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某精密跟踪雷达伺服系统,对其主要指标、工作原理、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探讨,设计了位置、速度、电流三环控制结构的伺服系统,并利用MATLAB对伺服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伺服系统具有很好的静态、动态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雷达伺服系统;三环控制;双电机消隙;PID控制;MATLAB仿真
1 引言
伺服系统是精密跟踪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雷达控制台的命令,控制天线精密跟踪飞行目标,并实时精确测量雷达机械轴的位置。雷达伺服系统性能的好坏将极大的影响雷达的搜索与跟踪性能。所以,合理设计伺服系统尤为重要。跟踪雷达伺服系统一般包括方位轴和俯仰轴系统,二者原理和结构相同,本为中对伺服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均以方位角伺服系统为例。
2 主要技术指标
该精密跟踪雷达伺服系统的主要指标有:1)最大角速度:36°/s;2)最小角速度:0.01°/s;3)静态定位精度:0.01°;4)过渡过程品质:超调量:<30%,调节时间:<0.5s,振荡次数:≤1;5)频响:≥5Hz。
3 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本雷达的伺服系统具有低速平稳性要求高、调速范围宽、跟踪精度高等特点。为得到这样一个高性能的伺服系统,设计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三个回路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具有三个回路的雷达伺服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根据图1的伺服系统原理框图,伺服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负载力矩的计算、驱动方式及执行元件选择、伺服驱动器的选择、速度反馈元件选择、位置反馈元件选择、控制计算机的配置选择以及位置调节器算法设计。
4 伺服系统的设计
4.1 负载力矩的计算
计算负载力矩的目的是选择执行元件。跟踪雷达伺服系统的负载力矩一般包括风力矩、惯性力矩和摩擦力矩等。经计算,风力矩为:Mr=217.59Nm;惯性力矩为MJ=243.11Nm;摩擦力矩Mf=10Nm。由于Mr、MJ与Mf是互不相关的,因而负载力矩ML为的计算公式为,经计算最终的负载力矩ML为326.41Nm。
4.2 驱动方式及执行元件选择
本系统采用高速直流电动机配减速器的方案。为了消除传动齿隙的影响,采用双电机消隙传动方式。选用的电机功率为390W,额定转速3000r/min。采用双电机消隙工作方式,高速驱动时,其额定驱动功率达780W,满足伺服系统的设计要求,也符合双消隙工作方式下对电机选择要求。电机的额定转速为3000r/min,减速比为449.7,在额定转速下天线的速度为40?/s,满足最大转速的设计要求。
4.3 伺服驱动器选择
伺服驱动器的主要作用是将伺服系统的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驱动执行元件带动负载运动。本伺服系统的伺服驱动器选用桂林星辰公司的MDX10D250双电机消隙直流伺服系统。该驱动器的调速线性误差小于0.4%,调速范围大于10000倍,速度环能实现很好的控制效果。驱动器还特别引入了智能消隙功能,能够很好的消除机械传动中齿隙的影响。
4.4 速度反馈元件选择
速度反馈元件选用与电机配套的测速发电机,该测速机的输出斜率大于8.8V/(kr/min)。在天线的最低转速0.01?/s下,测速机的反馈电压大于6.6mV,这样高的电压就较容易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4.5 位置反馈元件选择
本系统采用旋转变压器作为角度测量元件。测角元件选用西安微电机研究所生产的高精度多级旋转变压器J160XFS6412。该旋转变压器的粗精比为64:1,精度为10",远高于系统0.01°静态定位精度的设计要求。
4.6 控制计算机的配置选择
控制计算机除了CPU、硬盘、内存等基本配置外,还应具有以下几个模块:1)RDC转换板:将旋转变压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解算为角度数字量;2)串口通讯板:负责伺服系统与上位机通讯;3)I/O板:伺服系统内部设备状态输入与输出控制;4)DA板:将计算出的控制量转换为模拟电压送至驱动器。
4.7 位置调节器算法设计
伺服系统中常用的位置调节器为PID控制器,它通加对误差信号e(t)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其结果的加权即为控制器的输出u(t),该值就是控制对象的控制值。
PID控制器在时间域上的数学描述为式中,Kp為放大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合理的设置这三个控制参数,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的控制效果。
5 伺服系统的MATLAB建模与仿真
利用MATLAB,建立伺服系统控制对象的的数学模型,通过选择不同形式和参数的校正环节,计算系统的输出特性。本雷达伺服系统由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三环组成,当内环确定后,内环可以作为外环内的一个环节。按照此思路,伺服系统可简化由位置调节器、速度回路、减速比、积分器、振荡环节和单位反馈组成,并将整个位置回路设计成二阶无差系统,简化的伺服系统传递函数模型如图3所示。
系统仿真阶跃响应如图4所示,系统阶跃响应超调量为19.7%,调节时间为0.39s,振荡次数为0.5,过渡过程品质满足设计要求。系统仿真频率响应如图5所示,系统闭环带宽为40.5rad/s,即6.4Hz,满足指标要求。
6 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伺服系统采用直流电机双消隙驱动方式,设计了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三环控制,系统按二阶无差系统设计。经MATLAB建模仿真,该系统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该伺服系统已成功装备某型雷达,经外场试验验证,该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较好的动态品质与控制精度,满足雷达整机对伺服系统的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德纯,丁家会,程望东等.精密跟踪测量雷达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
[2]潘高峰,周江.舰载雷达伺服系统建模与仿真[J] 电子工程师,2007.6,第33卷第6 期.
关键词:雷达伺服系统;三环控制;双电机消隙;PID控制;MATLAB仿真
1 引言
伺服系统是精密跟踪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雷达控制台的命令,控制天线精密跟踪飞行目标,并实时精确测量雷达机械轴的位置。雷达伺服系统性能的好坏将极大的影响雷达的搜索与跟踪性能。所以,合理设计伺服系统尤为重要。跟踪雷达伺服系统一般包括方位轴和俯仰轴系统,二者原理和结构相同,本为中对伺服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均以方位角伺服系统为例。
2 主要技术指标
该精密跟踪雷达伺服系统的主要指标有:1)最大角速度:36°/s;2)最小角速度:0.01°/s;3)静态定位精度:0.01°;4)过渡过程品质:超调量:<30%,调节时间:<0.5s,振荡次数:≤1;5)频响:≥5Hz。
3 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本雷达的伺服系统具有低速平稳性要求高、调速范围宽、跟踪精度高等特点。为得到这样一个高性能的伺服系统,设计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三个回路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具有三个回路的雷达伺服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根据图1的伺服系统原理框图,伺服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负载力矩的计算、驱动方式及执行元件选择、伺服驱动器的选择、速度反馈元件选择、位置反馈元件选择、控制计算机的配置选择以及位置调节器算法设计。
4 伺服系统的设计
4.1 负载力矩的计算
计算负载力矩的目的是选择执行元件。跟踪雷达伺服系统的负载力矩一般包括风力矩、惯性力矩和摩擦力矩等。经计算,风力矩为:Mr=217.59Nm;惯性力矩为MJ=243.11Nm;摩擦力矩Mf=10Nm。由于Mr、MJ与Mf是互不相关的,因而负载力矩ML为的计算公式为,经计算最终的负载力矩ML为326.41Nm。
4.2 驱动方式及执行元件选择
本系统采用高速直流电动机配减速器的方案。为了消除传动齿隙的影响,采用双电机消隙传动方式。选用的电机功率为390W,额定转速3000r/min。采用双电机消隙工作方式,高速驱动时,其额定驱动功率达780W,满足伺服系统的设计要求,也符合双消隙工作方式下对电机选择要求。电机的额定转速为3000r/min,减速比为449.7,在额定转速下天线的速度为40?/s,满足最大转速的设计要求。
4.3 伺服驱动器选择
伺服驱动器的主要作用是将伺服系统的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驱动执行元件带动负载运动。本伺服系统的伺服驱动器选用桂林星辰公司的MDX10D250双电机消隙直流伺服系统。该驱动器的调速线性误差小于0.4%,调速范围大于10000倍,速度环能实现很好的控制效果。驱动器还特别引入了智能消隙功能,能够很好的消除机械传动中齿隙的影响。
4.4 速度反馈元件选择
速度反馈元件选用与电机配套的测速发电机,该测速机的输出斜率大于8.8V/(kr/min)。在天线的最低转速0.01?/s下,测速机的反馈电压大于6.6mV,这样高的电压就较容易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4.5 位置反馈元件选择
本系统采用旋转变压器作为角度测量元件。测角元件选用西安微电机研究所生产的高精度多级旋转变压器J160XFS6412。该旋转变压器的粗精比为64:1,精度为10",远高于系统0.01°静态定位精度的设计要求。
4.6 控制计算机的配置选择
控制计算机除了CPU、硬盘、内存等基本配置外,还应具有以下几个模块:1)RDC转换板:将旋转变压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解算为角度数字量;2)串口通讯板:负责伺服系统与上位机通讯;3)I/O板:伺服系统内部设备状态输入与输出控制;4)DA板:将计算出的控制量转换为模拟电压送至驱动器。
4.7 位置调节器算法设计
伺服系统中常用的位置调节器为PID控制器,它通加对误差信号e(t)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其结果的加权即为控制器的输出u(t),该值就是控制对象的控制值。
PID控制器在时间域上的数学描述为式中,Kp為放大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合理的设置这三个控制参数,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的控制效果。
5 伺服系统的MATLAB建模与仿真
利用MATLAB,建立伺服系统控制对象的的数学模型,通过选择不同形式和参数的校正环节,计算系统的输出特性。本雷达伺服系统由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三环组成,当内环确定后,内环可以作为外环内的一个环节。按照此思路,伺服系统可简化由位置调节器、速度回路、减速比、积分器、振荡环节和单位反馈组成,并将整个位置回路设计成二阶无差系统,简化的伺服系统传递函数模型如图3所示。
系统仿真阶跃响应如图4所示,系统阶跃响应超调量为19.7%,调节时间为0.39s,振荡次数为0.5,过渡过程品质满足设计要求。系统仿真频率响应如图5所示,系统闭环带宽为40.5rad/s,即6.4Hz,满足指标要求。
6 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伺服系统采用直流电机双消隙驱动方式,设计了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三环控制,系统按二阶无差系统设计。经MATLAB建模仿真,该系统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该伺服系统已成功装备某型雷达,经外场试验验证,该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较好的动态品质与控制精度,满足雷达整机对伺服系统的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德纯,丁家会,程望东等.精密跟踪测量雷达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
[2]潘高峰,周江.舰载雷达伺服系统建模与仿真[J] 电子工程师,2007.6,第33卷第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