找资金给他们偿还那么多债务,几十年来只有我一家。看起来我是损失了很多,但事实上我觉得经过这段时间,我修炼了自己的内心。”郭家学说。
  最艰难的时候,郭家学也曾想过自杀了结一切。2006 年国庆节长假的一天,那是一个周末。是不是要了结生命,他思考了整整一个星期。10月4日,他终于下了决心,5日一大早,他到了办公室,给中央领导、给父母兄弟和孩子写信,准备在当天下午太阳落山的时候从办公室跳下。不过,下午3点,郭家学的胞弟、现任广誉远董事长张斌(张斌随母姓)和另一个公司高管赶到办公室,他们拦住了兄长和上司,对他苦苦相告:如果你自杀了,公司的债务我们解决不了,我们当年选择辞职跟着你干,就是看中你的事业心,看中你有担当、有抱负,你要是选择走这一步,就把我们都害死了。
  “你选择这条路也是把父母都害了,父母身体也不好。你的孩子怎么办?公司目前这个摊子怎么办?”亲人的提醒,让行走在生死之间的郭家学猛然清醒:“是啊,人家都是放弃了国企铁饭碗来帮我的,我这么做对得起谁?”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到了想死都死不了的地步。内心难受到了极点,郭家学不禁号啕大哭。“这是我成年后唯一的一次大哭,连死都不能死是什么感受?”在郭家学的眼眶里,记者发现噙着泪。向死而生,郭家学突破极限。从那一天开始,他不断地提醒自己要调整好心态,“不要着急,着急也没有用,事情每天推进一点,积小成大,就能扭转局面。”   古人曾说:“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四十年的生命,有着祖辈父母的家教,有着自身读书学习的积累,有着兄弟亲友的砥砺,有着半生经历的沧桑,这一番痛彻心扉的感悟,让郭家学所认定的文化,所践行的事业,再不可同日而语。还债的几年里,郭家学选择了游学。两次游学经历,让这位铁汉的心智更加成熟,他不断地问自己,生命的意义、事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德国法兰克福,他注意到一家小餐馆。这家餐馆有着300 年的历史,从未扩张,店面也从未大规模改装过。古风悠悠,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帝国梦想与扩张之路。
  “财富本身是没有任何生命的,我们创造财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把财富赋予一种文化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生命,个人的血液伴随着财富、事业构建出的文明,就可以延续一百年、上千年,从而让个人的血液在文明里不断流淌,个人的生命在文明里得到延续。”
  财富幻灭,人生如梦,郭家学豁然开朗。他的所学、所知、所行,浑然打成一片,再无半点疑惑与彷徨。“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我四十多岁了算是知道了一点东西,知道以后不做什么,也知道以后要做点什么。”听到这番人生感悟,不由得让人一阵恍惚,仿佛说话者并非是十年前就已闻名国内的企业家,而是一位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
  ---------------------------------------------
  凤凰浴火后重生,人的强大在于内心。郭家学的家庭充满了传统和朴素的气氛。从小到大,他接受的都是最典型的中国式家教,祖宗神明,都是他跪拜的对象。正是在这种成长氛围里,郭家学在绝望中活出了希望。
  ---------------------------------------------
  能与广誉远结缘,源于郭家学内心一直涌动的一个情结—中医。郭家学的父亲就是中医。新中国成立后在高中名列前茅的父亲,却因为贫寒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毕业后当上了教师。1981年,父亲参加了陕西中医学院函授考试,用了四年时间拿到大学文凭。从那之后几十年,父亲慢慢成为了地方上的名医。退休后父亲去了西安,老家的人还追到西安找他看病,几百公里的路程并未阻挡他们对父亲的信任。回忆起父亲的形象,如今身家数十亿的郭家学眼里充满了敬意。“那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每天晚上下班后就在灯下看书。这种学习一直坚持到他退休十几年以后。他最喜欢的就是看书,他的内心很沉静。”
  “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正直传家风,这样的家庭,对郭家学的创业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经历过那么多的灾难,他从未抱怨过任何人,而是将原因归结为“善良”,甚至还替自己的对手考虑,这“忠恕之道”是源自孔子的儒家文化,是来自祖传大医精诚的中医之道。“他们也是善良的,是迫不得已,我们家从老父亲一直到几个兄弟,还有我的孩子都是这样,从小到大都传承着正直的文化,一是一,二是二,不允许去弄一些乱七八糟的事。”
  在郭家学的记忆中,父母乐善好施是多年来沉淀在家族里的文化血脉。“奶奶的家族在新中国成立前也积累了不少财富,不是靠抢劫、靠掠夺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勤劳,靠自己的修行。勤劳、善良的家族,聚集财富是很自然的事情。”上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那时候中国人的生活都不宽裕,有的人还吃不饱肚子,每年春季,村里的五保户和困难家庭都要去郭家借粮,郭母从不拒绝,借走的粮食基本上没有还过。还在初中住校的郭家学,从家里拿出的食物却是窝窝头。
  每年大年夜,夜深人静,郭家学的父母都要求孩子们12 点后要净身,换上新衣,把老祖宗的神位和天地君亲师牌位请出来,摆端正后跪拜磕头,仪式结束以后,父母才允许孩子们出去玩。看着神位上摆放的东西,郭家学不懂,父亲告诉他,等你长大就知道了。正是敬天畏地尊祖的传统,让郭家学内心充满了传统情怀。
  文化之根很难改变,中医与传统的道家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道家的价值观对中国人的影响深入骨髓。“道家主张人与天地要和谐相处,要以敬畏之心去对待天地”。郭家学对所有宗教都充满了敬畏之心,他说自己从不亵渎神明,也不信奉哪一个图腾,而是信奉宗教所宣扬的价值观。他走访过不少名胜古迹,凡是佛教和道家圣地,都要前去瞻礼。“我对佛、对太上老君,都要行跪拜之礼。”在宗教界,郭家学请了一位佛教界的老顽童做自己的老师,还常向道教学会会长任法融道长请教,不久前专门去拜访道长时,任会长专门为郭家学写下四个字:尊德贵生。“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中医药就讲究这四个字,我的骨子里就是这个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企业理念也是尊德贵生。”郭家学感悟道。
  ---------------------------------------------
  家是心灵的港湾,能从绝望中走出,他感谢自己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对母亲,他是孝子,对妻子,他是好丈夫,对女儿,他是浪漫的严父。家的亲情和温暖,不仅给郭家学一家带来感动,也鼓舞着他的员工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
  ---------------------------------------------
  事实上,郭家学出身的家庭一直都很普通、很传统。2006 年经历了灾难性的资金链断裂,公司进入了极其艰难的时期。弟弟张斌回忆那段日子,语句还带着那刻骨铭心的回忆:“公司总部十五个月发不了工资,下面十三个月发不了工资。”很多人不可想象的艰难,在东盛主管以上的员工却没有一个离职,他们与郭家学一道坚守。员工能与公司共命运,便得益于郭家学塑造的“家文化”。从1998年开始,东盛每年招聘两三百名大学生,这些学生入职后要经过多轮培训,培训重在员工的发展规划,为其职业生涯的展开提供辅导。“新员工进入公司后,我们都会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张斌说。
  任何一个企业,在创建初期便注入了创始人的灵魂,在东盛,郭家学的人格魅力,直接赋予了公司文化以亲情暖流。每周,他都回家陪父母打半天扑克,家庭氛围其乐融融。“哥哥最倡导的就是必须要孝顺父母,这是塑造家的文化的重要元素和支撑。他自己对父母也是非常有孝心的。”张斌动情地说。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伟大的女人支持。在郭家学的眼里,母亲便是最伟大的女人。每年春节休假,她都要安排高管们去家里吃顿年饭。作为郭家学的胞弟,张斌感同身受:“这是家的文化,团队的高管们感受到,这就是自己的港湾。这种企业文化确实能让大家上下团结一致,让公司渡过难关。”“成功的企业家背后必定有几个伟大的女人,要么是自己的母亲,要么是自己的老婆,以后还是自己的女儿。我觉得在这方面我都占全了,我非常欣慰,拥有三个女人在支持我!”
  君子之家,其乐融融,郭家学极其疼爱的女儿郭雨融眼中,父亲是一个很慈祥又很严格的人,从不因为自己是女孩子就放松要求。直到现在,郭家学一直控制着女儿的零花钱,他还鼓励女儿自己去打工赚钱体验生活。在对女儿的教育上,郭家学并没有说多少好听的话语来安慰和勉励,沉默于心是他的性格,同时,也不乏一些“小浪漫”:“高考结束走出校门的时候,爸爸拿了一百朵玫瑰花站在门口,他给了我一个惊喜,好多人都为他拍照呢。”郭雨融向记者透露出一个秘密。
  “爸爸也是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人。在他辉煌的时候,他没有很快地享受成果,而是一直维持很勤俭的生活,只是想让自己的公司更好一些而已。他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对社会也有责任感。”郭雨融的父亲形象十分高大。在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郭家学也没把负面情绪带到家里,他没有告诉女儿发生的一切,女儿也并不知道父亲心里的苦,郭家学给女儿看到的,是一个乐观、开朗的父亲形象。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郭雨融感觉到浓郁的宗法和血缘气氛。郭家学在北京有一所大的房子,所有人都住在一起,每年逢年过节大家集中在一起过。如果爷爷生病了,父亲都会回来,即便是在外地出差,他也会紧急飞回,实在赶不回来,他就给女儿电话,让雨融照顾好爷爷。“在爸爸特别忙的时候,小叔张斌也会赶回,两人交替着为父亲尽孝道。“郭雨融说。
  女儿十八岁时,郭家学送给她一段话,作为父亲送给孩子特别的成人礼。“女人一定要把幸福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父母都是靠不住的,老公也是靠不住的。一定要把自己修炼得很强大。”
  ---------------------------------------------
  智者不惑,慧者无忧;智者有胆识,慧者更圆通。人生就是修炼,失败与挫折便是修炼的必需课程。在人生的修炼中,郭家学不仅显示了出色的资本运作和企业管理的智慧,更展示了面对挑战的坚韧与豁达。
  ---------------------------------------------
  修炼,是郭家学告诫晚辈和下属常用的词。修炼,离不开书。从170 块钱起家,是书伴他一路前行。郭雨融记得,父亲回家总是提些书回来,都是古代文学或是现代大家的自传,他把这些书全部堆到书房和茶厅里。“我们家有个茶室,榻榻米式的,周围堆书成山,父亲没事就在那看书喝茶。”阅读伴随着郭家学的创业之路。在安康师范学校读书时,郭家学就特别爱读名人传记,《李嘉诚自传》、《艾柯卡自传》、《拳王阿里自传》,一本本飘香的图书让这位文学控爱不释手。这些名人的奋斗史给予了他创业的勇气和极大的精神鼓励。
  经历了大跃进式购并带来的惨痛教训,郭家学的心境发生了根本转变,做企业的思维方式一下子转了个大弯。他不再在资本扩张路上凶猛突进,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做好一个企业、做精一个产品的小而精的思路上,修炼,可以成为其事业转型的最好注释。广誉远,便是他后半生的寄托。“世界500强对一个人来说,是六十亿分之五百的机会,人人都要做这个梦想吗?但是通过广誉远,制造出优秀的产品,恢复中国人对中医药文化与企业的自信,恢复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建立文化自觉文化自律,最终让社会、让国家走向文化自强,我觉得比我们创造再多的财富都有价值”。这番感悟对郭家学来说,既具有很高的生命关怀与意义,也是现实生活可以努力为之奋斗的。
  始创于1541 年的广誉远是中国最古老的中药企业,比北京同仁堂还早128年,为清朝四大药店之一,是名符其实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这家企业有三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只有六个传统中药产品列入国家保密配方之列,有两个就是广誉远的产品。拥有广誉远这个品牌,就可以打造一家像同仁堂这样的公司。”郭家学希望在自己的后半生里,将这家企业传承下去,意义非凡。用他的话说,就是“再传500年”,让广誉远成为千年品牌。
  接手广誉远后,郭家学特别重视养生之道,每天早晨六点起床,一大早便来到办公室,过着规律的生活,远离熬夜和焦虑。每到下班后,他会约上三五知己,一起吃饭聊天喝茶,其实就是社交的茶聚。每周,他至少会做半天的运动,要么登山,要么约上好友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沿着山林转一圈。不知不觉中,他的身体和心境都得到了释放。
  他将这种生活称之为新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合理膳食,服食养生,修炼身心,快乐生活,快乐工作。“修炼身心,就要静养。如何修炼?要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敬畏,要学习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企业家一生都在学习,我们公司二十多年来,人人都在学习。”郭家学现在仍在“自强不息”地修炼,在今天他是一位在读博士,在公司,他是员工学习的“好榜样”,还是员工信赖的领军人。
  郭家学 西安东盛集团董事长,北京陕西商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山西商会副会长。他是陕西辞去公职的第一人,短短几年积累上亿身家;他将白加黑、盖力天、潜江制药、云南白药纳入麾下,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如日中天的民族品牌;在他即将登顶,有望闯入全球五百强之时,却遭遇到命运的玩笑与捉弄。他挺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如今英雄归来,手握“广誉远”这张近500年中医药老字号的王牌,开始了“精而美的文化远足”。
  1插入语: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到了想死都死不了的地步。
  内心难受到了极点,郭家学不禁号啕大哭。『这是我成年后的唯一一次大哭,
  连死都不能死是什么感受?』在郭家学的眼眶里噙着泪。
  2插入语:『财富本身是没有生命的,我们得到财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被赋予一种文化的过程,
  在这种时候,个人的生命、个人的血液随着这种文明可以延续一百年、上千年,
  让你的血液在文明里不断流淌,你的生命也才会不断延续。』
  3插入语:在企业家圈子里,郭家学的名字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演讲和公益事业,
  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他要集结五湖四海的朋友,一道传播传统文化。
  在他看来,传统文化和信仰的重建,也是寻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的途径。
其他文献
《繁花》发表之后, 金宇澄突然变成众所周知的“潜伏者”。回到《繁花》之外的世界,金宇澄还是原来那个喜欢待在办公室里安静工作的中年人。  金宇澄 原名金舒舒,作家,《上海文学》常务副主编,被称为小说界的“潜伏者”。2012年以满纸沪语完成了一部描写上海市民生活的长篇小说《繁花》,作品问世后反响强烈,一举摘得中国小说学会年度“长篇排行榜”榜首、“华语传媒文学奖”、“施耐庵奖”、 “鲁迅文化奖”、央视“
期刊
8月30日,平安绿行家广州站。  佛山乐圈圈农场由佛山电台民谣音乐节目“城市民谣夜”主持人、《野百合花》民谣唱片制作人、音乐策划人老蔡建设,占地143亩。整片场地格局颇为紧凑,室内外活动场地布局分明,室内活动场及菜园环抱着可垂钓的小湖,湖当中是一座朴实的木制小亭,有与主人一般清晰可辨的小而美风格。由于设置了人气很高、独具特色的“亲子滚轮胎”环节,因此得名“乐圈圈”。  8月30日的佛山,骄阳似火。
期刊
这个夏天,王跃文很忙。8月, 他凭借 中篇小说《漫水》获得鲁迅文学奖, 并推出新作 长篇小说《爱历元年》。 此前,他做了一件很多大牌作家不会做的事—去巴西看世界杯。其实他和足球的缘分, 不止如此。  2010年时,王跃文有这样的困惑—足球踢什么?在从各个层面对中国队进行了一番分析后,他的结论是—显然,踢足球靠队员、靠技术,也靠运气。但除了运气靠上帝,队员和技术靠什么?中国足球需做好这道世纪难题。虽
期刊
在中国大部分的男士家中,是几乎看不到袖扣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几乎暗示着他们的衣橱里,还挂着几件法式叠袖衬衫(French cuffs)。这种袖口敞开的衬衫,需用袖扣穿过扣眼来约束。比起普通的钮扣袖衬衫,它固然正式、优雅,穿戴起来却稍嫌不便。所以,对于那些本来就对西装衬衫深恶痛绝的上班族而言,法袖衬衫经常成为麻烦和矫情的同义词。但其实,在欧美相对正式的场合,叠袖衬衫和袖扣才是符合礼仪的正确选择。而华
期刊
儿子,中国人的信仰就像餐桌上的南瓜,一夜之间就成了人人都需要的东西。首先是那些商人,他们不喜欢别人叫他们商人,而是说企业家。其实,商人和企业家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爸爸这样的人,永远弄不懂,他们却非常计较。商人对于信仰的渴望是你完全无法想象的,这些年,如果你在国内出去走走,总会看到那些为了信仰痛心疾首的商人。  据说,有的地产商人已经加入了什么什么教,据说他们加入了那个教之后,就已经一方面内心为了金钱
期刊
摄影师高辉就住在太行山边上,来自黄河的沙痕,他最熟悉不过。他同我们讲述了他和沙痕之间的故事。  那平平常常、悄没声息的沙痕,那无以言状、美轮美奂的沙痕,早与我结下不解的情缘。每当我走近大小河流的岸边,一种纯真的童心就会怦然而生。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举起手里的相机,拍了一张又一张,把我对沙痕的美的感受忠实地记录下来。这组拍摄的沙痕作品,就是从我众多的沙痕照片中遴选出来的。此前,我很想给它们冠上一个很好的
期刊
城镇化的方向与传承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表示,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城镇化。城镇化建设将是中国未来5~10年综合发展结构中顶层设计的核心主题,是保持未来中国持续增长的关键架构。它将催生相关子行业的潜在需求,给产业投资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城镇化的空间结构已基本成型,而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巨大。中国城镇化产业投资俱乐部应运而生,通过政
期刊
一场文化盛宴的诞生  对于当下的文学爱好者而言,在书籍中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思想制造者面对面,亲耳聆听、感知他们对于各种知识的见解和观点,成为许多读者更迫切的追求—一场文化盛宴就此诞生。  施宏俊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  世纪文景创始人。  一种文艺复兴的趋势似乎正在慢慢兴起。  在北京,只要是冠上“理想国”名号的文化沙龙所在的场所,一定会被大批的文学爱好者“攻陷
期刊
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落差6500米,金沙江段的落差高达600多米,这是一次特殊的漂流,有人死了,有人活了下来,吉胡·阿莎的生命必然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吉胡·阿莎,一个彝族女人,鹰的后代,来自中国四川的大凉山。她自喻是大凉山上那只孤独、坚韧、顽强的山鹰。  长漂后,阿莎在海外经历了一段不如人意、跌宕起伏的日子。淡定并归于宁静后,她回到故乡,在自己成长的大凉山买下了一座“橄榄山”果园,在大凉山,
期刊
他们,正在老去,经过『创一代』打江山的艰辛,家族企业大佬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江山靠谁守?无论是已经从父辈手里接过财富之棒的接班人,还是即将接班的富家子弟们,面对未来的财富帝国,他们将何去何从?他们在寻找答案,于是,家族财富传承、家族基金、家族办公室、家族治理,也越来越成为时髦用语,更是上流社会公开和非公开谈论的话题。  破解传承『魔咒』  有家族企业能够传承千年?中国人不信,日本人信了;  有家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