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进城的农民工日益增多,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不仅掣肘着我国教育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和家庭作为两个主要教育者,必须形成同步教育,和谐互动,在教育目标、教育手段上保持一致,共同推动流动儿童教育的不断前进。
然而大多数流动人口家庭忙于生存,较少关注孩子的发展,教养方式多为放任型。也有部分家长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值,期望孩子能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对孩子的学习施加了很大的压力,采取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却又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所以,形成家校同步教育首先需要的是家校间的沟通与交流。
下面,笔者将从班主任角度谈谈与流动儿童家长沟通的技巧与策略。
一、沟通方式,各显神通
受流动人口的文化、精力限制,班主任在和家长沟通时往往占据主动地位,并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家长会。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为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应定期组织,积极召开。流动儿童家长由于长期在外务工,一般很难有时间来开家长会,因此可以安排在年初或年底,争取大部分外出工作的家长能参加。会上,教师除了反映学生的日常表现外,还可以把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传达给家长,并对家长作出具体的指导措施。最为重要的是要询问家长的需求、困难,尽量热心解决,给家长以温暖与信心;同时留下这部分家长的电话、务工地址或QQ,便于今后交流沟通。
(2)家访。家访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途径,可以更为直接地感受到孩子所处的教育环境,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为了提高家访质量,教师应做好以下准备:①制定明确、具体的家访目的和想要达到的家访目标,不能让家访仅仅停留在教师和家长的互相了解上,比如对于性格过于沉默的孩子了解其性格形成的原因,是家庭环境还是成长经历,然后对症下药。②事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如父母知识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工作性质等,以选择恰当的谈话形式,是直截了当还是耐心引导等。③根据要反映的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征确定谈话中是否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家访讨论。家访要避免随意性和告状方式,特别是一些性格较为暴躁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说话方式,避免出现家长一怒之下打骂孩子的现象。发现流动家庭教育困难的,要给予针对性的帮助:或生生结对,或动员家庭结对,或定期指导。
(3)现代通讯交流。一些流动人口忙于工作,无法接送孩子,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的通讯工具:电话、短信、QQ、微博。特别是现在开通了家校通信息平台,方便、及时和有效。学生考试得了好成绩,发个短信报喜;学生身体不舒服,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此外,教师应尽量保持通讯的畅通,以随时随地实现和家长的消息共通,及时了解学生的近况,应对突发事件。
(4)建立班级博客。为了让流动人口家庭能及时直观地关注到孩子的学习情况,班主任可建立班级博客。在博客上,教师经常贴出和更新班级日志,学生的制作、作业、作文、活动照片等,让身在外地或忙碌的家长也能有时间有机会看到孩子的点滴成长与进步,分享教育的喜悦。同时,家长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对孩子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不断刷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做法。
二、沟通内容,关注身心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应围绕以下内容来展开:
首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流动儿童家长有着家庭生活的压力,加上工作时间忙,没有时间和耐心,对孩子无限制的放纵,除了问题之后就是粗暴的打或骂,对孩子成长成才极为不利。部分家长即使愿意管孩子,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也多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找到正确的方法。还有些家长在教育问题上仍然存在唯分数至上的现象,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教育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些狭隘落后的教育观念,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甚至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应作为沟通内容的关键来抓。
其次,除了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起着更为直接的影响。教师应指导家长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比如如何置办学习用品、如何处理和小朋友间的纠纷、如何安全过马路等,帮助孩子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孩子在学校愉快地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有的家长望子成龙,自己却从来不读书、不看报;不让孩子看电视,自己却下了班打扑克、玩游戏;要求孩子尊敬家长,自己却天天打骂老人……这样,家长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还可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会家长的这些不良行为。因此,教师必须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成才有着重大影响,从而使家长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三、沟通技巧,动之以情
在与流动儿童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技巧。
(1)不同类型的家长区别对待。在教育方式上,从来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尤其是对流动儿童家庭来说,家长的文化层次、职业类型、性格特征等参差不齐,对教师和教育的态度也千差万别。
在开展沟通活动前,教师必须对学生家长的年龄、职业状况、教育理念乃至家长的近况等做详细调查了解,然后选择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对于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家长,教师应尽量采取浅显直白的话语和家长沟通,不要用一些深奥晦涩的词语,以免引起家长的反感;而对于一些性格急躁的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应控制好说话语气、语调,不要夸大事情的严重程度,以免在一开始就引起家长焦虑,不利于沟通。
(2)与家长保持适当的距离。教师和家长互相了解,关系融洽,可以更好地帮助其展开教育工作,但是距离绝不是越近越好。对待家长在教育上的问题教师应予以热情真诚的帮助,但要有度——适合、适当、适宜。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读书,做知识渊博的人;善调节,做心胸豁达的人;会幽默,做智慧快乐的人!
大量实践证明: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因此,我们教师要在学校与流动人口家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流动儿童的成长成才洒下一路阳光!
(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然而大多数流动人口家庭忙于生存,较少关注孩子的发展,教养方式多为放任型。也有部分家长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值,期望孩子能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对孩子的学习施加了很大的压力,采取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却又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所以,形成家校同步教育首先需要的是家校间的沟通与交流。
下面,笔者将从班主任角度谈谈与流动儿童家长沟通的技巧与策略。
一、沟通方式,各显神通
受流动人口的文化、精力限制,班主任在和家长沟通时往往占据主动地位,并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家长会。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为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应定期组织,积极召开。流动儿童家长由于长期在外务工,一般很难有时间来开家长会,因此可以安排在年初或年底,争取大部分外出工作的家长能参加。会上,教师除了反映学生的日常表现外,还可以把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传达给家长,并对家长作出具体的指导措施。最为重要的是要询问家长的需求、困难,尽量热心解决,给家长以温暖与信心;同时留下这部分家长的电话、务工地址或QQ,便于今后交流沟通。
(2)家访。家访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途径,可以更为直接地感受到孩子所处的教育环境,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为了提高家访质量,教师应做好以下准备:①制定明确、具体的家访目的和想要达到的家访目标,不能让家访仅仅停留在教师和家长的互相了解上,比如对于性格过于沉默的孩子了解其性格形成的原因,是家庭环境还是成长经历,然后对症下药。②事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如父母知识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工作性质等,以选择恰当的谈话形式,是直截了当还是耐心引导等。③根据要反映的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征确定谈话中是否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家访讨论。家访要避免随意性和告状方式,特别是一些性格较为暴躁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说话方式,避免出现家长一怒之下打骂孩子的现象。发现流动家庭教育困难的,要给予针对性的帮助:或生生结对,或动员家庭结对,或定期指导。
(3)现代通讯交流。一些流动人口忙于工作,无法接送孩子,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的通讯工具:电话、短信、QQ、微博。特别是现在开通了家校通信息平台,方便、及时和有效。学生考试得了好成绩,发个短信报喜;学生身体不舒服,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此外,教师应尽量保持通讯的畅通,以随时随地实现和家长的消息共通,及时了解学生的近况,应对突发事件。
(4)建立班级博客。为了让流动人口家庭能及时直观地关注到孩子的学习情况,班主任可建立班级博客。在博客上,教师经常贴出和更新班级日志,学生的制作、作业、作文、活动照片等,让身在外地或忙碌的家长也能有时间有机会看到孩子的点滴成长与进步,分享教育的喜悦。同时,家长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对孩子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不断刷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做法。
二、沟通内容,关注身心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应围绕以下内容来展开:
首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流动儿童家长有着家庭生活的压力,加上工作时间忙,没有时间和耐心,对孩子无限制的放纵,除了问题之后就是粗暴的打或骂,对孩子成长成才极为不利。部分家长即使愿意管孩子,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也多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找到正确的方法。还有些家长在教育问题上仍然存在唯分数至上的现象,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教育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些狭隘落后的教育观念,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甚至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应作为沟通内容的关键来抓。
其次,除了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起着更为直接的影响。教师应指导家长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比如如何置办学习用品、如何处理和小朋友间的纠纷、如何安全过马路等,帮助孩子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孩子在学校愉快地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有的家长望子成龙,自己却从来不读书、不看报;不让孩子看电视,自己却下了班打扑克、玩游戏;要求孩子尊敬家长,自己却天天打骂老人……这样,家长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还可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会家长的这些不良行为。因此,教师必须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成才有着重大影响,从而使家长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三、沟通技巧,动之以情
在与流动儿童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技巧。
(1)不同类型的家长区别对待。在教育方式上,从来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尤其是对流动儿童家庭来说,家长的文化层次、职业类型、性格特征等参差不齐,对教师和教育的态度也千差万别。
在开展沟通活动前,教师必须对学生家长的年龄、职业状况、教育理念乃至家长的近况等做详细调查了解,然后选择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对于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家长,教师应尽量采取浅显直白的话语和家长沟通,不要用一些深奥晦涩的词语,以免引起家长的反感;而对于一些性格急躁的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应控制好说话语气、语调,不要夸大事情的严重程度,以免在一开始就引起家长焦虑,不利于沟通。
(2)与家长保持适当的距离。教师和家长互相了解,关系融洽,可以更好地帮助其展开教育工作,但是距离绝不是越近越好。对待家长在教育上的问题教师应予以热情真诚的帮助,但要有度——适合、适当、适宜。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读书,做知识渊博的人;善调节,做心胸豁达的人;会幽默,做智慧快乐的人!
大量实践证明: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因此,我们教师要在学校与流动人口家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流动儿童的成长成才洒下一路阳光!
(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