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在考察、观摩了一些高中美术欣赏课的课例之后,引起了一些思考。美术课是一门必修课,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欣赏评述”是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欣赏是对美的感受与体验,评价是对美的阐述与判断。面对相同的美术作品,每个学生都会有其独特的感受与体会,会进行绝不相同的描述
一、欣赏须有理论知识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豪泽尔著《艺术社会学》)。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博引广论,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
二、两条主线——形象思维与审美教学
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在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伦勃朗《带金盔的人》难道只是向我们展示金盔上那耀眼夺目的金属特征?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因而两者必须互相联系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两条主线贯穿始终。
三、要以活动为中心
欣赏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理论问题的讲解,一定要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防止在非常有限的课堂上,花太多的时间去集中讲授理论知识。美术欣赏是一种陶冶人的情操的活动,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也应是完全出于内心的自愿。按照教育学课程设计理论,中学美术教学,适宜活动课程模式,即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
在赏析美术作品的同时,能针对当地的一些文化现象或其它范例加以评论和阐述,这有利于学生对艺术的本质特征加深领悟。比如,我讲授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时,就拿我县的两尊“马良”雕塑为例,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马良是童话人物,把它放在儿童公园空旷的草地上,显得那么可亲可爱;而龙峰广场的马良雕塑,在高大的商业建筑群下,就显得那么小气。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讲一些与作品欣赏无关的故事和笑话,则是不可取的。作为美术欣赏课,还要处理好两种教学。
一、情境式教学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为了深化主题,突出欣赏作品鲜明的时代、民族个性特征,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影视等方式创设背景情境。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情境式教学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它还将听觉艺术(音乐)融入到美术欣赏中来,使美术与音乐、影像、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例如我们在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时(高中美术第三册第一课),教师备课时将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配上《伏尔加船夫曲》,制成课件存储在电脑中。在欣赏时,《伏尔加船夫曲》音乐与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融为一体,这样使学生很快进入审美心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体会纤夫们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最终使学生们为纤夫坚韧顽强、勇敢不懈的拼搏而感动,为画家高超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叹服,使美术欣赏课达到让学生触景生情的效果。又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高中美术第二册第一课),同学们的耳边同时响起那凝重、高古的《高山流水》、《鱼舟唱晚》、《二泉映月》……等等经典民乐时,怎能不唤起学生对作品意境的畅想;怎能不激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慕;怎能不会得到美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此种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充分加深对作品的体会,使欣赏更现实、更立体、更生动。这样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达到的。
二、本土资源教学
教育学生热爱家乡,让其了解家乡美术,将大量的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吸纳和渗透到美术教学内容之中,将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引入课堂。由于乡土美术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地理知识、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内容,因而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教学认识传统的地方文化,培养其民族美术的认同感。如在教学中,像传统手工艺品、古建筑、民间美术章节都涵盖了大量的乡土美术内容。教师可结合地方特色组织教学。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是很有必要的。如讲中国优秀工艺美术品欣赏这一课时(高中美术第四册),带同学们参观博物馆,馆内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彩陶、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要求同学们留意这些工艺品的名称、出土时间和出产年代,分析工艺品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还有像节令习俗、民间文化活动,民间吉祥图案的题材,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遗迹、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等,都是很好的推介内容。如讲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时(高中美术第四册),把学生带到(灵山县)佛子乡的大芦村参观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群,让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增强审美的体验,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本土资源的教学不仅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乡土美术教育的发展,容易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了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
一、欣赏须有理论知识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豪泽尔著《艺术社会学》)。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博引广论,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
二、两条主线——形象思维与审美教学
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在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伦勃朗《带金盔的人》难道只是向我们展示金盔上那耀眼夺目的金属特征?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因而两者必须互相联系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两条主线贯穿始终。
三、要以活动为中心
欣赏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理论问题的讲解,一定要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防止在非常有限的课堂上,花太多的时间去集中讲授理论知识。美术欣赏是一种陶冶人的情操的活动,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也应是完全出于内心的自愿。按照教育学课程设计理论,中学美术教学,适宜活动课程模式,即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
在赏析美术作品的同时,能针对当地的一些文化现象或其它范例加以评论和阐述,这有利于学生对艺术的本质特征加深领悟。比如,我讲授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时,就拿我县的两尊“马良”雕塑为例,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马良是童话人物,把它放在儿童公园空旷的草地上,显得那么可亲可爱;而龙峰广场的马良雕塑,在高大的商业建筑群下,就显得那么小气。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讲一些与作品欣赏无关的故事和笑话,则是不可取的。作为美术欣赏课,还要处理好两种教学。
一、情境式教学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为了深化主题,突出欣赏作品鲜明的时代、民族个性特征,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影视等方式创设背景情境。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情境式教学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它还将听觉艺术(音乐)融入到美术欣赏中来,使美术与音乐、影像、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例如我们在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时(高中美术第三册第一课),教师备课时将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配上《伏尔加船夫曲》,制成课件存储在电脑中。在欣赏时,《伏尔加船夫曲》音乐与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融为一体,这样使学生很快进入审美心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体会纤夫们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最终使学生们为纤夫坚韧顽强、勇敢不懈的拼搏而感动,为画家高超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叹服,使美术欣赏课达到让学生触景生情的效果。又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高中美术第二册第一课),同学们的耳边同时响起那凝重、高古的《高山流水》、《鱼舟唱晚》、《二泉映月》……等等经典民乐时,怎能不唤起学生对作品意境的畅想;怎能不激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慕;怎能不会得到美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此种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充分加深对作品的体会,使欣赏更现实、更立体、更生动。这样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达到的。
二、本土资源教学
教育学生热爱家乡,让其了解家乡美术,将大量的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吸纳和渗透到美术教学内容之中,将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引入课堂。由于乡土美术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地理知识、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内容,因而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教学认识传统的地方文化,培养其民族美术的认同感。如在教学中,像传统手工艺品、古建筑、民间美术章节都涵盖了大量的乡土美术内容。教师可结合地方特色组织教学。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是很有必要的。如讲中国优秀工艺美术品欣赏这一课时(高中美术第四册),带同学们参观博物馆,馆内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彩陶、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要求同学们留意这些工艺品的名称、出土时间和出产年代,分析工艺品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还有像节令习俗、民间文化活动,民间吉祥图案的题材,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遗迹、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等,都是很好的推介内容。如讲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时(高中美术第四册),把学生带到(灵山县)佛子乡的大芦村参观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群,让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增强审美的体验,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本土资源的教学不仅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乡土美术教育的发展,容易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了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