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音乐文化产业,必须要强化要素集聚、拓展产业链条、深化系统创新等系统思维,改变“孤军奋战”“单线作战”“外围作战”等不利模式,强化高端设计、提升硬件设施、培养专业人才、打造产业链条、推动要素聚集,推动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系统思维 要素集聚 产业链条
2010年5月,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落户深圳梅沙,而今已逾一年。一年的艰辛探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树立系统思维,用它来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系统思维的内涵分析
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发展文化产业所需要的系统思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强化要素集聚意识
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没有一定规模的集聚,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产业集聚首先是要素的集聚。深圳古玩城之所以能在深圳这样几乎不出产古董的地方得到发展并不断壮大,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古董交易市场,关键在于集聚,在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古董的集聚。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古董做基础,古玩城就丧失了发展之基,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出现了各类特色产业集聚区,如水贝珠宝、华强北电子产品、东门服装,其原因不外乎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事实说明,为了避免“孤军作战”,强化要素集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拓展产业链条意识
一个产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向产业的两端适度延伸,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深圳的品牌服装产业之所以能超越长江三角洲其他地方,成为国内服装产业发展的龙头,关键在于它形成了从设计到品牌拓展,从加工生产到销售推广的完整产业链条。改革开放以后,浙江温州制鞋产业迅猛发展,在一批名牌企业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家鞋机、鞋饰、鞋底、鞋料和皮革企业及一批专业化的市场。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就不能从整体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就会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最终走向末路。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期较长,“单线作战”获胜的可能性更小。
3.深化系统创新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应该是系统创新、集成创新,这不仅需要创新思维,更需要系统思维。创新是主体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现在有的地方只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却不给创新型人才施展手脚的天地,使之失去了创新的环境系统;有的地方一味地从外在环境、气氛方面宣扬创新、鼓吹创新,而创新的主体系统却只停留在原来水平上。文化产业的创新,既需要主体系统的提升,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环境系统的改善,推动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实现文化和产业、文化产业和群众需求的有机结合。
二、当前音乐基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圳梅沙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自落成以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孤军奋战”,没有形成全面竞争局面
清华和北大,剑桥和牛津,一流大学成对出现。这是因为只有竞争,才能在比较中感受劣势,发展自己。目前,文化产业基地还没有形成全面竞争的格局,由于没有竞争,音乐基地对自己的创作、管理和经营缺乏全面把握,对问题的估计不足,导致一些细节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音乐文化产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市场的途径、竞争的方法实现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2.“单线作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条
目前,音乐基地从事的只有音乐的创作和演出,几乎没有涉及其他相关产业,经济效益有限。如没有音乐人才的培养基地,没有配套的乐器制作、推广企业和产业,没有形成网络音乐推广模式,没有大型的音乐赛事,没有一流的音乐设施。音乐基地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延伸其上游和下游产业链。
3.“外围作战”,没有很好地体现深圳特色
文化产业最终要按市场规律推动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出产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国内音乐界留下了深深的“深圳印记”。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首先是音乐基地产业发展的特色没有与深圳本土很好地结合,其次是虽然深圳本地大力扶持音乐基地,但经济上的受益却非常有限。
三、推动音乐基地做大做强的路径分析
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把高端建设和内涵建设联系起来,把硬件和软件统一起来,把集聚和扩散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优化路径。
1.进行音乐文化基地发展的高端规划
目前,音乐基地的发展是以许晓峰为首的音乐团队的思路为基础的。建议在这个基础上,公开邀请国内外专业人才对音乐基地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进行科学规划。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市场的作用。所以邀请的专业人士,既要有音乐界、文化界、演出界的人士,也要有经营管理、品牌规划、市场拓展、形象设计等人士。只有通过高端规划,才能强化内涵、开阔视野、提升形象。另外,可以面向世界招标,把规划的过程作为形象推广的一次机会,提升音乐基地的社会影响力。
2.进一步把硬件设施搞上去
音乐文化是对设施要求极为苛刻的艺术形式。没有一流的硬件设施,音乐文化就得不到持续发展,尤其不能占据国内外音乐高端市场。可以考虑在“十二五”期间,比照悉尼歌剧院的要求,在大梅沙海滨建设海上剧场,将其作为国内外大型音乐赛事的主办场地。硬件设施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提升大梅沙海滨的旅游层次,提升音乐基地的文化内涵,也可以作为吸引国内外大型音乐赛事来深圳、来盐田举办,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应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3.进一步推动音乐人才的培养
专业人才的聚集是音乐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没有人才,音乐产业就得不到持续发展。目前,深圳市音乐创作、演唱人才,音乐作品的设计、包装、品牌推广人才,音乐产业管理人才都非常缺乏。建议在深圳大学音乐系的基础上成立音乐学院,并将其作为重点学科发展,力争为深圳本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也可以考虑中央音乐学院在深圳设立分院。同时,要通过采取多种政策,增强对优秀音乐人才的吸引能力。
4.形成较为完整的音乐产业发展链条
音乐的创作和推广过程看似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还必须继续延伸。如音乐演唱和表演对服装有很高的要求,音乐表演也是展示现代服装的绝佳机会。演出服装的设计、制作就成了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又比如音乐总是与乐器做伴,乐器是音乐的内在元素。乐器产业的发展对音乐文化产业而言是必要且重要的上游延伸。又比如说原创音乐总是要通过一定的途径传播的,而传播的最佳途径就是重大音乐赛事。我们的音乐作品总是以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某一奖项为荣,并得以推广。但最佳的途径就是努力在深圳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音乐赛事,实现音乐基地和音乐赛事的良性互动。
5.加快建设民族音乐文化集聚基地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这些民族音乐文化既是民族特色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的体现。走向世界的音乐文化产业必须是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应以现有音乐文化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建设民族音乐文化一条街,汇集56个民族的舞台表演、音乐演唱、乐器展示等内容,形成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以此形成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作者单位:深圳市盐田区文化馆)
关键词:系统思维 要素集聚 产业链条
2010年5月,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落户深圳梅沙,而今已逾一年。一年的艰辛探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树立系统思维,用它来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系统思维的内涵分析
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发展文化产业所需要的系统思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强化要素集聚意识
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没有一定规模的集聚,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产业集聚首先是要素的集聚。深圳古玩城之所以能在深圳这样几乎不出产古董的地方得到发展并不断壮大,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古董交易市场,关键在于集聚,在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古董的集聚。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古董做基础,古玩城就丧失了发展之基,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出现了各类特色产业集聚区,如水贝珠宝、华强北电子产品、东门服装,其原因不外乎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事实说明,为了避免“孤军作战”,强化要素集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拓展产业链条意识
一个产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向产业的两端适度延伸,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深圳的品牌服装产业之所以能超越长江三角洲其他地方,成为国内服装产业发展的龙头,关键在于它形成了从设计到品牌拓展,从加工生产到销售推广的完整产业链条。改革开放以后,浙江温州制鞋产业迅猛发展,在一批名牌企业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家鞋机、鞋饰、鞋底、鞋料和皮革企业及一批专业化的市场。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就不能从整体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就会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最终走向末路。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期较长,“单线作战”获胜的可能性更小。
3.深化系统创新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应该是系统创新、集成创新,这不仅需要创新思维,更需要系统思维。创新是主体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现在有的地方只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却不给创新型人才施展手脚的天地,使之失去了创新的环境系统;有的地方一味地从外在环境、气氛方面宣扬创新、鼓吹创新,而创新的主体系统却只停留在原来水平上。文化产业的创新,既需要主体系统的提升,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环境系统的改善,推动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实现文化和产业、文化产业和群众需求的有机结合。
二、当前音乐基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圳梅沙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自落成以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孤军奋战”,没有形成全面竞争局面
清华和北大,剑桥和牛津,一流大学成对出现。这是因为只有竞争,才能在比较中感受劣势,发展自己。目前,文化产业基地还没有形成全面竞争的格局,由于没有竞争,音乐基地对自己的创作、管理和经营缺乏全面把握,对问题的估计不足,导致一些细节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音乐文化产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市场的途径、竞争的方法实现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2.“单线作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条
目前,音乐基地从事的只有音乐的创作和演出,几乎没有涉及其他相关产业,经济效益有限。如没有音乐人才的培养基地,没有配套的乐器制作、推广企业和产业,没有形成网络音乐推广模式,没有大型的音乐赛事,没有一流的音乐设施。音乐基地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延伸其上游和下游产业链。
3.“外围作战”,没有很好地体现深圳特色
文化产业最终要按市场规律推动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出产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国内音乐界留下了深深的“深圳印记”。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首先是音乐基地产业发展的特色没有与深圳本土很好地结合,其次是虽然深圳本地大力扶持音乐基地,但经济上的受益却非常有限。
三、推动音乐基地做大做强的路径分析
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把高端建设和内涵建设联系起来,把硬件和软件统一起来,把集聚和扩散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优化路径。
1.进行音乐文化基地发展的高端规划
目前,音乐基地的发展是以许晓峰为首的音乐团队的思路为基础的。建议在这个基础上,公开邀请国内外专业人才对音乐基地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进行科学规划。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市场的作用。所以邀请的专业人士,既要有音乐界、文化界、演出界的人士,也要有经营管理、品牌规划、市场拓展、形象设计等人士。只有通过高端规划,才能强化内涵、开阔视野、提升形象。另外,可以面向世界招标,把规划的过程作为形象推广的一次机会,提升音乐基地的社会影响力。
2.进一步把硬件设施搞上去
音乐文化是对设施要求极为苛刻的艺术形式。没有一流的硬件设施,音乐文化就得不到持续发展,尤其不能占据国内外音乐高端市场。可以考虑在“十二五”期间,比照悉尼歌剧院的要求,在大梅沙海滨建设海上剧场,将其作为国内外大型音乐赛事的主办场地。硬件设施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提升大梅沙海滨的旅游层次,提升音乐基地的文化内涵,也可以作为吸引国内外大型音乐赛事来深圳、来盐田举办,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应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3.进一步推动音乐人才的培养
专业人才的聚集是音乐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没有人才,音乐产业就得不到持续发展。目前,深圳市音乐创作、演唱人才,音乐作品的设计、包装、品牌推广人才,音乐产业管理人才都非常缺乏。建议在深圳大学音乐系的基础上成立音乐学院,并将其作为重点学科发展,力争为深圳本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也可以考虑中央音乐学院在深圳设立分院。同时,要通过采取多种政策,增强对优秀音乐人才的吸引能力。
4.形成较为完整的音乐产业发展链条
音乐的创作和推广过程看似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还必须继续延伸。如音乐演唱和表演对服装有很高的要求,音乐表演也是展示现代服装的绝佳机会。演出服装的设计、制作就成了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又比如音乐总是与乐器做伴,乐器是音乐的内在元素。乐器产业的发展对音乐文化产业而言是必要且重要的上游延伸。又比如说原创音乐总是要通过一定的途径传播的,而传播的最佳途径就是重大音乐赛事。我们的音乐作品总是以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某一奖项为荣,并得以推广。但最佳的途径就是努力在深圳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音乐赛事,实现音乐基地和音乐赛事的良性互动。
5.加快建设民族音乐文化集聚基地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这些民族音乐文化既是民族特色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的体现。走向世界的音乐文化产业必须是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应以现有音乐文化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建设民族音乐文化一条街,汇集56个民族的舞台表演、音乐演唱、乐器展示等内容,形成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以此形成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作者单位:深圳市盐田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