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到优质医疗机构就医困难,特别是费用高昂,普通百姓难以承受,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江苏省不满足于一般性解决人民群众的病有所医问题,而是以让优质医疗资源惠泽普通百姓作为努力的目标,强化大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农村和城镇社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基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优质医疗资源惠泽普通百姓的新思路,在更高水平上解决“病有所医”这一民生课题,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实现社会公平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大医院和基层医院资源共享,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引导医务专家进社区……近年来,江苏各地和医务部门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实现优质医疗服务与普通市民百姓“零距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创造了很多鲜活的经验。
上下联动:构建区域内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针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分割、上下分离的现状,围绕构建上下联动、分级分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目标,江苏省卫生厅联合省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江苏省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的意见》,明确了目标、原则、形式、制度、政策及保障条件,强力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创新。全省各地大胆实践,积极创新,探索出不少好的模式。
由江苏省人民医院管理的江苏盛泽医院,有效整合盛泽镇全部医疗卫生资源,立足于“上下一体”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从体系和机制上完全实现了分级分工医疗服务模式。盛泽镇现有的3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00多名社区(卫生室)卫生人员由江苏盛泽医院全面接管,完成了区域内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在这个体系内,以信息化为依托,以医保等政策为调节,实现了居民首诊在社区、住院转盛泽、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
医疗联合体: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实现资源共享
百姓患病,如果在周边医院就能得到良好的救治,这对于降低医疗费用是大有好处的。但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患者本身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的因素,患者看病仍偏好到大医院,而大医院看病难是一个让人苦恼的现实。如果能让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实现资源共享,那上述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2011年4月29日,“苏北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在扬州市成立,这是全省第一个跨区域医疗联合体,由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和扬州市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湖县人民医院、泰兴市人民医院、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兴化市戴南医院等158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苏北人民医院对医疗联合体医院采取十大帮扶措施:一是派出专家到联合体医院参与门诊、手术、查房、疑難病例讨论;二是派出专家到联合体医院参加、指导危重症病人抢救及疑难病例会诊;三是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四是帮助联合体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技术引进;五是优先安排联合体医院预约门诊及转院病人就诊,实现双向转诊;六是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七是免费接受联合体医院派出的业务骨干来院进修学习;八是为联合体医院进行人才培养或专项技术培训;九是协作、合作申报并开展全国性及国际性课题,共享科研成果;十是共同承办、参与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
医疗联合体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医疗资源,通过加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整合协同、资源共享,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形式,建立完善惠民医疗服务网络,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定向培养:乡村医院有了正规医学院毕业生
健全乡村医生和城市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机制,提高乡村医生的水平。2012年4月24日,江苏省卫生厅印发《关于开展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15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要有3~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江苏省从2009年开始采用“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协议就业”方式为基层定向培养卫生人才,被列入省政府改善民生10件实事,至今已连续四年为基层免费培养农村卫生人才3936人。目前,江苏省首批847名定向农村医学生全部进入事业编制,成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在全国是第一家,被称为“江苏模式”。具体是:省人社厅和卫生厅事先下发征求定向培养需求的通知,要求有关县(市、区)人社、卫生部门结合本地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编制岗位空缺等情况,调研汇总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向培养需求,经省辖市人社、卫生部门同意后集中上报省人社厅和卫生厅。教育厅依据省人社厅和卫生厅提供的定向培养需求,下达南京中医药大学等6所定点院校当年定向招生计划。招生计划分专业、分县(市、区)公布,省教育考试院安排有关定点院校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招生录取。填报定向培养志愿的考生确认被录取后,在入学前须与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人社、卫生部门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承诺毕业后服从安排到基层工作并服务满6年。定向培养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在医疗卫生支出中统筹落实。定向培养生毕业后,不再参加当地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考试,其工作由与其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的县(市、区)人社、卫生部门负责,工作安排有编有岗。
远程会诊:使百姓就医快捷便利
远程会诊,可以帮助医院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减轻患者负担、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江苏省从2003年开始启用远程医疗会诊。2011年3月,省卫生厅全面启动实施“江苏省远程医疗系统工程”建设,并在省人民医院建立江苏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目前,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已实现与全省11个地级市三级甲等医院的联网,搭建了省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全省的患者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省级专家的会诊及其指导下的治疗与护理,一展其“快捷、便利、节省、高效”的特性。 2010年7月启用的江阴新农合重大疾病专家会诊服务系统是江阴市新农合补充保险制度中的一项便民措施。该系统由江阴本地33位专家和上海、南京等地50多位三甲医院的医疗专家组成专家库,免费为患有重大疾病的参合群众提供服务。共有三种形式:远程视频会诊、远程非视频会诊和现场集中会诊。专家会诊病种包含恶性肿瘤、尿毒症、肾病综合症、帕金森病、脑中风等19个病种。符合条件的参合患者都可以申请免费专家会诊服务,可随时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或通过江阴新农合网站链接,咨询相关专家会诊的信息,也可直接前往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的新农合远程会诊中心咨询登记。会诊中心安排定点医师临床探视后及时启动会诊机制,每位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多次享受免费专家会诊服务。专家会诊服务系统建立专门网站,只要可以上网,专家就可以在任何地点凭密钥登录网站进行会诊服务。系统自运行以来,已提供重大疾病免费会诊服务1600人次。目前每月为100人次的参合者提供专家会诊服务。
“3+X”责任团队:引导医疗专家进社区
镇江市组建“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是引导大医院的医务人员走进农村和城市社区的一种积极的探索。“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中,“3”是恒量,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X”是变量,由大医院专家、护士、党团员和志愿者等人员组成。责任团队中的“3”负责团队日常事务,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工作职责;“X”根据自身工作和资源优势,协助团队开展居民签约、帮助居民选择适宜的就医方式、提供健康咨询指导、上级医院预约服务等。一般每个社区由相对固定的“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提供服务,每个团队每周用于上门服务的时间不少于3天,通过上门随访、家庭病床、预约服务、在线交流等方式,与社区居民建立相对固定、和谐的“熟人医疗保健关系”。
在镇江,从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联系卡”上就可以看到,卡的正面,印着“3+X”团队医生的姓名、电话和卫生部门的监督投诉电话;卡的背面,印着“3+X”團队给市民的4项郑重承诺:接受居民咨询,提供健康指导;定期上门随访,做好家庭保健;电话预约诊疗,提供便捷服务;帮助预约专家,协助转诊医院。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提供的是普惠制服务,对居民来说,有了团队医生,就等于有了“生活健康秘书”。镇江市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建立层级绩效考核,提高补助标准,加强医保付费引导,调整卫生经费支出结构,使这一模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大医院和基层医院资源共享,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引导医务专家进社区……近年来,江苏各地和医务部门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实现优质医疗服务与普通市民百姓“零距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创造了很多鲜活的经验。
上下联动:构建区域内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针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分割、上下分离的现状,围绕构建上下联动、分级分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目标,江苏省卫生厅联合省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江苏省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的意见》,明确了目标、原则、形式、制度、政策及保障条件,强力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创新。全省各地大胆实践,积极创新,探索出不少好的模式。
由江苏省人民医院管理的江苏盛泽医院,有效整合盛泽镇全部医疗卫生资源,立足于“上下一体”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从体系和机制上完全实现了分级分工医疗服务模式。盛泽镇现有的3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00多名社区(卫生室)卫生人员由江苏盛泽医院全面接管,完成了区域内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在这个体系内,以信息化为依托,以医保等政策为调节,实现了居民首诊在社区、住院转盛泽、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
医疗联合体: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实现资源共享
百姓患病,如果在周边医院就能得到良好的救治,这对于降低医疗费用是大有好处的。但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患者本身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的因素,患者看病仍偏好到大医院,而大医院看病难是一个让人苦恼的现实。如果能让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实现资源共享,那上述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2011年4月29日,“苏北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在扬州市成立,这是全省第一个跨区域医疗联合体,由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和扬州市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湖县人民医院、泰兴市人民医院、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兴化市戴南医院等158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苏北人民医院对医疗联合体医院采取十大帮扶措施:一是派出专家到联合体医院参与门诊、手术、查房、疑難病例讨论;二是派出专家到联合体医院参加、指导危重症病人抢救及疑难病例会诊;三是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四是帮助联合体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技术引进;五是优先安排联合体医院预约门诊及转院病人就诊,实现双向转诊;六是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七是免费接受联合体医院派出的业务骨干来院进修学习;八是为联合体医院进行人才培养或专项技术培训;九是协作、合作申报并开展全国性及国际性课题,共享科研成果;十是共同承办、参与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
医疗联合体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医疗资源,通过加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整合协同、资源共享,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形式,建立完善惠民医疗服务网络,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定向培养:乡村医院有了正规医学院毕业生
健全乡村医生和城市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机制,提高乡村医生的水平。2012年4月24日,江苏省卫生厅印发《关于开展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15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要有3~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江苏省从2009年开始采用“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协议就业”方式为基层定向培养卫生人才,被列入省政府改善民生10件实事,至今已连续四年为基层免费培养农村卫生人才3936人。目前,江苏省首批847名定向农村医学生全部进入事业编制,成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在全国是第一家,被称为“江苏模式”。具体是:省人社厅和卫生厅事先下发征求定向培养需求的通知,要求有关县(市、区)人社、卫生部门结合本地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编制岗位空缺等情况,调研汇总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向培养需求,经省辖市人社、卫生部门同意后集中上报省人社厅和卫生厅。教育厅依据省人社厅和卫生厅提供的定向培养需求,下达南京中医药大学等6所定点院校当年定向招生计划。招生计划分专业、分县(市、区)公布,省教育考试院安排有关定点院校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招生录取。填报定向培养志愿的考生确认被录取后,在入学前须与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人社、卫生部门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承诺毕业后服从安排到基层工作并服务满6年。定向培养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在医疗卫生支出中统筹落实。定向培养生毕业后,不再参加当地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考试,其工作由与其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的县(市、区)人社、卫生部门负责,工作安排有编有岗。
远程会诊:使百姓就医快捷便利
远程会诊,可以帮助医院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减轻患者负担、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江苏省从2003年开始启用远程医疗会诊。2011年3月,省卫生厅全面启动实施“江苏省远程医疗系统工程”建设,并在省人民医院建立江苏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目前,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已实现与全省11个地级市三级甲等医院的联网,搭建了省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全省的患者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省级专家的会诊及其指导下的治疗与护理,一展其“快捷、便利、节省、高效”的特性。 2010年7月启用的江阴新农合重大疾病专家会诊服务系统是江阴市新农合补充保险制度中的一项便民措施。该系统由江阴本地33位专家和上海、南京等地50多位三甲医院的医疗专家组成专家库,免费为患有重大疾病的参合群众提供服务。共有三种形式:远程视频会诊、远程非视频会诊和现场集中会诊。专家会诊病种包含恶性肿瘤、尿毒症、肾病综合症、帕金森病、脑中风等19个病种。符合条件的参合患者都可以申请免费专家会诊服务,可随时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或通过江阴新农合网站链接,咨询相关专家会诊的信息,也可直接前往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的新农合远程会诊中心咨询登记。会诊中心安排定点医师临床探视后及时启动会诊机制,每位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多次享受免费专家会诊服务。专家会诊服务系统建立专门网站,只要可以上网,专家就可以在任何地点凭密钥登录网站进行会诊服务。系统自运行以来,已提供重大疾病免费会诊服务1600人次。目前每月为100人次的参合者提供专家会诊服务。
“3+X”责任团队:引导医疗专家进社区
镇江市组建“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是引导大医院的医务人员走进农村和城市社区的一种积极的探索。“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中,“3”是恒量,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X”是变量,由大医院专家、护士、党团员和志愿者等人员组成。责任团队中的“3”负责团队日常事务,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工作职责;“X”根据自身工作和资源优势,协助团队开展居民签约、帮助居民选择适宜的就医方式、提供健康咨询指导、上级医院预约服务等。一般每个社区由相对固定的“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提供服务,每个团队每周用于上门服务的时间不少于3天,通过上门随访、家庭病床、预约服务、在线交流等方式,与社区居民建立相对固定、和谐的“熟人医疗保健关系”。
在镇江,从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联系卡”上就可以看到,卡的正面,印着“3+X”团队医生的姓名、电话和卫生部门的监督投诉电话;卡的背面,印着“3+X”團队给市民的4项郑重承诺:接受居民咨询,提供健康指导;定期上门随访,做好家庭保健;电话预约诊疗,提供便捷服务;帮助预约专家,协助转诊医院。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提供的是普惠制服务,对居民来说,有了团队医生,就等于有了“生活健康秘书”。镇江市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建立层级绩效考核,提高补助标准,加强医保付费引导,调整卫生经费支出结构,使这一模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