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教育将在21世纪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则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对于智力超常儿童进行教育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儿童;智力超常;教育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不同的,只有采取适应学生潜能发展的教育手段才能使学生更加健康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的智力水平都不尽相同,我们应当向智力残疾的儿童提供符合其能力、素质发展要求的特殊教育,也应当向智力超常的儿童提供能够促进其潜力快速发展的天才教育。
一、智力超常儿童与智力超常儿童教育
在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有人身体强健,有人天生瘦弱,在人的智力方面同样是如此。大多数的智力超常者在他们的童年时期已经显示出他们超越他人的智力水平。根据智力正态分布理论,人群中存在着大约3%的特殊个体,他们的智力水平远远高于同龄人。对于尚处于儿童时期的这些特殊个体,则称之为智力超常儿童,通常又被称为“天才儿童”,“神童”等等。“智力超常儿童”今天普遍地用来描述那些具有高潜能、有杰出表现的儿童。我国有十几亿人口,从统计学理论上来说,在我国2亿多14岁以下的儿童中智力超常儿童的总数将达到数百万人,智力超常儿童的基数非常可观。因此,如何对智力超常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已成为了教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我国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现状
根据教育学的理论,现有的对于智力超常儿童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是“加速教育”与“丰富教育”。“加速教育”培养方式主要对智力超常儿童采用进入特殊学校,或者普通学校中的特殊班级中学习来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旨在使智力超常的儿童比正常儿童花费更少的时间来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丰富教育”则是将智力超常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进行教育,但在同时为智力超常儿童进行特殊的指导,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我国目前主流的智力超常儿童教育方式基本只限于“加速教育”。1978年,21名11到15岁的智力超常儿童进入合肥市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习,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开端。1985年以后,根据教育部的决定,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12 所大学开始增设少年班的办学形式。同年, 北京八中创办了天才儿童的教育实验班。随后有70多所中小学开办了天才儿童教育实验班,如北京的人大附中、江苏省天一中学等。至此,我国的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基本形成了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连续体系。这些大学少年班和中小学的智力超常儿童实验班,基本上都是在“加速式教育”观念影响下产生的。通常情况下,智力超常的儿童花费4到5年时间完成小学课程,4年时间完成中学课程,然后进入大学学习深造。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种教育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缩短了人才生产周期,满足了“快出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各个大学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从智力超常儿童个体的角度看,这种方式完全针对智力超常儿童来制定课程和教学设计,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智力潜能。但是这种单纯的加速性教育也存在这许多的弊病,现在看来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有两大方面的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第一,“加速教育”方式单一机械的培养智力超常儿童在应试教育方面的能力,忽视了特长的培养与潜力的挖掘。由于我国目前的国情的关系,我国的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很难摆脱“应试-升学”这种教育体制模式的影响,当前开设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学习,其追求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学生的成绩以及升学率,仅仅通过学生的教学结果来评判教学效果。在这种目标下,对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和培养难以真正的进行实施, 学生忙于学习各种课程,学业负担沉重,无法全面发展自身的才能。而学校开设少年班教育也主要在于宣传学生的成绩优异,升学率高,意在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加速教育”方式由于增加了学习负担,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学生性格的变化,不利于儿童正常的情感发展。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个性与情感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时期,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与他人交流相处,使得学生的社交能力得不到发展,性格逐渐向内向性格发展,与群体隔离。同时学生的生活过于单调,缺乏多样的内容,容易导致学生的抑郁情绪的增加,精神状态不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智力超常儿童,很容易被正常儿童所孤立,导致日后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智力超常儿童教育未来的发展
根据我国目前的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未来的发展方面主要是可以向“丰富教育”培养方式转变。“丰富教育”是当前国际上认可度比较高的一种智力超常儿童培养方式。在这种培养方式之下,智力超常的儿童并不像“加速教育”中被集中起来进行加速教学,而是与正常的儿童一起进行学习。教师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与天赋为其提供特别的指导。由于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力水平高于正常儿童,因此他们花费较少的时间就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可以投入到开发他们天赋的活动之中。“丰富教育”培养方式没有较高的学习要求,因此在普通的学校之中就可以进行,能够更好的培养更多的智力超常儿童。此外,由于智力超常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因此在促进学生潜能发展的同时,避免了学生心智的不健全,有利于儿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这种培养模式为各方面全面发展天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高效的道路。
四、总结
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未来一段之间内,我国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模式仍将以“加速教育”为主。“加速教育”模式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它在当前的情况下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我们应当逐渐的大力推广更加便于普及以及有效的“丰富教育”模式,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智力超常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成长为复兴祖国不可或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缴润凯;张锐;杨兆山,智力超常儿童的发展:从加速式教育到丰富式教育,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洪德厚,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王慧敏,智力超常儿童实践应用能力的特征与培养方法,现代特殊教育
[4] 范明丽,美国天才儿童受教育权利保障的经验与启示,教学与管理
[5] 李薇,学识与人格双重塑造,公关世界
关键词:儿童;智力超常;教育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不同的,只有采取适应学生潜能发展的教育手段才能使学生更加健康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的智力水平都不尽相同,我们应当向智力残疾的儿童提供符合其能力、素质发展要求的特殊教育,也应当向智力超常的儿童提供能够促进其潜力快速发展的天才教育。
一、智力超常儿童与智力超常儿童教育
在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有人身体强健,有人天生瘦弱,在人的智力方面同样是如此。大多数的智力超常者在他们的童年时期已经显示出他们超越他人的智力水平。根据智力正态分布理论,人群中存在着大约3%的特殊个体,他们的智力水平远远高于同龄人。对于尚处于儿童时期的这些特殊个体,则称之为智力超常儿童,通常又被称为“天才儿童”,“神童”等等。“智力超常儿童”今天普遍地用来描述那些具有高潜能、有杰出表现的儿童。我国有十几亿人口,从统计学理论上来说,在我国2亿多14岁以下的儿童中智力超常儿童的总数将达到数百万人,智力超常儿童的基数非常可观。因此,如何对智力超常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已成为了教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我国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现状
根据教育学的理论,现有的对于智力超常儿童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是“加速教育”与“丰富教育”。“加速教育”培养方式主要对智力超常儿童采用进入特殊学校,或者普通学校中的特殊班级中学习来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旨在使智力超常的儿童比正常儿童花费更少的时间来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丰富教育”则是将智力超常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进行教育,但在同时为智力超常儿童进行特殊的指导,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我国目前主流的智力超常儿童教育方式基本只限于“加速教育”。1978年,21名11到15岁的智力超常儿童进入合肥市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习,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开端。1985年以后,根据教育部的决定,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12 所大学开始增设少年班的办学形式。同年, 北京八中创办了天才儿童的教育实验班。随后有70多所中小学开办了天才儿童教育实验班,如北京的人大附中、江苏省天一中学等。至此,我国的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基本形成了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连续体系。这些大学少年班和中小学的智力超常儿童实验班,基本上都是在“加速式教育”观念影响下产生的。通常情况下,智力超常的儿童花费4到5年时间完成小学课程,4年时间完成中学课程,然后进入大学学习深造。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种教育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缩短了人才生产周期,满足了“快出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各个大学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从智力超常儿童个体的角度看,这种方式完全针对智力超常儿童来制定课程和教学设计,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智力潜能。但是这种单纯的加速性教育也存在这许多的弊病,现在看来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有两大方面的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第一,“加速教育”方式单一机械的培养智力超常儿童在应试教育方面的能力,忽视了特长的培养与潜力的挖掘。由于我国目前的国情的关系,我国的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很难摆脱“应试-升学”这种教育体制模式的影响,当前开设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学习,其追求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学生的成绩以及升学率,仅仅通过学生的教学结果来评判教学效果。在这种目标下,对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和培养难以真正的进行实施, 学生忙于学习各种课程,学业负担沉重,无法全面发展自身的才能。而学校开设少年班教育也主要在于宣传学生的成绩优异,升学率高,意在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加速教育”方式由于增加了学习负担,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学生性格的变化,不利于儿童正常的情感发展。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个性与情感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时期,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与他人交流相处,使得学生的社交能力得不到发展,性格逐渐向内向性格发展,与群体隔离。同时学生的生活过于单调,缺乏多样的内容,容易导致学生的抑郁情绪的增加,精神状态不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智力超常儿童,很容易被正常儿童所孤立,导致日后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智力超常儿童教育未来的发展
根据我国目前的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未来的发展方面主要是可以向“丰富教育”培养方式转变。“丰富教育”是当前国际上认可度比较高的一种智力超常儿童培养方式。在这种培养方式之下,智力超常的儿童并不像“加速教育”中被集中起来进行加速教学,而是与正常的儿童一起进行学习。教师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与天赋为其提供特别的指导。由于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力水平高于正常儿童,因此他们花费较少的时间就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可以投入到开发他们天赋的活动之中。“丰富教育”培养方式没有较高的学习要求,因此在普通的学校之中就可以进行,能够更好的培养更多的智力超常儿童。此外,由于智力超常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因此在促进学生潜能发展的同时,避免了学生心智的不健全,有利于儿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这种培养模式为各方面全面发展天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高效的道路。
四、总结
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未来一段之间内,我国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模式仍将以“加速教育”为主。“加速教育”模式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它在当前的情况下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我们应当逐渐的大力推广更加便于普及以及有效的“丰富教育”模式,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智力超常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成长为复兴祖国不可或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缴润凯;张锐;杨兆山,智力超常儿童的发展:从加速式教育到丰富式教育,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洪德厚,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王慧敏,智力超常儿童实践应用能力的特征与培养方法,现代特殊教育
[4] 范明丽,美国天才儿童受教育权利保障的经验与启示,教学与管理
[5] 李薇,学识与人格双重塑造,公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