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考试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促进教学改革具有导向作用,本文从分析考生作弊的原因入手,提出了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有效控制措施。
【关键词】 考试;作弊;诚信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8-0119-01
考试是监测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考试,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授课水平,同时可以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学校,可以使学校有的放矢的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受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作弊成为备受关注的又一社会问题。考试作弊,一方面影响到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另一方面影响到学校的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最重要的是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笔者主要从考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和怎样有效控制考试作弊这两个方面来对当前流行的考试作弊现象和大家一起探讨。
1 考试作弊的成因
1.1 学生内在的因素
1.1.1 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失去了学习的目标 把主要精力有的投入到上网聊天、打游戏;有的过于关心社会工作,整天打工挣钱,美其名曰锻炼自我;有的投入到个人感情中去,成天忙着会女友,谈恋爱等等。由于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太少,考试准备不足,但又恐怕补考或重修,只好用作弊的手段来通过考试。
1.1.2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的不纯 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觉得自己的专业学与不学都对自己的将来产生不了多大影响,这也就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想着上四年大学,混个毕业证和学位证,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最后只得以考试作弊来应对。
1.1.3 心理作用的影响 有些学生是害怕考不及格,产生作弊的念头;有些学生是想取得高分,通过作弊来巩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来获奖学金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些学生存在从众心理,别人作弊,自己也跟着作弊;有些学生是出于“善意”,帮助成绩落后的同学共同作弊。
1.2 学校管理的因素
1.2.1 考试方式不科学 传统的考试方式是:教师上课、命卷、阅卷,总评等均是一人。有些教师害怕学生对教师进行考评时给自己打低分或者是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不自信,考前给学生划重点,阅卷时“手下留情”,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考试的公平。
1.2.2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考试成绩仍是学校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依据 他决定了学校三好学生的评比、奖学金的发放、党员的发展、毕业证学位证的取得、毕业的分配等,导致学生为争取这些关系前途的条件而有作弊行为。
1.2.3 监考教师监考不严 监考人员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持有无原则的同情心,在监考时放松纪律要求,得过且过,这一方面给那些企图作弊的学生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也打击了那些认真学习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1.3 家庭因素
1.3.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家长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取得高分方式和途径的关心,有些学生为了不辜负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逃避家长的训斥而采取考试作弊的方式来提高考试成绩。
1.3.2 有些家长给孩子灌输混个毕业证的观点 甚至鼓励或者帮助孩子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合格成绩,因为他们有权或者有钱,只要孩子能够顺利大学毕业,自己就可以利用手里的钱或权给孩子安排一个比较体面的工作。
1.3.3 父母过于溺爱和偏袒孩子 不愿讓孩子吃亏,给孩子灌输“太老实吃亏”的处世哲学,再加上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家长过于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对于孩子偶尔发生的不规范行为,不能及时制止,使得孩子诚信观念缺失。
1.4 社会因素
1.4.1 当前社会上存在信用危机、竞争不公、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 受这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心理承受较弱的学生心里发生震荡,不良情绪也由此产生,在考试中则表现为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手段,通过违规作弊的方式获取“合格”成绩。
1.4.2 当今社会上流行“经商热”、“打工热”等急功近利、拜金主义思潮 这些无时不在吸引大学生“一切向钱看”,导致了大学生的浮躁心理,于是一些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开始倾斜,学习被搁置甚至荒废,考试时也只有通过作弊的方式获取学习的“成功”。
1.4.3 受社会上“读书无用”、“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成绩再优异,不如搞好关系”等不良言论的影响 学生出现了厌学、怠学甚至无故旷课等现象,但为了能顺利毕业,又不得不参加考试,考试时也只有采用作弊手段获取成绩。
2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有效控制措施
2.1 加强诚信教育
2.1.1 提高教师素质,树立诚信的师德风尚 高校开展诚信教育,教师首先要做诚信的模范,教师只有忠于职守、实事求是、言出必行、严谨治学,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完美人格。
2.1.2 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 以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加强诚信教育。通过多方渠道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学生是做人之根本,不讲诚信将很难生存。同时,强化学生对考试作弊的后果、危害性及严重性的认识,使学生认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2.1.3 建立大学生诚信约束机制 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和不诚信的详细记录存入学生档案,同时学校建立电子诚信档案,供用人等单位查询,使学生牢固树立“珍惜诚信如同珍惜生命”的理念,充分引起大学生对个人诚信度的关注。
2.1.4 建立“绿色考场”制度,设置无人监考考场,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可以采取以班级为单位自愿参加的办法,申请时学生要签订责任书。若没有发现作弊现象,学校可进行奖励,如公开表彰,或免修一定学分,优先考虑评优评奖等。若发现作弊考生,则采取班级所有同学的考试成绩扣掉一部分等措施。
2.2 加强考试管理
2.2.1 加强监考力度 监考教师是整个考场秩序的维护者,监考教师负责与否对学生考试是否影响很大,监考教师熟悉监考流程、认真负责,就会对企图作弊的考生起到震慑作用,从而减少甚至杜绝作弊,因而有必要加强对监考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建立相应的考评和监督机制。
2.2.2 使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考务管理 考试管理使用的设备、管理方式方法等是提高考试管理效能,保证考试公平公正的物质基础。高校应添置现代化设备,革新考试手段,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的考试管理平台。
2.2.3 严格考场管理,科学编排考场 考生考试前,监考教师要清理考场,实行单人单座,学生凭身份证或考试证进入考场参加考试,并要求考试时班主任必须到场,监考教师对考生进行随机编排,这样就可以将考生企图替考的想法制止在萌芽状态,减少考生作弊现象。
2.3 改变现有的考试考核方式
2.3.1 改革考核内容 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占的比重不要太大,考试内容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多出一些能考查学生技能的思考题及分析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2 加强题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 这一方面可以避免个别任课教师复习时划考试范围,同时也给考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对于没有建立题库的课程,可以采用“背靠背”出题的方式,现在专业课抽查考试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3 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不要仅仅局限于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如开展非考评教,通过写专题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评定学业成绩。
【关键词】 考试;作弊;诚信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8-0119-01
考试是监测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考试,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授课水平,同时可以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学校,可以使学校有的放矢的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受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作弊成为备受关注的又一社会问题。考试作弊,一方面影响到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另一方面影响到学校的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最重要的是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笔者主要从考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和怎样有效控制考试作弊这两个方面来对当前流行的考试作弊现象和大家一起探讨。
1 考试作弊的成因
1.1 学生内在的因素
1.1.1 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失去了学习的目标 把主要精力有的投入到上网聊天、打游戏;有的过于关心社会工作,整天打工挣钱,美其名曰锻炼自我;有的投入到个人感情中去,成天忙着会女友,谈恋爱等等。由于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太少,考试准备不足,但又恐怕补考或重修,只好用作弊的手段来通过考试。
1.1.2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的不纯 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觉得自己的专业学与不学都对自己的将来产生不了多大影响,这也就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想着上四年大学,混个毕业证和学位证,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最后只得以考试作弊来应对。
1.1.3 心理作用的影响 有些学生是害怕考不及格,产生作弊的念头;有些学生是想取得高分,通过作弊来巩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来获奖学金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些学生存在从众心理,别人作弊,自己也跟着作弊;有些学生是出于“善意”,帮助成绩落后的同学共同作弊。
1.2 学校管理的因素
1.2.1 考试方式不科学 传统的考试方式是:教师上课、命卷、阅卷,总评等均是一人。有些教师害怕学生对教师进行考评时给自己打低分或者是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不自信,考前给学生划重点,阅卷时“手下留情”,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考试的公平。
1.2.2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考试成绩仍是学校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依据 他决定了学校三好学生的评比、奖学金的发放、党员的发展、毕业证学位证的取得、毕业的分配等,导致学生为争取这些关系前途的条件而有作弊行为。
1.2.3 监考教师监考不严 监考人员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持有无原则的同情心,在监考时放松纪律要求,得过且过,这一方面给那些企图作弊的学生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也打击了那些认真学习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1.3 家庭因素
1.3.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家长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取得高分方式和途径的关心,有些学生为了不辜负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逃避家长的训斥而采取考试作弊的方式来提高考试成绩。
1.3.2 有些家长给孩子灌输混个毕业证的观点 甚至鼓励或者帮助孩子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合格成绩,因为他们有权或者有钱,只要孩子能够顺利大学毕业,自己就可以利用手里的钱或权给孩子安排一个比较体面的工作。
1.3.3 父母过于溺爱和偏袒孩子 不愿讓孩子吃亏,给孩子灌输“太老实吃亏”的处世哲学,再加上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家长过于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对于孩子偶尔发生的不规范行为,不能及时制止,使得孩子诚信观念缺失。
1.4 社会因素
1.4.1 当前社会上存在信用危机、竞争不公、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 受这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心理承受较弱的学生心里发生震荡,不良情绪也由此产生,在考试中则表现为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手段,通过违规作弊的方式获取“合格”成绩。
1.4.2 当今社会上流行“经商热”、“打工热”等急功近利、拜金主义思潮 这些无时不在吸引大学生“一切向钱看”,导致了大学生的浮躁心理,于是一些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开始倾斜,学习被搁置甚至荒废,考试时也只有通过作弊的方式获取学习的“成功”。
1.4.3 受社会上“读书无用”、“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成绩再优异,不如搞好关系”等不良言论的影响 学生出现了厌学、怠学甚至无故旷课等现象,但为了能顺利毕业,又不得不参加考试,考试时也只有采用作弊手段获取成绩。
2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有效控制措施
2.1 加强诚信教育
2.1.1 提高教师素质,树立诚信的师德风尚 高校开展诚信教育,教师首先要做诚信的模范,教师只有忠于职守、实事求是、言出必行、严谨治学,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完美人格。
2.1.2 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 以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加强诚信教育。通过多方渠道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学生是做人之根本,不讲诚信将很难生存。同时,强化学生对考试作弊的后果、危害性及严重性的认识,使学生认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2.1.3 建立大学生诚信约束机制 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和不诚信的详细记录存入学生档案,同时学校建立电子诚信档案,供用人等单位查询,使学生牢固树立“珍惜诚信如同珍惜生命”的理念,充分引起大学生对个人诚信度的关注。
2.1.4 建立“绿色考场”制度,设置无人监考考场,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可以采取以班级为单位自愿参加的办法,申请时学生要签订责任书。若没有发现作弊现象,学校可进行奖励,如公开表彰,或免修一定学分,优先考虑评优评奖等。若发现作弊考生,则采取班级所有同学的考试成绩扣掉一部分等措施。
2.2 加强考试管理
2.2.1 加强监考力度 监考教师是整个考场秩序的维护者,监考教师负责与否对学生考试是否影响很大,监考教师熟悉监考流程、认真负责,就会对企图作弊的考生起到震慑作用,从而减少甚至杜绝作弊,因而有必要加强对监考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建立相应的考评和监督机制。
2.2.2 使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考务管理 考试管理使用的设备、管理方式方法等是提高考试管理效能,保证考试公平公正的物质基础。高校应添置现代化设备,革新考试手段,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的考试管理平台。
2.2.3 严格考场管理,科学编排考场 考生考试前,监考教师要清理考场,实行单人单座,学生凭身份证或考试证进入考场参加考试,并要求考试时班主任必须到场,监考教师对考生进行随机编排,这样就可以将考生企图替考的想法制止在萌芽状态,减少考生作弊现象。
2.3 改变现有的考试考核方式
2.3.1 改革考核内容 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占的比重不要太大,考试内容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多出一些能考查学生技能的思考题及分析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2 加强题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 这一方面可以避免个别任课教师复习时划考试范围,同时也给考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对于没有建立题库的课程,可以采用“背靠背”出题的方式,现在专业课抽查考试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3 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不要仅仅局限于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如开展非考评教,通过写专题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评定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