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拥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从事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也是大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及技巧能有效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成效,达到育人育心的目的。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
高校扩招后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急速膨胀,这意味着大学生将会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和更多的心理问题。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业已成为高校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特殊的责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关系着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神经症性的情绪;
2.人际关系和强迫倾向等。
(二)心理障碍的发生存在差异:
1.年级方面,大二年纪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一年级次之,三年级再次之;
2.来自农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来自城市的学生问题多;
3.竞争压力大的专业的学生,发生心理障碍的人数较多。
二、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总体上看是比较好的,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综观大量的大学生心理调查的统计资料,在当前的大学中,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心理卫生问题的,大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
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1.新生学习适应的问题。不少在中学是学校的“尖子”,进入大学之后,发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和压力;此外,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个适应的问题。
2.学习目标迷失,动力不足,兴趣低下。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有专业思想上的问题。
(二)人际关系上的心理障碍
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交往更加复杂,更加广泛。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试图发展交往能力。而且,交往能力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因自信受挫而陷入苦闷、焦虑、烦恼、恐惧,产生心理障碍。
(三)性与恋爱方面的心理障碍
青年中期,是恋爱的季节。但是,由于大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强,对他们来说,性与恋爱的问题不容易处理好,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少,如对性关系认识的偏常,对失恋挫折的耐受力差,等等。
(四)与自我意识有关的心理障碍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学生容易把未来设计得很完美,与“理想自我”的实现有距离,多数大学生能较好地处理这一矛盾。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有些大学生出现消沉、苦闷、抑郁、冷漠的心态,甚至出现自杀的企图。
2.自我价值是青年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学期间,大学生需要完成职业选择,形成理想、目标,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大学生面临多元化的价值观时,不能找到自己的坐标,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命的存在感,使自己陷入苦闷、绝望的境地。他们的心理障碍就可能发展为一些心理疾病。
而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则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a.个人内在因素
①.个人生理方面的原因
②.个人心理方面的因素
b.外在环境因素
①.社会环境因素
②.家庭原因
③.教育方面的原因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的持续、健康、全面发展而言是一项带有基础性建设意义的工作,是高校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作为站在学生工作一线岗位的辅导员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共同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交融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并非二者机械的相加,不是简单的拼凑、叠加或无条件的照搬,而是内在的、有机的统一。健康的心理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人的错误思想、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其中有些违法乱纪的行为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结果。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工作,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二)有利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凭借自身所具备的多种优势,辅导员通过円常的学生事务管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工作,可以让大学生以多种途径和方式自觉有效地接受学校的德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养成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只有这样,当大学生在面临挫折和困难时才能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而获得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备良好而健全的做人的品质。
(三)有利于提升辅导员自身旳整体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工作,而“导之以行”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辅导员的言行举止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必须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首重“言传”但更重要的是注重“身教”。所以,辅导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尽可能多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必须持续性地提高幵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技能,必须努力掌握和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的变化,迅速实施教育工作,这对于完善辅导员自身能力结构、促进自我成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辅导员以自己的模范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必在学生心中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定位,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钟振(1988-),男,湖南株洲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车车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
高校扩招后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急速膨胀,这意味着大学生将会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和更多的心理问题。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业已成为高校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特殊的责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关系着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神经症性的情绪;
2.人际关系和强迫倾向等。
(二)心理障碍的发生存在差异:
1.年级方面,大二年纪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一年级次之,三年级再次之;
2.来自农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来自城市的学生问题多;
3.竞争压力大的专业的学生,发生心理障碍的人数较多。
二、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总体上看是比较好的,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综观大量的大学生心理调查的统计资料,在当前的大学中,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心理卫生问题的,大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
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1.新生学习适应的问题。不少在中学是学校的“尖子”,进入大学之后,发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和压力;此外,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个适应的问题。
2.学习目标迷失,动力不足,兴趣低下。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有专业思想上的问题。
(二)人际关系上的心理障碍
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交往更加复杂,更加广泛。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试图发展交往能力。而且,交往能力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因自信受挫而陷入苦闷、焦虑、烦恼、恐惧,产生心理障碍。
(三)性与恋爱方面的心理障碍
青年中期,是恋爱的季节。但是,由于大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强,对他们来说,性与恋爱的问题不容易处理好,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少,如对性关系认识的偏常,对失恋挫折的耐受力差,等等。
(四)与自我意识有关的心理障碍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学生容易把未来设计得很完美,与“理想自我”的实现有距离,多数大学生能较好地处理这一矛盾。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有些大学生出现消沉、苦闷、抑郁、冷漠的心态,甚至出现自杀的企图。
2.自我价值是青年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学期间,大学生需要完成职业选择,形成理想、目标,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大学生面临多元化的价值观时,不能找到自己的坐标,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命的存在感,使自己陷入苦闷、绝望的境地。他们的心理障碍就可能发展为一些心理疾病。
而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则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a.个人内在因素
①.个人生理方面的原因
②.个人心理方面的因素
b.外在环境因素
①.社会环境因素
②.家庭原因
③.教育方面的原因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的持续、健康、全面发展而言是一项带有基础性建设意义的工作,是高校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作为站在学生工作一线岗位的辅导员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共同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交融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并非二者机械的相加,不是简单的拼凑、叠加或无条件的照搬,而是内在的、有机的统一。健康的心理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人的错误思想、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其中有些违法乱纪的行为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结果。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工作,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二)有利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凭借自身所具备的多种优势,辅导员通过円常的学生事务管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工作,可以让大学生以多种途径和方式自觉有效地接受学校的德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养成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只有这样,当大学生在面临挫折和困难时才能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而获得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备良好而健全的做人的品质。
(三)有利于提升辅导员自身旳整体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工作,而“导之以行”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辅导员的言行举止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必须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首重“言传”但更重要的是注重“身教”。所以,辅导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尽可能多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必须持续性地提高幵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技能,必须努力掌握和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的变化,迅速实施教育工作,这对于完善辅导员自身能力结构、促进自我成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辅导员以自己的模范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必在学生心中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定位,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钟振(1988-),男,湖南株洲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车车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