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德育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载体;家庭德育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形成合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培养的人才将是我国劳动大军的主力。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寓德育于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加强德育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特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學内容,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德育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结合学校专业的特点,我们开设了《人际沟通》、《经济与政治》、《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在3年的学习中,德育课程贯穿始终,《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一直是本区中职学校的统考科目。学校专门成立了德育教研室,配备专职的德育教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认真制订教学计划,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对学生进行考查。学校还组织德育教师参加各种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年会、德育培训班,并邀请校外的德育先进工作者进行专题讲座,定期组织德育教师到高校进行培训学习,旨在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加强对年轻德育教师的在岗指导和培训,采取“传、帮、带”的方式,以老带新,以先进带后进,做到互学、互促、互勉、互进。提高学校德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大德育观,即人人都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学生的表率,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
杜威曾指出,“任何主张将道德知识灌注在一无所有的心灵上的各种教育方法都应该被扬弃”[1]。
中职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新现象、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道德氛围和流行价值观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严重脱节。引导学生成才,必须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一本好书、一首好歌、一次军训、一堂讲座、一次旅行、一次见习都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一、军训
军训是中职生的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军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化军事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文明节约的好习惯。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专题讲座
学生中流行歌曲盛行。学生们喜欢听歌,喜欢唱歌。但是多数不懂得欣赏。学校请来咸宁学院艺术系的教师座谈音乐美为主题的艺术报告。从《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讲到《十五的月亮》,从《我的祖国》讲到《长江之歌》……学校还审定了几十首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歌曲,录制成校园歌曲专辑,每天在校园播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和见习活动
学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如让他们打扫校园、冲洗卫生间等。使学生体验到不讲卫生的危害和劳动的辛苦,使学生逐步养成讲究卫生、不乱丢垃圾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学生感受到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增强了他们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
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形成合力
《学会生存》中在谈到本世纪的学校教育时指出,“在一个世界里,儿童的人格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2]”。在现实的德育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主体性泯灭,像“傀儡”一样任人摆布;另一方面又脱离了积极的文化内容,使道德教育变为纯粹的形式。这里反映了道德教育脱离生活的严重后果。学生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家庭是组成社会的重要的细胞。家庭不仅是学生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如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学生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全部包办代替,每当开学时,家长汗流浃背提行李,学生却两手空空者为数不少。有些家长认为,除了物质上由家庭负责外,教育的问题应全是学校的责任,加上中职生的生源广泛,年龄和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是中学的“问题生”,有些是家中的“留守少年”,有些是“单亲家庭”的成员等,这些都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正常开展增加了很大难度。
一、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学校要求每位班主任记下每个学生家庭联系方式,定期和家长取得联系,沟通学生的情况,还建立家教联系卡,记录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表现,这些文字记录能为帮助学生提供依据,使之更具有连续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记录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对于部分“双差生”请来家长签订教育协议书,双向配合、共同转化。学校有领导专门接待来访的家长,让家长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听取他们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建议。
二、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家庭德育教育是隐形的,以熏陶感染示范为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如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学生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有的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这些对他们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就像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如家长讲文明,讲卫生,不抽烟,不酗酒,助人为乐,家庭成员互相关心、爱护、体谅等。学生能在家长的影响下形成优秀的品质,在家长的关爱下快乐健康地生活。
高尔基曾精辟地指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利”。有才无德,行不远。中职德育教育任重道远。德育工作者要不断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做好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卫生学校)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培养的人才将是我国劳动大军的主力。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寓德育于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加强德育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特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學内容,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德育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结合学校专业的特点,我们开设了《人际沟通》、《经济与政治》、《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在3年的学习中,德育课程贯穿始终,《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一直是本区中职学校的统考科目。学校专门成立了德育教研室,配备专职的德育教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认真制订教学计划,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对学生进行考查。学校还组织德育教师参加各种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年会、德育培训班,并邀请校外的德育先进工作者进行专题讲座,定期组织德育教师到高校进行培训学习,旨在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加强对年轻德育教师的在岗指导和培训,采取“传、帮、带”的方式,以老带新,以先进带后进,做到互学、互促、互勉、互进。提高学校德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大德育观,即人人都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学生的表率,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
杜威曾指出,“任何主张将道德知识灌注在一无所有的心灵上的各种教育方法都应该被扬弃”[1]。
中职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新现象、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道德氛围和流行价值观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严重脱节。引导学生成才,必须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一本好书、一首好歌、一次军训、一堂讲座、一次旅行、一次见习都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一、军训
军训是中职生的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军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化军事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文明节约的好习惯。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专题讲座
学生中流行歌曲盛行。学生们喜欢听歌,喜欢唱歌。但是多数不懂得欣赏。学校请来咸宁学院艺术系的教师座谈音乐美为主题的艺术报告。从《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讲到《十五的月亮》,从《我的祖国》讲到《长江之歌》……学校还审定了几十首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歌曲,录制成校园歌曲专辑,每天在校园播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和见习活动
学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如让他们打扫校园、冲洗卫生间等。使学生体验到不讲卫生的危害和劳动的辛苦,使学生逐步养成讲究卫生、不乱丢垃圾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学生感受到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增强了他们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
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形成合力
《学会生存》中在谈到本世纪的学校教育时指出,“在一个世界里,儿童的人格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2]”。在现实的德育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主体性泯灭,像“傀儡”一样任人摆布;另一方面又脱离了积极的文化内容,使道德教育变为纯粹的形式。这里反映了道德教育脱离生活的严重后果。学生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家庭是组成社会的重要的细胞。家庭不仅是学生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如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学生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全部包办代替,每当开学时,家长汗流浃背提行李,学生却两手空空者为数不少。有些家长认为,除了物质上由家庭负责外,教育的问题应全是学校的责任,加上中职生的生源广泛,年龄和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是中学的“问题生”,有些是家中的“留守少年”,有些是“单亲家庭”的成员等,这些都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正常开展增加了很大难度。
一、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学校要求每位班主任记下每个学生家庭联系方式,定期和家长取得联系,沟通学生的情况,还建立家教联系卡,记录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表现,这些文字记录能为帮助学生提供依据,使之更具有连续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记录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对于部分“双差生”请来家长签订教育协议书,双向配合、共同转化。学校有领导专门接待来访的家长,让家长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听取他们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建议。
二、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家庭德育教育是隐形的,以熏陶感染示范为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如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学生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有的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这些对他们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就像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如家长讲文明,讲卫生,不抽烟,不酗酒,助人为乐,家庭成员互相关心、爱护、体谅等。学生能在家长的影响下形成优秀的品质,在家长的关爱下快乐健康地生活。
高尔基曾精辟地指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利”。有才无德,行不远。中职德育教育任重道远。德育工作者要不断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做好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