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曾三度被禁

来源 :文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s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作为东方社会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在动荡的、以旧革新的年代里,屡次被拎出来说事儿,惨遭厄运。近现代历史上,农历新年至少三次被禁。
  孙中山轻易取消农历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即宣布废除中国旧历,采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这样做带有改朝换代重新确立国统的意味,也有与封建王朝彻底决裂的含义。但很显然,这并没顾及平民百姓的感受,更没征询他们的意见。
  孙中山自幼在国外游学,组织反清活动,似乎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不热心,所以轻易取消了农历,过年的泛政治化即滥觞于此。而民间并不买账,他们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同时使用阴历和阳历两种历法。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民间仍然过了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
  不久,袁世凯取代孙中山,被正式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1913年(民国二年)7月,当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
  一年过四个节,且把传统节日一网打尽,维护道统的意识可见一斑。袁世凯支持这一建议,但因当时宣扬“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不宜把端午等汉族节日列为全国节日,袁世凯只批示“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开始实行。自此,农历岁首就由以往的“过年”改成了“春节”(此前,过年单指“大年初一”,“春节”则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或者泛指春季),并成为国家法定节日。
  “春节”过还是不过,孙中山和袁世凯就此展开了拉锯战。大家奉行的是“凡是敌人赞成的,我们就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赞成”这一原则。只因为“春节”由袁世凯批示而来,许多反袁势力都拒绝过春节。
  但过春节是民间传统,精英人士一直以为可以代民发言,甚至遮蔽民意,结果用力过猛,反而引起反弹与警惕。孙中山此后数次提出废除“春节”,响应者甚少。春节因此得以保留。
  国民政府“禁过春节”
  1928年,东北易帜,蒋介石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发表宣言,通告“统一完成”。掌握了国家政权的国民党开始强力推行“国历”(阳历),并将旧历视为“废历”,还制定了“国民历”颁行各省。
  《济南时报》曾有文章介绍1929年济南百姓过春节的情形:春节前,刚到任3个多月的山东省主席孙良诚便发布了“禁过春节”的通令,禁止商民过旧历年,声明自三日起禁屠,元旦勒令各商开门,照常营业,并指派密探,凡有见面贺恭喜者,罚洋五元。通令中的“三日”,说的是1929年2月3日,也就是阴历腊月二十四,传统中的“小年”。自过了小年,就不许老百姓杀鸡宰鹅。警察当局也在节前发布公告,禁止燃放爆竹。
  然而,再强大的行政力量,在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民众心理和风俗习惯面前也不堪一击。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怪象:一方面是政府的严令,是政府所属机关、学校团体对旧历新年的有意的冷漠,另一方面,民间过旧历新年之习俗及热闹场景,却丝毫没有因政府一纸禁令而减弱。
  当年北京《晨报》对此曾有生动描述:“一般人民于阳历新年异常冷淡,对于阴历新年,则特别高兴。就北京一城而论,在阳历新年的时候,除各公共机关门口结几块彩牌与停止办公几天外,社会上绝无什么表示为新年点缀的,而在阴历新年时候,无论何界都一律休息,而群趋于行乐一途,燃放爆竹彻宵不绝,比之阳历新年实在热闹百倍。”当时一副对联形容得很妙:“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当时该政策受到了民众的普遍抵制。共产党首先站出来表示反对,由此掀起了一个反对国民党政令的小高潮。是时,共产党比国民党更革命,但他们看到了民意的力量。在各方力量的牵制下,取消春节的政令无疾而终,不了了之。
  革命年代的春节不放假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规定元旦放假1天,春节3天,五一劳动节1天,国庆节2天,正式以法令的形式确认春节的地位。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春节又遭一劫。
  1967年1月29日,国务院向全国发出了关于1967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当前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展开全面夺权的关键时刻,根据广大革命群众的要求……决定1967年春节不放假;职工探亲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暂停执行,以后再补。”城市里,很多工厂不得不继续加班。但在农村,人们很容易找到变通手段,比如,给庆祝活动披上尊崇偶像的外衣,全村人敲锣打鼓放鞭炮,热热闹闹地过春节。尽管“文化大革命”有着摧毁一切的气势,却拿春节没奈何。
  1976年,“文革”结束。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上发表有针对性的群众来信:《为什么春节不放假》、《让农民过个“安定年”》,为恢复春节预热。1980年,中国全面恢复春节休假制度。尽管当时也通过“移风易俗”等口号弱化春节期间的“迷信活动”,但被压抑了一次又一次的春节庆祝活动终于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与此相关的内容也在一次次反复中凸显出其坚硬本质。1997年,由于一些专家质疑中国农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停止播报农历日期;2007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恢复已停播10年的农历日期;2007年11月9日,国务院发布《年节放假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除夕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成为法定节假日。
  (责任编辑/叶 筱)
  (电子邮箱:wind.0116@163.com)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