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审计委托代理模型为基本分析框架,探讨了选聘权威胁下的审计师独立性,引出审计制度中企业代理人掌握审计师选聘权是独立性威胁的重要起源,从而得出威胁审计师独立性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市场机制越有效,越能够有效的约束独立性威胁。政府信息披露的监管政策能有效地识别审计质量差异,进而有效约束独立性威胁。
关键词:选聘权威胁;审计师独立性;市场机制;政府监管
中图分类号: F239.221 文献标识码 :A
审计质量是审计业务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我国审计制度建设与完善最关心的话题,审计独立性对审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影响审计师独立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审计师选聘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审计师选聘权的确定也成为审计制度安排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审计委托代理关系模式分析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同时,也使得独立审计应运而生,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公司的治理上起着协调委托与代理者利益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企业所有者的委托人为有效激励和约束企业代理人,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以此获得代理人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代理人也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为其签证经营业绩,以获得合理的报酬与激励。
基于受托经济责任,企业所有者和审计师之间又形成一种新的委托关系——审计委托代理关系。审计师与经营者都是同一委托主体(企业所有者)的代理人,二者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从理论上来说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这是一种均衡的三方委托代理关系(如图1),因为这三方审计关系人均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平等的契约签订者身份。在审计委托代理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审计委托人掌握着审计师的选聘权。
■
图1 审计委托代理关系
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越来越大,利益相关者范围也随之扩大,经营者有足够的动机和能力希望审计师出具有利于自身的审计报告。审计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制度进程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本身不能够解决市场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这就引出了市场机制与政府监管。因此,根据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审计委托代理关系在形式与实质上发生了重要的改变。
■
图2 异化后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
由图2可以看出,企业代理人掌握着审计师的选聘权,客观上具备了影响审计师的能力,至此,审计师的选聘权由原来的企业委托人让渡给了现在的企业代理人。比较异化后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模式与先前的模式发现:异化后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市场机制、政府监管”。如果市场机制能够较为有效地识别经不同审计师审计的信息含量,审计师的异质性就可以成为有效地信号被传递到市场中,进而就能够让现有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依据相关的信息做出是否要将资金交付到企业经营管理者手中的决策。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委托人此时已被间接化,必须经市场机制才能够制约和激励企业代理人。
二、选聘权威胁下的审计师独立性
正常的审计关系是:委托人聘请审计师监督代理人,代理人通过审计师向委托人证明其经营业绩情况,审计师则根据审计标准和相关准则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意见,以获得相应的审计收入。然而本文通过对以上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得出,在现行制度环境下,企业代理人决定了审计选聘权,致使审计师丧失了其应有的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经由市场机制等制度环境以间接的方式约束和激励代理人,以望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谓选聘权威胁是指在信息披露模型中,真实状态不佳的企业有动机威胁或利诱审计师与其串谋。本文中指:由于企业代理人掌握审计师选聘权,从而令其有动机、有能力威胁或利诱审计师与其串谋,并且,当参与的审计师越多时,又使得这一威胁在审计师方面看起来比较可信,从而影响到审计师的独立性。在审计师选聘权威胁下,参与审计的审计师越多,就越没有人愿意说真话。而且,在现实的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审计师是否说了真话这个过程是不可观测的,这就令审计师有放弃说真话的动机。
三、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下的审计师独立性
为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出现,需要有一种外在力量对此进行调控,这就需要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来发挥作用。L.E.戴维斯、D.C.诺斯(1994)将制度环境定义为:“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认为,有效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函数,尤其是制度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的函数。因为制度安排“嵌在”制度结构中,它的效率取决于其他制度安排实现它们功能的完善程度;取决于该制度能否与制度环境较好耦合;取决于制度环境是否内生出对该制度的需求。市场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市场竞争与价格机制。通常,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政府监管用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一)市场机制下的审计师独立性
在资本市场上,市场竞争与价格机制对独立性威胁的约束力主要来源于能否给予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公司以更多的收益,这也是审计师面临的独立性威胁最为根本的制约。Fraincis & Wilson(1988)考察了公司代理成本和审计质量需求之间的相关性、代理成本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发现:高代理成本令原本聘请“非八大”的公司在重新选择审计师时倾向于聘请“八大”;DeFond(1992)的研究发现审计质量需求的变动与管理持股和财务杠杆变动有关代理成本的变化与审计质量需求正相关,并且公司管理层似乎预期到代理问题将发生变化因而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有效地市场竞争与价格机制能够使市场识别高质量的审计,从而高质量的审计师就能够要求更高的收费,出具信赖度高的审计报告,因而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即在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起作用的情况下,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存在降低代理成本与融资成本的好处。只要降低成本带来的收益超过公司聘请审计师的成本,那么就存在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
(二)政府监管下的审计师独立性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市场不可能完全有效,或者说“市场失灵”时有发生,因而需要政府提供适当的监管,以保护整个市场正常有效地运行,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对此的监管主要着眼于对企业更换审计师行为而言的,由于企业更换审计师的种种机会主义动机的存在,使得企业所掌握的审计师选聘权令其更换审计师更加容易实现,因而在资本市场上政府相应的监管是对更换行为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审计委托代理问题及审计师选聘权和独立性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一)审计师的选聘权发生重要变化之后,即由企业委托人转移到企业代理人手中,审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了审计师选聘权的威胁,也就是说选聘权威胁的客观存在导致审计师独立性缺失。
(二)审计师的独立性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市场机制越有效,就越能够有效约束独立性威胁;有效的市场机制(特别是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能够对选择高质量审计服务偏好给予奖励或成本上的好处,以此来约束独立性威胁。
(三)政府信息披露的监管政策能够更为有效地识别审计质量差异进而有效约束独立性威胁,用以约束审计师选聘权的代理机构——审计委员会能够改变企业改聘审计师的成本收益,可直接约束独立性威胁。
参考文献:
[1] 曹玉俊.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0,(04).
[2] 王兵.审计聘约权、审计独立性与公司治理[J].广东经济管理学报,2006,(02).
[3] 李明辉.代理成本与审计师选择行为研究综述[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05).
关键词:选聘权威胁;审计师独立性;市场机制;政府监管
中图分类号: F239.221 文献标识码 :A
审计质量是审计业务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我国审计制度建设与完善最关心的话题,审计独立性对审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影响审计师独立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审计师选聘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审计师选聘权的确定也成为审计制度安排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审计委托代理关系模式分析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同时,也使得独立审计应运而生,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公司的治理上起着协调委托与代理者利益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企业所有者的委托人为有效激励和约束企业代理人,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以此获得代理人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代理人也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为其签证经营业绩,以获得合理的报酬与激励。
基于受托经济责任,企业所有者和审计师之间又形成一种新的委托关系——审计委托代理关系。审计师与经营者都是同一委托主体(企业所有者)的代理人,二者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从理论上来说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这是一种均衡的三方委托代理关系(如图1),因为这三方审计关系人均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平等的契约签订者身份。在审计委托代理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审计委托人掌握着审计师的选聘权。
■
图1 审计委托代理关系
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越来越大,利益相关者范围也随之扩大,经营者有足够的动机和能力希望审计师出具有利于自身的审计报告。审计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制度进程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本身不能够解决市场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这就引出了市场机制与政府监管。因此,根据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审计委托代理关系在形式与实质上发生了重要的改变。
■
图2 异化后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
由图2可以看出,企业代理人掌握着审计师的选聘权,客观上具备了影响审计师的能力,至此,审计师的选聘权由原来的企业委托人让渡给了现在的企业代理人。比较异化后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模式与先前的模式发现:异化后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市场机制、政府监管”。如果市场机制能够较为有效地识别经不同审计师审计的信息含量,审计师的异质性就可以成为有效地信号被传递到市场中,进而就能够让现有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依据相关的信息做出是否要将资金交付到企业经营管理者手中的决策。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委托人此时已被间接化,必须经市场机制才能够制约和激励企业代理人。
二、选聘权威胁下的审计师独立性
正常的审计关系是:委托人聘请审计师监督代理人,代理人通过审计师向委托人证明其经营业绩情况,审计师则根据审计标准和相关准则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意见,以获得相应的审计收入。然而本文通过对以上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得出,在现行制度环境下,企业代理人决定了审计选聘权,致使审计师丧失了其应有的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经由市场机制等制度环境以间接的方式约束和激励代理人,以望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谓选聘权威胁是指在信息披露模型中,真实状态不佳的企业有动机威胁或利诱审计师与其串谋。本文中指:由于企业代理人掌握审计师选聘权,从而令其有动机、有能力威胁或利诱审计师与其串谋,并且,当参与的审计师越多时,又使得这一威胁在审计师方面看起来比较可信,从而影响到审计师的独立性。在审计师选聘权威胁下,参与审计的审计师越多,就越没有人愿意说真话。而且,在现实的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审计师是否说了真话这个过程是不可观测的,这就令审计师有放弃说真话的动机。
三、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下的审计师独立性
为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出现,需要有一种外在力量对此进行调控,这就需要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来发挥作用。L.E.戴维斯、D.C.诺斯(1994)将制度环境定义为:“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认为,有效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函数,尤其是制度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的函数。因为制度安排“嵌在”制度结构中,它的效率取决于其他制度安排实现它们功能的完善程度;取决于该制度能否与制度环境较好耦合;取决于制度环境是否内生出对该制度的需求。市场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市场竞争与价格机制。通常,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政府监管用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一)市场机制下的审计师独立性
在资本市场上,市场竞争与价格机制对独立性威胁的约束力主要来源于能否给予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公司以更多的收益,这也是审计师面临的独立性威胁最为根本的制约。Fraincis & Wilson(1988)考察了公司代理成本和审计质量需求之间的相关性、代理成本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发现:高代理成本令原本聘请“非八大”的公司在重新选择审计师时倾向于聘请“八大”;DeFond(1992)的研究发现审计质量需求的变动与管理持股和财务杠杆变动有关代理成本的变化与审计质量需求正相关,并且公司管理层似乎预期到代理问题将发生变化因而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有效地市场竞争与价格机制能够使市场识别高质量的审计,从而高质量的审计师就能够要求更高的收费,出具信赖度高的审计报告,因而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即在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起作用的情况下,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存在降低代理成本与融资成本的好处。只要降低成本带来的收益超过公司聘请审计师的成本,那么就存在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
(二)政府监管下的审计师独立性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市场不可能完全有效,或者说“市场失灵”时有发生,因而需要政府提供适当的监管,以保护整个市场正常有效地运行,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对此的监管主要着眼于对企业更换审计师行为而言的,由于企业更换审计师的种种机会主义动机的存在,使得企业所掌握的审计师选聘权令其更换审计师更加容易实现,因而在资本市场上政府相应的监管是对更换行为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审计委托代理问题及审计师选聘权和独立性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一)审计师的选聘权发生重要变化之后,即由企业委托人转移到企业代理人手中,审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了审计师选聘权的威胁,也就是说选聘权威胁的客观存在导致审计师独立性缺失。
(二)审计师的独立性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市场机制越有效,就越能够有效约束独立性威胁;有效的市场机制(特别是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能够对选择高质量审计服务偏好给予奖励或成本上的好处,以此来约束独立性威胁。
(三)政府信息披露的监管政策能够更为有效地识别审计质量差异进而有效约束独立性威胁,用以约束审计师选聘权的代理机构——审计委员会能够改变企业改聘审计师的成本收益,可直接约束独立性威胁。
参考文献:
[1] 曹玉俊.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0,(04).
[2] 王兵.审计聘约权、审计独立性与公司治理[J].广东经济管理学报,2006,(02).
[3] 李明辉.代理成本与审计师选择行为研究综述[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