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易斯·威登、杰尼亚、阿玛尼各色奢侈品牌旗舰店,造型奇异、采用最流行的玻璃幕墙外观设计的高层建筑,幼萌的游戏模特,衣着开放热辣的街头潮女、T型台上的选美选秀,诸多时尚元素杂糅在一起,构成了地球上任何一个现代大都市最常见的华丽风景。
这不是纽约、伦敦,也不是东京、上海,而是乌兰巴托—蒙古国的首都。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1639年,传承数千年的游牧经济模式;这又是一座年轻的城市,30岁以下人口占70%,被称作“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宛如走出质朴乡野,步入繁华尘世的村姑,乌兰巴托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豹变。就在数年前,乌兰巴托的地标性建筑还是两座色调灰冷的冷却塔,如今已被市中心苏赫巴托广场附近的“Blue Sky Tower”所替代。這座扇贝造型,玻璃幕墙璀璨生辉的25层豪华酒店作为市内最高建筑,与广场上国父苏赫巴托的铜雕交相辉映,俨然成为蒙古国的象征。苏赫巴托雕像凝聚了蒙古国的历史,而Blue Sky Tower叙述着她的现状,更昭示着她的未来。
乌兰巴托日新月异的变化全拜蒙古经济奇迹所赐。作为一个没有出海口的纯内陆国,在中国、印度、巴西等金砖国经济普遍下行的背景下,蒙古仍保持了GDP增长率两位数的强劲态势。然而,蒙古经济奇迹并非源于创造性的劳动,而是得益于地下丰富而储量惊人的矿产资源。
事实上,早在社会主义时代蒙古国在经济上就一直依赖苏联,从来都是等待莫斯科把所有东西做好再坦然接受的“拿来主义”,豪放粗犷的蒙古人从未将原有的经济遗产消化,也没有学会如何经营现代工业时代经济,对于信息时代新经济的概念更是匮乏。幸运的是,造物主的慷慨馈赠弥补了蒙古人思维和性格的短板。今天的蒙古国,到处是矿场,到处是土里掘金的外国冒险家,既像200年前的美国西部淘金热,更似上世纪的中东石油热。资源并非无限,矿业独大的畸形经济结构深蕴爆发“荷兰病”的风险,但对于小国寡民的蒙古国而言,矿山上的繁荣足以支撑起国家的未来。
沿着中东模式的老路,蒙古国开启了真正意义的现代化进程。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对传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驱动力,那么城市化就是现代化的结果。蒙古人走出祖辈居住的帐篷,住进了高楼广厦;放下祖辈手执的套马杆,拿起了鼠标和键盘。乌兰巴托可谓蒙古国一切现代化成果的集中展示。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吸引了全国一半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加速,处处起高楼立朱阁,数千美元一平方米的高地价比之中国亦不遑多让。
最好的时代一定是繁荣的时代,但最繁荣的时代未必是最好的时代。登高远眺乌兰巴托,目力所及的全新景象或许能为此论点提供注脚。以现代城市为中心,环绕着大片大片由简易帐篷组成的“棚户区”,形成一个层次泾渭分明的同心圆。棚户区的蒙古包更像记忆和印象中的蒙古,反倒是乌兰巴托更像移植穿越而来的异邦城市,在蒙古包的海洋中显得那样的突兀。城里人不愿走出来,城外人想挤进去。城里人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和现代化的福祉,城外人却不得不承受经济发展的代价和现代化的副作用。铁镐切割了草原,煤灰熏黑了天空,矿石污染了水土,田园被毁,牧歌不再,被迫远离破败的乡土,却找不到新的安居乐业之地,注定只能在城市边缘地带似游魂野鬼般游离徘徊。
对有的人来说,这是个黄金年代;但对有的人来说,这只是一个镀金年代。
02. 人们被城市生活吸引,从郊区迁往城市定居,蒙古包就搭在市中心的山坡上。首都乌兰巴托目前有150万人口。
04. 7岁的小男孩在家里用智能手机玩“愤怒的小鸟”游戏。成吉思汗的形象在蒙古随处可见。
06. 在乌兰巴托举办的2012年亚洲模特大赛,参赛者们在后台化妆,等待登场。
08. 蒙古国南戈壁省的一处铜矿场,一家英国公司和一家加拿大公司合作获得此处的开采权,但他们隐瞒了该处矿产的真实藏量。蒙古至今发放了3000张开采许可证,噶尔宾戈壁(Galbyn Gobi)沉睡着世界上最大的金矿和铜矿。
这不是纽约、伦敦,也不是东京、上海,而是乌兰巴托—蒙古国的首都。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1639年,传承数千年的游牧经济模式;这又是一座年轻的城市,30岁以下人口占70%,被称作“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宛如走出质朴乡野,步入繁华尘世的村姑,乌兰巴托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豹变。就在数年前,乌兰巴托的地标性建筑还是两座色调灰冷的冷却塔,如今已被市中心苏赫巴托广场附近的“Blue Sky Tower”所替代。這座扇贝造型,玻璃幕墙璀璨生辉的25层豪华酒店作为市内最高建筑,与广场上国父苏赫巴托的铜雕交相辉映,俨然成为蒙古国的象征。苏赫巴托雕像凝聚了蒙古国的历史,而Blue Sky Tower叙述着她的现状,更昭示着她的未来。
乌兰巴托日新月异的变化全拜蒙古经济奇迹所赐。作为一个没有出海口的纯内陆国,在中国、印度、巴西等金砖国经济普遍下行的背景下,蒙古仍保持了GDP增长率两位数的强劲态势。然而,蒙古经济奇迹并非源于创造性的劳动,而是得益于地下丰富而储量惊人的矿产资源。
事实上,早在社会主义时代蒙古国在经济上就一直依赖苏联,从来都是等待莫斯科把所有东西做好再坦然接受的“拿来主义”,豪放粗犷的蒙古人从未将原有的经济遗产消化,也没有学会如何经营现代工业时代经济,对于信息时代新经济的概念更是匮乏。幸运的是,造物主的慷慨馈赠弥补了蒙古人思维和性格的短板。今天的蒙古国,到处是矿场,到处是土里掘金的外国冒险家,既像200年前的美国西部淘金热,更似上世纪的中东石油热。资源并非无限,矿业独大的畸形经济结构深蕴爆发“荷兰病”的风险,但对于小国寡民的蒙古国而言,矿山上的繁荣足以支撑起国家的未来。
沿着中东模式的老路,蒙古国开启了真正意义的现代化进程。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对传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驱动力,那么城市化就是现代化的结果。蒙古人走出祖辈居住的帐篷,住进了高楼广厦;放下祖辈手执的套马杆,拿起了鼠标和键盘。乌兰巴托可谓蒙古国一切现代化成果的集中展示。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吸引了全国一半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加速,处处起高楼立朱阁,数千美元一平方米的高地价比之中国亦不遑多让。
仅仅在20年前,蒙古国的后苏联经济还处在土崩瓦解的状态,乌兰巴托前途一片暗淡;而如今,高档酒店、办公大楼、住宅小区建设此起彼伏,乌兰巴托就像个永不停歇的工地。
最好的时代一定是繁荣的时代,但最繁荣的时代未必是最好的时代。登高远眺乌兰巴托,目力所及的全新景象或许能为此论点提供注脚。以现代城市为中心,环绕着大片大片由简易帐篷组成的“棚户区”,形成一个层次泾渭分明的同心圆。棚户区的蒙古包更像记忆和印象中的蒙古,反倒是乌兰巴托更像移植穿越而来的异邦城市,在蒙古包的海洋中显得那样的突兀。城里人不愿走出来,城外人想挤进去。城里人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和现代化的福祉,城外人却不得不承受经济发展的代价和现代化的副作用。铁镐切割了草原,煤灰熏黑了天空,矿石污染了水土,田园被毁,牧歌不再,被迫远离破败的乡土,却找不到新的安居乐业之地,注定只能在城市边缘地带似游魂野鬼般游离徘徊。
对有的人来说,这是个黄金年代;但对有的人来说,这只是一个镀金年代。
最好的时代一定是繁荣的时代,但最繁荣的时代未必是最好的时代。对有的人来说,这是个黄金年代;但对有的人来说,这只是一个镀金年代。
02. 人们被城市生活吸引,从郊区迁往城市定居,蒙古包就搭在市中心的山坡上。首都乌兰巴托目前有150万人口。
04. 7岁的小男孩在家里用智能手机玩“愤怒的小鸟”游戏。成吉思汗的形象在蒙古随处可见。
06. 在乌兰巴托举办的2012年亚洲模特大赛,参赛者们在后台化妆,等待登场。
08. 蒙古国南戈壁省的一处铜矿场,一家英国公司和一家加拿大公司合作获得此处的开采权,但他们隐瞒了该处矿产的真实藏量。蒙古至今发放了3000张开采许可证,噶尔宾戈壁(Galbyn Gobi)沉睡着世界上最大的金矿和铜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