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中,要逐步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阅读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要想让小学生学好语文,打好基础。我们可以从阅读教学抓起。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重视发展儿童语言,充分调动儿童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对阅读、写作的渴求。这一变革,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的。那么,怎样改革阅读教学,顺应这一变革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有益的尝试。
阅读教学有重写轻说的倾向,有人认为“口说为虚,动笔是实”,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的“练”,总是要落在动笔写上。这一认识,随着近年阅读教学改革的进展,正逐步转变。因为在现代社会里,由于传声技术的迅速发展,口头语言运用越来越广泛。一个人说话的技能技巧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基于这种认识,许多先进国家的语文教学都把说的训练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一位教育学家曾指出:“说话训练旨在培养青少年用母语说话的能力和熟练技巧。并使其有助于青少年个人的发展,大大促进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在政治生活中的活动能力。”还说“(青少年)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方面的交往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外,不仅以语言知识而且特别是以说话能力和本领为前提的。”因此,“说”是小学生语文诸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说与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小学生说话能力相对来说,还是较弱些,但小学生受外界影响快,记忆力强,语言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把加强说的训练,作为上好阅读课的重要内容。在讲读课、说话课的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创设儿童口头语言训练的情境,最大限度地给儿童提供说话的机会和场所,让他们扎扎实实地把说话基础打好。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一)学生说话的机会很多,特别是课堂表现。课堂上学生说话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注意让他们把话说清楚,讲完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说的话,我尽量耐心地让他们说,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一句一句地教他们把话讲完整。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自然而然,也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
(二)再者,要充分发挥课文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材中有大量可供多角色朗读的课文,角色间的对话丰富多彩。抓住这一特点,我除了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外,更着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练习。例如我上《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后提问:娜塔莎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请你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小姑娘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说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再来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从而达到说的训练。这样就能从小训练学生边想边说的习惯。
看图说话是一种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说话训练。我十分珍惜这类课文为学生提供的说话机会。教学过程中,我总要让学生先观看图画,有时让学生照图讲述,有时我提出具体说话要求,或请一个学生讲全过程,或按故事时间、空间和发展顺序让每个学生讲述一部分,然后再串连起来。学生按图画内容坦率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提高了说话的能力。
(三)充分运用课文提供的条件,进行必要的讲述训练。教材中绝大部份都是记叙人和事的课文,语言精炼、生动形象,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重复课文中的原句,用自己的语言,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来讲述。这样的训练,可以用课文中的书面语言促进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说好一段话,清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
阅读教学,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课文。而每一篇课文,尽管表达形式各异,但总有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就是课文的纲。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这条线索上去,紧紧把住它,把课文学活。备每一课时,我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思考,抓住课文的线索,把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引到点子上,然后再发散开来。努力做到“捕捉中心,把握整体,沟通思路,明了部分”。立足于教师“引线”,让学生自己“穿针”,即教“引”,而学“发”。要达到上述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言路的“广”与“窄”影响很大。于是我就注意在“广”字上下功夫,就是必须照顾到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真正做到各抒己见。我的具体做法是:
1、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使之有利于对儿童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儿童初步的学习能力。我组织学生应用汉语拼音自讀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般经过三个环节。
(1)应用汉语拼音疏通文字,扫清障碍。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音节和汉字对照,发现错的声、韵、调立即订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又能正音学好普通话。部分同学连汉语拼音都不会的同学,那只好采取带读了。
(2)读文解题。教学《菩萨兵》一课时,我问学生:“从课题上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最后一致同意这篇课文是讲朱德总司令所带的红军是菩萨兵。因此课题中的关键词是“菩萨”。接着我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为什么说是菩萨?”这个问题来学懂课文。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中心。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老师不要定“框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老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听取他们的发言,并及时加以指导,仍以《菩萨兵》为例,我问学生《菩萨兵》这课书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甲回答说:“这课书是讲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和感激的事。”我接着又问:“红军战士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这时同学乙抢着回答说:“朱德总司令知道藏胞躲在深山里,不敢露面,就派翻译到山里请他们回来,可他们还是不回来,司令就开会,让红军帮他们把地抢种上,怕他们耽误了春耕的大好时机。”同学丙补充说:“红军和反动军队比起来,红军真是太好了!”阅读中经常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儿童在阅读课文时,在教师引导下,如果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难,说明他思维活跃起来了,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懂。教师不要一味的“逼”学生答问。
例如我上《雪儿》这一课时问学生:“我把雪儿治好了,并且放飞了它,为什么它还飞回阳台来?”生回答:它表示对主人的感谢之意。没有马上表态,看法,经过讨论,弄清楚了课文宗旨,作者写作的目的。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法也领悟了。
3、精心设问,引起争论,发展求异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注意启发性,善于调动和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儿童思维各异,而殊途同归,达到了教学目的。
4、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教师在课堂上,要十分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状况,抓住学生思路能否畅通的关键,即主要矛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各抒己见,解决矛盾,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让他们能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见解,闪亮自己。
总之,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中,要逐步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广开言路,让思维之路畅通,课堂里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在书声琅琅,各抒己见,议论纷纷的环境中养成多语善言,熟读精思的习惯,使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要想让小学生学好语文,打好基础。我们可以从阅读教学抓起。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重视发展儿童语言,充分调动儿童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对阅读、写作的渴求。这一变革,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的。那么,怎样改革阅读教学,顺应这一变革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有益的尝试。
阅读教学有重写轻说的倾向,有人认为“口说为虚,动笔是实”,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的“练”,总是要落在动笔写上。这一认识,随着近年阅读教学改革的进展,正逐步转变。因为在现代社会里,由于传声技术的迅速发展,口头语言运用越来越广泛。一个人说话的技能技巧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基于这种认识,许多先进国家的语文教学都把说的训练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一位教育学家曾指出:“说话训练旨在培养青少年用母语说话的能力和熟练技巧。并使其有助于青少年个人的发展,大大促进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在政治生活中的活动能力。”还说“(青少年)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方面的交往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外,不仅以语言知识而且特别是以说话能力和本领为前提的。”因此,“说”是小学生语文诸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说与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小学生说话能力相对来说,还是较弱些,但小学生受外界影响快,记忆力强,语言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把加强说的训练,作为上好阅读课的重要内容。在讲读课、说话课的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创设儿童口头语言训练的情境,最大限度地给儿童提供说话的机会和场所,让他们扎扎实实地把说话基础打好。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一)学生说话的机会很多,特别是课堂表现。课堂上学生说话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注意让他们把话说清楚,讲完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说的话,我尽量耐心地让他们说,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一句一句地教他们把话讲完整。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自然而然,也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
(二)再者,要充分发挥课文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材中有大量可供多角色朗读的课文,角色间的对话丰富多彩。抓住这一特点,我除了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外,更着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练习。例如我上《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后提问:娜塔莎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请你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小姑娘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说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再来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从而达到说的训练。这样就能从小训练学生边想边说的习惯。
看图说话是一种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说话训练。我十分珍惜这类课文为学生提供的说话机会。教学过程中,我总要让学生先观看图画,有时让学生照图讲述,有时我提出具体说话要求,或请一个学生讲全过程,或按故事时间、空间和发展顺序让每个学生讲述一部分,然后再串连起来。学生按图画内容坦率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提高了说话的能力。
(三)充分运用课文提供的条件,进行必要的讲述训练。教材中绝大部份都是记叙人和事的课文,语言精炼、生动形象,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重复课文中的原句,用自己的语言,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来讲述。这样的训练,可以用课文中的书面语言促进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说好一段话,清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
阅读教学,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课文。而每一篇课文,尽管表达形式各异,但总有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就是课文的纲。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这条线索上去,紧紧把住它,把课文学活。备每一课时,我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思考,抓住课文的线索,把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引到点子上,然后再发散开来。努力做到“捕捉中心,把握整体,沟通思路,明了部分”。立足于教师“引线”,让学生自己“穿针”,即教“引”,而学“发”。要达到上述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言路的“广”与“窄”影响很大。于是我就注意在“广”字上下功夫,就是必须照顾到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真正做到各抒己见。我的具体做法是:
1、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使之有利于对儿童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儿童初步的学习能力。我组织学生应用汉语拼音自讀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般经过三个环节。
(1)应用汉语拼音疏通文字,扫清障碍。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音节和汉字对照,发现错的声、韵、调立即订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又能正音学好普通话。部分同学连汉语拼音都不会的同学,那只好采取带读了。
(2)读文解题。教学《菩萨兵》一课时,我问学生:“从课题上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最后一致同意这篇课文是讲朱德总司令所带的红军是菩萨兵。因此课题中的关键词是“菩萨”。接着我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为什么说是菩萨?”这个问题来学懂课文。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中心。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老师不要定“框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老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听取他们的发言,并及时加以指导,仍以《菩萨兵》为例,我问学生《菩萨兵》这课书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甲回答说:“这课书是讲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和感激的事。”我接着又问:“红军战士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这时同学乙抢着回答说:“朱德总司令知道藏胞躲在深山里,不敢露面,就派翻译到山里请他们回来,可他们还是不回来,司令就开会,让红军帮他们把地抢种上,怕他们耽误了春耕的大好时机。”同学丙补充说:“红军和反动军队比起来,红军真是太好了!”阅读中经常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儿童在阅读课文时,在教师引导下,如果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难,说明他思维活跃起来了,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懂。教师不要一味的“逼”学生答问。
例如我上《雪儿》这一课时问学生:“我把雪儿治好了,并且放飞了它,为什么它还飞回阳台来?”生回答:它表示对主人的感谢之意。没有马上表态,看法,经过讨论,弄清楚了课文宗旨,作者写作的目的。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法也领悟了。
3、精心设问,引起争论,发展求异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注意启发性,善于调动和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儿童思维各异,而殊途同归,达到了教学目的。
4、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教师在课堂上,要十分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状况,抓住学生思路能否畅通的关键,即主要矛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各抒己见,解决矛盾,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让他们能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见解,闪亮自己。
总之,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中,要逐步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广开言路,让思维之路畅通,课堂里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在书声琅琅,各抒己见,议论纷纷的环境中养成多语善言,熟读精思的习惯,使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