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发展是会计制度改革的源动力,在2006年会计制度改革以后,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得到了进一步的运用。但是在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的实践中,发现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尚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规定进行阐述;其次,进一步探讨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现状,最后,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难点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一、我国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规定
1.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期末估价、减值等都是以公允价值为标准的,其实质是要求对交易性经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负债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按照这一规定,上市公司进行短期股票投资的,将不再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计量,而将纯粹采用市价法确定公允价值。
2.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视为会计政策的变更。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一定时间内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变为成本模式计量,并对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资产的转换规定了相关的处理原则。
3.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无收支补价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补价、应当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我国准则规定应当采用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该准则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类,并对两类合并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二、公允价值的运用现状分析
1.公允价值计量所依赖的市场环境不完善。目前,并非所有计量项目都存在相应的市场价格,而且与现值相关的准则尚不完善,这样公允价值是难以取得的。另一方面从公允价值交易是自愿的原则,清算等其他非持续经营下的交易价格或强迫交易的价格不是公允价值。
2.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统一。尽管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大量应用了现值和公允价值,但这些准则关于公允价值估计的规定缺乏一致性。有些准则允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有些准则不允许。
3.公允价值在计量中主观性较强。公允价值运用所针对的对象其本身或者同类资产都没有活跃的市场,其价值的计算大多按照其可能获取的现金流再根据一定的折现率进行现值评估。这就表明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4.公允价值计量成本较高,影响了企业使用积极性。一些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其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间末期都要对影响资产负债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再对其公允价值进行认定。这个不断的重新认定过程极大地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与常用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法要花去企业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这严重挫伤了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性。
三、新会计制度準则中运用公允价值的相关策略
1.构建系统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计量指南。要恰当运用公允价值就必须构建出系统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以及计量细则指南。在计量细则以及指南中可以对公允价值计量可能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对其价值的采集和确定进行明确,对于不存于活跃市场的则制定相关的估价模式,对估价的一些实用技术和确定方法进行全面分析,以实现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系统指导。在细化公允价值计量指南的同时,制定计量准则更是首要工作,通过借鉴各类成熟经验并切合我国国情,制定出公允价值计量的整体框架,将计量细则进行整理系统化后,最终形成指导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
2.择优选择价值计量模式,多种计量方式并存。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市场环境以及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然会根据时间和市场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但其并不是对历史成本的完全否定。在选择计量模式时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介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在选择计量模式时可以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要模式,以切实反映国有企业的受托责任观,合理反映国有企业管理者对其职责的履行状况;第二,金融公司可以选择以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价值加量的主要模式,以方便企业对现金流的现值进行分析决策;第三,对于以经营为目的的企业而言,以历史成本进行价值计量则更有利于价值的可靠计量。
3.积极构建与公允价值计量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的实施离不开市场,其本质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价值计量,市场价值和价格是公允价值计量最客观和简便的来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原料市场、交易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也为公允价值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要提升公允价值的运用效率,还必须努力培育各级细分市场,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交易市场,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直接、客观和及时。另外,要促进公允价值的恰当运用还需要构建与市场相关的信息数据库,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搭建起更方便的交流平台。这里的信息数据库包括市场的信息公开、资源的共享以及各类备查档案等。同时,政府监督部门要强化公允价值生成条件以及技术的规范监督,帮助企业有效降低市场信息搜集成本。
4.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公允价值在运用中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其是否能合理运用与会计人员素质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必须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建设以及会计专业技能知识两个部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就是强化会计人员职业操守和诚信观念;提升专业技能知识就是不断更新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力,以减少在公允价值运用中因为主管判断偏差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时期会计准则以及财务管理的需要,企业必须增加会计人员的教育投入,努力培养更多具有高实务水平、有创新理念和高职业道德的综合型财务人才,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海雯.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运用的分析[J].现代商业,2010(07).
[2]吴金梅,栗晓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分析[J].甘肃科技,2010(06).
作者简介:张 蕾(1975-),女,内蒙古人,从事财务工作。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一、我国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规定
1.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期末估价、减值等都是以公允价值为标准的,其实质是要求对交易性经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负债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按照这一规定,上市公司进行短期股票投资的,将不再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计量,而将纯粹采用市价法确定公允价值。
2.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视为会计政策的变更。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一定时间内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变为成本模式计量,并对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资产的转换规定了相关的处理原则。
3.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无收支补价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补价、应当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我国准则规定应当采用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该准则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类,并对两类合并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二、公允价值的运用现状分析
1.公允价值计量所依赖的市场环境不完善。目前,并非所有计量项目都存在相应的市场价格,而且与现值相关的准则尚不完善,这样公允价值是难以取得的。另一方面从公允价值交易是自愿的原则,清算等其他非持续经营下的交易价格或强迫交易的价格不是公允价值。
2.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统一。尽管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大量应用了现值和公允价值,但这些准则关于公允价值估计的规定缺乏一致性。有些准则允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有些准则不允许。
3.公允价值在计量中主观性较强。公允价值运用所针对的对象其本身或者同类资产都没有活跃的市场,其价值的计算大多按照其可能获取的现金流再根据一定的折现率进行现值评估。这就表明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4.公允价值计量成本较高,影响了企业使用积极性。一些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其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间末期都要对影响资产负债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再对其公允价值进行认定。这个不断的重新认定过程极大地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与常用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法要花去企业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这严重挫伤了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性。
三、新会计制度準则中运用公允价值的相关策略
1.构建系统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计量指南。要恰当运用公允价值就必须构建出系统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以及计量细则指南。在计量细则以及指南中可以对公允价值计量可能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对其价值的采集和确定进行明确,对于不存于活跃市场的则制定相关的估价模式,对估价的一些实用技术和确定方法进行全面分析,以实现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系统指导。在细化公允价值计量指南的同时,制定计量准则更是首要工作,通过借鉴各类成熟经验并切合我国国情,制定出公允价值计量的整体框架,将计量细则进行整理系统化后,最终形成指导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
2.择优选择价值计量模式,多种计量方式并存。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市场环境以及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然会根据时间和市场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但其并不是对历史成本的完全否定。在选择计量模式时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介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在选择计量模式时可以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要模式,以切实反映国有企业的受托责任观,合理反映国有企业管理者对其职责的履行状况;第二,金融公司可以选择以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价值加量的主要模式,以方便企业对现金流的现值进行分析决策;第三,对于以经营为目的的企业而言,以历史成本进行价值计量则更有利于价值的可靠计量。
3.积极构建与公允价值计量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的实施离不开市场,其本质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价值计量,市场价值和价格是公允价值计量最客观和简便的来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原料市场、交易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也为公允价值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要提升公允价值的运用效率,还必须努力培育各级细分市场,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交易市场,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直接、客观和及时。另外,要促进公允价值的恰当运用还需要构建与市场相关的信息数据库,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搭建起更方便的交流平台。这里的信息数据库包括市场的信息公开、资源的共享以及各类备查档案等。同时,政府监督部门要强化公允价值生成条件以及技术的规范监督,帮助企业有效降低市场信息搜集成本。
4.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公允价值在运用中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其是否能合理运用与会计人员素质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必须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建设以及会计专业技能知识两个部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就是强化会计人员职业操守和诚信观念;提升专业技能知识就是不断更新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力,以减少在公允价值运用中因为主管判断偏差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时期会计准则以及财务管理的需要,企业必须增加会计人员的教育投入,努力培养更多具有高实务水平、有创新理念和高职业道德的综合型财务人才,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海雯.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运用的分析[J].现代商业,2010(07).
[2]吴金梅,栗晓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分析[J].甘肃科技,2010(06).
作者简介:张 蕾(1975-),女,内蒙古人,从事财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